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本周愛奇藝《快車道》的微話題之一。每周二上午十點「快人快語、快車道」,謝衛列謝大俠與您吐槽光怪陸離的車市……
大家剛才聽到的是琵琶演奏大師劉德海先生的《十面埋伏》,不過我這裡改一個字,叫「十面霾伏」!說這話兒的不是我,而是「上有天堂 下有蘇杭」的杭州市父母官!據說屌絲們當中還流行「增強版」的百年清華校訓:厚「得」載「霧」、自強不「吸」!真的有那麼嚴重嗎?——來自官方的說法講:25個省市、100多個中心城市、全國一半的國土都被「霾」得連衛星遙感都找不著了!創下了52年來的全國紀錄!人家倫敦,60年前有個別名叫「霧都」,還出了本名著叫《霧都孤兒》,60年後咱帝都、京城首善之區有個名號叫「霾都」,保不齊哪天出本新書《霾都獨生子》——這北京真看不見「北」了:PM2.5最高時爆表突破900,而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安全值是<10,童鞋們,您說這小90倍的「剪刀差」是不是也忒「懸浮」了?!人民遼寧那疙瘩比河北「生猛」——一下開出了5400多萬的「霾單」!
不過,真正促使我talkshow這個屌絲話題的原因不僅僅是N多的產官學研「眾口鑠金」,把汽車排放當成霧霾的罪魁禍首,而是連聲名顯赫的鐘南山院士也說,汽車尾氣是霧霾的「元兇」!而我想想說:此言差矣!汽車排放只是霧霾的「幫兇」之一,而不是「元兇」!
簡單講,從宏觀經濟的高度講,中國年消耗全球50%的煤炭,總量是近40億噸,還有4億多噸的汽柴油,中國工業消耗的70%的能源為化石燃料,我們的確是全球最大的汽車區域市場,年產銷量突破2200萬輛,但全球二氧化碳「貢獻率」方面,我們已超過美利堅成為全球老大!造成霧霾的元兇恰恰是我們的支柱型產業中的重工業,在華北以鋼鐵水泥、玻璃等過剩產能,高能耗、高汙染行業為主,在泛長江三角洲以石油化工和N多鄉鎮小企業為主,而且形成了愈調整、汙染企業愈上馬的產業怪圈,產業升級的瓶頸由此升成!
從微觀經濟的角度看,中國汽車產業鏈條上的油品質量堪憂,大量使用抗爆劑的結果像是牛奶中加三聚氰胺一樣「毀」人不倦;除了北京油品達到國V標準外,全國各地乘用車(民用)油品普遍硫含量過高,其數值高於香港地區30多倍!由此的確帶來了氮氧化物、一氧化硫等化合物積聚……這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解析一個中國「特色」——為什麼國內外同樣是500萬至800萬輛汽車保有量的漢城、東京、紐約、巴黎、倫敦,人家特大型國際都市都沒有汽車尾氣排放帶來的霾,而北京500多萬輛汽車保有量卻號稱尾氣汙染是「霾都」的元兇!其實,即便按不靠譜的官方數據,北京汽車尾氣排放造成的汙染也僅佔PM2.5總量的22%,其它70%還是來自工業生產等領域!(上海PM2.5的「貢獻」總量中,汽車排放也僅佔24.5%,即只佔1/4、超過3/4的微粒汙染來自大型石化企業和N多鄉鎮企業的「小煙筒」們!
「說」又「話」回來,小盆友們,國家還是非常重視霧霾的綜合治理的,除了九月份發布的環保行動計劃外,國家發改委擬在「十三五」計劃中將控制二氧化碳總量列入國家計劃!其實要解決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相互協調的問題,還得從三個方面下手:
首先是建立10至20年的整體環保國策的頂部設計,同時配套相應的財政投入,從調整產業結構升級的戰略高度統籌兼顧;其次是從重點產業的技術改造著手,真正將高耗能高汙染的過剩傳統產業壓下去,同時加速中石油、中石化兩家特大型中央的改革力度,將每年1500億元的利潤中抽取500億元,即1/3的金額進行油品技改的升級!據專家分析,此舉至少可以減輕40%的「霾」汙染!第三是改革現有高速路和國道幹線的收費體制,從綜合管理的政府機構源頭改善物流體系的高價位運營成本,從而改善民生!進而糾偏超限超載的商用車帶來的汙染源,通過改進柴油機二次循環的技術升級與普及,從根本上遏制汙染物的增量排放!
總之,汽車尾氣排放不是霧霾的元兇,至多是個幫兇而已,但不管怎麼說,我們寧要綠色的PM,也不要黑色的GDP,否則我們子孫過個P日子!
最後用《黃河大合唱》中的《保衛黃河》的「升級版」作為這個微話題的結語:風在吼 霾在嘯,黃塵在咆哮 黃塵在咆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