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八成80後打工人遭遇「職業瓶頸」:如何延長職業壽命?

2021-01-08 新浪財經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

原標題:超八成80後打工人遭遇「職業瓶頸」:如何延長職業壽命?

導讀:一方面是洶湧的需求,另一方面卻是很多打工人缺乏時間、金錢甚至足夠的目的性,這些讓不少職場再培訓缺乏可持續性。

來 源丨21世紀經濟報導(ID:jjbd21)

記 者丨陳潔,實習生吳淑萍,實習生張熹瓏

編 輯丨周上祺

圖/ 圖蟲

隨著00後逐漸步入職場,很多80、90後的打工人「坐不住」了。

此前,人社部中國就業培訓技術指導中心聯合阿里巴巴釘釘發布《新職業在線學習平臺發展報告》(以下簡稱《報告》)指出,在職業發展方面,80後曾遇到過職業危機或職業瓶頸的比例最高,達到83%;90後的比例為82%。

為此,很多人決心接受職場再培訓。《報告》指出,95%的用戶認為學習新職業、提升自身發展潛力是走出職業危機的關鍵因素。

那麼,職場上的再培訓,對打工人來說容易嗎?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近期採訪了一批80後的打工人,發現一些人正在努力進行再培訓甚至最終成功轉行,但也有一部分人在職業培訓上經常「有心無力」。

近日,剛剛進入互利網行業不過3年的柳旭(化名)就是如此,他2020年已滿39歲,在平均年齡不到30歲的團隊,難免感到焦慮,「我的工作職位處於一線,還沒有工作經驗,得跟剛畢業的年輕人競爭工作崗位。」

由於工作太忙,參加線下培訓班不現實,柳旭購買了一些時間更為靈活的線上課程培訓,「學習時間不定,有時間多學點,沒時間就沒學了。」

尚德機構相關負責人告訴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從市場規模來看,綜合德勤、艾瑞等多家機構研報,在線職業教育有望在未來幾年保持15%左右的複合增長率。

職場35歲「再培訓」壓力

步入2021年,最早一批80後打工人已經40歲,90後打工人也步入30歲關卡。

30而立,40不惑,但不少80、90後的打工人卻開始為職場發展而撓頭。

根據《報告》,相對於其他年齡群體,90後最擔心失業,有79%的90後擔心失業。此外,數據顯示,96%以上的職場人士希望學習新職業。其中,提升職業發展空間、掌握新技能、為未來做準備成為職場人士學習新職業的主要原因。

職業再培訓的需求正洶湧而來,這要求80後、90後打工人們必須在工作之餘拿出足夠的時間。而在他們之中,也出現了成功轉型甚至轉行的人士。

在深圳工作的童丹(化名)2020年已滿36歲,此前從事物流行業,負責國外市場。2年前,出於轉行的需要,她考取了小學英文教師資格證。目前,她在某培訓機構擔任英語老師,她對當前的工作比較滿意。

與已經成功轉行的童丹相比,32歲的遲華(化名)正在準備司法考試。他目前從事國際貿易,在所在的外資公司主要負責銷售和公關。「這個工種應該不算吃青春飯,但大環境、行業發展的各方面趨勢,讓我們的效益一直在降低。」

他告訴21世紀經濟記者,受海外疫情影響,2020年的業務和收入都減少,現在處於半停擺的狀態,公司也出現了裁員的情況,「員工已經走了三分之一,他們30歲左右,有些是自己選擇離開的,我也覺得沒什麼繼續留下來的意思。」

除了對行業前景不是很看好,薪資水平和工作焦慮也是促使其考證轉行的重要原因。遲華認為,「過了30歲以後,如果收入沒有像前幾年那樣快速顯著增長,做的事情比較重複,大環境行業很亂也進入下坡,想考多點證會選擇更多,或許是找安全感。」遲華說。如果順利通過法考,他打算尋找律所的工作機會,往律師方面發展。

尚德機構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隨著勞動力市場規模的不斷擴大,用人單位往往優中選優,對人才的學歷、職業技能等提出更高的要求,特別是35歲之後的職場人則會面臨發展緩慢、晉升空間不足等問題。

因此,為了提升自身競爭力、尋求職場上的突破及更加廣闊的職業發展空間,目前很多職場人有學習新職業的需求,尤其是很多35歲之後的職場人士選擇再培訓,這是一種較為普遍的現象,也說明終身教育正在成為一種趨勢。

硬需求:延長職業壽命

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採訪後了解到,把「法考」作為轉行重要一環的,數量頗多。

他們一方面認為目前的工作不具備可持續性,另一方面又認為法考具有相當的難度,可以延長自己的職業壽命。

比如,2020年40歲的王凱,他本業是電信行業銷售,負責渠道銷售,通過代理商賣企業產品。「我們是賣電話的,算是夕陽產業,現在很多家庭都不用固定電話,固話生意越來越差,日漸走下坡路,職業壽命不長。」

