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生前:她送書寫信稱學生並與丈夫分居,魯迅去世:她破口大罵

2020-12-16 野史日記

民國的才女極多,百花齊放,多是一些名媛小姐,在西風東漸的環境中成長,形成了激烈鮮明的性格。與民國眾多才女不同的一位,名叫蘇雪林,雖然輸在了起跑線上,但是依靠自己的天賦和才華,完成了彎道超車,在人才濟濟的民國文壇佔據了一席之地,曾經與大師魯迅有過一面之緣,從此二人之間便結下了一段「奇緣」。

小村求學的孩子

蘇雪林的祖籍在安徽太平縣嶺下蘇村,小村坐落在黃山腳下太平湖的北岸,根據《太平蘇氏宗譜》記載,她家的祖上並不尋常,乃是宋朝時期大文學家蘇轍的後裔,名門望族之後,到了她這一代卻已不復當年了。

蘇雪林小的時候沒有機會讀書,這與家庭的傳統守舊觀念有很大的關係,只不過蘇雪林並沒有因此任命,在蘇雪林7歲的那一年,在她強烈的「爭取」之下,憑藉祖父的關係,去了當地私塾裡偷偷的跟讀。在那個女子不需要文化的認知時代,小蘇雪林卻有著自己的執著,也正是這份執著,使她有機會讀書識字。但是好景不長,在一年多以後,她的跟讀生涯結束了,哥哥們都去學校讀書,離開了私塾,她也就失去了跟讀的機會。

但是蘇雪林卻在這寶貴的時間裡,認識了不少的漢字,憑藉這樣的積累,她在哥哥們上學帶回來的書籍中暢讀,期間包含了史書、譯作、名家專集等等,使蘇雪林在學習和積累上得到了極大地滿足。後來又輾轉流離的讀了小學、中學,最終竟然考上了一所安慶省立初級女子師範,畢業後就在那裡做了一名教師。當然了,這期間的辛酸只有蘇雪林自己最清楚,多少次哭鬧、哀求才換來這樣的機會,多次的努力才換來讀書成為教師。

只不過這樣的現狀並不能滿足她的需求,她選擇繼續求學,最終考取了北京女子高等師範學校。從此蘇雪林的人生發生了巨大改變,她與廬隱同學,向胡適、李大釗、周作人等人求學,在接受全新思想的衝擊之下,她整個人都煥然一新,隨後又去了法國留學,最終因父親病故的原因提前回國,在病重母親的威逼和哀求之下,選擇了與素不相識的未婚夫結婚。

新思想薰陶下的守舊女孩

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蘇雪林雖然接受了全新文化薰陶,身邊又有不少有著女性解放思想的同學,但是她的骨子卻依然有很深的傳統觀念深植,最終接受了一段自己不喜歡的婚姻,並在1927年與丈夫一起回到上海教書。只不過蘇雪林卻依然對文學有很深的執著,在1928年的時候,她的《綠天》出版的第一時間,她不是郵寄給丈夫,而是郵寄給了魯迅,在一同寄去的信中,蘇雪林表達了自己對魯迅的敬重,並且自稱為學生,有一個細節特別值得注意,在那本贈予魯迅的書中,還加蓋了「綠漪」朱紅印章。

蘇雪林不僅給魯迅寄書,而且還在公開發表的文章內對魯迅大加讚賞,並且表達了魯迅可以躋身世界文壇,與很多著名的世界文學家並列。可見,在蘇雪林的心中,魯迅地位極高。

「魯迅是中國最早、最成功的鄉土文藝家,能與世界名著分庭抗禮」。

期間,蘇雪林與魯迅曾有過一次會面,在一次交流會中,蘇雪林私下與魯迅進行了交談,魯迅當時已經是文壇大家,一個素不相識的萌新來找他敘談,或許魯迅確實有一點孤傲,或許魯迅被無意表達這樣的欣喜,只是性格使然,但是蘇雪林卻經過此次談話,認為魯迅是一個高冷的人,對自己態度冷漠。當然了,蘇雪林很大程度是誤會了魯迅,因為在1936年魯迅逝世之後,在他的藏書之中還保留著蘇雪林郵寄給他的書籍,如果魯迅真的是冷漠蔑視蘇雪林,又怎麼會一直留存她的書籍呢?

一百八十度態度轉彎,為何?

