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陪伴抑鬱症的孩子

2020-10-03 熊貓君劉女士

一、抑鬱症是一種心理疾病,患者和家人都會因為抑鬱症而感受到痛苦情緒。

(一)抑鬱症的孩子會經歷什麼?

如果家人罹患抑鬱症,其家庭成員必須要予以重視,並且對這種心理障礙的症狀有全面的了解。

抑鬱症又稱抑鬱障礙。是一種顯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影響身心機能心理障礙。是心境障礙的主要類型。

抑鬱症根據其嚴重程度可以分為:

  • 輕度抑鬱;
  • 中度抑鬱;
  • 重度抑鬱。

抑鬱症等心理問題最讓人頭疼的地方是,病程起伏遷延。每次發作持續至少2周以上、長者甚或數年,多數病例有反覆發作的傾向,每次發作大多數可以緩解,部分可有殘留症狀或轉為慢性。

抑鬱症的症狀主要表現為:

  • 1、心境低落與其處境不相稱,情緒的消沉可以從悶悶不樂到悲痛欲絕。
  • 2、會喪失自我效能感,產生自卑心理。
  • 3、抑鬱症的患者會變得和過去心理健康時截然不同,非常悲觀厭世。嚴重者會伴隨自殺企圖或行為。
  • 4、抑鬱症患者會有強烈焦慮。嚴重者可出現幻覺、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狀。

抑鬱症是心理疾病。

而心理疾病的痛楚和委屈如果不是當事人是極難感同身受的,在心理學不發達的過去,很多家長會簡單粗暴的把孩子的抑鬱定義為孩子性格的軟弱。

沒有去深入理解抑鬱症這種心理疾病的家長,往往會使用錯誤的方法。

最後讓孩子情況更加嚴重。

(二)抑鬱症是一個家庭的痛楚。

為人父母,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身心健康的,成年人面對工作的壓力、生活的重擔。還有日漸頹喪的孩子。

父母會感覺到無力和無奈。這也會導致父母的情緒變得不穩定。甚至造成極度壓抑的家庭氛圍。這又加重了孩子的抑鬱。

抑鬱症這種心理障礙,如果持續很長時間,會影響孩子的身體機能。

很多人罹患抑鬱症以後,初期是沒有任何身體上的過度不良反應的,但隨著抑鬱症的嚴重,孩子開始自我封閉,失去生活的積極動力,往往就會出現厭食失眠等現象,這就會傷害孩子的身體健康。

二、孩子會出現抑鬱症的原因。

一個人從心理健康→到不快樂情緒不好→最後確診為抑鬱症。這是由於一件又一件具體事件的打擊和傷害,才一步走一步的把孩子推向了抑鬱症的迷霧中。

父母要幫助孩子走出抑鬱,就需要去分析孩子抑鬱症的成因。

一般會造成孩子抑鬱症的原因有:

  • (一)孩子原生家庭的影響。

很多孩子會得抑鬱症,和自己的家庭環境密不可分。如果孩子處於過分嚴格的家庭或經歷過家庭暴力,亦或父母之間的夫妻矛盾。都有可能為孩子抑鬱埋下伏筆。

  • (二)孩子社會關係的破裂。

如果一個孩子在校園裡受到了老師的打擊,同學的孤立甚至是霸凌。亦或是由於學習造成了心理壓力甚至是感情問題。都會形成抑鬱心境。

  • (三)孩子經歷了巨大的挫敗。

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弱,經歷一些巨大的人生失敗事件以後,就會一蹶不振。產生自棄之意。這個時候,抑鬱情緒就會累積。

三、父母該如何幫助有抑鬱症的孩子?

