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混合現實系統的在線開放課程平臺構建及應用——以《箱型木琴》在線教學為例

2021-02-14 數字教育

在線教學,是資訊時代的產物,其與面對面教學相比,具有突破時空限制、支持大規模參與[1]、提供多種交互方式、滿足學習者的個性化學習需求、教學資源豐富且可共享等優勢[2]。在線開放課程平臺是在線課程進行在線教學的技術承載媒介和實施在線課程在線教學的支撐系統,是開展在線教育活動的基礎條件[3],其平臺功能的差異將直接影響在線教學的教學質量和效能。

2013年以來,愛課程、學堂在線等一批在線開放課程平臺的陸續建成和投入運行,有效推動了我國在線教育的發展。從各平臺的功能角度分析,有共性功能,也有個性化功能。共性功能包括:①課程信息與內容管理,②視頻播放,③題庫(或教師手動輸入)測試,④主觀題作業,⑤師生交互,⑥教學數據統計,⑦學習進度管理等。個性化功能包括:①學堂在線的「雨課堂」等智慧工具,②全國地方高校優課聯盟推出了課堂筆記、直播交互與人臉識別功能,③超星爾雅闖關模式等[4]。目前,在線開放課程平臺的功能已經日趨完善,尤其是通過「雨課堂」「人臉識別」等智能教學工具的應用,賦予了在線開放課程平臺「智能」化特徵。不過從已建成並投入運行在線開放課程平臺來看,各平臺都僅限於呈現基於「二維」屏幕的在線學習環境以及人機互動,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在線開放課程平臺的教學效能。

(一)混合現實技術

混合現實(MixedReality,MR)有時被稱為Hybrid Reality,是虛擬實境技術的進一步發展,也是增強現實技術的進一步延伸[5],該技術可以將數字世界與物理環境融合在一起,使其在視覺和聽覺上都像是你所在世界的一部分,即使你身處全息影像之中,也始終可以看到周圍環境,自由移動,並可與人和物交互[6]。混合現實技術是一種虛擬世界融合現實世界的技術,虛擬實境代表了計算機營造的世界,使人類的知覺感知延展到計算機中,而混合現實技術則是在保持對現實世界正常感知的基礎之上,通過建立虛擬世界與現實世界之間的聯繫,再將人類感官延伸到虛擬世界[7]。

(二)混合現實系統的基本構成

混合現實系統是虛擬實境系統的進一步發展和增強現實系統的進一步延伸,因此混合現實系統的硬體組成和系統構成與虛擬實境及增強現實系統有一定的繼承性和關聯性。一個典型的混合現實系統主要由虛擬場景生成器、頭盔顯示器、實現學習者觀察視線跟蹤的頭部姿態跟蹤器、虛擬場景與真實場景對準的定位設備和交互設備構成,如圖1所示。[8]

(一)基於混合現實系統的在線開放課程平臺的基本構成

基於混合現實系統的在線開放課程平臺主要由PC、在線課程教育網站、混合現實教育應用、5G網絡和混合現實全息設備構成,PC與在線課程教育網站通過網絡連接,混合現實教育應用通過PC上傳並發布至在線課程教育網站,在線課程教育網站與混合現實全息設備通過5G網絡連接,如圖2所示。

(1)PC:即個人計算機,用於教學應用的開發、上傳、發布以及相關教學信息的管理等。

(2)在線課程教育網站:在線課程教育網站作為在線課程的門戶窗口,用於教師進行在線課程管理、發布和用於學習者進行在線課程的瀏覽、登入、檢索、獲取、下載、安裝等。在線課程教育網站包括Web層、業務邏輯層、Model數據層(雲資料庫)。

(3)混合現實教育應用:即混合現實教育應用程式,用於對虛擬教學環境(內容)的存儲和對虛擬教學環境(內容)的呈現。

(4)5G網絡:即第五代移動通信網絡,具有高速率、低時延、泛在網、萬物互聯等特徵。5G網絡可以滿足學習者通過混合現實全息設備進行在線學習,包括進行應用的下載、人機互動、相關影像及數據的傳輸等。

(5)混合現實全息設備:混合現實全息設備是基於混合現實系統的在線開放課程平臺的重要教學工具,用於呈現在線課程的教學環境(教學內容)和完成在線教學的教學過程。混合現實全息設備的代表設備如Hololens,可以將數字影像放置在真實環境中,達到以假亂真的效果[9]。Hololens是一種能夠超越屏幕限制,

