一人失能 全家失衡:4000萬失能老人的照護難題

2020-12-18 健康時報客戶端

(健康時報記者 王振雅 李超然)一人失能,全家失衡。失能老人照護成社會難題。

國家醫保局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底,60歲及以上人口達2.54億,失能人員超4000萬。

在本該兒孫繞膝、共享天倫的年齡,他們的晚年卻無法安享,終日在病床唉聲嘆氣,面對「無能為力」的日子,備受煎熬。

北京失能老人倪先生約了護士上門護理。王振雅/攝

半年內換了三個保姆,保姆比博士後還要稀缺

11月15日清晨,山東省淄博市的林康(化名)帶著新聘請的保姆踏入了老家大門,他帶保姆參觀了一下家裡的環境,然後簡要交代了任務:平日裡負責兩位老人的一日三餐和服藥,定時帶著他們去廁所,白天要監督老爺子在院子裡簡單活動一下。

林康的父母都已年過80,父親多年前突發中風,出院後手腳就變得極不靈便,現在即使拄拐,都寸步難行;母親患有阿爾茨海默病多年,還在五年前摔骨折過一次,如今已經完全喪失語言和行動能力,吃飯也只能吃流食。

「一下子照顧兩個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希望這個保姆可以幹久一點吧。」然而林康心裡非常忐忑,他告訴健康時報記者,半年內已經換了3個保姆,上個保姆被換掉是因為她毆打老人!

十月的一個周末,林康回家接替保姆照顧父母時,他發現父母的手臂、小腿等部分有幾處淤青,就像是被人用手掐或用棍子打了一樣。在他的再三逼問之下,保姆承認,最近幾天因為老人不聽話,她實在是太生氣了,就忍不住「擰了老人幾下,希望他配合一下」。

保姆口中的「擰了老人幾下」的行為幾乎要將林康父親的整個耳垂撕扯下來。憤怒的林康第一反應是立刻報警,然而冷靜下來之後他意識到一個現實問題:如果今天把保姆趕走了,那周一他回去上班了,父母誰來照顧?

「在這個小縣城,照顧老人的保姆比博士後還要稀缺,最近三年,我開出的月薪從2700元逐漸漲到4000元,但願意來的人反而越來越少。」林康表示,這幾年下來,家裡少說換了十幾個保姆。

就這麼過去半個月,林康才艱難地找到了一個願意「先來試試」的保姆,他立刻將上一位毆打過老人的保姆趕出了家門。

專業護理急缺,壓瘡合併徵可致命

在北京、上海等城市,男護工資源非常搶手,這與照顧失能老人需要體力有關。家住北京的倪先生家裡就請了一位男護工,但仍然無法滿足老人的居家護理需求。

剛過60歲的倪先生,因為一次意外摔傷腰部骨折,成為了一位失能老人。「我收拾了一天,我來的時候味道比這更大。」健康時報記者來到倪先生家中,一進門便聞到一股燻鼻的味道。不足十平米的客廳中,擺放著一張1.5米寬的雙人床,倪先生午睡剛醒,護工張師傅把他從床上安置到輪椅上,轉身走向廁所去扔換下來的成人尿不溼。

倪先生長年患高血壓、高血糖並伴有大小便失禁,腰部骨折後讓他徹底失去自理能力。「護工只能簡單地照顧他,打掃家庭。」倪先生專門從網上約了護士到家進行健康宣教,希望家人和護工在日常照顧中更加科學與專業。

網上約的張護士左手彎曲拍撫倪先生後背,一遍一遍給倪先生家人示範並告訴他們,「在恢復期間,將家中收拾整理,騰出一定空間方便讓倪先生每日伸伸胳膊、蹬蹬腿。倪先生現在站立、行走,長期臥床很可能造成壓瘡等問題,一定要幫助倪先生每日拍背順氣、翻身擦拭,就像這樣。」

像倪先生這樣的患者並不少見。對於很多失能、半失能老人來說,長期臥床存在著很大的健康隱患,高血糖、高血壓、高血脂的不斷增高會帶來一系列併發症,壓瘡就是其中之一。由於局部組織長期受壓,發生持續缺血、缺氧、營養不良而致組織潰爛壞死。數據顯示,臥床病人壓瘡發生率高達20%~50%,每年約有6萬人死於壓瘡合併徵。

壓瘡已經嚴重威脅到失能老人居家養老的生存質量。張護士介紹,她曾護理的一位北京市民秦先生由於長期臥床、不能自主翻身,全身出現多處壓瘡,身上出現肉體腐爛出現空洞。而壓瘡護理好不僅能改善老人生活質量,對疾病改善也有一定幫助。

