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不自律,正慢慢毀掉自己的人生

2020-08-28 愛動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線上教學,這對學生來說完全是一場自律能力的考驗。擁有良好自律能力的同學,很可能通過這個假期彎道超越。

那麼,怎樣判斷自己是否有自制力?如何提高自制力?希望下面的建議能對你有幫助,一起來試試吧!

你是個自律的人嗎?

你是不是曾經在自己的日記本裡寫下這樣的話:

親愛的,你再頹廢下去就完蛋了。從今天起,做一個勤奮的人。既然你已經選擇了這條路,那就勇敢地走下去吧!不嘗試一下你怎麼知道自己做不到?相信自己一定可以做到!

寫下這些話後的幾天內,你決定要洗心革面,痛改前非,為自己購買了全套的輔導資料,把學習計劃細緻到每一天,每一節課。

甚至會想,只要我努力,一直堅持下去,就一定會考上一個好的大學。

可是呢,你堅持下去了嗎?沒過幾天,就恢復了原樣。

在早讀課上特別困的時候,你依然沒忍住打了個小盹;在晚讀班裡嘈雜的讀書聲中,你的思緒依然飄到了九霄雲外;近乎全新的輔導資料也沒有怎麼翻開……

更具體的,期末試捲髮下來後,你明明已經計劃好了:
語文默寫竟然錯了兩道,一定要把必背的64篇全部整理好寒假好好背一遍;

數學立體幾何同一種問題竟然又出現了錯誤,必須重點記在錯題本上常回顧;

英語高級詞彙實在太缺乏,考場上能想到的永遠是那幾個單詞和句型,一定要再積累至少十個高級句型……

可是,期末考完了,期末試卷早已被壓在了書桌的最下面,偶爾想起來了內心定好的計劃,也懶得再把試卷翻出來……

如果你也存在著以上的情況,那麼是時候考慮一下你自制力的問題了。

自制力並不是什麼新鮮詞,說白了就是能夠自覺控制自己的行動和情緒,集中注意力去達成自己原本的目標,而不受其他事情的幹擾的能力。可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真是太難了。

你每天好像做了很多題,但為什麼最後又沒有一點效果?你每天好像忙得團團轉,焦頭爛額,但為什麼最後成績還是沒有一點提高?


你立下一堆學習目標和計劃,但為什麼最後一個也沒完成?

你急吼吼地說要多麼努力,甚至還曾以為自己很努力,原來不過就是看上去很努力而已,最後的結果是,想要做的卷子,和本應該完成的作業,都沒有完成。

喪失自制力的後果是讓我們對自己憤怒和質疑:我們有什麼資格談努力?


自制力強的人,永遠分得清主次,拎得清什麼是學習,什麼是玩樂。考試在沒有自制力的人那裡,是壓力;在有自制力的人那裡,是動力。


這就是本質的區別。

有自制力,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你身邊一定有這樣的學霸,他們好像從來不用熬夜寫作業,上課也不埋頭苦做筆記,下課了更不會呆在座位上;他們可以跟學渣一起聊熱門電視劇,一起打籃球踢足球,他們……好像真的沒有認真地學習。


但我們不知道的是:他們在課堂上聚精會神地聽課,他們在家專注地寫作業和複習,他們一個小時的學習效率頂別人兩三個小時。


自制力強,所以效率高;自制力強,所以學得快,玩得也嗨。


中考是一場持久戰,只有自律高效,玩學結合,樂在其中,才不至於過早崩潰,才能贏得最終的勝利。

如何提高自制力?