另一方面,作為一個銷售,年齡不小的他也看到了自身的局限,銷售行業的員工平均年齡大概是35歲,年紀比較大的甚至有可能被公司辭退。這也是他打算轉行法律行業的直接原因,王凱指出,轉律師可以延展一下職業壽命,而且是自由職業,能夠靈活安排自己的時間。其實任何一個行業都需要懂法律的,所以他看好法律的未來。

除了轉行之外,如何在現有職業上深耕並可以長期幹下去,也成為不少職場人需要考慮的問題。

比如,唐佳(化名)考證並非為了轉行,而是往本行業更專業的方向發展。她現從事水利水電工程諮詢工作,主要做針對水電工程移民的第三方監督評估,加班比較少,出差比較多。「我們行業的模式是熬資歷,也就是年紀越大其實越吃香。但我本行和要考的證有一些距離,不完全相關。我是想往更專業的方向轉,所以還是想在職考一個證,想通過考證來更多地學習。」

考證一方面讓唐佳在工作之餘一直保持學習,提高自我認可度。另一方面,考試對於她以後在單位晉升有幫助,收入也會提高,而且增加了跳槽資本。

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發現,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疫情導致很多打工人對於工作穩定與延長職業壽命的需求增長,也提升了再培訓市場的規模。

艾媒諮詢發布的《2020年中國知識付費行業運行發展及用戶行為調研分析報告》顯示,中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爆發期間,有63.1%的知識付費用戶購買過知識付費產品,主要以職場技能類內容為主。

尚德機構相關負責人指出,相較2020年1月疫情前,2020年11月線上用戶對成人類教育培訓機構的需求同比增長了174.7%。作為專注於為成人服務的在線教育公司,尚德機構第三季度新生註冊人數突破14萬人,同比大漲47.8%。

「預計2020年在線職業教育市場規模超過3000億,增長率18%,創歷史新高,用戶數相較2019年新增近1000萬。」他表示。

如何突破培訓困境?

但是,一方面是洶湧的需求,另一方面卻是很多打工人缺乏時間、金錢甚至足夠的目的性,這些讓不少職場再培訓缺乏可持續性。

柳旭就是如此。作為「半路出家」轉入網際網路行業的「新丁」,他早就主動接受再培訓,苦於線下沒時間,他選擇了線上,參加過一些免費網絡培訓,並於2020年9月購買了一個網絡培訓課程。在他看來,收費課程有訓練內容,比免費課程更好,不過考慮到經濟能力有限,他只願意承擔2000元以內的課程價格。

同在網際網路行業工作、2020年已滿42歲的趙軍(化名)也遭遇類似的情況,趁國慶假期嘗試參加幾天的線下Linux培訓班,感覺意義不大、效果不好就放棄了。

他指出,工作線下培訓所花費的時間成本高,工作比較忙無法抽出時間,兩者之間難以平衡。所以,他以自學為主,「上班的時候學,結合項目學,時間不好說,就是不斷拓展自己。如果有機會遇上不錯的線下培訓班,我可能會繼續參加。」

尚德機構相關負責人表示,成人在線教育有以下幾方面特點:第一,受眾群體多樣化,涵蓋了在讀學生、企業在職人員、失業待業人員、自由職業者、工人農民等各類人群,直接決定了職業教育培訓的形式多樣化;第二,付費者即為服務的享受者,反饋較為直接、及時;第三,成人面臨工作和家庭壓力的雙重壓力,精力有限,很難堅持學習,用戶留存和用戶忠誠度是一大挑戰。

「根據尚德的數據,目前,MBA等碩士研究生考試培訓最為火熱,同時自考、教師資格證、會計等項目的考前培訓及其他職業技能培訓等也大受歡迎,職場人願意為在線培訓付費的金額區間主要集中在一萬元以內的檔次。」他指出。

目前,確實有不少打工人感受到了考證培訓背後的盲目性,以及時間和金錢上的壓力。王凱指出,他身邊也有考證的朋友,但實際上轉行的很少。而如果不打算轉行,即使考了證也基本沒用。

一位參與培訓的人士指出,通過培訓轉行或者深造,從來不是一個容易的過程,甚至意味著從零開始。這一方面需要確定自身培訓現在的目的和未來的目標,而不是單純的利用培訓對抗職業焦慮;另一方面,也需要投入足夠的金錢、時間,是一個不斷試錯的過程。

