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在尊重中成長

2020-10-13 心理諮詢師張育慈


再小的孩子,也有自己的想法

案例1

奇奇的媽媽送孩子上學,走到門口發現自己未帶口罩,於是,把孩子帶過的口罩拿出來戴在自己的臉上。此時,奇奇哭鬧著對媽媽說:「你憑什麼帶我的口罩,那是我的口罩,你憑什麼......」

孩子哭鬧著不上學。但在媽媽的強抱下,把孩子送到了班上,然後就匆忙的離去。

在班上的奇奇,一天的情緒都非常的不好,吃飯也沒有原來那麼多了,精神勁也沒有原來那麼足了。老師以為奇奇生病了,問孩子有沒有哪裡不舒服,孩子搖搖頭;給孩子測體溫也很正常。最後,老師聯繫奇奇的媽媽,才知道原由。

案例2

快放學了,孩子開心的對老師說,「今天媽媽來接他的時候, 要給他帶一包巧克力豆,巧克力豆可好吃了,等媽媽接他來了,他也要拿一顆給老師嘗嘗。

孩子正和老師說著,扭頭一看,媽媽站在走廊口在向他招手。孩子歡快的跑了過去,給媽媽說:"媽媽你給我帶的巧克力豆呢,我要分享給我們老師一顆,讓老師也嘗一嘗。"

這時,媽媽才發現,出門時忘記帶了......孩子......

家長既要負責孩子身體的發育,又要負責孩子的心理髮育;

心理學家斯科特·派克說過:「 真正愛孩子的父母都明白,愛孩子,就要尊重孩子,尊重他們的意願和感受,尊重他們有做決定的權利。」

自尊,在孩子年幼時就形成了。當孩子的想法被媽媽尊重了,那麼,他會覺得自己很快樂。培養孩子的自信心和責任感,也就此開始了。

當家長多次反對孩子的決定,孩子在以後有了想法也就不想說出來了,因為他會認為,即使說出來了,媽媽也會反對,還不如不說的好,又或者說,「你說行就行,你說不行就不行」的態度。媽媽強硬的態度,久了,甚至會讓孩子感到厭倦。


答應了孩子的事情,就要信守承諾,做個誠實守信的媽媽,這不僅是對孩子的尊重,也是對自己的尊重。給孩子一個自主的權利,教會他選擇了就要負責。聰明的媽媽會善於抓住機會,讓孩子有決定意願的權利,有表達自己想法的權利,尊重孩子,尊重他們的權利,讓他們從小就養成尊重自己和尊重別人的良好習性。

被尊重,是兒童最基礎的需要之一

看到這裡,也許有家長會想:「必須要尊重孩子的意願嗎?」其實,「尊重」不等於「遵從」,兩者在本質上還是有很大區別的。前者意味著尊重孩子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有其人格發展、獨立意志的權利和自由;後者則是遵照、依從孩子的要求、意願。

尊重孩子,不是說孩子想幹什麼就幹什麼;尊重孩子,是尊重孩子的興趣發展,但又不必完全遵從他們的要求。也不是要強迫孩子去接受父母的想法。不喜歡吃的東西,非要逼著孩子吃;這種專制獨裁的做法,當然也是不可取的。家長尊重孩子,並不意味著要完全捨棄自己的需求成全孩子的需求。

