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部解析霧霾:燃煤排放是霧霾的根本原因

2020-12-19 快科技

今年以來最嚴重汙染過程襲京。2015年11月30日,北京市升級發布今年首個霧霾橙色預警,全市PM2.5濃度12個小時內增長近10倍,個別站點峰值濃度直逼1000微克/立方米。

不僅是北京,整個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從11月26日夜間開始大範圍出現重汙染天氣過程,汙染範圍不斷擴大。

此次霧霾的成因是什麼,與之前有何不同?地方政府和相關部門採取的應急措施是否有效得力?記者針對這些問題採訪了環境保護部相關負責人和專家。

1、什麼導致了此次重汙染?

機動車排放對北京重汙染貢獻大

此次汙染過程中,PM2.5峰值濃度直逼1000微克/立方米,這在最近兩年的空氣重汙染過程中,都很少出現。為什麼此次汙染過程,濃度值這麼高?

環保部及專家分析表示,初步的來源解析表明,就整個華北區域而言,原煤燃燒和工業排放是此次重汙染過程最主要的來源。但就北京而言,此次重汙染過程主要以本地排放貢獻為主,其中機動車排放貢獻佔比較大。

「進入冬季,由於北京及周邊地區的燃煤,以及城鄉接合部、農村的散燒監管不到位,加之供熱鍋爐等排放量的增大,這些都是重汙染天氣的成因。」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副院長柴發合解釋說。

從觀測數據看,與燃煤排放直接相關的有機物、硫酸鹽、黑炭等物質,是PM2.5的主要組成成分,也證明了煤炭汙染是導致本次華北地區大範圍空氣重汙染的首要來源。

北京市環保監測中心研判,從PM2.5的成分監測數據看,本次重汙染期間,與燃煤汙染排放關係較為密切的有機物、硫酸鹽、氯離子、黑炭等濃度增長曲線基本完全同步,相關係數在0.95以上,反映區域燃煤汙染的重要影響。

特別是近期北方地區的降雪降溫過程,導致區域燃煤採暖消耗量大幅增加。

據河北省相關部門統計,當地原煤散燒和直燃直排對大氣汙染影響明顯,河北生活用散煤排放量佔全省燃煤排放總量的50%以上。

此外,低能見度天氣條件下,道路擁堵加劇,燃油效率降低,機動車汙染排放也顯著增加。柴發合介紹,特別是北京等城市地區,機動車密度大、活動強度高,汙染物低空排放量大,對本地PM2.5濃度貢獻較大。

特殊氣候和極端氣象成重要誘因

此外,特殊的氣候背景和極端的氣象條件,也是此輪華北霧霾的重要誘因。

2015年是有歷史統計以來的「最強厄爾尼諾年」,11月華北地區多次強降雪,化雪導致地面溼度接近飽和、溫度降低,而中層大氣同期顯著回暖,空氣在垂直方向「上熱下冷」致流動性降低,華北地區大範圍處於「高溼度」「低風速」「強逆溫」極端不利氣象條件,助推了汙染持續積累。

北京市環保監測中心主任張大偉表示,當前持續的高溼靜穩氣象條件,還利於氣態汙染物向顆粒物的轉化,以及顆粒物的吸溼增長,也加重了PM2.5的濃度水平。

柴發合也認為,與2013年1月和2014年2月的兩次重汙染天氣相比,此次遭遇到的氣象條件更加惡劣。

進入11月以來,華北地區遭遇多次強降雪天氣,使得華北地區大範圍處於高溼度、低風速、強逆溫的極端不利氣象條件,汙染物持續積累,從而導致本次區域性重汙染過程。

2、為啥沒啟動紅色預警?

中途空氣品質出現改善

儘管此次市環保局應急處已經對此作出回應,但很多網友仍在苦苦追問,為什麼此次重汙染過程持續了5天卻沒有啟動紅色預警?本輪汙染是否已經達到啟動紅色預警標準?

