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在金庸古龍50年後,武俠戲女主橫行

2020-12-19 品質中國

sixgod六神磊磊讀金庸

文/六神磊磊

說一下已經開始刷屏的《有翡》。

我是一個可怕的娛樂盲,在這之前連趙麗穎和王一博都認不出來。所以不討論劇本身了,既然關乎武俠,那麼就來聊一個長遠一點的話題,關於現在這種「帶刀女主」橫行的現象。

如果你是95後生人,你可能會覺得這非常正常。可在我這個年齡段看來,武俠劇裡女主橫行,甚至是開「單核」,是一件新鮮事兒。

在我小時候,「閒書」被分成兩類,言情和武俠。武俠是男人的,言情是女人的,涇渭分明,說句粗魯的,就跟男的上男廁所女的上女廁所一樣。沒想到一晃到現在,世界變了,言情還是女人的,然而武俠也變成女人的了,動刀動槍的都是女人,感覺像是男廁所都被她們佔領了。

同事在辦公室投屏看《有翡》,我問女主角是誰,她們說拿刀的。我問男主角是誰,她們笑而不語說不重要。我說我想起來了,你們別以為原著我沒看過,這劇不對,女主應該雙刀不是單刀。她們說哎呀呀你又來了,管她雙刀單刀,爽就好。

這就是我發現很多人看女主的心態。熒幕前的人變了,女觀眾已經有一點「把武俠從男人處奪走」的意思。

這一切都是在幾年間發生的。

從歷史上說,今天男頻女頻上的一切武俠,甚至包括多數的仙俠和玄幻,其主要源頭都是上個世紀的「新派武俠」。而「新派武俠」的代表就是金庸古龍。

在那個年代根本沒有所謂的「大女主」。武俠小說是成人的童話,但在那個年代首先是男人的童話。

你去看那個年代武俠小說的封面就知道了,封面上如果是男的,那麼核心主角肯定就是這個男的:

如果封面是女的?對不起,核心主角肯定還是男的。比如這部《蕭十一郎》:

圖/《古龍武俠小說知見錄》

古龍的小說裡是完全沒有大女主的。他寫的小說可以叫《湘妃劍》,但你放心主角絕對不會是什麼湘妃。在古龍筆下,江湖是李尋歡、楚留香們的天下。楚留香才一出場,船上就自帶三個關係不明的女人。

金庸小說裡也基本沒有。金庸主動嘗試過兩部女主作品,一部是《越女劍》,一部是《白馬嘯西風》,恰好都是短篇,所以也是最不重要。

反倒是梁羽生創作過一些更女主向的長篇,但和今天的所謂女主戲也不相同。

總之,不太可能想像他們會去嘗試一部今天的《有匪》《夜行歌》這樣百萬字體量的女主小說。如果在五十年前,周翡再酷、再有個性,大概也一定不是核心。她要耍刀,也得等謝允耍完了劍再耍。

當然了,有人一提到這個就說是「局限」,這並不是什麼局限,只是時代特徵,由那個年代的市場和讀者決定的。

當時的武俠都有一些共同的東西。比如男生的事業總比女生重要。

男生的最高價值是自我實現,就像郭靖。而女生的最高價值是幫助男人自我實現,就像黃蓉。

男觀眾可以在這種武俠裡迅速代入自己,找到爽感。一個男人很容易就把自己代入楚留香、楊過或者韋小寶,事業成功,愛情豐收,功成名就。但是女觀眾不行。

女性看當時的武俠小說,往往只能在夾縫裡收集一些零碎的快樂,就好像逛一個性別遊樂園,男的什麼項目都可以玩,女的只能玩其中幾項,許多「爽」的訴求滿足不了。

當一個女性很熱衷於事業,她在武俠裡去代入誰?很難。總不能去代入滅絕師太吧。我之前一篇舊文裡說,《倚天屠龍記》就是一部女性事業的潰敗史,事實上金庸小說基本都是女性事業的潰敗史,郡主不當了——趙敏,公主不當了——建寧,堂主不當了——殷素素,教主不當了——任盈盈,掌門不當了——紀曉芙,事業都是潰敗。

