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紀委釋疑如何認定處理「不如實向組織說明問題」

2021-01-08 新華網客戶端

  【回複選登】如何認定處理"在組織進行談話、函詢時,不如實向組織說明問題行為"

  一、基本案情

  肖×,中共黨員,A省B市市委書記。

  2016年1月至4月,肖×在任B市市委書記期間,先後4次以津貼、效益獎金、禮金等名義收受A省××股份有限公司現金共計30萬元。5月,A省紀委收到群眾舉報反映肖×收受A省××股份有限公司獎金等問題的線索。6月至7月,經報A省省委批准,A省紀委先後4次針對群眾反映的問題與肖×進行談話和函詢,肖×均予以否認。8月,肖×被組織立案審查。經審查,群眾舉報反映肖×的問題屬實。

  二、分析意見

  談話函詢,既是處置問題線索的重要方式,也是落實「四種形態」中第一種形態的重要抓手,體現了把紀律挺在前面、抓早抓小的精神。談話函詢的目的,是本著對同志高度負責的態度,讓有反映的黨員領導幹部把問題如實講清楚,體現出對黨忠誠老實的態度。實踐中,對於反映的問題具有一般性,查清了只能給予輕處分或批評教育,或者反映問題不實而予以澄清的;反映問題籠統,多為道聽途說或主觀臆測,難以查證核實的線索,可以進行談話函詢。談話函詢之前和之後都要履行嚴格的審批手續,函詢結果要由函詢對象所在單位黨委書記籤字上交,並納入函詢對象廉政檔案。對反映不實的予以澄清;對如實說明且反映問題並不嚴重的給予了結;對與組織掌握的情況不一致的,要進一步核實,對不如實說明、欺騙組織的要嚴肅處理。

  執紀實踐中,部分黨員幹部在組織談話函詢時,存在不如實說明問題的行為。根據2016年《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以下簡稱《黨紀處分條例》)第六十七條第一款第(二)項之規定,此類行為情節較重的,應認定為違反組織紀律,給予警告或者嚴重警告處分。上述案例中,肖×身為黨員領導幹部,心存僥倖,在A省紀委先後4次對其進行談話和函詢時,均隱瞞、編造、歪曲事實和迴避問題,拒不配合談話函詢,對組織給予的機會毫不珍惜,情節較重,違反了組織紀律,應追究其紀律責任。

  執紀審理實踐中,對此類行為的認定和處理,應注意把握好以下問題:

  第一,關於在組織進行談話、函詢時,不如實向組織說明問題行為的性質問題。2003年施行的《黨紀處分條例》未將此類行為規定為獨立的違紀行為,執紀實踐中,一般可作為從重處理情節。新修訂的《黨紀處分條例》則把此類行為表述為不如實向組織說明問題行為,在分則中單獨作為違反組織紀律行為予以認定,對情節較重的可給予警告或者嚴重警告處分。這充分體現了黨組織對黨員在忠誠老實方面的紀律要求,體現了「黨紀嚴於國法」的黨內審查特色。

  第二,關於在組織進行談話、函詢時,不如實向組織說明問題與向組織提供虛假情況,掩蓋事實的區別。執紀實踐中,存在被審查人在得知被組織調查後,為掩蓋違紀事實,主動採取向本單位黨委書記、紀委書記或有關組織「匯報思想、呈報書面材料」等形式提供虛假情況,企圖幹擾、妨礙組織調查。對此,我們研究認為,「在組織進行談話、函詢時,不如實向組織說明問題」與「向組織提供虛假情況,掩蓋事實」之間,在行為發生的時間節點、主觀目的、違紀性質類別等方面存在不同。不如實向組織說明問題行為,應當發生在組織談話函詢階段,屬於「被動」的說明問題,否認或隱瞞、編造、歪曲違紀事實;且組織談話函詢所涉及的問題具有一般性或比較籠統,不涉及嚴重違紀問題。而向組織提供虛假情況的行為,應當是採取「主動」向組織和有關領導同志提供虛假情況的方式,混淆是非,設置障礙,蓄意幹擾、妨礙正常的調查工作,應根據《黨紀處分條例》第五十七條第(四)項的規定,按違反政治紀律,對抗組織審查行為認定。

  第三,關於在組織進行談話、函詢時,不如實向組織說明問題行為的證據收集問題。認定此類行為,主要從兩個方面收集證據:一是開展談話函詢的相關證據材料,比如,談話函詢之前和之後的審批手續;談話函詢階段形成的談話筆錄、函詢通知、函詢對象提供的說明材料及其所在單位黨委書記的籤字背書等相關材料。二是證明談話函詢對象不如實向組織說明問題、欺騙組織的相關材料,比如,組織對反映的問題進一步核實後,發現的違紀事實等相關證據。