對此,中國科學研究院副院長柴發合表示,回望這5日,從平均值上來說,應該是夠啟動標準。

但是,11月29日受冷空氣南下影響,空氣品質確實有一個改善過程。但當日冷空氣向南推進後,10小時後再次返回,汙染濃度也迅速上升,出現一個反覆過程。

「我個人覺得,可能就是因為存在這樣一次過程,空氣品質有好轉傾向,成為政府難下決心的原因。」柴發合表示,像這種小尺度的天氣系統,影響有多大,空氣品質能改善到什麼程度,從現有的科技水平條件來看,難度比較大。

之前,北京市環保局應急處處長王斌表示,北京之所以沒發布紅色預警,是因為不具備升級至紅色預警的條件。

11月27日,北京市環保監測中心對空氣品質趨勢進行了研判,預計29日擴散條件會出現好轉,達不到重汙染程度,因此啟動了黃色預警。28日,監測中心再次研判,確認29日午後到晚間空氣品質好轉,但全天整體空氣品質為中度到重度汙染,30日和12月1日兩天將持續重汙染。

因此及時升級了預警措施。由於12月2日北京的空氣品質將徹底好轉,因此已經不具備升級至紅色預警的條件。

北京市環保局表示,汙染演變過程也較為複雜,濃度發生大範圍波動。根據《北京市空氣重汙染應急預案》,空氣重汙染的定義為空氣品質指數(AQI)在200以上,「預測空氣重汙染將持續3天以上(72小時以上)」方能觸發。

柴發合認為,對重汙染的預測,在預測的精準度上、提前量上今後還需要深化。柴發合說,因為讓政府下決心需要準確的預報,預報的不確定性將影響到政府的決策。

「但是,我個人認為,在應對重汙染這件事上,即使在存在不確定的情況下,政府應該採取更積極的措施,寧可做過一點,提早準備,把應急做充分。」

柴發合表示,目前,國內空氣品質預報採用的都是國外空氣品質預報模型,而國外的汙染情況和中國不同,沒有中國這樣嚴重,所以現在國內的科研單位也是在努力,如何讓國外的模型適應中國重汙染的程度。

3、各部門應對得如何?

應急預案落實中大打折扣

據介紹,為應對此次重汙染天氣,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多個城市發布相應等級的預警,並啟動應急預案。北京市發布今年首個重汙染橙色預警。

此外,環保部也於11月27日派出10個督查組對北京、天津、河北、山東、河南五省市重點城市的重汙染天氣應急響應情況和大氣汙染源排放情況進行督查。

「從督查的情況來看,各級政府和相關部門對此次重汙染天氣的應急響應是比較及時的。儘管如此,在督查過程中還是發現了很多問題。」環境保護部華北環境保護督查中心主任劉長根表示。

從督查結果看,部分企業應急減排方案未落實,廊坊三河市和大城縣納入應急減排的部分企業,未明確具體減排措施;在升級為紅色預警響應後,部分企業仍按黃色預警要求採取減排措施。

機動車限行措施打折扣,北京市豐臺區部分渣土車未按要求停駛;石家莊市主城區重型、中型貨車禁行措施沒落實,執法人員對違禁車輛未進行勸返。

施工和道路揚塵問題依然存在,北京市房山區竇店高端產業園紫碼路沿線混凝土罐車往來頻繁,揚塵汙染嚴重。天津、河北等地也存在建築工地、管網、道路施工土石方作業不停工,水泥攪拌站未停產等問題。

除此之外,一些區縣劣質煤散燒汙染也是此次督查發現的問題之一。如北京市豐臺區南苑路三營門公交站附近有一無名洗浴場燃煤小鍋爐冒黑煙;新發地馬家樓橋出口東有居民使用劣質煤取暖,冒煙明顯等。

「從實施情況來看,各級政府在啟動、會商和採取應急措施方面都做了大量工作,但是落實到鄉鎮、街道時效果就大打折扣。」劉長根表示,基層的政府和相關部門不能形成合力,管理的粗放和缺位都導致了空氣應急預案的效果不能達到預期。

「只有將預定的措施執行到位,應急預案才能起到應有的作用。」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環境與健康創新基地首席科學家張金良認為,從目前的情況來看,生活源的管控力度也需要進一步加大。

但專家也表示,相比「治標」的臨時管控措施,改變產業結構、化解過剩產能對於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的大氣汙染治理工作則有著「治本」的意義。「只有從根本上調整產業結構、化解過剩產能才能徹底解決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的大氣汙染防治問題。」柴發合說。

4、網友自測是否靠譜?