建議一:早發現早治療,父母應配合醫生和心理諮詢師進行科學心理療愈。

我們需要理解,當孩子抑鬱症愈發嚴重的時候,簡單通過父母來照顧孩子,是無法使孩子恢復的。

很多父母諱疾忌醫。擔心流言蜚語,或者對抑鬱症本身缺乏科學的認識,都會導致孩子的病情一拖再拖,最後變得很嚴重。

所以,父母需要儘早帶孩子去當地醫院進行檢查,確認孩子的抑鬱症階段。聽從醫囑,對孩子進行對症治療。

父母需要及時給孩子安排一個心理諮詢,通過科學心理輔導來緩解孩子由於抑鬱狀態帶來的心理痛苦。

建議二:父母需要調節自己的心態,控制自己的情緒,避免傷害到孩子。

面對抑鬱症的孩子,很多父母會表現的束手無策,孩子痛苦哭泣的時候,有些父母會表現出不耐煩。

甚至有些時候孩子因為抑鬱狀態而發脾氣,會說一些傷人的話,父母沒有及時做好自我控制,反而自己被孩子所激怒,就會用呵斥和指責的方式來對待自己抑鬱症的子女。

所以,父母必須要給自己做好充足的心理建設,理解孩子抑鬱症發病期的一些反常行為,不要和孩子形成對立。

儘可能的理解和寬容孩子。

減少孩子的心理壓力。

建議三:父母要給予抑鬱症孩子充足的陪伴時間,儘可能不要讓抑鬱症的孩子面臨孤獨。

抑鬱症最怕的就是孤獨感。

因為抑鬱症會削弱孩子的意志力,當孩子一個人呆在家裡的時候,會產生一種全世界都不需要自己的消極想法。

嚴重的時候,會出現一些強烈的應激性反應,如果沒有家長在身邊。那麼可能就會發生一些自傷行為。

所以,建議在孩子抑鬱症治療期間,父母儘可能抽出多的時間陪伴孩子。照顧好孩子的飲食起居。每天和孩子進行面對面的溝通。要時刻關注孩子的抑鬱症反應。

當孩子出現孤獨絕望感的時候,父母要及時予以安慰,並且表達對孩子的支持。

孩子現在最需要的就是來自於父母的陪伴和愛。千萬不要放棄孩子。

四、孩子是父母心中的至寶,面對抑鬱症的孩子,父母需要更加堅強勇敢。

世間哪個父母想讓自己的子女受苦呢?

抑鬱症這條巨大的黑狗需要一家人用好的去面對,齊心協力的去對抗。

希望你的孩子能夠擁有幸福的生活!

感謝閱讀,歡迎點讚關注我呀❤️!