但是蘇雪林並不理解,她在魯迅死後,性情大變,早已不是當年的「綠漪」,對魯迅的態度也是一百八十度大轉彎,從仰慕追捧,變成了口誅筆伐,僅僅惡語相向,直接對魯迅破口大罵的文章,加一起就達到了幾十萬字。

對於蘇雪林態度的轉變,當時認為她是「因愛生恨」的說法呼聲很高,對此,她也曾經專門作出了回應,說明她不是因愛生恨,這樣的說法只是無端的猜測而已。不過,她的辯解在其他人看來,反倒更像是「此地無銀三百兩」,出賣了自己的內心。也有人認為,蘇雪林對魯迅態度的轉變,與她的立場有直接關係,只要想想魯迅先生生前,如何用犀利的語言化為「匕首」,又投向了誰的胸膛,就不言而喻了。

野哥倒是認為,蘇雪林的轉變依然還是感情方面的影響更大。因為蘇雪林是一位接受當時西方新思想的女性,她身邊也聚集著很多女性解放思想的同學,她的思想自然也是在潛移默化中改變。而且她一直都在與命運作鬥爭,從7歲開始私塾跟讀開始,就是在與「女子無才便是德」的傳統思想在鬥。她的求學史,幾乎就是對家庭抗爭史,只不過在父親離世,母親重病的哀求下,她沒有再繼續堅持原則,選擇了接受母親的包辦婚姻,嫁給了她的現任丈夫。

但是蘇雪林並未在內心真正接受丈夫,而是為了不忤逆母親做出了讓步,這樣的讓步看似「孝順」,其實對她的丈夫極其殘忍。在他們新婚2年後,蘇雪林便與丈夫分居,直至丈夫死去,都未曾與丈夫有過夫妻間的親密。

或許,魯迅才是她心目中的理想對象,是她情感的依託, 卻因為魯迅給她「冷漠」的錯覺,又早早地離開了,造成了蘇雪林內心無處安放,最終「因愛生恨」,用一種近乎瘋狂的方式,來抒發自己內心的抑鬱。在她丈夫離世之後,她一直守寡未嫁,直到她102歲壽終正寢,依然還是一個人,她在等誰?又在守護著什麼呢?!