當時如果一個女觀眾真的渴望看女性成功史怎麼辦?大概只好去看馮寶寶潘迎紫的武則天。

而今天,在距離金庸古龍的時代半個世紀之後,情況截然不同。

我覺得所謂這種「帶刀女主」風靡的開篇,正是2000年的《臥虎藏龍》,後來許多「大女主」都能在這上面找到影子。

影片當時之所以那麼成功,引起的衝擊波那麼巨大,很大程度上就是大家覺得這個角色和過去的女主太不一樣。

一方面,玉嬌龍不成熟,做事衝動,不顧後果,愛作死;但是另一方面她獨立意識極強,像匹烈馬一樣無法馴服,絕不把命運交於人手。哪怕我作死了自己,那也是我的事。

玉嬌龍的愛情,也是愛情為人生,不是人生為愛情。羅小虎只是羅小虎,根本不能束縛她。

所謂經典,就是後來的人物總有你當年的影子,哪怕二十年後的周翡也不例外。從這個意義上說,玉嬌龍是熒幕上第一個闖「牽機陣」的。

現在,屏幕前大量的擁躉是95、00後的女生。

她們超級強的自我意識,更讓周翡這樣的女主橫行無忌。

這一代女生有勇猛的一面。她們是平權時代的原住民,在她們出生的時代,女生面對男性基本沒有什麼卑弱感。

她們過得其實一點都不輕鬆,面對的職場競爭其實空前激烈,壓力巨大,被kpi追著跑。但她們又很有爆發力,你會發現同一個崗位上往往女性比男性更優秀、上進,吃苦耐勞。

面對愛情,她們有所期待,但是又極度不願意被束縛,失去自我。

甚至會覺得與其被男性挑選,不如我來挑選男性。

還有一些年輕女生,已經早早地不願把太多東西賭在愛情和男人上。她們相信事業才是永遠不會背叛自己的東西,沒有了謝允,我周翡還是周翡;但如果沒有了破雪刀,我將屁都不是。

除了這勇猛的一面,她們也還有另一面,是眼下年齡和閱歷帶來的無力感。

比如剛剛步入社會,渴望競爭,但卻又怯於競爭。

又比如渴望卓越,希望自己與眾不同,但又不斷感覺到自己似乎很平凡。這都是如今一代的女生心事。

傳統武俠裡,作者根本無暇為這種少女心事代言,他們忙著先去哄男性了。女性受眾只能到夾縫中去尋找這樣的「獨立」橋段,類似於黃蓉離家出走,賭氣去乞討這樣的情節。

好比說舊的武俠是一個很好的品牌,但卻只給女性生產副線。

現在的女主武俠則是堂堂正正讓你「爽」。周翡就是明著渴望打出四十八寨,跨出洗墨江和舊桃源,標榜要讓「刀尖永遠向前」。這就是讓一個同齡女生幫你實現你的夙願。

而且,她的設定讓人沒有太大的距離感,包括很清瘦、單薄,並不是滿分的美麗。還有很多普通人常見的毛病,比如路痴。

除了有一個厲害的老娘之外,她各方面都和螢屏前的你差距不是十分大。

厲害的老娘:

所以方方面面,都可以讓你代入。

畢竟,所謂成長,其實就是一個不斷發現自己平凡的過程。那麼讓武俠故事裡的一個女生去替我不平凡,也是一種很快慰的事。

替我去不平凡:

最後,關於「大女主」還能火幾年,我覺得這取決於製作方的集體態度。

當一種題材的新鮮感慢慢消逝之後,就看能不能繼續挖掘角色的深度,進行更有價值的探討。

最需要避的坑,大概就是故事扁平化,一味把精力都放到嗑CP上去,那麼受眾會越來越下沉和狹窄,製作方則循環往復地錯下去,還自以為在適應市場,其實已經被牽機陣大卸八塊。