首先請明白兩點。

第一,自制力,是指人們能夠自覺地控制自己的情緒和行動。

既善於激勵自己勇敢地去執行採取的決定,又善於抑制那些不符合既定目的的願望、動機、行為和情緒。自製的反面是任性,提高自制力就是提高我們處理事情的理性。

人一天控制行為和情緒的次數少於2次,所以,如果缺乏好法子,單靠自制力努力,你常常會被自己的「3分鐘」熱度弄得焦頭爛額。所以,正確認識自制力第一條:「別給自己找虐」,面對失控小事件,先放輕鬆才能找到辦法解決。


第二,微博上有一段很流行的話,「你可以追劇追一晚,只要你可以按時交上論文。

你可以有豐富的夜生活,只要第二天你還能精神飽滿地做好本職工作。放縱究竟是不是錯,取決於你能不能為你的放縱負責。

還是那句話「沒有自制力的人不足以談人生。」所以,無論做到做不到,都不要輕易忽視自制力的重要性。

然後,不想學習的時候,試試這5個方法。


(1)不要讓藉口欺騙你的大腦

每次你不想學習的時候,就需要留意一下自己找的藉口。

比如我在學習的時候,總喜歡告訴自己,再刷5分鐘「某音」、再打一盤「王者」就去學習啦!

然後時間過去之後,我又會對自己說,「再看一分鐘」,於是1個小時、2個小時之後,看的有些累了,我就就想,要不再休息一會兒吧。

當你也遇到和我一樣的狀況時,你需要做的是,告訴自己,我只要再學15分鐘就可以玩手機。當15分鐘到了的時候,你可以說,不然我再學15分鐘。

如果你是「喜歡做自己擅長學科的人」,建議你從你喜歡擅長的那個學科開始學起;

如果你是「喜歡挑戰自己」的人,建議你從自己不擅長的學科開始,這樣你可以對自己說,「我就不信了,這道題做不完,就不看手機。」


(2)堅持你的計劃,多了不要做

作為資深「計劃總是堅持不下去」的人,這點我可以說是很有心得。

很多同學在定計劃的最初都是熱血沸騰,於是就出現了下面的狀況:

今天定的計劃是做一張數學卷子,一張英語卷子,複習前兩天的錯題。

很快做完之後,你對自己說,今天效率好高,要不然我再做一下明天的物理卷子吧。結果當天學到了凌晨一點。

這樣持續了4天,到了第5天,「好累啊,反正前兩天做了那麼多,今天就休息吧,明天再做。」

然後接下來的每一天你都給自己找這樣的藉口,於是最初的「蛻變計劃」自然就半途而廢啦!


正確的做法應該是,每天按照自己的計劃,按部就班地進行,然後根據水平和實際情況,逐步增量。

比如,今天的學習計劃是複習一道錯題。那麼執行到第3天,你的學習計劃就可以增加到複習兩道錯題。

但是記住,不要心血來潮一天完成過多的任務,這樣會提前透支大腦的滿足感。而且,你的身體更容易感到疲倦,計劃當然不容易完成啦!


(3)現在就行動,要不然好狀態永遠不在

你是不是曾經遇到過這樣的狀況?

「我現在狀態不好,一會兒再學。」
「我現在的心情不適合學數學,歇一會兒再說。」

但其實,你的「好狀態」永遠不會來,就算來了,也不會持續很久。

實際上,你在等待合適時間的時候,就是想暫時逃離你當下做的事情。說白了,你就是在——拖延。

所以,你要學會逼自己學習。很多時候,當你想要逼自己學習時,卻常常更加想要玩手機。這個時候,你要「以退為進」:

比如,你的數學很差,就一定要以基礎題為主,不要強迫自己去做過難的題。

如果錯題太多讓你失去了信心,那就可以每天只改或者只做很少的題。

如果最開始就很大強度,就會對數學產生很大的反感,反而更不利於學習。

就算你不能完成今天的目標也沒有關係,做了一點,總比一點不做要強。今天完成10%,明天完成20%,把學習當作闖關,你就會發現:越來越好堅持,甚至會不習慣沒有學習的日子。