相關焦點

  • 我是如何陪伴閨蜜走出抑鬱症的?
    婚後女人的生活中心好像無非是老公和孩子,本以為她是因為老公的晚歸來找我吐槽,或者是孩子學習不努力來跟我求教,沒想到事情的嚴重程度遠遠超過我的想像,嚴重到我甚至不知要如何安慰。我每天上班、忙孩子、照顧老公,自己像個陀螺一樣,總覺得抑鬱這檔子事離自己太過遙遠,此生沒有交集。
  • 抑鬱症的家屬應該怎麼做?又該如何陪伴患者呢?
    抑鬱症患者家屬或者抑鬱症患者朋友,該如何陪伴抑鬱症患者?作為抑鬱症患者家屬或者抑鬱症患者的朋友,又該怎樣正確地陪伴抑鬱症患者呢?1. 默默地陪伴好過你的開導。少勸導、多鼓勵!當抑鬱症患者安靜的時候,你那些雞湯和鼓勵的話,還是不要再說了,這樣只會適得其反,就會成為患者心裡的一種反感、負擔、牴觸、討厭,所以這個時候,作為患病者家屬、朋友,還是以默默地陪伴患者才是最合適的方式。我們需要做的就是:少勸導、多鼓勵!患者需要什麼,你給他就是,心急。我們要知道你的心情和情緒,不要因為患者的病而流露出來,在表情上把病人當常人,在心裡把病人當病人,留意觀察就好。
  • 抑鬱症低齡化 如何讓孩子遠離「少年的煩惱」?
    因此,家長在孩子抑鬱症的發現和早期識別中、在營造和諧和睦的家庭氛圍和改善親子關係中起關鍵作用。  除了家庭小環境,兒童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也與大環境的關愛與呵護息息相關。如何使青少年遠離抑鬱,已成為家長、學校、社會不可迴避的話題,這需要教育相關部門統籌社會資源,防患於未然,為兒童青少年創造一個寬鬆、溫馨、快樂的成長空間,孩子們才能遠離心結,向陽而生。
  • 我該如何幫助你,抑鬱症的孩子
    我的這個自我救贖的過程引起了很多朋友的關注,謝謝大家,我知道不是只對我的關心,也是對抑鬱症這個患病人群的關心,這也是我能堅持發文的一個重要支撐動力。謝謝大家。我希望通過我的發聲,讓更多的人們能走進抑鬱症患者的內心,如我所說,給抑鬱症這個群體多多的理解,特別是如果您身邊有親人得了這個病,真心的希望我的記錄能夠給您以陪伴他們的方向,也有朋友在後臺向我提問,說家裡孩子得了抑鬱症,可是家長根本沒法和孩子溝通,問我該怎麼辦。首先我先向您道歉,我也只是個病人,而且不了解您孩子的病情,不能夠給您提供什麼建議,我絞盡腦汁的在想怎麼能幫到您、幫到您的孩子。
  • 抑鬱症的根本原因,是因為童年缺少父母的陪伴!
    人為什麼會得抑鬱症呢?或許很多人提到抑鬱症都望而生畏,避而遠之,覺得這是個晦氣的詞,亦或是,覺得抑鬱症離自己很遙遠。殊不知如今各種不同程度的抑鬱症已經開始侵襲各個年紀階段、各個社會階層的人群。儘管因抑鬱症自殺,離開人世的新聞屢屢播出,卻並沒有讓人們認真思考,抑鬱症究竟是怎麼產生的?心理學教授舉過一個張國榮的案例,剖析了抑鬱症的前因後果,導致抑鬱症的根本原因是因為缺少童年。孩子的童年時期,缺少父母的關愛和認可。我們都知道,張國榮要地位有地位,要榮譽有榮譽,要金錢有金錢,但他還是得了抑鬱症。
  • 陪伴身邊抑鬱症的朋友們,你需要注意的事情
    許多孩子出生就得不到爸爸媽媽的關注和愛護,被父母忽視,得不到關心,再比如一出生就經歷了分離讓孩子從小的養育環境不穩定,這都會讓孩子的性格在之後變得容易波動、也更加的脆弱,對生活的突發事件的掌控感差,很小的一件事也許在其他人身上發生,但是在這個孩子身上卻很容易導致他有極端的行為出現,我舉個很常見的例子,考試成績上上下下對學生來說是很正常的事情,對我們而言僅僅只是知識點的一次檢驗,可對患有抑鬱症的學生而言