  此外,談話函詢問題一般都是從違反組織紀律角度認定,但是對那些經組織多次談話函詢,仍隱瞞真相,欺騙組織的惡劣行為,可考慮轉化為違反政治紀律行為來認定。比如一個市委書記在省紀委函詢後說假話,省紀委書記與其談話後繼續隱瞞真相,在省委書記與其談話後仍欺騙組織,甚至以辭職、提前退休等方式對抗組織,那麼這個幹部的行為可以考慮按違反政治紀律,對抗組織審查性質認定。(鍾紀晟)

  【相關法規連結】(節選)

  1.《中國共產黨章程》(2012年11月14日)

  第三條 黨員必須履行下列義務:

  ……

  (五)維護黨的團結和統一,對黨忠誠老實,言行一致,堅決反對一切派別組織和小集團活動,反對陽奉陰違的兩面派行為和一切陰謀詭計。

  2.《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2016年1月1日)

  第五十七條 對抗組織審查,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給予警告或者嚴重警告處分;情節較重的,給予撤銷黨內職務或者留黨察看處分;情節嚴重的,給予開除黨籍處分:

  (一)串供或者偽造、銷毀、轉移、隱匿證據的;

  (二)阻止他人揭發檢舉、提供證據材料的;

  (三)包庇同案人員的;

  (四)向組織提供虛假情況,掩蓋事實的;

  (五)有其他對抗組織審查行為的。

  第六十七條 有下列行為之一,情節較重的,給予警告或者嚴重警告處分:

  (一)違反個人有關事項報告規定,不報告、不如實報告的;

  (二)在組織進行談話、函詢時,不如實向組織說明問題的;

  (三)不如實填報個人檔案資料的。

  篡改、偽造個人檔案資料的,給予嚴重警告處分;情節嚴重的,給予撤銷黨內職務或者留黨察看處分。

  隱瞞入黨前嚴重錯誤的,一般應當予以除名;對入黨後表現尚好的,給予嚴重警告、撤銷黨內職務或者留黨察看處分。

  3.《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2003年12月31日)

  第二十四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依照規定從重或者加重處分:

  (一)強迫、唆使他人違紀違法的;

  (二)串供或者偽造、銷毀、隱匿證據的;

  (三)阻止他人揭發檢舉、提供證據材料的;

  (四)包庇同案人員或者打擊報復批評人、檢舉人、控告人、證人及其他人員的;

  (五)有其他幹擾、妨礙組織審查行為的;