(4)允許自己偷懶幾分鐘

有人問,這不是和上面其中的一點衝突了嗎?並沒有哦!給自己設置偷懶是有技巧的。

很多同學拿到手機那一刻,仿佛手機粘到了手上一樣。而且,長時間看手機很容易造成視覺和精神上的疲勞,更加難以進入之後的學習狀態,尤其是在「假期」這樣被公認為休息的時間。


★ 選擇更為合適的休息方式

比如說,到樓下散散步,或者和家人聊聊天。要是都不想做,很簡單,給自己定個鬧鈴,趴在桌子上5分鐘也可以。

★ 設置合理的休息時間

學習15分鐘休息半小時?不!嚴格給自己制定一個休息的時間。比如說學習20分鐘休息5分鐘,學習40分鐘,休息10分鐘。這個要根據你自己的情況來設置。


★ 挑選給自己的獎勵

每天在學習之前給自己定一個獎勵。比如說,今天學習滿4小時,就可以挑選一支喜歡的筆或者獎勵自己在未來的某一個假期,徹底放鬆半天。


在朋友圈或者QQ空間立下flag。也可以加入學習群,讓陌生人一起監督,做不到就發紅包。


(5)找個人來監督你

最後還有一個神秘方法是什麼呢?其實假期總是不想學習來源於對過多時間的恐懼,想要學的多,又不知道該先學什麼。

這個時候 ,你需要更加優秀的人,幫助你規劃學習時間,告訴你高效學習的方法,總會比自己摸索來的快。

這個人可以是你關注的某個公眾號,可以是你的老師,可以是你的同學,可以是在社交網絡上認識的跟你一樣熱愛學習的小夥伴,總之,能幫助你一起學習,一起進步的就好。


(圖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你的不自律,正在毀掉孩子的一生
    你有沒有一邊限制著孩子吃零食,一邊自己偷偷捧著薯條看電視?你有沒有一邊指責孩子學習沒有計劃,拖延懶散,一邊自己過著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的日子?你有沒有一邊讓孩子按時睡覺,說教早睡早起的種種好處,而自己卻趁著孩子睡著熬夜追劇?
  • 你的不自律正在慢慢毀掉你
    考研需要堅持初心,有一種始終如一、善始善終的魄力,不達目的決不罷休。而要想實現自己的目標,就需要自律了,而不是拖延、盲目、從眾、懶惰。正如很多人說自律才是自由。考研路上,別讓不自律毀掉了你。一、考研需要自律我問過身邊考研失敗的朋友,是否後悔過曾經自律到極致的那段時光?她說,考研的那段日子,是我人生中最美好的時光。
  • 珍行足衣:父母不自律,會毀掉孩子
    ,會毀掉孩子父母是孩子的鏡子你的言行舉止將影響孩子一生你的不自律正在悄悄回掉你的孩子很多家長通常會遇到一個問題,孩子做作業需要監督,很不自覺,還經常熬夜,晚上不肯睡覺,比同齡小孩矮很多……家長們常常「看到」孩子的問題,卻不知道這是自己的問題在孩子身上「開花」。
  • 自律和不自律的孩子,人生也是截然不同
    自律對一個人有多重要?賈伯斯曾經說過:「自由從何而來?從自信來,而自信則是從自律來。」可以說,自律是一個人成功的關鍵,而這種關鍵需要從孩子時期便開始培養。一場疫情,孩子們都放了一個很長的假期,不自律的孩子用這段時間玩遊戲看電視,作業敷衍了事;自律的孩子用這段時間嚴格規劃時間不放鬆自己,假期反而更加提升了實力。
  • 孩子你不自律,只配過一個平庸的人生