具有無線網絡功能的全息計算機設備,不僅可以在移動中為學習者呈現混合現實全息影像和空間音效,還能實現學習者與虛擬的數字「三維」對象的交互,與周圍真實環境交互。[10]

(二)基於混合現實系統的在線開放課程平臺的使用方法

基於混合現實系統的在線開放課程平臺的應用主要由12個環節組成,混合現實全息設備擬使用Hololens。如圖3所示:

(1)前期準備:教師根據課程的教學大綱、教學目標等制訂教學計劃,設計教學內容,收集相關教學資源,為開發製作混合現實教育應用做好準備。

(2)應用開發:教師開發製作混合現實教育應用,主要步驟如下。①開發環境搭建:正確配置開發環境並安裝Windows SDK等組建。②資源導入:創建一個Unity項目並導入教學資源和項目開發所需相關素材等。③場景搭建:構建混合現實教學場景。④程序開發:包括開發凝視提示、語音提示、雙手全關節手勢提示以及設置響應事件等程序。⑤編譯發布:編譯成可以在在線課程教育網站中發布以及在混合現實全息頭戴顯示器中使用的應用,以方便學習者瀏覽、下載、部署和應用。[11]

(3)創建管理帳戶:教師根據在線課程教育網站的相關要求和規程註冊創建管理帳戶。

(4)應用上傳:教師通過管理帳戶登入在線課程教育網站後臺管理系統,將混合現實教育應用上傳至在線課程教育網站的後臺資料庫。

(5)應用發布:教師打開應用發布窗口,選擇發布區域,編輯課程發布的相關信息,從資料庫中選擇要發布的混合現實教育應用並發布至在線課程教育網站。

(6)創建學習帳戶:學習者根據在線課程教育網站的相關要求和規程註冊創建學習帳戶。

(7)混合現實全息設備連網:學習者打開並帶上混合現實全息設備,開啟無線網絡功能,連接5G網絡,將混合現實全息設備連接至網際網路。

(8)課程檢索:學習者通過在線課程教育網站學習帳戶登入在線課程教育網站,對相關課程進行檢索、瀏覽並選擇需要進行學習的在線課程。

(9)課程安裝:學習者在在線課程網頁上點擊「獲取」,點擊後混合現實教育應用自動下載並安裝至混合現實全息設備。

(10)課程啟動:安裝完成後,混合現實教育應用已固定到混合現實全息設備的應用程式列表中,學習者選擇並啟動混合現實教育應用。

(11)課程學習:學習者進入基於混合現實的在線學習環境,進行基於混合現實的全息式在線課程學習。

(12)關閉應用:學習結束後,學習者退出混合現實應用程式,完成在線學習。

(三)基於混合現實系統的在線開放課程平臺的優勢功能分析

基於混合現實系統的在線開放課程平臺與傳統的在線開放課程平臺相比,其優勢功能主要體現在呈現環境、在線交互、應用範圍和環境音效四個方面,如表1所示:

1.學習環境:「虛實」融合的全息學習環境

基於混合現實系統的在線開放課程平臺可以呈現一個「在數位化的三維現實中融入虛擬的數字三維對象(學習內容)」的全息學習環境,在該學習環境中學習者不僅可以沉浸於虛擬三維對象(學習內容),同時還能感覺到周圍的真實環境。與基於「二維」屏幕的學習環境相比,「虛實」融合的全息學習環境呈現的學習內容更加直觀、立體、形象,有助於學習者對於在線教學內容的感知、體驗和理解等。

2.在線交互:維度與方式

(1)交互維度。基於混合現實系統的在線開放課程平臺的學習環境可以在虛擬世界、現實世界和學習者之間搭起一個交互反饋的信息迴路,學習者不僅可以與虛擬的數字三維對象(學習內容)進行交互,而且還能與四周的真實環境進行交互,增強學習過程中的真實感。與基於「二維」屏幕的交互相比,「虛實」融合的三維立體交互拓寬了學習者的交互維度,增加了交互的內容和範圍,有助於學習者拓寬認知範圍,啟發學習思維。

(2)交互方式。基於混合現實系統的在線開放課程平臺的混合現實全息設備可以對學習者的語音、眼動、手勢進行感知和理解,學習者可以通過語音、眼動、手勢與全息學習環境交互[12]。與「滑鼠、鍵盤或(與)觸屏」的交互方式相比,語音、眼動、手勢的交互方式更加真實、自然、靈便、有趣,有助於學習者激發學習積極性。