  (六)本條例分則中另有規定的。

相關焦點

  • 中紀委:法院院長應付函詢被追責,組織函詢不容敷衍
    通報指出,馬俊傑收到省紀委監委針對「幹部混崗使用問題」函詢後,「提供材料為應付組織函詢的制假之作」,並且一方面承諾按規定抓緊整改,一方面長時間沒有落實整改要求。點名道姓的詳細通報,彰顯了嚴肅查處敷衍應付函詢問題的鮮明態度。組織函詢,是處置問題線索的重要方式,旨在把紀律挺在前面,讓有反映的黨員幹部把問題如實講清楚,體現著對黨員幹部的關心愛護。
  • 中紀委:審查時辯解或由於害怕而拒不交待不屬於「對抗組織審查」
    原標題:中紀委:審查時辯解或由於害怕而拒不交待不屬於「對抗組織審查」法制晚報訊(記者 溫如軍)今日下午,中紀委網站刊登回復網友「如何認定處理「對抗組織審查行為」時表示,審查時做出合理辯解或由於畏懼談話時拒不交待,事後交代不屬於「對抗組織審查」。 中紀委表示,對黨忠誠老實,是黨章對黨員的基本要求,也是黨員的基本義務。
  • 中紀委13次向網友解釋如何適用黨規 明確執行尺度
    中紀委網站「回複選登」陸續推出針對普遍性問題的官方解答,不但是對反腐敗熱點問題的回應,也使黨規有了權威性的解釋,旨在大家對黨規條文背後的精神實質形成共識,接受黨紀黨規,形成自我約束  本報記者   陳  磊  本報實習生 陳佳韻  近日,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紀律審查欄目發布消息,甘肅省林業廳原黨組成員、省綠化委員會辦公室原副主任陳浩文被開除黨籍
  • 談話函詢時不如實說明問題,後果很嚴重
    通報指出,呂愛哲違反組織紀律,在組織談話函詢時不如實說明問題。  談話函詢作為問題線索處置方式之一,既是組織給予黨員幹部承認錯誤、說明澄清的機會,也是提醒教育黨員幹部的重要方式。被函詢人收到函件後,應當本著對黨組織忠誠老實的要求,於15個工作日內如實寫出說明材料,存在問題的,應當主動檢討、悔錯改錯。但從實踐情況看,還是有一些黨員幹部不願如實向組織說明問題。
  • 一般自首認定常見誤區之釋疑
    第六十七條分為3款,第1款規制的是一般自首,第2款規制的是特別自首(準自首),第3款則是對不成立自首但具有如實供述情節從輕處罰的規定。即自首成立的模型為:自動投案+如實供述。自動投案、如實供述,看起來是短短的八個字,但在在實踐中卻衍生出了一系列的問題,正如人們常說的「標題越短事情越大」。經歸納,筆者發現自首認定問題主要集中在「怎麼認定自動投案,如何判斷如實供述」的兩大焦點上。
  • 解密「談話函詢」:不實回復可按對抗組織審查定性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北京3月28日電 (記者景玥)據中紀委網站報導,近日,教育部抽查核實18名局級幹部函詢回復情況,發現部分領導幹部對於組織函詢認識不到位,態度不端正;有的避重就輕、不如實說明問題;個別領導幹部虛構事實、對抗組織審查。還發現個別黨委書記缺乏擔當,籤字背書走形式。8人因回復組織函詢不實受處理。 何為談話函詢?
  • 如實說明見忠誠
    通報指出,呂愛哲違反組織紀律,在組織談話函詢時不如實說明問題。談話函詢作為問題線索處置方式之一,既是組織給予黨員幹部承認錯誤、說明澄清的機會,也是提醒教育黨員幹部的重要方式。被函詢人收到函件後,應當本著對黨組織忠誠老實的要求,於15個工作日內如實寫出說明材料,存在問題的,應當主動檢討、悔錯改錯。但從實踐情況看,還是有一些黨員幹部不願如實向組織說明問題。
  • 中紀委釋疑何為妄議中央大政方針?標準是什麼?
    中紀委釋疑何為妄議中央大政方針?標準是什麼?為積極回應社會關切,加強解讀工作,推動「兩部黨內法規」的學習和宣傳,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回複選登》欄目推出「『兩部黨內法規』權威答疑」,特請中央紀委法規室陸續解答網友關注問題,供大家學習參考。  第27條、第30條和第34條結合起來看,可理解為在發現黨員涉嫌違法犯罪行為後,給撤職以上處分。
  • 長春長生問題疫苗案處理6中管幹部
    昨日,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發布消息稱,問題疫苗相關責任人被嚴肅處理,原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吳湞嚴重違紀違法被開除黨籍。多人因涉嫌職務犯罪被開除黨籍據中紀委國家監委官網消息,問題疫苗案件發生後,黨中央高度重視,國務院派出專門調查組對事件進行了全面調查,中央紀委國家監委開展了監管責任調查和審查調查工作,對6名中管幹部作出予以免職、責令辭職、要求引咎辭職等處理,對涉嫌職務犯罪的原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吳湞給予開除黨籍處分並移送檢察機關依法審查起訴
  • 中紀委網站釋疑:為什麼要用「留置」取代「兩規」措施?