「秦先生的子女網上預約了我們的護士上門進行專業護理。」一網約護士市場負責人鄒蘊娟說,經過幾個月的上門護理治療,秦先生褥瘡得到了有效控制,多處皮膚腐爛處已長出紅色肉芽組織,身體的舒爽讓秦先生精神較前明顯好轉,原來意識模糊的他偶爾可以正常溝通。

林康也面臨同樣的問題,家中的保姆,無論是老人營養的補充還是每日定期服藥,保姆都所無法完成。父親需要服用的各種降壓藥、疏通血管的藥物,需要他每周分類包好,然後告訴保姆「白色小包的藥早晚都要吃,黃色小包的藥片中午吃」。

像秦先生、倪先生、林先生這樣的居家養老是我國主要的養老模式,即9073養老體系,即3%的老人是機構養老,7%的老人是社區養老,90%的老人是居家養老。90%的老人都是居家養老,而老人多有慢性病。

北京護理協會會長陳靜談到,北京60歲以上的老年人6成以上都具有2種或2種以上的慢性病。因此,失能老人居家,專業醫學護理需求非常大。

網約護士、長護險,讓失能老人「老有所護」

據國家統計局統計,截至2017年底,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數為2.4億人,我國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有1.5億。然而,失能、半失能的老年人達4000萬左右。

截至2018年底,全國註冊護士總數僅約400萬,經過護理及相關專業系統訓練的護理員不超過30%,而取得養老護理員資格證書的不足三分之一。解決失能老人養老問題,市場需求與供給之間存在巨大缺口。

一人失能,全家失衡。找保姆、換保姆,這幾年下來,林康和兄弟姐妹們已經身心俱疲。「父母的病,就像一個分水嶺,把原來其樂融融的四世同堂之家,永遠地與現實隔離開來,現在家裡再也沒有了生機,多了不少生氣倒是真的。」

北京衛健委醫政醫管處副處長劉穎介紹,為了解決失能老人存在居家護理需求無法滿足的現狀。「網際網路+護理」試點工作在全國各大城市逐步推開。

2019年1月22日,國家衛健委發布《關於開展「網際網路+護理服務」試點工作的通知》及試點方案,確定在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江蘇省、浙江省、廣東省6地試點「網際網路+護理服務」。「網約護士」得到官方認可。

2019年1月23日,在國家衛健委召開的新聞發布會,國家衛健委醫政醫管局監察專員焦雅輝曾介紹,「網際網路+」護理服務是一個補充,不是一個主要解決問題的手段,真正要解決這些老年特別是失能、半失能的醫療護理的需求,還是要擴大服務供給,包括醫養結合的模式,還有一些專業機構和專業人員,還有相應的保障的政策、籌資的政策等等一系列的政策。

2020年5月6日,國家醫保局發布《關於擴大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試點的指導意見》,提出將北京市石景山區、天津市、山西省晉城市等14個城市和地區納入長期護理險試點,全國試點城市擴圍至49城。

2020年11月26日,北京市人民政府副市長楊晉柏在北京市十五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六次會議上表示,2020年底前,長護險將開始擴大試點範圍;津冀養老機構中符合條件的醫療服務設施將納入北京市醫保範疇。