手持式設備準確性低

昨日,北京海澱區一網友用手持設備測量PM2.5濃度後數值高達2000多微克/立方米,而環境監測中心發布的數據至今未破千,為什麼兩者之間的差距這麼大?

對此,北京環境監測中心專家回應稱,這些手持式設備屬民用設備,居民自己用的話應該沒有完整的質保體系,也沒有定期校準,準確性有待考證。

該專家還指出,另外一個問題是檢測方法,手持式設備檢測方法用的是「光散射」方法,不只對顆粒物,對水汽等也有反映,極不準確。

據介紹,「光散射」方法不是當前國內認證的方法,國家認證的PM2.5檢測方法包括「微量振蕩天平」稱重法和「β射線」稱重法,這樣可以排除水汽等其他物質影響,相對較準確,目前北京採用「微量振蕩天平」法。

環保部相關負責人表示,空氣品質的監測有一套非常完整的體系,所有的檢測手段和方法都有國家標準,同時對數據也有嚴格的質量控制手段,定期進行校準,數據是準確可靠的。

5、除靠風還有良策嗎?

需形成有效區域治理

中央氣象臺預計,華北、黃淮地區持續出現的霧霾天氣,隨著1日夜間冷空氣的到來,2日上述地區的霧霾將自北向南減弱消散。

「治理霧霾是一場持久戰,應急措施只是一時的治標。」中國工業環保促進會會長楊朝飛認為,需要「365天如一日」的精神,承擔起治理霧霾的責任。

一味依賴治標的應急措施,從長遠看其實對治霾不利。「要把治霾當作一項常態化的工作。」楊朝飛說。

中國傳媒大學健康與環境傳播研究所所長杜少中告訴記者,嚴格落實減排措施,並形成有效的區域治理體系很有必要,「這就好像室內禁菸,只要有一兩個人破例,大家都要跟著遭殃」。