相關焦點

  • 超八成80後打工人遭遇「職業瓶頸」:再培訓能否「突圍」?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原標題:超八成80後打工人遭遇「職業瓶頸」:再培訓能否「突圍」?一方面是洶湧的需求,另一方面卻是很多打工人缺乏時間、金錢甚至足夠的目的性,這些讓不少職場再培訓缺乏可持續性。隨著00後逐漸步入職場,很多80、90後的打工人「坐不住」了。
  • 工廠沒人進,90後瘋狂湧入職場?80後:競爭壓力太大,打工難!
    如今,我國90後基本都進入到了職場中,甚至不少00後也參與了進來,不少人感嘆我國職場要「大變模樣」了。畢竟,這些年輕人進入我國職場中,會將一些新東西帶進入。但與此同時,我國職場中的年輕人越來越多,一些行業卻不受年輕人「待見」,不僅招工難相關技術人才也出現了「斷代」的情況讓人很是著急,我國的製造業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近年來,有關我國製造業的消息有很多,或許大家也聽過我國製造業招工難出現「用工荒」的情況吧。很多工廠一年四季都缺人一直在招工,但卻一直「招不滿」,很多製造業工廠通過各種辦法招到人後,卻依舊是「留不住」人。
  • 30歲職場精英,遭遇六大職業瓶頸
    30歲職場精英,遭遇六大職業瓶頸   作者:景素奇 註:本文為轉載,版權歸作者
  • 職業瓶頸期測試,你的職業生涯是否到達了職業瓶頸期?該如何突破職業瓶頸呢?丨霍蘭德職業測試
    在我們漫長的職業生涯中,很多人都會在工作一段時期後,遇到職業瓶頸:事業發展停滯不前,難以找到突破口和創新點,再怎麼努力還是無法再上一個臺階。往往這種時候,人們普遍會採用兩種做法:一種是艱難的熬著,工作不上不下,工資提升緩慢,卡在當前的職位上動彈不得,讓人倍感心力交瘁,尷尬不已;還有一種是覺得這份工作不是自己想要的,就迅速的跳槽,結果跳來跳去發現,同齡人的能力和職位早已遠超了自己。其實,無論是以上哪種方式都不能真正突破職業瓶頸。
  • 職業瓶頸 career bottleneck
    熱門推薦:兩會熱詞雙語辭典最近的一項調查發現,中國的職業女性不僅渴求經濟上的獨立,同時也在尋找工作帶來的成就感和滿足感。儘管女性的地位在穩步提高,但是有66%的職業女性認為,在職業發展上女性依然受到歧視。
  • 當大學教師遭遇職業倦怠
    教師如何緩解職業倦怠?身處快節奏的社會,一個人長期從事某種職業,難免會疲憊甚至產生厭倦的心理,大學教師也不例外。大學教師有多累?又因何精疲力竭?當大學教師遭遇職業倦怠,有多少人動了離職的念頭?大學又該如何留住他們的心?日前,騰訊—麥可思針對大學教師職業倦怠展開問卷調查,為您詳解高校教師的職業倦怠之謎。此次調查收回在校教師有效答卷共10734份,其中本科院校教師7789份,高職高專院校教師2945份。
  • EDG:成立健康管理中心,延長選手職業壽命
    EDG希望能夠通過更好的配套管理盡最大可能幫助電競選手減緩職業傷病,延長他們的職業壽命,幫助他們在電子競技的舞臺上更好的展現自己的實力。IT之家曾報導,RNG LPL006 號選手 RNG-Uzi(簡自豪)昨天正式退役。
  • 高中學歷遇到職業瓶頸該做些什麼?
    很多高中學歷明顯感受到很多招聘單位已經普通提升了學歷要求,而帶給他們的便是更大的職場壓力,那麼高中學歷遇到職業瓶頸該做些什麼呢。高校擴招、教育改革,這些政策實施的同時,給職場環境帶來了很大的變化,很多高中學歷生明顯感受到很多招聘單位已經普通提升了學歷要求,而帶給他們的便是更大的職場壓力,那麼高中學歷遇到職業瓶頸該做些什麼呢?高中學歷遇到職業瓶頸時可以從兩個方面去考慮:其一,若考生心儀的工作單位對學歷的要求非常高,而且也不願意往別的崗位發展,那麼此時考生就需提升自己的學歷。
  • 職業倦怠,工作越來越沒動力怎麼辦?突破瓶頸有妙招
    隨著時間的推進,他遭遇職業發展瓶頸,感覺核心競爭力不足。想要轉變卻不知道如何突破,經常自我懷疑,是否自己只能做項目經理?管理和技術工作難以進一步提高,別的東西又沒有接觸過,是否觸碰到了職業天花板?況且新人越來越多,競爭壓力越來越大總擔心被裁員。他又想通過創業改變現狀,但又擔心創業有風險,遲遲不敢行動。像張先生這種狀況在職場中越來越常見。