3.應用範圍:脫離「二維」屏幕的移動應用

基於混合現實系統的在線開放課程平臺的混合現實全息設備是一種可以進行移動應用的全息計算機設備,學習者可以脫離「二維」屏幕的束縛進行移動應用[13]。與依附「二維」屏幕應用相比,脫離「二維」屏幕應用的範圍更加廣闊,可以讓在線學習變得更靈活自由,有助於學習者增強在在線學習中的主動性和探索性。

4.環境音效:空間音響

基於混合現實系統的在線開放課程平臺的音頻模塊由「5聲道」麥克風陣列和「空間音響」揚聲器組成,不僅可以拾取學習者的語音信息,還可以為學習者播放接近「真實空間」的音效[14]。與2.0立體聲環境音效相比,空間音響呈現的環境音效更加立體、逼真,有助於學習者更好地沉浸至全息學習環境中並獲得更加真實的學習體驗和感受。

《箱型木琴》在線教學擬使用基於Windows10系統的Hololens,主要操作步驟與應用方法如下:①帶上Hololens,將頭盔調整至舒適狀態;②打開Hololens電源,啟動Hololens;③通過「開始手勢」打開開始菜單,找到已安裝的《箱型木琴》混合現實應用;④通過「觸摸光標」開啟《箱型木琴》混合現實教育應用,Hololens開始呈現《箱型木琴》的混合現實在線學習環境;⑤學習者通過雙手、觸摸光標、手控光線和抓取手勢等命令移動、旋轉、放大、縮小混合現實在線學習環境中的3D教學對象(內容)[15],實現學習者對於教學內容的全景感知和深度體驗,從而促進學習者對於教學內容的理解和掌握;⑥學習完成退出程序,關閉Hololens。

《箱型木琴》混合現實教育應用由五個教學場景組成,依次是:①箱型木琴簡介,②箱型木琴的構成及三維外觀,③箱型木琴的音名識別及音響視聽,④箱型木琴的內部三維構造,⑤識譜視奏。具體教學場景如下。

(一)場景①:箱型木琴簡介

混合現實教育應用啟動後,系統隨即呈現高、中、低音箱型木琴全息影像以及箱型木琴的簡介信息:「箱型木琴屬於……」學習者通過「隔空敲擊」手勢點擊高、中、低音箱型木琴,系統隨即呈現相應箱型木琴的音域信息:「高音箱型木琴……」如圖4所示。

(二)場景②:箱型木琴的構成及三維外觀——以中音箱型木琴為例

學習者通過「隔空敲擊」手勢將場景切換至場景②。場景②開啟後系統隨即呈現中音箱型木琴的琴身、音條和琴槌的全息影像。學習者通過「觸摸光標」手勢觸撥中音箱型木琴的琴身、音條和琴槌,系統隨即呈現中音箱型木琴的琴身、音條和琴槌的名稱信息。學習者通過「觸摸光標」手勢觸撥琴身的長、寬、高,系統隨即呈現中音箱型木琴的長、寬、高信息。學習者通過「雙手」手勢對中音箱型木琴進行放大、旋轉、升降等觸撥操作,全面了解箱型木琴的三維外觀。如圖5所示。

(三)場景③:箱型木琴的音名識別及音響視聽——以中音箱型木琴為例

學習者通過「隔空敲擊」手勢將場景切換至場景③。場景③開啟後系統隨即呈現中音箱型木琴以及備用音條的全息影像。學習者通過「觸摸光標」手勢觸撥中音箱型木琴上的音條及空中的備用音條,相應音條隨即呈現各自的音名。音名以動畫的形式呈現,由小變大並以光亮的特效呈現,音名呈現的同時系統播放相應音名的音響。如圖6所示。

(四)場景④:箱型木琴的內部三維構造——以中音箱型木琴為例

學習者通過「隔空敲擊」手勢將場景切換至場景④。場景④開啟後系統隨即呈現中音箱型木琴的內部三維構造全息影像。學習者通過「觸摸光標」手勢觸撥琴身(內壁)的長、寬、深,系統隨即呈現中音箱型木琴的長、寬、深信息。學習者通過「雙手」手勢對琴身進行放大、旋轉、升降等觸撥操作,全面了解中音箱型木琴的內部構造。在學習者進行觸發操作的同時,眼前呈現出結論信息:「共鳴箱體及音條越小……」如圖7所示。