文/野史日記

參考文獻:《一個真實的蘇雪林》

相關焦點

  • 她自謙是魯迅的學生,因魯迅做了這舉動,她和魯迅結下梁子
    魯迅在世時,得罪了不少人,他們都是魯迅批判的對象,包括當政的、還有資本主義家等等,這些人總恨不得把魯迅抓住,但魯迅總能安全逃脫,再加上他住在上海日租界,讓他們對魯迅無可奈何。今天小編要講的這位女人,曾經自謙為魯迅的學生,魯迅去世後,她後半生一直在黑魯迅,這是啥回事呢?
  • 朱安說,她是魯迅先生的遺物,魯迅真的沒愛過等他一輩子的朱安嗎
    魯迅的這副模樣,讓朱安也感到了深深的不適,從她日後的表現來看,她更像是從一開始就已經預知到了這種悲劇。如果這段婚姻不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來促就的話,或許朱安這輩子都不會深受其害。但當時的朱安在新時代女性覺醒的這一方面並沒有半點進步,她只是一而再再而三地迎合著魯迅,她渴望得到魯迅的接納。殊不知,不喜歡就是不喜歡,直到朱安去世。
  • 魯迅的夫人許廣平 ——紀念她誕生120周年,逝世50周年
    只要魯迅研究這門學科還存在,許廣平的這些回憶錄都是魯迅研究的入門書。雖然不同人可以有不同評價,許廣平回憶錄本身也的確水平參差不齊,但她的魯迅夫人身份,決定了她的回憶錄無可替代。魯迅、許廣平與他們的兒子周海嬰許廣平還是一位獨立的社會活動家。她學生時代就是五四愛國運動的骨幹,魯迅跟她的感情也是在著名的「女師大風潮」中建立的。
  • 她是清朝名妓,去世齊白石給她寫碑,魯迅稱她為「九天護國娘娘」
    她是清朝名妓,去世齊白石給她寫碑,魯迅稱她為「九天護國娘娘」!她是誰呢?她有一個非常別致的名字叫做賽金花。其初名為趙彩雲,又名傅彩雲,安徽黟縣人。幼年被賣到蘇州的所謂"花船"上為妓。賽金花一生大紅大紫過三次:第一次在義和團運動中;第二次是在1931年「一二八」事件後,舉國「不抵抗」的氣氛下,落魄潦倒的她突然被北平小報的記者挖出,如出土文物般趕赴各種宴會充當花瓶兼白頭宮女;第三次則是1936年夏衍的話劇《賽金花》公演後。她都沒來得及看到這部戲,就於當年的 10月21日死去。
  • 許廣平 | 她不是魯迅先生身旁那位「簡單」的女子(下)
    圖文&編輯|君子陶1923年,初次見面時,魯迅是北京女子師範大學的老師,許廣平則是熱心好學,每次上課都要坐在第1排的學生。要說許廣平與魯迅先生開始時只是普通的師生關係也無可厚非。1925年3月,許廣平以「受教的一個小學生」的身份,第一次給老師魯迅寫信。
  • 信中一個親切的稱呼,她開始喜歡魯迅,魯迅:其實我沒有任何意思
    而1923年10月13日,這是一個平凡的日子,但對於許廣平來說,非常重要,她記住了這一天,只因那天,魯迅應邀來此教授《中國小說史略》。這是許廣平第一次見到他。許廣平是魯迅的紅顏知己,兩人共同生活了十年,但魯迅從不對外宣稱兩人是夫妻。
  • 一對無性夫妻,善良是基石——魯迅與朱安
    朱安,1878年6月生於浙江紹興,比魯迅大3歲。朱安祖上曾做過知縣一類的官,在當地屬於大戶人家,但朱安識字並不多,是一位典型的懂禮儀、性溫和、待人厚道的舊式良家婦女。魯迅在家是長子,自從魯迅父親去世以後,魯迅的母親就開始為魯迅的婚事操心。老太太喜歡朱安聽話順從的品性,決定娶來給自己的大兒子魯迅做媳婦。
  • 魯迅妻子,無性無愛守41年活寡,只願生生世世永遠不要再遇見
    婚後第三天,魯迅就動身去了日本,朱安又等,這一等就是三年。人的一生,能禁得起多少個三年的等待?對於魯迅來說,朱安算什麼呢?也許就像他說的「她是我母親的太太,不是我的太太。這是我母親送我的禮物,我只負有贍養的義務,愛情是我所不知道的。」
  • 魯迅稱已遺失 魯迅博物館卻正在展出的「醫學講義」是真是假?
    「當時接收魯迅文物的是許羨蘇先生,他是魯迅的學生,亦是許廣平的同學和好友。許羨蘇還是魯博最早從事魯迅文物保管的前輩,我是她的助手。我是1956年7月從部隊轉業到魯博工作的。所以許廣平先生捐贈此件文物時,我並不在場。」葉淑穗說道。後來葉淑穗在整理文物和將文物分類編帳時,曾問過許羨蘇此文物的來歷。
  • 冰心做錯了什麼,為何魯迅、張愛玲、蘇青和林徽因都對她很不滿?
    就比如我們熟悉的冰心,她是非常受小讀者歡迎的作家,代表作《繁星》與《春水》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學生們,但是實際上,在文學界冰心是很不受待見的。林徽因懟過她,魯迅瞧不起她,張愛玲諷刺過她,這究竟是為什麼呢?大家知道,冰心原名叫做謝婉瑩,而取自「一片冰心在玉壺」的「冰心」。實際上是她的筆名。