    中紀委網站釋疑:為什麼要用「留置」取代「兩規」措施?1994年頒布的《中國共產黨紀律檢查機關案件檢查工作條例》第28條第三款規定了「要求有關人員在規定的時間、地點就案件所涉及的問題作出說明」的措施。20多年來,各級紀檢機關堅持「少用」「慎用」原則,健全規章制度,嚴肅紀律要求,加強監督檢查,既突破了大案要案、震懾了腐敗分子,也保證了「兩規」措施嚴格規範使用。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反腐敗,是依法治國依規治黨的必然要求。
  • 為何未認定毒駕?法院釋疑
    敘永縣人民法院隨後發布幾點釋疑: 一、被告人馬明弘尿檢呈陽性,為何未認定毒駕?根據公安部《車輛駕駛人員體內毒品含量閾值與檢驗》,尿檢結果只能是初步篩查,不能作為認定毒駕的依據。初步檢測為陽性的,應採集血液或唾液樣本進行實驗室檢測。當血液檢測結果與唾液檢測結果不一致時,以血液檢測的結果為準。 本案證據僅有馬明弘尿檢結果呈陽性,其毛髮和血液均未檢出部分毒品代謝物,公安機關在吸毒人員動態管控系統也並未查詢到馬明弘有吸毒記錄。
  • 認定一般自首中的幾個疑難問題
    (2)犯罪嫌疑人系城鎮無業居民,沒有工作單位的,可以向其所在街道辦事處、居委會等基層組織投案;(3)犯罪嫌疑人系從事農業生產勞動的農民及農村個體手工業者等,可以向其所在的鄉村基層組織如鄉政府、村民委員會等投案;(4)犯罪嫌疑人系在校或不在校的未成年人,可以向其就讀的學校或其監護人所在的單位投案;(5)犯罪嫌疑人還可以向其它有關負責人員投案。
  • 不如實供述豈能認定自首?依法抗訴促改判!
    「我沒有掰對方手掌,他手掌受傷我不清楚……」主動投案的被告人,矢口否認主要犯罪事實,一審緣何認定其具有自首情節?近日,經檢察機關抗訴,一起錯誤認定被告人具有自首情節的故意傷害案得以改判,被告人刑期從一年四個月有期徒刑改判為二年有期徒刑。
  • 釋疑|總光合速率、淨光合速率與呼吸速率的辨析
    AB段(不含A、B點)呼吸量>實際光合量——淨光合<0B點實際光合量=呼吸量——淨光合=0,所以與外界不發生氣體交換。B 點之後實際光合量>呼吸量——淨光合>0 從外界吸收CO2,向外界釋放O2——此時植物可更新空氣。
  • 譚松韻母親車禍案肇事者為何未被認定毒駕 法院披露判決細節並釋疑
    23時50分許,當車輛行駛至敘永鎮中環路與西大街交叉路口時,從後面撞上道路右側同向行走的被害人黃某、楊某、陳某。法院釋疑對肇事罪毒駕認定問題及量刑問題被告人馬明弘尿檢呈陽性,為何未認定毒駕?根據公安部《車輛駕駛人員體內毒品含量閾值與檢驗》,尿檢結果只能是初步篩查,不能作為認定毒駕的依據。初步檢測為陽性的,應採集血液或唾液樣本進行實驗室檢測。當血液檢測結果與唾液檢測結果不一致時,以血液檢測的結果為準。
  • @黨員幹部,你向組織如實報告情況了嗎?
    「你向組織如實報告情況了嗎?」點擊登錄西藏軍區某旅政工網,這樣一條提示語格外醒目。簡單普通的話語,體現的是組織對每名黨員成長進步的關心。
  • 敘永法院釋疑譚松韻母親被撞案 量刑遵照司法規定
    譚松韻現身法院聽取宣判結果(來源:敘永法院)馬明弘交通肇事案幾點釋疑根據公安部《車輛駕駛人員體內毒品含量閾值與檢驗》,尿檢結果只能是初步篩查,不能作為認定毒駕的依據。初步檢測為陽性的,應採集血液或唾液樣本進行實驗室檢測。當血液檢測結果與唾液檢測結果不一致時,以血液檢測的結果為準。本案證據僅有馬明弘尿檢結果呈陽性,其毛髮和血液均未檢出部分毒品代謝物,公安機關在吸毒人員動態管控系統也並未查詢到馬明弘有吸毒記錄。
  • 關於自首認定司法實踐中若干問題的探析
    ,如投案人可否向被害人及其近親屬投案、向個人投案因言詞證據存在的缺陷引起舉證不能的風險由投案人負擔是否公平、向公安機關自動投案經豋記後其行為效力如何等等,凡此還缺乏具體規定。  目前,由於有關認定投案人自首的法律規定尚在不夠完善中,如投案人可否向被害人及其近親屬投案、向個人投案因言詞證據存在的缺陷引起舉證不能的風險由投案人負擔是否公平、向公安機關自動投案經豋記後其行為效力如何等等,凡此還缺乏具體規定,這樣以來,在司法實踐中難免出現有些投案人自動投案時其合法權益得不到切實有效保障現象。本文以司法實踐中的案例存在的問題為切入點,作一些初步探析,以供商榷。
  • 一周反腐看點:新年開始沒幾天,中紀委又有大動作--上觀
    去年8月,祁連山南麓青海境內木裡礦區非法採煤問題曝光後,青海省原副省長文國棟主動投案,成為當年首個自首的「老虎」。周一的通報證實,文國棟的落馬與煤炭有關。文國棟被指對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敷衍了事、另搞一套,甚至「靠煤吃煤」,與不法私營企業主搞利益交換,充當非法採煤的「保護傘」,嚴重破壞當地政治生態。通報顯示,文國棟在組織進行談話、函詢時不如實說明問題,這也說明文國棟此前屬於「假自首」。
  • 「以案說法」犯罪後滯留現場等候警方處理,能否認定為自首
    警方在對齊某進行詢問和訊問時,齊某均如實供述犯罪事實。本案焦點齊某在犯罪後滯留現場等候警方處理,能否認定為自首?《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處理自首和立功若干具體問題的意見》第一條規定「明知他人報案而在現場等待,抓捕時無拒捕行為,供認犯罪事實的也應當視為自動投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