(五)場景⑤:識譜視奏

學習者通過「隔空敲擊」手勢將場景切換至場景⑤。場景⑤開啟後系統隨即呈現中音箱型木琴全息影像。學習者通過「觸摸光標」手勢觸撥中音箱型木琴的琴槌,系統隨即呈現樂曲譜例。學習者通過「隔空敲擊」手勢點擊「喇叭」,範奏系統隨即播放樂曲音響,與此同時譜例上音符和琴身上的音條與音響同步點亮,以提示學習者進行視奏。學習者可以進行重複練習,直至掌握演奏要領後再關閉範奏系統並進行自由視奏。如圖8所示。

基於混合現實系統的在線開放課程平臺有助於學習者對於在線教學內容的感知、體驗和理解,拓寬其認知範圍、啟發學習思維,激發其學習積極性,增強其在在線學習中的主動性和探索性,使其更好地沉浸在學習環境中並獲得更加美好的學習感受。與僅限於呈現基於「二維」屏幕的在線學習環境以及人機互動的傳統在線開放課程平臺相比,基於混合現實系統的在線開放課程平臺呈現的學習環境更加直觀、立體、形象,其交互方式也更加真實、自然、靈便、有趣;不僅可以彌補傳統在線開放課程平臺教學功能的欠缺和不足,同時可以滿足更多學習者的多元化、個性化的在線學習需求。

當然對於現階段而言,基於混合現實系統的在線開放課程平臺的廣泛普及和應用還有待時日。如混合現實全息設備的移動範圍過小、視野過窄[16]降低了學習者的學習體驗,如混合現實環境製作投入成本高,可用的現成資源有限等問題[17]抑制了基於混合現實系統的在線開放課程平臺的規模化建設。但我們相信,隨著混合現實相關設備的量產和規模化開發團隊的形成,隨著混合現實全息設備的功能及技術的優化和革新,在線教育平臺的混合現實時代終將來臨。

參考文獻:

[1]餘勝泉.網際網路+教育未來學校[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19:133.

[2]張立國,王國華.在線教育的理論與實踐[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9:2-4.

[3]趙洪利.在線教育理論與實踐[M].北京: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2018.

[4]教育部在線教育研究中心,全國高等學校教學研究中心,北京大學慕課工作組.中國在線開放課程發展報告(2017)[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9-10,19-20.

[5]葉哲偉.醫學混合現實[M].武漢:湖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8.

[6][10][12][14][15]Microsoft.開始使用Hololens [EB/OL].(2019-09-17)[2020-7-28].https://docs.microsoft.com/zh-cn/hololens/hololens2-basic-usage.

[7][16]陳寶權,秦學英.混合現實中的虛實融合與人機智能交融[J].中國科學:信息科學,2016(12):1738.

[8]湯卓慧,朱培毅.虛擬實境、增強現實和混合現實及其在軌道交通行業中的應用[J].鐵路通信信號工程技術,2016(5):82.

[9]閆興亞,張克發.Hololens與混合現實開發[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19:3.

[11]劉向群,郭雪峰,鍾威,等.VR/AR/MR開發實戰:基於Unity與UE4引擎[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17:650-656.

[13]顏映華.Hololens2體驗手記:真的屬於「2.0」進步嗎[EB/OL].(2019-02-27)[2020-07-28].https://yivian.com/news/57297.html.

[17]範文翔,趙瑞斌.數字學習環境新進展:混合現實學習環境的興起與應用[J].電化教育研究,2019(10):41.

作者簡介:

相關焦點

  • ——打造優質課程平臺,支持和服務在線開放課程建設與應用
    ,共有愛課程中國大學MOOC、學堂在線、智慧樹、人衛慕課、華文慕課等9家國內課程平臺為入選課程提供支持和服務。平臺建設是在線開放課程建設的基礎,不僅要在技術上具有先進性和前瞻性,更要具備完善、高效的課程製作、內容編輯和用戶服務等,為課程建設和應用提供有效的支撐。  2.完善的運營服務。平臺要在課程建設過程中主動參與內容建設,做好課程資源整合和內容呈現的最優化方案,為學習者提供個性化的運營服務。在平臺功能迭代、服務模式創新、課程開放應用上,持續進行研究和提升。
  • 基於數字孿生講臺的在線沉浸式教學體系分析與流程設計
    基於此,從教學、技術兩方面,探索數字孿生講臺的在線沉浸式教學流程設計與技術運用,即基於混合式平臺的教學數據採集與管理,基於多維分析的教學數據分析與建模,基於精準教學和精準管理的數據應用,基於增強現實技術的在線沉浸式教學體驗,進而設計其教學流程。
  • 論文 | 混合式教學模式在小語種口語教學中的應用——以初級日語口語課程為例
    ;基金:2018年度紹興市高等教育教學改革課題重點項目「基於『藍墨雲班課平臺』的混合式教學模式在小語種口語教學中的應用——以初級日語口語課程為例」(SXSJG201814);論文發表於:教育教學論壇 2020,(41),183-185摘    要: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網際網路+教育」正逐漸滲透到各教育階段的教學環節中,但是對外語領域混合式學習的深入探究大部分集中在英語教學領域
  • 構建有中國特色的在線開放課程體系和課程平臺
    構建有中國特色的在線開放課程體系和課程平臺 2015-04-28 來源:教育部   為積極順應世界範圍內大規模在線開放課程發展新趨勢,直面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發展新的機遇與挑戰,教育部日前出臺
  • 如何建設及應用「以學生為中心」的在線開放課程?
    尤其是2020年疫情帶來的「網絡教學大考」,更是將在線課程的建設推到了重要的戰略地位,如何建設在線課程、應用在線課程促進教改,實現「實質等效」,是當下備受關注的熱點問題。 為助力全國各普通高等院校、高等職業院校深化「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教學理念,聚焦線上金課建設及其在混合式金課中的應用,我單位將舉辦「以學生為中心的在線課程建設及應用線上工作坊」。
  • 教育部:構建有中國特色在線開放課程體系和平臺
    中新網4月28日電 據教育部網站消息,教育部近日出臺《關於加強高等學校在線開放課程建設應用與管理的意見》,《意見》指出,要構建有中國特色的在線開放課程體系和課程平臺。
  • 【喜報】我院餘繼峰教授主持申報「基於在線平臺的課程教學質量...
    地科學院餘繼峰教授主持申報的「基於在線平臺的課程教學質量提升路徑研究與實踐」獲準立項研究。項目批准號:2020Y07,項目起止時間:2020年6月至2023年5月。  該項目針對新形勢下地質類專業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偏弱、網絡教學資源使用不足等問題,研究提升教師靈活應用信息技術手段開展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的能力及效果的路徑。
  • 清華大學:加強在線開放課程建設
    清華大學:加強在線開放課程建設來源:中國教育網 2017-02-28清華大學以慕課為抓手,構建基於網絡的高等教育優質資源共享平臺,推動深化「網際網路+」時代下的高等教育教學改革。健全工作機制。出臺《清華大學關於加強在線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見》,將在線教育工作作為學校發展的重要戰略。
  • 學堂在線構建精品慕課應用「金字塔模型」
    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由國家教育部主持開展評選,旨在進一步推動我國在線開放課程建設與應用共享,促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推動高等學校教育教學改革,提高高等教育教學質量,促進教育公平,服務學習型社會建設。
  • 清華大學要打造中文開放在線課程平臺
    本報訊(記者陳竹)日前,清華大學宣布推出中文Mooc(大規模開放在線課程)平臺「學堂在線」(www.xuetangx.com)。    據清華大學副校長袁駟介紹,「學堂在線」平臺是基於edX發布的OpenEdX開源課程創建系統建立的,但不是edX的中文鏡像,而是希望打造成具有中國特色的中文MOOC平臺,能夠引進更多的中國大學優質課程資源。
  • 布魯姆教育目標分類學在 O2O 混合式教學中的應用 ———以 「程序設計」 課程為例