「引導」才是更好的做法。作為孩子人生路上的引路人,家長對孩子除了要尊重、支持、鼓勵之外,還需要有對未成年人的合理期待、要求和引導。

  • 認真對待孩子提出的要求(讓孩子感到自己的要求被重視而有信心);
  • 適度的讓孩子自己做選擇(這樣會使孩子感到自己受到了尊重)。

請愛護你身邊的每一位小朋友

相關焦點

  • 每日蒙臺梭利:尊重孩子的成長自然規律
    HELLO MONTESSORI蒙臺梭利博士說過的:「我們要尊重我們要感受孩子所想,知道孩子所想,懂得孩子所想,只有將自己和孩子放在同一個平臺上,以一顆孩子的心來看待孩子的問題,才能真正意義上了解孩子、懂得孩子。因為只有真正意義上懂得了孩子需要的是什麼,我們才能更好的教育孩子,為孩子服務。
  • 尊重孩子的選擇.是父母的成長
    周六接孩子放學,校門口圍滿了家長 ,多數是爺爺奶奶們。還是留守兒童居多,爸爸媽媽都是外出打工,孩子只有選擇私立寄宿學校。等待放學的期間,家長們都相互聊著孩子們的學習成績,有一位媽媽說兒子成績不理想,女兒學習倒優秀,花錢在私立學校都希望孩子能上個好點高中,那上重點大學就有望了。
  • 看這些孩子的成長你就知道尊重,才是父母送給孩子成長的最好禮物
    每個成人都希望被理解、被尊重,被接納,孩子也是一樣。每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立的人,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尊重他的自然成長規律,自然的情感表達,讓孩子按照他自然的成長軌跡去發展,才是為人父母真正要做到的事情。為了孩子的長成,專門錄製了單曲《感知成長的神奇》MV。作為智慧辣媽的典型代表,孫儷在MV中展現了一位懂得尊重、理解寶寶成長的媽媽,進入寶寶的世界,一起感知成長的神奇經歷。
  • 孩子的成長需要尊重,家長要懂尊重法則,把孩子當成一個獨立的人
    孩子的成長需要尊重,家長要懂尊重法則,把孩子當成一個獨立的人很多家長在和親友閒聊時,總喜歡拿自家的孩子糗事講給親友聽,甚至會當著孩子面來討論孩子的事情,看著孩子發急的臉色內心卻非常愉悅。,甚至從不尊重自己的孩子。
  • 育兒電影《瑪莎與熊》:尊重孩子的「假想夥伴」,有利孩子成長
    看完《瑪莎和熊》,帶給人最深刻的感受是熊在瑪莎的生活中擔任了一個非常關鍵的角色,它像父親一樣照顧引導瑪莎,也如媽媽一般溫暖包容瑪莎。對於孩子的"假想夥伴",家長首先要學會尊重,因為尊重孩子的"假想夥伴"有利於孩子成長。
  • 我用蒙臺梭利的「觀察和尊重」,收穫了孩子的「自然成長」
    ——瑪利亞·蒙臺梭利孩子出生後,我最想做的事就是幫助孩子身心自由發展,讓孩子在愛和自由的環境下成長。在三年多的育兒時光裡,我用蒙臺梭利的「觀察和尊重」,收穫了孩子的「自然成長」。蒙臺梭利在《教師的十誡》中寫道:「對待孩子要用最禮貌的方式,給予他們你所能給予的最好的部分。」在孩子的成長中,難免會犯錯、難免會達不到父母的要求。
  • 自律,其實就是尊重自然成長的規律,是孩子心靈成長的一種需求
    那些平時受到嚴格管束和控制的孩子之所以會過度揮霍「自由」,是因為他們的自由探索機會難得(也確實如此)。因此,越是被禁止,他就越嚮往。一旦有了機會,就容易失控。真正的自我,是在自由中產生,並獲得成長的力量。
  • 尊重孩子也要分情況,孩子總是胡攪蠻纏,尊重就等於百依百順
    小陳是一名新時代年輕母親,小陳喜歡使用最先進的教育理念來教育孩子,因為她覺得如果總是用傳統的教育方法來教育孩子,並不利於孩子的成長,而先進的教育理念都是有大量科學依據的。小陳就非常相信尊重孩子這個教育理念,小陳覺得孩子雖然還小,但是他也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在生活中要尊重孩子的想法,情緒,決定。
  • 關注幼兒家庭教育,尊重孩子身心特點,引領孩子健康成長
    因此,幼兒教育就要遵循和尊重孩子的身心發展特點,達到培養孩子正確的做人態度,養成良好的習慣,注重發掘孩子內在的興趣,從而獲得求知的方法,掌握人生的基本技能。作為孩子家長都有共同的願望就是不想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想盡辦法把孩子送到最好的幼兒園,希望孩子接受好的幼兒教育,這是無可厚非的,但更需要家長和幼兒園共同配合,在輕鬆快樂的環境中對幼兒進行早期潛能的開發。
  • 與其揠苗助長,不如尊重孩子的成長規律
    於是,這便有了小學六年級學生寫出專業論文《C10orf67在結直腸癌發生發展中的功能與機制研究》的故事,有了14歲(兩年前)女孩一天能寫300首詞牌、2000首詩、15000字小說的傳說。乍一看這樣的新聞,我們多半會為新聞裡的主人公發出驚嘆,羨慕他們有那麼好的才華,遺憾的是手指隨便劃拉了兩下,就發現裡頭全是水分。若要打假,岑某諾的履歷顯然經不住推敲。