網約護士、長護險……等一系列政策的推動,正在為解決4000萬失能老人生存困境而努力。

相關焦點

  • 4000萬失能老人的照護難題
    一人失能,全家失衡。失能老人照護成社會難題。  國家醫保局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底,60歲及以上人口達2.54億,失能人員超4000萬。
  • 數千萬失能老人怎麼照料?大小便護理床解決養護難題!
    中國當前有約4000萬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為幫助這些家庭緩解「一人失能,全家失衡」的現實困境,長壽老人全自動大小便護理床,以滿足失能老年人對專業醫療護理和照護服務的剛性需求。首先,我們要了解失能或半失能老人他們對護理的需求是什麼和護理人員或照顧人員想要的是什麼,再逐一進行滿足需求。第一點:失能或半失能老人需要長期臥床,部分老人大小便很不方便。第二點:防止褥瘡形成是長期臥床老人特別重視的一點,也是護理人員需要特別注意的一點。
  • 融媒體訪談|侯學元:建立長期「照護險」解決失能老人看護難題
    3月12日,全國人大代表、江蘇省民政廳廳長侯學元接受南京報業傳媒集團全媒體記者採訪時表示,高齡失能老人的養老問題格外需要關注,「除了要增加護理型養老機構和床位數量外,建議從國家層面探索建立長期照護保險制度,緩解老人及其家庭護理費用過重的問題。」  據全國老齡辦統計,截至2017年底,我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有2.41億人。其中失能 老人近4000萬。
  • 不讓「一人失能 全家失衡」 - 泉州晚報數字報·泉州網
    每隔2天,護理人員留集勝便上門為晉江磁灶鎮蘇垵村的失能老人陳老伯進行一次日常清潔、按摩等多種專業護理服務。今年9月起,晉江在全省率先試點「長護險」,包括陳老伯在內的眾多中度和重度失能老人迎來了這項新福利,「一人失能,全家失衡」的現實難題得到解決。截至目前,晉江中度和重度失能人員424人已享受到了「長護險」提供的服務,切實減輕了家庭的經濟負擔。
  • 中國超4000萬失能老年人面臨照護難 護理人才缺口大
    我國超4000萬失能老年人面臨照護難,6部委發文首建「國標」能否改善據中國之聲報導:癱瘓在床無法自理、需要24小時照護,這是失能老人面臨的困境,對於任何一個家庭,恐怕也都是難以承受之重。截至2018年年底,我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近2.5億,其中失能老年人超過4000萬。他們面臨的照護難題,是社會的痛點。為此,國家衛生健康委等6部門日前印發了《關於加強老年護理需求評估和規範服務工作的通知》和《關於加強醫療護理員培訓和規範管理的通知》,首次為失能老人照護評估和醫療護理員培訓建立了「國標」。
  • 2019年內蒙古民政廳項目之失能老人照護服務項目
    、空巢、獨居老人提供日間照料、家政服務、康復護理等服務;失能老人照護試點服務,主要為轄區內60歲以上的失能老人購買助浴、保潔、護理等照護服務;社區社會工作服務,主要為社區居民提供家庭教育、心理健康、心理援助等服務,促進家庭和諧,推動和諧社區建設;國貧旗縣社會工作服務,主要為國家級貧困旗縣的社會救助對象、殘疾人、社區矯正人員、優撫對象和受災群眾等特殊群體,購買包括矛盾調處、人文關懷、心理疏導、行為矯治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失能失智重病老人家庭得到照護支持...
    老伴陶慧媛患上阿爾茨海默症,兩位老人都處於失能狀態。吳雪良最大的心願,就是讓照顧他們的長女吳梅芬睡個安穩覺。  「我自己也有小家庭要照料,但照顧父母是我的責任,為了專心照顧他們,我辭掉了工作,住到父母家,全家各種開銷都落在了我愛人一個人身上。」吳梅芬說,給父母一日三餐餵飯,日夜護理,從來不敢睡踏實,還要自學各種護理技能,這些年對自己身心都是煎熬。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失能失智重病老人家庭得到照護支持...
    ——老有所護,是當前眾多失能失智重病老人家庭的共同訴求。聚焦老年人最迫切的需求,我省在長護險、夜間照護、喘息服務等領域不斷探索,讓新的養老服務模式更契合1800多萬江蘇老年人的養老實際。老伴陶慧媛患上阿爾茨海默症,兩位老人都處於失能狀態。吳雪良最大的心願,就是讓照顧他們的長女吳梅芬睡個安穩覺。「我自己也有小家庭要照料,但照顧父母是我的責任,為了專心照顧他們,我辭掉了工作,住到父母家,全家各種開銷都落在了我愛人一個人身上。」吳梅芬說,給父母一日三餐餵飯,日夜護理,從來不敢睡踏實,還要自學各種護理技能,這些年對自己身心都是煎熬。
  • 孝德智慧養老:讓失能失智老人及家庭走出照護困局