  • 魯迅稱已遺失、魯迅博物館卻正在展出的「醫學講義」是真是假?
    >核實: 三箱書裡並無「仙臺醫專講義」谷興雲介紹,關於在張梓生家發現的三箱書,當年在魯迅家裡做工友、三箱書發現者之一的王鶴照說:「還有當年寄存在五雲門外張梓生家裡的三箱書,也是在解放後我陪(紹興)紀念館同志去找回來的,這三箱書已在張先生家裡放了30多年。
  • 蕭紅筆下許廣平:與魯迅同居是真情錯付!真相如何?聽她自己說!
    其中,魯迅1931年的買書帳單顯示,他全年總共買書387本,碑帖等若干,總計是1447.3塊大洋,平均每月買書是120.6塊。 這年,他一年買書的錢折合成今天的人民幣約為58萬左右。從任何世俗的眼光看過去,魯迅願意花這麼多錢買書卻不給許廣平置辦新衣,這顯然很有些說不過去。
  • 林徽因嘲諷她,張愛玲奚落她,魯迅吐槽她,為何都看不上冰心?
    民國時期不僅冰心的文字大放光彩,像是魯迅、張愛玲、林徽因等人同樣也是我們耳熟能詳的民國時期著名文人。儘管這幾位民國時期的大作家、大文豪並沒有什麼明顯的交集,但他們卻在對待冰心這個問題上保持著驚人的一致,他們都不喜歡冰心。林徽因嘲諷她,張愛玲奚落她,魯迅吐槽她,並且都屢次在公開場合中痛斥過冰心,為何都看不上冰心?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難道冰心真的是個討人嫌的傢伙?
  • 許廣平被76號特工處囚禁兩月,周作人乘機慫恿朱安出售魯迅藏書
    少女時期一直被打壓、被看不起的人生經歷,讓她立志要活出自己的精彩。她積極參加學生運動,努力學習,考上了北京女師,在那裡,一腔熱血的許廣平結識了魯迅,並且與之相戀同居。和魯迅婚後十年,許廣平幾乎把所有的時間和精力奉獻給了魯迅和兒子。1936年10月19日清晨,魯迅因病英年早逝。19日下午,魯迅的遺體送到了萬國殯儀館,22日,魯迅的靈柩被送到了萬國公墓埋葬。
  • 魯迅的朱安,朱安的魯迅
    喬麗華所著《我也是魯迅的遺物·朱安傳》(九州出版社2017年12月出版)堪稱「巨著」——雖然它僅300多頁,薄薄的一本。對於魯迅研究來說,該書無疑是富於衝擊力和建設性的。在該書中,魯迅元配夫人朱安完整地展示著自己寂寞、悲慘、荒誕的人生,而她的這種人生與魯迅密切相關。
  • 翻出舊照片——說說在魯迅身邊凋謝的朱安
    她曾給魯迅寫信,訴說思念之情,魯迅卻在日記中寫道:「下午得婦來書,二十二日從丁家弄朱宅發,頗謬。」魯迅回國後回到浙江兩級師範學堂任教,可他心境寂寥,形容枯稿。他在給好友許壽裳的信中說:「僕荒落殆盡……又翻類書,薈集逸書數種,此非求學,以代醇酒婦人也。」正所謂女人如醇酒,可解萬古愁,欲求之,卻禁之!他埋首故紙堆,寄託青燈黃卷,編成了《古小說鉤沉》。
  • 21本書讀魯迅 | 向陽今讀
    該套書全三冊,收入魯迅自1912年5月5日至1936年10月8日所寫的日記。魯迅生前未發表過。1951年上海出版公司曾據手稿出版影印本,其中1922年部分因手稿失落付闕。魯迅的日記,堪稱一絕。所存24年日記,文字極簡練,內容卻甚豐富。魯迅在日記中記有每月書帳,魯迅購書與讀書之廣博,令人望塵莫及。初讀魯迅日記,會覺得甚是枯燥,都是流水帳般的記事。今日開銷多少、見了什麼人、做了若干事。但如果看了《日記的魯迅》,就獲取了解開「日記」的密碼。魯迅先生稱誰「師」?
  • 此人是魯迅的最大論敵,魯迅去世後,他卻拒絕說魯迅一句壞話
    來到周作人家裡來拜訪,梁實秋把魯迅當做了周作人,這就是梁實秋和魯迅一生中唯一一次的見面。此時,魯迅41歲已經是新文化運動的主將,而梁實秋只是晴雪學校高等科的學生。兩人萍水相逢,年齡又相差巨大,誰也沒有想到五年後兩人竟展開了10年之久的論戰。在梁實秋和魯迅論戰期間,創造社成員馮乃超寫了一篇《階級社會的藝術》是為了反駁梁實秋的《文學是有階級性的嗎?》
  • 魯迅先生不為人知的一面,不僅是寵子狂魔,還是一個好丈夫
    大家好,我是小編左顏,是一位文學愛好者,今天想和大家聊聊魯迅先生,對於魯迅先生想必大家都不陌生,我們從小就開始學習他的課文,他是中國偉大的革命家,文學家和思想家,如果以我們平時學習魯迅先生的文章來看,認為他肯定是一個非常嚴厲的人,其實不然,在生活中,魯迅先生其實是一個非常暖的好爸爸和好丈夫
  • 魯迅先生有一位偉大的母親
    魯迅先生有一位偉大的母親魯迅的母親——魯瑞(1858—1943),紹興鄉下安橋頭人。她沒有正式上過學,幼小時,塾師給她的兄弟上課,她只能站在門外偷聽。不久,連這個權利也被剝奪了。她就自己找些書看,遇到不認識的字,問問別人,終於以自修獲得看書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