柴發合表示,區域的傳輸對北京影響也很大,所以北京汙染問題的解決還是應該放在整個區域來考慮。

「特別是對重汙染的應對,應該參考重大活動空氣品質保障的方法和力度,從整個區域層面來進行應對。」柴發合說。

相關焦點

  • 環保部確認9個城市霧霾「元兇」 北京為機動車
    針對環保部今天曾承諾的:「力爭年底所有省會城市完成PM2.5來源解析工作。」目前落實追蹤情況是,環保部完成了9個大氣汙染防治重點城市的源解析工作,其中北京、杭州、廣州、深圳的首要汙染來源是機動車,石家莊、南京是燃煤,天津、上海、寧波分別是揚塵、流動源、工業生產。  這是官方首次正式披露北京等城市的霧霾「元兇」。
  • 專家釋疑霧霾七大誤讀
    北方尤其是京津冀地區連日來霧霾籠罩,多地「爆表」,成為大家關注的熱點。網絡上也有很多關於霧霾的分析和質疑。記者昨日從環保部獲悉,針對社會公眾對於重汙染天氣存在的一些誤讀和疑問,環境保護部20日邀請八位專家一一解讀,問題涉及京津冀的霧霾是哪的汙染造成,北京霧霾究竟是什麼原因以及抗霾方法等。
  • 環保部:重霧霾持續 山東9家企業超標31天次
    自10月17日開始,受不利氣象條件的影響,京津冀及周邊地區部分城市持續出現重度及以上汙染狀況,重霧霾天裡,河北、山東、河南部分「高架源」(汙染物通過高煙筒排放)企業仍在超排放
  • 把霧霾全怪在汽車尾氣上就是耍流氓
    真的是這樣麼? 既然不是汽車數量問題,那是排放問題? 既然我們的汽車保有量並不是造成霧霾的主要原因,那麼汽車的排放有沒有問題? 下雪後的天氣條件更難讓汙染物擴散,同時區域內汙染物不斷積累,這些區域的汙染物不斷積累,主要是冬季採暖燃煤排放二氧化硫等汙染物所致。 2.這次PM2.5的組成成分,北京的硫酸鹽離子濃度在區域內最低,其他地方的濃度都要高出北京兩三倍,說明區域內北京燃煤汙染最小,但北京郊區散煤燃燒造成的汙染不可忽視。
  • 中國霧霾的真相:人心不乾淨,天空也乾淨不到哪去!
    作者告訴了我們一個觸目驚心的真相,中國的霧霾並非不能治理,卻為什麼越來越嚴重?霧霾肆虐的主要原因,並不是我們常常聽說的那些因素,而是因為環境監管體制存在各式各樣的漏洞,企業節省成本,燃煤、工業排放、機動車等廢氣汙染治理設施停止運行(尤其是夜間的偷排、直排!!!),導致大氣汙染物實際排放量與理論排放量比較,成十倍幾十倍的增加,大大超過了環境的自我淨化和擴散能力。
  • 淺談:完善防治霧霾天氣法律制度的思考
    造成霧霾天氣汙染的罪魁禍首主要是PM2. 5 , PM2. 5既有燃煤、機動車、揚塵直接排放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揮發性有機物和細顆粒物,又是重金屬、多環芳烴等有毒物質的載體,混濁的大氣環境,已嚴重的危害到人體健康。
  • 流言揭秘:對於霧霾的十個認識誤區
    但是彭應登表示,霧霾是多方面組成的,因為某一個特殊的汙染排放源直接導致大範圍霧霾天氣的情況是極其罕見的。燃燒秸稈絕對不是霧霾汙染的直接原因或唯一原因,只是會在現有霧霾天氣的基礎上加重汙染程度而已。 其實每年秋冬季節北京基本都會有霧霾,最首要的原因是秋冬季節北京容易出現靜風強逆溫天氣,這是一種極不利於汙染物擴散的天氣。
  • 霧霾天氣成因分析及應對思考
    本文詳細分析了霧霾天氣產生的原因及特點,列舉了國外工業化過程中出現的霧霾影響和治理過程,以及我國近期為防止大氣汙染已經採取的多項措施,提出從根本治理大氣汙染、改善空氣品質需要在制度上實現保障,從源頭上進行防治,建立長效的協同治理的聯動機制。
  • 剝開霧霾中的「地質因子」——河南在全國率先開展霧霾形成地質...
    「探明霧霾形成原因,才能為科學治理霧霾提供支撐。」盧予北說。B霧霾形成被忽視的「地質因素」在盧予北看來,霧霾成因包括地質因素、人類活動及人口密度、氣候氣象因素等。「這3種因素同時具備時,則可能產生霧霾。」
  • 我國霧霾治理工作仍舊面臨巨大壓力與挑戰
    【中國環保在線 廢氣處理】隨著霧霾的危害性日益顯現,公眾對霧霾問題也越來越關注。加快推進霧霾治理是當前我國面臨的迫切任務,是維護人民身體健康、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根據當前的形勢,我國霧霾治理仍舊任重而道遠。
  • 治理霧霾,找對辦法就不難