  • 抑鬱症低齡化已成趨勢 如何讓孩子遠離「少年的煩惱」
    近年來,一些數字和實例表明,我國抑鬱症患者有向低齡化發展的趨勢,而家庭因素是影響抑鬱症患者病情走向的重要原因。如何使青少年遠離抑鬱已成為家長、學校、社會不可迴避的話題。抑鬱症低齡化已成趨勢佑佑(化名)被確診為抑鬱症的那一刻,她既開心又難過。開心是因為終於可以收到家人的關注,難過是因為發病時好痛苦。
  • 抑鬱症:「如何讓一個抑鬱的孩子配合就醫?家屬應該遵循這些理念
    文/阿秋(心理諮詢師、中西醫結合治療師)家屬問我「如何讓一個患有抑鬱症的孩子配合就醫假設孩子真的出現了問題,那麼父母首先要做到就是去接受和接納,這是最為關鍵的一個自我安撫法。假設你不接受、也不接納,那麼你就會難受和焦慮起來,因為你接受不了這樣的事情,進而造成自己誇大問題的心理現象出現。 隨之而來自己在判斷問題也好,陪伴和關心也罷,也都是驚慌失措的。
  • 從《如果聲音不記得》學習什麼是抑鬱症,怎麼陪伴抑鬱症?
    這部電影講的是一個擁有製造快樂能力的男孩子,陪伴救贖一個因為目睹母親為了救自己而殺人後患上抑鬱症女孩子的故事。但是第二天睡醒突然發現有好幾千的閱讀量了,晚上的時候已經2萬多人了,而且有很多的留言都是關於抑鬱症這個話題的。或許大家關注的不是電影本身,引發共鳴的是抑鬱症這個詞,當下的社會,每一個有夢想的人都在承受很大的心裡壓力吧。所以大家的心裡都埋藏著或多或少的負面情緒。回想我自己,在做電影投資之前,其實我是做青少年心理輔導的諮詢師。
  • 孩子患有抑鬱症怎麼辦?如何幫助孩子擺脫青春期抑鬱症?
    抑鬱症是青少年患病和殘疾的主要原因之一。那麼,年齡小的孩子可能連情感體驗都不全,怎麼會患上抑鬱症呢?有研究表明,抑鬱症可以是內源性的,這就意味著,沒有環境的刺激,也有可能會患上抑鬱症。家長如何幫助孩子擺脫青春期抑鬱症呢?1、及時關注孩子的不良表現。孩子突然容易發脾氣,發脾氣不代表孩子沒禮貌或者天生脾氣暴躁,很多時候,一個表現不好的孩子,並不是故意要跟你唱反調,他只是遇到了一些困難而不自知。
  • 「話題」如何讓不肯承認有抑鬱症的孩子,接受治療?
    經常有家屬問我「如何讓患有抑鬱症的孩子去治療呢」想要解決這樣的問題,很複雜也不是一兩句話就可以說的清楚的,因為他們每個人的情況都不一樣,應該以實際情況去著手進行處理。有的時候很明顯,孩子沒有太多問題,而是因為父母太著急,導致他們盲目判斷來定義孩子,認為孩子就是有問題。
  • 抑鬱症:抑鬱症的孩子不願意配合治療怎麼辦?試試這些辦法,管用
    文/阿秋父母在幫助抑鬱症孩子時,其實就是一個自我修煉地過程!與其說是自己去幫助孩子,不如說自己在不斷地自我成長與復盤、反思、糾正的一個個過程。我想,每一個父母都是最懂自己的孩子的,只是大多數父母們被自己自私的愛,而蒙蔽了清醒的意識。才導致孩子在自己的呵護下,不知道反抗了,壓抑了他們的個性,所以面對刺激時,可能一下子就點燃了。所以,一個有問題的孩子,一定是原因的,而這個時候,父母也是到了該改變的時候了。以上,留給每一個抑鬱症家庭裡的父母們,好好思考思考一下吧!
  • 陪伴抑鬱症患者兩個月,我寫完了整整兩本日記……
    看到她送給我的禮物:有吃的、有戴的,尤其是她的文字,我還是被一個孩子的用心用情感動到了。,遇到的不是一般的問題,他們往往都是與抑鬱症有關的群體:要麼是抑鬱症患者本人,要麼就是他們的家屬,且情緒都非常低落,所以,這就要求陪伴的人具備一些能力才可以勝任。
  • 抑鬱症:家屬如何做到更懂一個抑鬱症孩子的內心世界?