  • 尊重孩子,孩子才會尊重別人
    尊重孩子,孩子才會尊重別人。在現代教育中尊重孩子已經成為一個重要的課題。在美國的家庭教育中,對孩子人格的尊重是基本的原則。美國的父母不會過分的宣揚子女的過錯,他們懂得維護子女的名譽。他們知道如果當眾宣布孩子的過失,會使孩子無地自容。當著外人打孩子是中國家長普遍的做法。而這種做法恰恰最傷孩子的自尊心。
  • 記錄生活2020.10.14尊重孩子的成長規律
    這個孩子今天很棒,坐位體前屈今天二次挑戰成功了,成績優秀。說實話看到老師發的挑戰成功照片,我的心情比孫同學還激動,也能感覺到老師心情也很激動。沒有一個強健的體魄,其他那些都是零。今天下午有幸聽了一個講座,可以說改變了我的認知,遇事別再糾結。別老用孩子的短板去和自己較真,反而忽略了孩子的優點。
  • 尊重孩子的個體差異 不做孩子成長路上的絆腳石
    孩子生來都是天才,但往往在他們成長的歲月中,錯誤的教育方法扼殺了他們的天賦。現在的教育很容易「一刀切」,以分數來評判好與壞的標準,但在學習成績上不突出的孩子你能保證他在別的地方也一樣平庸。不止是學校教育,很多父母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很容易把自己的一些主觀思想強加到孩子身上,逼著孩子朝自己預期的方向成長,從而忽略孩子本身的一些性格特徵和真實思想。
  • 尊重生命成長 青島62中教師「靜待花兒朵朵開」
    62中郭金娟老師尊重和愛護學生的自尊心,小心得像對待一朵玫瑰花上顫動欲墜的露珠,這就是青島62中的教師。這兩年來,尊重教育給學校帶來巨大變化和影響,郭金娟老師說:「兩年多來,劉校長影響著全校每一位師生,每天不到七點,劉校長就會準時的在校門口親切的迎接每一位師生;每個教師辦公室、教室、中午的食堂餐廳隨時都能見到校長親切的關懷,這種溫度帶來的變化很有感染力,讓老師們也變得更熱情,更有耐心,變得更加關注每一個生命成長的細節。」
  • 教育孩子的首要前提是「尊重」,父母一定要謹記,尊重孩子很重要
    孩子在這樣的的教育環境中成長起來,受到的影響遠比我們想像中的更大。,對孩子的成長有何不良影響?·孩子的性格會受到嚴重影響不被父母尊重的孩子,在這種長期無法擁有自我的環境中成長起來,性格會受到嚴重的影響。
  • 給孩子一個被尊重的環境
    這當然與美國的文化有關 ,他們倡導每個人應該得到同等的尊重,包括孩子在內,他們一直在被尊重的環境中長大,不僅學校如此,父母對孩子也尊重有加如果孩子在被尊重的環境中成長,他自然而然地就會自尊自愛,同時也會給予他人以尊重。有人曾質疑美國父母對孩子的尊重是否會導致疏於管理,其實這是兩碼事。在美國不管是老師還是父母對孩子的行為和禮貌的要求非常嚴格,他們認為這也是尊重他人的教育。
  • 尊重兒童成長的自主性——自然而然的教育觀
    圖片來源:攝圖網在前面三篇文章中,我們探討了兒童成長的自然性、隱秘性和模糊性。本周我們迎來《自然而然的教育觀》的最終章,一起來探討兒童成長的自主性。更要探討,如何在教育中,尊重兒童成長的自主性。自主成長的主張源於自由人文主義。希望每一個人成長為個性獨具、人格獨立的珍貴的個體,他貢獻不同給世界,構成世界的多元化。這樣的個體不會成為自私任性的人,由於他們的個體得到尊重和自由,生命的體驗很充分,因此他們會追求自我的完善和超越,他們對世界有更多責任感和同情心。被塑造長大的人擺脫不了工具人格。
  • 家長要不要尊重孩子的隱私?別煩惱,要這樣尊重孩子
    為人父母不僅僅是教你的孩子對與錯、好與壞、健康與健康,隱私對於孩子來說也是一種尊重。十幾歲的孩子也會在日記中寫下的養育之道,不僅僅是教孩子對與錯、好與壞、健康與健康,它也是關於「尊重」,對於孩子來說也應該有自己的隱私權。
  • 「父母皆禍害」中的啟示:愛孩子,就給TA足夠的尊重
    很多父母認為給孩子吃得營養、穿的時髦,再把孩子送進名校就是對孩子的負責。從來不尊重孩子的個人意願,覺得小孩子想法幼稚,只需要乖乖聽話就好。親子之間出現了問題,孩子選擇了在網際網路上進行吐槽發洩,這一行為不難看出雙方的溝通出現了很大問題。缺少有效溝通,彼此無法信任對方,是當下大多數家庭的縮影。歸根結底,這一現象發生的根本原因是孩子日漸成長,而家長並沒有尊重孩子的獨立意識。
  • 養孩子,不是按家長的目標塑造,而是要尊重孩子個性成長
    英子是畢業生中表現最好的學生,而英子最喜歡的大學是南京大學的天文系。但是她的母親卻強迫英子去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英子由於母親的長期監視和高強度的壓迫而患有抑鬱症,甚至跑上橋跳入河中。2.將孩子變成父母的「私有財產」許多父母視其子女為他們的「私有財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