    針對 O2O 混合教學模式不少學者進行了積極的探索。蔣玉宇,劉鎮使用MOOC 在線課程與翻轉課堂相結合的教學模式構建程序設計類實驗課程平臺[2]。劉海軍認為推進O2O 教學模式的構建工作,須著力依託學校現有的信息化硬體設施,加快線上平臺建設,同時要 開發豐富的教育資源,利用線上平臺的記錄功能、交互功能提高教學成效[3]。
  • 在線開放課程建設與應用推進會舉行 學堂在線成精品慕課行業典範
    北京2018年1月16日電 /美通社/ -- 為寫好高等教育「奮進之筆」,深化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的教學改革,示範帶動我國在線開放課程建設與應用深入發展,提高教育質量,促進教育公平,實現高等教育質量的「變軌超車」,教育部在線開放課程建設與應用推進會於2018
  • 以學堂在線為例,解讀教育部三號文件
    為積極順應世界範圍內大規模在線開放課程發展新趨勢,直面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發展的新機遇與挑戰,2015年4月份教育部出臺《關於加強高等學校在線開放課程建設應用與管理的意見》(以下簡稱教育部三號文件)。
  • 基於智慧校園平臺的在線考試系統應用研究
    為此,本文將針對智慧校園平臺中的在線考試系統進行了應用方面的相關研究,利用在線考試系統的試題錄入、在線組裝試卷、在線考試安排、在線考試監控、在線閱卷等功能做了一些實踐探索。應用在線考試系統後,教師可以通過網絡進行班級科目管理、題庫維護,查看考生考試情況、統計分數等;考生通過網絡完成章節練習並可多次學習來鞏固知識點、在線考試、成績查詢等操作。通過網絡在線考試實現教考分離,以及考務工作的全自動化,有效利用學校網絡的軟硬體資源,發揮最大效力,更好地為學校的教學、科研、管理服務。在線考試系統功能應用如圖1所示。
  • 電腦程式設計課程混合式在線教學設計與實施
    混合式教學[3-5] 是指教學資源、教學平臺、教學工具和教學模式的深度混合,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從而取得最優化教學效果的教學模式,是當前主流的教學方式。同時在新工科[6] 建設背景下,面向課程的教育CBE 逐漸轉向面向產出的教育OBE[7],OBE 要求突出以學生發展為中心,產出(即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導向教育和完善的持續改進體系(即基於系統評價的反饋和基於評價的改進)。
  • 學院召開2019年在線開放課程建設與應用管理專題培訓會
    為保障2019年在線開放課程建設工作的順利推進,不斷提高學院的教學信息化水平,6月5日下午,學院召開2019年在線開放課程建設與應用管理培訓會。國家級精品在線開放課程負責人福建農林大學劉學莘博士、院領導王進安、教務部負責人、2019年立項的在線課程團隊成員以及教務部和超星相關工作人員參加培訓會。會議由王進安副院長主持。
  • 學堂在線不斷創新教育技術 助力國家精品慕課建設與應用
    深化在線開放課程應用 推動高等教育內涵發展在線開放課程建設是基礎,重點在應用。教育部指出,各級行政部門和高校要因地制宜制定相應政策鼓勵開展慕課建設,通過混合式教學、翻轉課堂等多種應用模式有效保障課程質量,更好地實現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與學,進一步促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推動高等教育教學實現內涵式發展。
  • 在線學堂!南京大學73門在線開放課程春季全部開放
    疫情當前,為了在特殊時期給廣大社會學習者和高校師生提供優質教育資源,南京大學的老師們主動調整開課計劃,73門在中國大學MOOC開設的在線開放課程全部在2020年春季運行,全力為「停課不停學、停課不停教」貢獻力量
  • 「後MOOC」時期基於泛雅SPOC平臺的混合教學模式探索
    國內有些研究者嘗試運用MOOC平臺,與傳統課堂進行混合教學,但受MOOC自身功能模塊的限制,無法對學習者的學習行為進行有效管理,也無法獲取學習行為大數據並進行分析,這給教學評價帶來了極大的困難,導致這種混合教學並不徹底。如何將MOOC與傳統課堂教學深度混合?如何對線上線下學習行為進行管理、互動與評價?如何建立系統的混合教學體系?這都是「後MOOC」時期混合教學應思考的問題。
  • 重慶高校在線開放課程平臺上線
    10月18日上午,「重慶高校在線開放課程平臺上線儀式暨應用培訓會」在重慶科技學院舉行。未來,該平臺將成為全市5.6餘萬在職教師、100餘萬學生官方指定的唯一高校在線學習平臺。  作為平臺的建設與運營服務商,高等教育出版社副總編林金安就項目建設、運營情況作了介紹,他指出,平臺正式上線標誌著重慶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設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又邁上了一個新的臺階,高等教育出版社與高等教育出版社重慶教學服務中心,將繼續致力於在線開放課程的建設和應用,助推重慶高等教育教學改革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