    文/阿秋走進一個人,尤其是父母們要走進一個抑鬱症孩子的內心,我個人認為:無論是抑鬱症家屬還是一般的家屬,若想和孩子搞好關係,首先還是要從孩子的個性去出發,即:你要懂自己孩子的個性,抓到他的軟肋和興趣點,以及他們喜歡的說話方式等等方面去努力
  • 學生抑鬱症如何識別及處理
    我們的父母真的需要引起足夠的重視,現在孩子的心理健康問題已經不是少數,大學生入學的心理健康測評,有近一半的孩子都達到了一般心理問題的程度,有一部分人已經達到嚴重心理問題的程度。因為心理健康知識的缺乏,很多人對抑鬱症仍是「不識廬山真面目」,加上孩子不會表達,他們不會說我得抑鬱症了,所以父母要學會細心觀察。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學生有抑鬱症的前兆表現有哪些?
  • 抑鬱症:給家屬一些陪伴的建議,每條都實用,建議收藏
    沒錯,這是大部分抑鬱症家屬的內心聲音,自己不懂抑鬱症,然後稍微一句不注意的舉動可能就會刺激到敏感的抑鬱症家屬。「為什麼?」、「憑什麼?」、「怎麼辦?」,摯愛的親人得了抑鬱症,家長和伴侶難免方寸大亂。家人們到底能做什麼?
  • 十五歲女孩跳樓輕生,如何防止孩子患上抑鬱症?父母學四招
    這就要求家長們多了解抑鬱症方面的知識,避免孩子患上抑鬱症。如何確定孩子是否抑鬱呢?03陪伴和守護抑鬱症的康復之路,是一個曲折或漫長的過程。需要患者、家屬、醫生、心理諮詢師形成聯盟。孩子患了抑鬱症,家長不單是監護人,更要做好觀察者。作為孩子最親近的人,朝夕相處的家庭成員,父母是給醫生和諮詢師反映第一手病情的人。患者出現問題,要鼓勵患者諮詢就醫,有問題及時求助溝通。
  • 抑鬱症的表現症狀有哪些 如何關愛抑鬱症患者
    抑鬱症就是其中一種困擾著當今眾多朋友的心理疾病。抑鬱症的表現主要是在情緒上、平時的作息上、人際交往表象、內心的體驗以及生理上的感受。推薦閱讀:如何對待中學生抑鬱症  6、自殺觀念和行為  是抑鬱症最危險的行為。患有嚴重抑鬱症的患者常選擇自殺來擺脫自己的痛苦。  7、抑鬱心境  這是抑鬱症患者最主要的特徵,輕者心情不佳、苦惱、憂傷,終日唉聲嘆氣;重者情緒低沉、悲觀、絕望,有自殺傾向。
  • 抑鬱症不是無病呻吟!孩子得抑鬱症的主要原因,家長有必要知道
    很多人認為,抑鬱症只有大人會得,其實不是的,孩子也有患抑鬱症的風險,由於外界環境以及心理變化,很多孩子會因此患上抑鬱症。作為家長,應該先了解孩子為什麼會變抑鬱,是因為大腦中化學失衡,還是由於情緒所致。大人得抑鬱症會出現嗜睡、對任何事提不起興趣、輕生等行為,孩子得抑鬱症的情況很相似。抑鬱症孩子長時間躲在家裡,就算醒了也會在床上不起來,不是在發呆就是在玩手機。進餐的速度也很快,因為他們認為吃飯是種麻煩事,這個時候如果家長願意餵他們,他們會欣然接受。他們不願意出門,就像小嬰兒一般,對外面的世界感到陌生。他們也不願意跟別人交流,仿佛多說一句話就會被別人傷害。
  • 抑鬱症:父母如何幫助患有抑鬱症的孩子,克服社交恐懼症?
    文/阿秋抑鬱症的孩子多少都會存在一些社交恐懼症的心理,所謂的社交恐懼症就是:「跟人打交道覺得有困難、有恐懼感、有壓力感了,情緒體驗也是非常的負面。」那麼這些恐懼症來自哪裡呢?還是因為本身孩子就存在一些社交恐懼症的心理問題,加之抑鬱情緒的徒增,導致這種社交恐懼症不斷地加深呢?其實,這是一個相輔相成的問題,因為,抑鬱症會導致社交恐懼症的發生,而本身就有社交恐懼心理的人或者存在其它心理問題的人,也會因為抑鬱症的影響,使得社交恐懼心理的症狀凸顯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