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柳青
「我們這趟慢火車自1970年成昆鐵路開通時就開始運營,全程運行353公裡,沿線是我國最大的彝族聚居區,因為沿線一些小站交通不便,是當地老鄉與外界溝通唯一的橋梁,20多年來票價不變,最低2元。彝族老鄉親切地稱我們這趟火車是『致富車』『求學車』。」
11月18日,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鐵路扶貧幹部和典型代表中外記者見面會上,中國鐵路成都局集團有限公司成都客運段列車長阿西阿呷講述了自己對成昆鐵路5633次「慢火車」的感情。
據了解,開行在四川省大涼山腹地的5633/4次列車是成昆鐵路上普雄至攀枝花間運行的惠民扶貧公益性「慢火車」,從1970年開始,已經運行了近半個世紀。這趟列車通行的地方是四川大涼山彝族群眾的主要聚居地,其大運量、低票價的服務,成為當地百姓探親訪友、務工趕集的首選。
中國鐵路成都局集團有限公司成都客運段列車長阿西阿呷參加國新辦中外記者見面會
「1971年,我的父親從部隊轉業,分配到成昆鐵路白石巖站,從此車站便成了我的家,從小我就是坐著這趟慢火車長大的。」 阿西阿呷說,為了方便沿線的老鄉聯繫她,「我的手機號18年沒有變過,裡面存著很多彝族鄉親的號碼,誰家需要幫助,接到老鄉的求助電話,我便盡全力為他們解決難題。」
在國新辦新聞發布廳,阿西阿呷向中外記者們回憶了「兩個雞蛋的故事」,「一次我巡視車廂,看見一位70多位的木蘇(音譯)老阿媽坐在地上,因為身后里裝的土豆太重無法起身,我趕緊走過去,搭手幫她把背篼抽起來。沒想到的是,我第二趟上班的時候,在車站又看到了這位老阿媽,她從胸前的內兜裡掏出兩個煮熟的雞蛋給我。我正想拒絕,但她告訴我,她打聽到我今天上班,早上五點多就起來了,走了兩個多小時的山路,就是為了給我送兩個雞蛋。」
阿西阿呷說,「這兩個雞蛋比我得到的任何獎章都珍貴,它是彝族鄉親對慢火車真摯的情感,讓我覺得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慢火車承載著彝族鄉親的希望和未來。」
封面新聞記者了解到,阿西阿呷曾獲「春運最美鐵路人」、成都局集團公司 「優秀共產黨員」「2018年度新時代 成鐵榜樣」「2019年四川省五一勞動獎章」等榮譽,2019年,獲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個人稱號。
在大涼山跟車跑了18年,阿西阿呷還會在「慢火車」上堅持嗎?面對中外記者,她的回答是這樣的,「我不僅是一名列車長,更是彝族人,我要一直堅守在這個小慢車上,和我的鄉親們一起把家鄉建設得更加美好!我想,無論時代的進程多麼快,高鐵的發展有多快,但是我們這一趟小慢車,依然是彝族鄉親的幸福線,我會一直堅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