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湘雲是《紅樓夢》中引人注目的人物之一。在讀者眼中,史湘雲無疑是一個性格豪爽,心地單純,討人喜愛的女孩。然而,史湘雲是「叛逆」嗎?這是一個很有趣的問題。
有人認為湘雲與寶釵同為一脈,是「祿蠹」,有人卻認為湘雲與黛玉合為一流,是「叛逆」。大家都各有各的論據。其實,何謂「叛逆",無非是指希望衝破封建禮教束縛,追求自由的一一種性格。這種「叛逆」精神體現在寶玉身上,即是不談仕途經濟,行為偏僻性乖張;體現在黛玉身上,即是追求兩情相悅,自由幸福的愛情。因此,我們稱寶黛為「叛逆」。但他們身上同時也表現出對封建倫理道德盲目的屈從以及對封建家庭的依賴,如果只看這些,我們也可以稱他們為「順民」。
史湘雲正是這樣一個矛盾的人。她曾勸誡寶玉:「還是這個情性不改。如今大了,你就不願讀書去考舉人進士的,也該常常的會會這些為官做宰的人們,談談講講些仕途經濟的學問,也好將來應酬世務,日後也有個朋友。沒見你成年家只在我們隊裡攪些什麼。」這席話,表明了史湘雲對讀書做官,立身揚名的態度,這是與寶釵一致的,這一點上,她確實不夠「叛逆"。但並不是說不願讀書去考舉人進士的,不談仕途經濟學問的,便是叛逆,那薛蟠、賈蓉這般浪蕩公子哥兒也夠資格稱得上叛逆了,甚至叛逆得比寶玉還要徹底。
在《紅樓夢》中,「叛逆"精神實際上是一種追求的精神,一種解放被壓抑的人性的精神。史湘雲在很多地方,都體現了這種叛逆精神。她在哥嫂家被管制得很嚴,便千方百計要跑到大觀園中來。在填海棠詩時,在邀螃蟹宴時,醉倒在花蔭之下時,同林黛玉凹晶館聯詩時,處處都表現了她的熱情奔放和健康的性格。而當她撿到寶玉失落的金麒麟「默默不語,正自出神」時,當她與丫環大講「陰陽」時,這個大膽追求幸福生活,心地單純,不拘小節的貴族少女難道不正是一個異端叛逆嗎?
我們不能以寶黛為標準來強求別人,定下叛逆的標準。在曹雪芹心目中,金陵十二釵,各有特色,各有韻味,也各有欠缺。「女兒是水做的骨肉」,如果作者不是對她們懷有深厚的感情,能寫出如此生動活潑的人物來嗎?
所以,不必再爭論史湘雲是不是「叛逆」,因為可以認為,《紅樓夢》十二釵每個人的性格中都有其叛逆的一面,也有其保守的一面。史湘雲也是如此,她天真無邪,嬌憨可愛,同時因為「襁褓之間父母違」而有些少年老成。與寶釵相比,湘雲沒有寶釵的溫和,卻有自己的耿直;同黛玉相比,湘雲沒有黛玉的風流,卻有自己的豪爽。她和寶玉有著自孩童起就結下的友誼,但他們之間的友誼並沒有發展為愛情,這是因為他們之間性格的分歧和觀點的不一致。這個不一致並非體現在二人對倫理道德的態度上,而是二人對功名利祿的不同理解之上。單單從這方面來講,也可以認為史湘雲並非「叛逆」。對《紅樓夢》中的人物,作者寄託的感情是複雜的。讀者的理解也是各不相同的。但應相信,不管史湘雲是否叛逆,她在讀者中留下的印象總是灑脫和豪爽,這才是真正的史湘雲。
文/文昌讀書,圖片來源於網絡,參考資料:《紅樓夢之謎》
點個關注,一起發現更多歷史趣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