  • 「領導」杜鋒不在場,廣東「打工人」卻有職業素養
    下場後球隊支配球更差,組織不出默契的進攻威脅。而莫泰下場後,周琦遭遇過多協防壓力,導致失誤,廣東男籃多次反擊成功,拉開了分差。要知道杜鋒本場比賽是沒有出現在場上的。「領導」杜鋒不在場,廣東「打工人」卻有職業素養。
  • 70、80後的「夢想職業」,卻被90、00後嫌棄,有2個目前已經消失
    這段時間最火的一個詞莫過於「打工人」了,不管是給老闆打工,還是給妻兒老小打工,總之只要你時常為錢發愁,那麼鐵定就是打工人無疑了。對於打工人來說,最關注的就是薪資待遇了,老闆說再多心靈雞湯、畫再大的大餅,咱只看到帳工資多少。
  • 毫無一技之長的中年打工人,如何應對焦慮甚至抑鬱?
    毫無一技之長的中年打工人,如何應對焦慮甚至抑鬱?,面對裁員危機,沒有一技之長,難免焦慮,甚至抑鬱,如何應對?周逸珠:隨著現代醫療技術發展,人類的壽命延長,職業生涯也延長了。但與此同時,我們對職業發展規劃相關的理念並沒有太多改變。絕大部分社會標準都還寄希望於在人生前二十年到三十年,把今後所需要的所有職業技能和知識儲備都一次性全部儲存完畢,之後三十年就都是「做貢獻」的時候。
  • 如何解決職業教育的瓶頸現象
    我國職業教育已改革了近40年,取得了不少成功的經驗。一大批中等職業學校升格為高等職業技術學院,各省區直轄市還湧現出不少新的職業技術院校,學制三年得到了統一。為祖國建設培養了數以千萬計的職業技術與管理型人才。但是,在課程設置、校內實訓、社會實踐三大方面還嚴重製約著職業教育的深化發展。在課程設置上,很難擺脫學科型的教育觀念。
  • 專注一個職業遇到瓶頸?第二職業曲線助你獲得可持續性的平衡發展
    而與此同時,那些有多種職業的人卻沒有受到過多的影響,尤其是在網絡各大平臺能產生持續性線上收益的人。由此可見,在當今時代如果一個人只專注於一個職業,在未來一定會面臨裁員和被替代的風險,而打破專一的職業束縛就成了如今職場人必須要做的一件事。因此,我們可以將第二曲線的理念運用到如今的個人職業發展當中,重新定義創新的、可持續性的職業發展觀。
  • 關於「80後」法官職業價值觀調查及對策分析
    如何培養年輕法官的職業價值觀和榮譽感成為了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筆者撰寫本文試通過對新時期下年輕法官的特點進行分析,對比以往法官職業培訓制度,探討如何在法官職業開始階段,幫助其正確樹立職業價值觀的問題。進一步強化長期的職業理想,高尚的職業道德教育,系統的心理健康教育,從而引導、幫助他們真正樹立起正確的職業價值觀。
  • 「打工人」刷爆網絡!「打工人」的英語,可不要說成「worker」!
    「打工人」的一夜爆火,多少反映了當下年輕人對現實生活的調侃與戲謔。在社會競爭壓力日益加劇,生活負擔不斷加重的背景下,熬夜、脫髮、疲勞似乎成了「打工人」的常態。但「打工人」的傳播,又將幾乎所有的職業者囊括其中。每個人都是平等的,所有職業無分貴賤。
  • 延遲退休∣80後、90後打工人,晚幾年退休
    當時人社部曾明確提出過:要在2017年年底推出延遲退休的方案,並且還將通過5年的過渡期,到2022年正式實施。 不過,由於近幾年我國就業形勢嚴峻複雜,就業壓力非常大,特別是近幾年化解過剩產能職工、分流安置的壓力較大,直到今年十三五規劃結束,延遲退休政策還沒有出臺。
  • 職場環境惡劣,大齡程式設計師該如何延長職業壽命?
    我在這項會議的委員會任職,在今年的PyGotham結束後,我意識到有一個群體我還沒有專門付出過努力:這個群體就是老程式設計師。相對於女性和少數族裔在技術業的名額不足,40歲及以上的程式設計師之稀少基本上沒有引起過大家的注意。紐約沒有專門為這幫人準備的Meetups或者郵件列表,也沒有專注於該群體的突出的倡導組織。
  • 外賣騎手職業報告:超五成外賣騎手對工作滿意,期待更多尊重
    外賣騎手的生存現狀如何?有哪些因素容易導致他們面臨安全問題?他們又是如何評價自己的生活狀態,未來又該如何發展?這些問題都值得我們進行深度思考,為外賣騎手提供更安全的職業環境和更具前景的職業發展道路。對此,近日,新京報智庫通過廣泛的調研和深度訪談方式,探討這些問題的解決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