籠罩在疫情陰霾影響下的2020年已經過半。對在線教育機構而言,由疫情所帶來的流量紅利或許也已漸近尾聲。
疫情剛出現時,從事在線教育的機構都認為此次疫情會給行業帶來不小的改變。然而,如果僅從用戶下載量來看的話,答案似乎並不如此。
對此,我們挑選了教育行業中,頗具代表性的數家在線教育公司,對其在疫情期間的下載量數據加以統計。
通過對多家K12在線教育機構的下載量數據統計來看,絕大多數教育機構在疫情初期迎來了一波較大的流量增長。然而增長未能長久持續,甚至部分機構在紅利褪去後,無法保持疫情之前的水準。
根據七麥數據顯示,以一家K12在線教育獨角獸Z為例,1月25日為其近半年來單日下載量最低點。隨後,其宣布向全國學生提供免費直播課,吸引到大量流量,其單日下載量直線拉高。2月初正式開課後,單日下載量達到峰值79316次,也是其2020年上半年單日最高數據。此後,單日下載總量持續下降。4月之後,單日下載量甚至低於半年來的平均值。
相比而言,作為同類競品的Y在數據表現上,體現出更為持久的爆發力。相對應的,數據爆發時拉高了下載均值。所以紅利期後,其數據回落更為明顯。
從1月31日起,其下載量開始快速攀升。2月6日下載量達到高點,突破10萬。此後,其高速增長的勢頭仍保持了十餘日。2月22日,單日下載總量跌回到萬次以下。從整體來看,其後續數據與疫情前保持在相同的水準。
從單日下載量來看,Z的平均單日下載量維持在2.9萬次上下。而Y則維持在1.4萬左右,Y在下載量均值上相比Z仍有一定差距。
對於巨頭而言,在疫情期間的表現是整體近似的。例如X的數據增長與回落,與上述兩家公司的下載量增長節奏極為近似。
而作為近期備受矚目的某教育上市公司,G旗下教學產品的反應明顯慢了上述3家機構半拍。2月4日,各家機構下載量已經大增,G才開始發力。另外,從增長曲線上來看,其也未出現過二次爆發。單看下載總量,其高點數據較X也僅有五分之一左右。
總結來看,G的反應更慢、爆發期更短。流量下滑後,其單日下載量回歸到正常水平,但6月中旬開始,其日活總量出現小幅上揚。不過,日均3000左右的下載總量,較另外幾家公司仍有數量級上的差異。
另外一家主營K12業務的在線教育品牌D的增長情況與G相似。只不過在單日下載量峰值上,G高於D;而在日均下載量上,D卻要高於G。
而一家主打線上一對一業務的教育機構Q,其在疫情期間跑出了與上述各家機構大不相同的增長曲線。
疫情初期,相較於各家大幅增長的下載量,Q的下載量不增反降。1月26日,其單日下載總量跌成上半年歷史最低值——單天僅有1800餘次下載,較上半年平均下載總量跌超7成。隨後經過近10天的爬坡,其下載量重回正常水平。至此,其下載量也一直不溫不火,總體維持在平均線以上的水平。但從疫情期間的表現來說,算不上優秀。
早前行業中一直有對1對1教育模型經濟性的質疑,此次疫情下的數據表現,似乎從另一個方面提供了佐證。
另外,疫情期間相較於更剛需的K12教育市場,素質教育、成人教育領域的增長曲線則不盡相同。例如,少兒英語賽道的知名機構K在疫情期間的整體表現可以用「大起大落」來形容。
農曆新年期間下載量持續下滑也屬正常,但在疫情期間其下載總量出現頻繁的大幅波動。而且,下載總量最高點也僅達到9000左右,從未在單日破萬。從數據波動上看,其下載量呈現周期性變動。自6月以來的持續走低已近一個月,或許在近期,其將再次迎來下一輪的上升勢頭。
從數據曲線上看,另一家少兒英語機構T的市場表現與其相比幾乎如出一轍。只不Å過,就疫情後期的下載量來看,T的表現相對更加平穩。進入6月以來,其下載量還出現了小幅上升。
至於成人教育賽道,主打AI教育的L受疫情影響,下載量一度出現快速上升。但好景不長,增長僅保持了不足一個月。2月18日,L的單日下載量開始出現下滑,並持續保持這一態勢,目前已經低於疫情前的數據水平。
另外,疫情期間有一家非教育公司不得不提,其以技術能力在疫情期間賺足了教育流量,同時也為自己積攢了大量的教育用戶。
疫情期間,其下載量對各家教育機構而言,都相當「魔幻」。疫情以來,其單天數據連續多日保持在280萬以上。即便在3月後有所波動,但整體仍保持較高下載量,直到5月中旬開始才逐漸下降。
當然,從學生的角度來看,這款軟體似乎顯得非常「可惡」。以至於大量學生瘋狂登陸AppStore給該軟體打1星差評,它就是阿里旗下的辦公軟體釘釘。
進入7月,高考、暑假紛至沓來。對家長而言,暑期是個難得的時間窗口,是學生查漏補缺,實現追趕、超越的最佳機會;對教育機構來說,暑期也是一年中業務增長最重要的時間節點。供需雙方都非常重視暑假的態度,造就了近年來暑期在線教育瘋狂燒錢搶流量的大戰。而在今年這樣特殊的節點下,暑假更是有了非同尋常的意義。
一方面,公立校課程剛剛正常開展就面臨暑假,家長要求孩子補習的心理更加強烈。
另一方面,線下教育機構沉寂了半年左右的時間,各家機構都將這個暑假視為回血的最後機會。作為教育機構必爭的暑期流量,在當下的時點,無論線上還是線下必將迎來更加激烈的競爭。
總體來看,疫情的影響是短暫爆發的,但用戶認知的培養是長期的。通過百度指數查看2019年初至今「在線教育」一詞的搜索情況,除疫情早期的特殊波動外,常態下在線教育的搜索總量僅有小幅上升。
而從認知度上看,用戶或許對在線教育市場有了更清晰的認知。但涉及到真金白銀消費時,對這一賽道的信任度依舊不夠,或許仍需要更多時間來進一步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