    失能失智老人長期照護 成家庭難以承受之痛中國有超過4000萬失能老人和1000萬失智老人,90%以上的失能失智老人由家人照顧,中國每年有50萬失智老人走失。據不完全統計,45.9%的完全失能老年人具有中度以上抑鬱症狀,家人20%患有憂鬱症,65%有抑鬱傾向。
  • 失能失智老人服務「最後一公裡」,何時才能打通?
    連日來,本報關註失能失智老人護理難題的連續報導引起社會廣泛關注。
  • 失智失能老人照護:「關懷」是護理工作的基礎
    老人上了年紀,會漸漸出現行動不便、記憶喪失等狀況,在大多數人口中,將此籠統地稱為失能失智,但是從更嚴苛的角度來講述,失能失智的範圍則更廣泛。面對家裡的失能失智老人,很多時候家庭的成員都在努力去照顧,但久而久之也讓家人感到無奈和為難,有的家庭選擇將家裡老人送往養老機構進行照料,有的家庭因為各方面的原因還是選擇將老人放在家裡照料。不過,老年人護理工作表面看似簡單,實際操作中卻有很多需要注意的東西。
  • 定義失能失智長者照護新標準!融創中國首家國際康養中心開業
    魯網11月26日訊(記者 劉玉娜)超過5000萬!這是目前我國失能失智長者數量,超過30萬!這是目前青島市失能失智長者數量。權威數據顯示:我國90%以上的失能失智長者均居住在家,由家人照護。但「一人失能,全家失衡」,居家照護帶來的健康管理、環境不適、病情惡化等問題,是每一個失能失智長者家庭的重大挑戰。
  • 構建失能老年人集中照護體系 築牢幸福養老基準線——江西興國縣...
    既破解了各鄉鎮敬老院失能照護難題、降低護理風險,又有利於發揮照護資源的集約化優勢,形成規模化、專業化、標準化的照護服務體系,解決特困老年人和其他經濟困難老年人失能照護問題,守住特困老年人的安全線、保障線,讓他們與其他老年人一樣,也過上有尊嚴、有質量的幸福晚年生活。興國縣的做法,較好地解決了農村特困老年人養老服務質量低等問題,為貧困地區做好特困供養服務工作提供了有益參考。
  • 中山市經濟困難失能老年人照護補助申請指南
    經濟困難失能照護補貼一、補貼名稱:經濟困難失能照護補貼二、補貼依據中山市經濟困難失能老年人照護補助暫行辦法三、補貼對象具有本市戶籍的經濟困難失能老年人,依照本辦法享受照護補助金。四、補貼內容和標準對符合條件的對象,根據其選擇的養老服務形式,按以下標準補助:(一)入住市內養老機構的:1.中度失能,每人每月補助不高於3500元;2.重度失能,每人每月補助不高於4000元。
  • 失智失能老人誰照護?科技基礎研究怎麼展開?科創板如何完善?全國...
    這兩件提案,就是希望:每位老人都能過上有尊嚴的生活。《國際金融報》:人口加速老齡化,我國養老面臨嚴峻挑戰。您認為哪些問題值得我們關注?如何積極應對老齡化?曹阿民:我國人口正在老齡化,並同時發生老齡人群快速邁入高齡化,對養老服務供給不斷帶來新挑戰。「一人失智失能,全家焦慮不安」。
  • 4000萬失能老人護理費有著落
    護理人員幫助失能老人進行康復訓練。 新華社資料圖4000萬老人需要長期照護其實,長期護理險並不是一個新的概念。養老護理服務的價格不菲,在北京,如果養老機構,價格大多在每月4000元以上,六七千月很常見,高端的上萬元也不新鮮;如果僱傭家政服務員,價格也在四五千元以上。可是,企業退休職工的月平均養老金也才勉勉強強剛到4000元。養老成為眾多家庭的沉重負擔。即使是願意花錢,養老機構和養老護理員的數量也遠遠滿足不了現實的需要。
  • 失能老人實用照護指南
    三種照護模式1.居家照護 這也是多數老年人的選擇,居家照護可使老年人有歸屬感,消除陌生感,減少焦慮恐懼,但面臨如何照護老人的問題。居家照護者通常缺乏照護經驗及技能,只能滿足老人基本日常需求。一些基礎護理問題就無法解決,如預防壓瘡等,更別提其他有難度的護理。
  • 老人失能失智不能失保障
    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員楊團在接受《中國消費者報》記者採訪時指出,在我國人口快速老齡化、失能失智人口快速發生、照護需求快速增長和家庭結構變遷的現實下,化解風險的長期照護政策選擇和制度設計已經刻不容緩。
  • 失能老人照護問題受關注 人保健康推商業護理險
    同時,在全國兩會期間,失能老人的照護問題更是受到代表、委員們的高度關注,多項議案、提案呼籲加快長期護理險立法,建議商業保險公司推出更多的護理保險產品,以緩解失能老人護理難題。在人口老齡化的大背景下,如何長期照護好失能、半失能老人已經成為刻不容緩的問題。
  • 大足區第三人民醫院:精心照護,切實關愛失能老人生活
    10月20日11點半左右,在位於重慶市大足區萬古鎮的區第三人民醫院養護中心,護士鄭皓月將盛好的飯菜碗端到92歲的失能老人曾祥全身邊,用湯匙慢慢餵他。鄭皓月餵了幾口,曾祥全用手勢示意可以自己慢慢吃。鄭皓月於是將湯匙給他,看到他一口一口地進食後,又轉身照顧在一起吃飯其他的老人。曾祥全的親弟弟,76歲的失能老人曾凡祥也在一起的鄰桌吃著鄭皓月端來的午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