    等到中考結束,孩子被刷下來了,發生了比成績不好更嚴重的事情,孩子沒有目標,沒有自己想法,年紀輕輕,混吃等死。自律和不自律的孩子,將擁有不同層級的大學,過不同的人生。自律性強的「學霸」,大學以後依舊努力學習,確定大學目標,大二過英語等級,大三準備考研,大四不是跑人才市場就是考試,父母不需要多費心,他早已經開始安排自己的人生。
  • 暑假裡,自律和不自律的孩子,過的是截然不同的人生
    M·斯科特·派克在《少有人走的路》裡這樣寫過:「自律是解決人生問題主要的工具,也是消除人生痛苦最重要的方法。」每個人的人生高度,和自律密切相關。然而對大多孩子來說,自律都是個稀缺物。而那些立即吃掉棉花糖的孩子,人際關係較差、不善於應對壓力、注意力不夠集中……自律的人各有各的幸福,不自律的人痛苦卻大同小異。每個人都有惰性,孩子更不例外,早上想賴床,看到玩具就想要,看到零食就想吃,喜歡玩不想寫作業……和他們說自律,似乎很難。
  • 自律是孩子迎接開掛人生的最佳姿勢,怎樣為孩子培養自律習慣?
    自律不是壓抑自我,而是規律自我。孩提時代的我們可能感受不到自律為自己帶來的好處,但是成年的我們無一不羨慕哪些自律的人,他們對身材的自律,對學習的自律,對工作的自律,甚至是對生活的自律都是讓我們羨慕但卻很難做到的事情。
  • 不自律,是怎樣慢慢摧毀一個人的?
    及時享樂,放縱自己的欲望,看上去活得隨心所欲。但她卻不知道:每一個不自律的行為,都會給她帶來更大的痛苦。不說洩氣話,就是要不停地給自己鼓勁,一刻也不懈怠。不發牢騷,就是保持心態陽光、積極向上,給自己好的心理暗示。每天堅持跑10公裡,雷打不動。
  • 自律的人生不一定精彩但很自由
    曾經的喲因為帶孩子身心交瘁,卻沒有得到我應有的安慰,從生娃兒以後我的日子就過得黑白顛倒,娃兒夜裡夜奶是我,白天娃兒哭鬧還是我,無論幹什麼,都是我,那段時間真的特別難熬,有時候實在困得不行,娃兒哭鬧幾分鐘我才能醒過來,覺得有一點兒對不起寶寶,因為長期的睡眠不足,加上身體一直處於疲憊狀態,帶娃的質量下降了,不僅給娃帶來了傷害,也給自己帶來了痛楚。
  • 孩子自律全指望自己?父母這樣想,就大錯特錯了
    現場醫護人員拿了礦泉水,帶著孩子到室外空曠地方找到通風處,自己站在上風口,讓孩子站在下風口休息,經過休整,小男孩慢慢恢復到正常狀態。她是一個極度自律的小姑娘,每一天、每一天的每一個時間段,需要幹什麼,她都自己規劃好了並嚴格執行,不需要別人督促。就這樣,日復一日,天天過著自己規劃好的學習生活,周末也不例外。對這樣的日子,她並不覺得苦。堅持了中學三年。最後順利升入當地最好的高中。她的自律意識,是自覺的,是一種自發行為,所以才不覺得苦。
  • 別讓不自律毀了你:自律的人,才能過自己想要的人生!
    後來何老師聽朋友說韓雪真的每天都在堅持學習,雷打不動。其實我看完很是吃驚,覺得一個已經那麼優秀的人了,還對自己有那麼高的要求,讓人佩服。包括看她參加綜藝,每天早起聽新聞,練英語口語,晚上睡覺之前看半個小時書。這些聽起來很容易,但是日積月累的做下來真的很難。
  • 這些家長可能會毀掉自己孩子?不同的教育不同的人生
    人們常說孩子是父母的縮影,孩子的很多行為都是父母言傳身教的,父母對孩子不同的教育會影響他們不同的人生。看了上圖很是感慨:不同的教育不同的人生,有些家長的行為可能會毀掉自己的孩子……指責孩子,特別是在外人面前。很多父母不僅在家裡甚至在公共場合大聲指責孩子這個不行,那個不行。這樣的孩子很容易自卑,如此一來很多孩子也覺得父母對自己不滿意,和父母逐步疏遠。
