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臺北5月6日電(記者李建華 劉剛)經典懷舊的「客家菜豆滷黑豬肉」、深受「素」人喜愛的「素滷味便當」、講究配色與營養的「打拋豬肉飯」、兼具美味及顏值的「義式燉豬膝」……6日,多家臺北傳統市場攤商齊聚一堂,紛紛拿出看家本領參與「手作便當」比拼。
這是臺北最接地氣的美食評鑑欄目「天下第一攤」的活動之一,今年首次以「手作便當鑑賞」為主題。當日的比賽吸引10家來自臺北傳統市場的攤商參與。經過專業評審公開評選,來自士東市場的曉平家常小吃製作的「客家菜豆滷黑豬肉」獲得年度手作便當鑑賞評審大獎。
擔任評審長的美食評論家費奇表示,飲食有時靠的不是稀有食材或繁複的功夫,而是最真實的味道。「今天參賽的便當水準高,不管擺盤還是用料都很到位,酸甜苦辣鹹蘊含其中。」
記者在現場了解到,不論是主打臺灣傳統風味還是創意風格,「回歸本質,讓食材當主角」成為所有參賽者的共同點。
曉平家常小吃攤主潘曉平說,這款便當採用當天現宰的溫體黑豬肉,與客家菜豆乾一同燉煮,融合恰到好處,瘦肉不「柴」一咬即化。
「菜豆乾都是我公公婆婆自己做的,用它滷黑豬肉可以吸附油脂,平衡油膩,配菜用的筍也是當季食材,讓食客吃得放心健康。」潘曉平妻子說。
在五星級飯店擔任主廚的評審李政上對小肚子蹄膀豬腳專賣店的豬腳便當情有獨鍾。「滷得非常入味,配菜辣炒蘿蔔非常下飯,讓人感受到料理者的巧思與用心。」
這家專賣店的店主陳揚旭在現場介紹,自家烹飪的原則是堅持完全的「古早味」,材料並不特殊,比如臺灣醬油、蔥、姜、蒜等,但每天都要用新鮮的豬肉炸豬油、煮高湯,「希望找到爸爸當年煮東西的味道」。
在比賽現場,一款頗具創意的「來自火星的便當」吸引眼球。便當店老闆馬才淯介紹說,「牛排熟度均勻,自己基本沒有調味,只有鹽巴而已,可以帶出這個食材的原味。」另外,配菜採用有機蔬菜,配飯則加入芋頭、南瓜、洋蔥等八種配料,主打低溫低鹽低油,打造健康便當。
儘管用料考究,但這些便當的價格卻相當親民,大部分都在100元左右(新臺幣、下同),一份巧味豬腳招牌便當只需80元。
據主辦方介紹,今年「天下第一攤」的便當鑑賞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為臺北傳統市場節4月13日現場的人氣票選,第二階段為此次專家評審的公開鑑賞,之後第三階段將以現地評審方式,了解各攤商攤位現場的服務與環境,決選出金獎。(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