    再簡單舉個例子,1991年之後沒有再響起霧霾警報的德國,很多人說嚴格的法律和措施,再加上民眾強烈的環保意識,讓德國徹底擺脫了霧霾的困擾,是霧霾從德國神奇消失的深層次原因。有報導稱,2016年下半年專項檢查中,國家發改委和環保部卻發現,被檢查的759家燃煤發電企業中,竟然有605家在排放方面出了問題,佔比接近八成,違法違規企業受到經濟制裁金額共計3.28億元。這麼嚴的執法督查之下,有環保補貼的眾多國企火電廠超排,可以認為國企的環保管理人員沒有必要去有意偷排,只有技術上無法做到穩定達標排放才是唯一合理的解釋。
  • 為什麼冬季霧霾天多?中國霧霾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為何一到冬天,霧霾天似乎就多起來,我國霧霾的主要原因是什麼,全球變暖對霧霾究竟有著怎樣的影響,又該採取怎樣的防治措施?12日,在由中國氣象局主辦的氣象科普講堂上,就公眾關心的這些問題,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張小曳一一解答。
  • 關於霧霾汙染你被哪些"常識"誤導過?
    七千倍電子顯微鏡下PM2.5的形態研究表明,空氣中的PM2.5可攜帶致癌重金屬,主要為鉛、砷、鎘等,它們主要由燃煤等工業活動產生,會對我們的神經、造血、消化、心血管、腎臟和內分泌等系統造成嚴重危害,是霧霾「毒性」的主要來源。2.霧霾是焚燒秸稈造成的?
  • 老謝白話:汽車尾氣排放不是霧霾的元兇!
    不過,真正促使我talkshow這個屌絲話題的原因不僅僅是N多的產官學研「眾口鑠金」,把汽車排放當成霧霾的罪魁禍首,而是連聲名顯赫的鐘南山院士也說,汽車尾氣是霧霾的「元兇」!而我想想說:此言差矣!汽車排放只是霧霾的「幫兇」之一,而不是「元兇」!
  • 霧霾的主要成分是啥?為何我們覺得空氣越來越差?
    霧霾到底是什麼,又是哪些原因導致了霧霾的產生?這幾年治霾成效在哪裡?  PM2.5到底長啥樣  2016年到2017年的跨年霧霾給人印象深刻。  中科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研究員王躍思:硫酸鹽來自於燃煤,硝酸鹽來自於燃煤跟機動車、工業等等排放出的氮氧化物,銨鹽是來自於農牧業,當然工業也有一部分銨鹽,另外還有有機碳或者叫有機物。
  • 取消限行開車吸霧霾?
    關於霧霾和汽車尾氣的關係,政府部門和「專家」給出了這樣的結論。2015年底中華人民共和國住建部相關負責人說:「供暖只是壓垮空氣品質的最後一根稻草。北京這幾年一直在實施燃煤鍋爐清潔能源改造,清潔能源佔比達80%。北京霧霾的主要原因是汽車尾氣,不是供暖。」
  • 重霧霾持續 京津冀及周邊21家企業仍在超排
    ­  自10月17日開始,受不利氣象條件的影響,京津冀及周邊地區部分城市持續出現重度及以上汙染狀況,重霧霾天裡,河北、山東、河南部分「高架源」(汙染物通過高煙筒排放)企業仍在超排放。­  10月19日下午,環保部向媒體通報稱,環保部對各地重汙染天氣應對情況進行調查,各地發布預警、啟動應急響應的情況較好,均按照預警分級標準及時發布、啟動。
  • 北京代市長蔡奇:對霧霾給市民帶來不便「深感不安」
    他對代表們說,「今天的話題就是霧霾和治理,想聽聽大家的建議,從而凝聚共識。」  蔡奇說,這次長時間的霧霾,引起了社會各界的關注。幾乎所有的人都在問怎麼辦。「我來北京工作後也形成習慣,每天早晨醒來,第一件事情就是看天氣,看當天的空氣品質指數。」他說,現在社會對霧霾天氣關注度很高, 在網絡上有些吐槽,自己表示完全理解,感同身受,「對持續霧霾給市民生活帶來的不便,深感不安。」
  • 三年後長春霧霾有望不再常見
    【成因】 多源疊加、氣象條件不利     胥丹陽回憶,10多年前他念初中的時候,根本沒聽說過「霾」這個字,可是不知從何時起,中央電視臺的天氣預報節目裡,開始出現了「明日有霾」這樣的專業術語。「感覺進入10月份以來,出現霧霾天氣的頻率比前些日子更高。」     那麼,為什麼霧霾專門選在這個時候頻頻現身呢?
  • 中國綠髮會提案:建議儘快進行霧霾主因確證及其治理方法選擇
    建議進行燃煤煙氣汙染物乾式高效脫除技術研發,經濟可行地減少燃煤煙氣水汽及含鹽的排放,從而降低霧霾的產生。一、燃煤煙氣溼法脫硫存在的問題:燃煤煙氣溼法脫硫不僅存在脫硫廢水處理難題,而且也存在著煙氣廢汽排放問題。在溼法脫硫的循環液中,各種溶解在水中的鹽的粒子大小約為PM(10-6)的萬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