  • 培養孩子的自律,讓孩子過由自己掌控的人生
    培養孩子的自律,其實是培養他的勝任力。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壓力,而這些壓力主要來自於未知的、令他害怕的或者討厭的東西,而控制感是應對這些壓力的解藥。 有了勝任力,孩子就可以通過控制感獲得對生活、學習的掌控力,從而能夠管理好自己。
  • 它會「毀掉」下一代嗎?
    智慧型手機會毀掉我們的下一代?實際上,社交網絡極大程度提高了青少年的社交能力。 為啥家長擔心手機正毀掉自己的孩子? 那麼究竟是什麼在慢慢毀掉我們的孩子呢?其實很多的家長都沒有注意,或者不願意承認,毀掉孩子的主要原因,還是因為孩子缺乏自律性。孩子缺乏自律性的幾種表現第一,時間沒有節制 很多孩子玩手機的時間,都沒有節制,自然會玩到很晚才休息,或者說玩到很晚的時間,才會在家長的要求下休息。
  • 寫作業不拖拉、早起不賴床:4個方法,教出自律的孩子
    ,世界上最寶貴的不是金錢而是時間,這個道理父母從小要給孩子講清楚,時間一過便再也回不來了。,不自覺地就把自己該做什麼事情,應該用多長時間給規劃好。如果孩子從小無法無天,沒有任何規則意識的話,自然會毀掉孩子的,所以孩子從小就要在家庭裡給樹立規則意識。
  • 父母的這11種行為,毀掉的不只是孩子的人生
    父母的這11種行為,毀掉的不只是孩子的人生!後果:寶寶的詞彙會越來越不成體統,說出話來把人氣個半死。2.永遠不對他進行精神道德教育,讓他自己混到成年時再說,讓他自己去決定一切。後果:寶寶將來絕對思維錯亂,沒有底線。3.父母經常吵架,惡言相加,根本不顧忌孩子在場。
  • 老人的「毒麵條」,正毀掉兩代人,若家裡有,「倒掉」也不給孩子
    ,明明孩子這樣霸道無禮又不尊重長輩的行為,是非常錯誤的。反而正毀掉兩代人,若家裡有這樣的情況,「倒掉」也不給孩子。>培養孩子感恩之心,會讓孩子更懂得尊敬他人,回報別人對自己的好,教會孩子知足才能讓孩子懂得珍惜自己現在所擁有的,也懂得體諒父母的不容易。
  • 逼孩子努力學習,不如培養孩子自律
    只有把自律做到極致,才可能到達別人到不了的高度。C羅出身不好,卻不甘低頭;他能力不足,卻敢於拼搏;他逆流而行,創造奇蹟。從貧民窟到億萬球星,35歲的C羅,25歲的身體,所有成就背後都有著苦行僧般的自律。一個人有多自律,人生就有多開掛。我們身邊還有很多自律的人,他們在背後拼命努力,百鍊成鋼,才能在我們面前看起來毫不費力。
  • 這碗「毒麵條」正毀掉孩子
    作為父母,當然都是非常愛自己的寶貝孩子,為了孩子不斷付出,只為了把孩子哄得高高興興,讓孩子&34;地生活,其實父母的對孩子的過度寵愛,反而害了孩子。這碗&34;正毀掉孩子,再愛也要停止,父母需反思。小剛是家庭的獨子,家裡人都非常疼愛他,把他照顧得服服帖帖,什麼要求都滿足他。
  • 培養孩子自律,是給孩子最好的教育
    但是,也有少部分的媽媽暗暗竊喜的說:幸虧我平時注重培養孩子自律的習慣,所以,在教育上,孩子基本都很自覺,根本不需要我多操心。可想而知,決定孩子的人生高度,跟自律密切相關。那麼,如何培養孩子的自律好習慣呢?營造獨立的環境孩子的心智還不夠成熟的時候,專注力是非常脆弱的,很容易分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