衷心希望,各路片方除了哄男主迷和女主迷之外,也別忘了我們武俠迷,要多用心在深度和質量上。

畢竟我們並不是那麼在意男女,只關心好壞。

-完-

相關焦點

  • 中國人為什麼喜歡武俠?因為金庸古龍還是他們?
    「傲氣面對萬重浪 熱血像那紅日光……」相信每個男兒都曾有過武俠夢!但你可知那一首首盪氣迴腸的配樂出至何人之手?你是否是因此而愛上了武俠?說到武俠配樂,就不得不提黃霑和胡立偉這兩位武俠配樂界的泰山北鬥!這兩位的音樂作品幾乎囊括了所有經典武俠電影,電視劇。從醉拳到黃飛鴻系列,從古龍到金庸所改編的影視作品。
  • 金庸古龍的武俠世界你更喜歡哪一個?《我的俠客》給出答案
    武俠文化可以說是我國特有的文化類型之一,而每次說到武俠文化我們總是繞不過兩個武俠文學的大家:金庸、古龍。不過,同為大師,他們筆下的武俠世界有很大的區別,甚至還因此衍生出一種說法:年少時我們更喜歡金庸的武俠世界,成年後我們卻更加喜歡古龍。
  • 為何古龍給女主起名喜歡用疊字,金庸則偏愛單字,怎麼取都好聽
    金庸和古龍在武俠小說領域的成就是一個時代的泰山北鬥。他們所描繪的武俠世界是每一個人都嚮往的世界,裡面雖有陰謀算計,但也不缺乏情意綿長、光明磊落。而他倆人在女性角色的取名上都各自有著特點,金庸喜歡用單字給女性取名,而古龍喜歡用疊字給女性取名,但都婉轉動聽。
  • 《東邪西毒》:另類武俠電影,既見金庸,更見古龍
    去年,也即古龍先生去世三十三年後,金庸先生亦離開人世。但從個人角度來看,由金庸武俠改編作品的總體質量,是超過古龍小說所改編的影視劇的。古龍先生生前小說,是在《武林外傳》和《絕代雙驕》之後正式形成自己風格。這種風格的大致特徵是,故事偏寫意,重氣氛;人物形象大多蒼涼悲情,有很深的孤寂感;情感上重視友情多於愛情;同時古龍也懂得從吉川英治、傑克·倫敦等東西方優秀作家那裡汲取養分,使其作品更具現代感。
  • 金庸寫完後,又寫了13年的武俠小說,他為什麼不能超越金庸?
    當時,以金庸、古龍、梁羽生、溫瑞安為代表的武俠小說已經走到了盡頭,然而我們依然會記住字裡行間的俠義精神,正是這種精神使一種作品在歲月中閃耀洗禮。如果我們要研究武俠小說,許多人必然會把金庸和古龍相比較視為武俠小說的優秀作品,然而從地位和影響力,古龍似乎已經無法超越金庸。
  • 細說武俠美學:金庸,帶走了整個江湖
    很早之前,就曾考慮過對「武俠」的作品和作者進行一次整理,在我認為能和西方魔幻史劇抗衡的中國武俠是不可缺席的。50歲是武俠作家的一個魔咒:「過了50歲,不適宜寫愛情小說,不適宜寫武俠小說。」梁羽生曾為武俠創作立下一個魔咒。
  • 《有翡》是不是值得一看的武俠劇?金庸的一句話可以給我們答案
    有人覺得這劇很有武俠風,有人卻覺得這部劇只是一部披著武俠劇外衣的古偶劇。同樣的一部劇為什麼觀眾會出現這樣巨大的評價偏差?提到武俠劇很多人都會想到金庸和古龍。金庸和古龍的作品可以說代表了80後童年的一部分,80後幾乎每個人都有一個武俠夢。
  • 假冒金庸古龍的2本武俠小說,明知道是贗品,還是讀得津津有味
    武俠小說曾經風靡大江南北,金庸、古龍、臥龍生等人的武俠小說簡直是洛陽紙貴,引起了人們的熱情追捧。隨著娛樂方式的增加,武俠小說逐漸離開了人們的視野。當年輝煌紅火,已經蕭條沒落,撫今追昔,讓武俠迷無限感傷。然而,很多武俠迷還保留著武俠情懷,還在懷念當年瘋狂看武俠小說的日子。
  • 假冒金庸和古龍的2本武俠小說,水平不俗,卻被無良書商給坑了
    新版《絕代雙驕》和新版《鹿鼎記》的播出,金庸、古龍的武俠小說再次成為網友的討論焦點。在如今武俠沒落的年代,大概只有金庸、古龍等寥寥數人的武俠小說才有討論的價值。由此可見,金庸和古龍不愧是武俠界的泰山北鬥。
  • 古龍給女主起名喜歡用疊字,金庸則偏偏不用疊字,名字一樣好聽
    導讀:說這件事情之前首先要給大家介紹一下兩位大人物古龍和金庸。金庸老師大家一定不陌生,他是當代武俠小說作家、新聞學家、企業家、政治評論家和社會活動家,同時又是香港四大才子之一。古龍給女主起名喜歡用疊字,金庸則偏偏不用疊字,名字一樣好聽。
  • 書蟲的最愛,繼金庸古龍先生之後,再創輝煌的武俠小說
    書蟲的最愛,繼金庸古龍先生之後,再創輝煌的武俠小說嗨,我的小寶貝你們最近過得怎麼樣呀?不知道大家這段時間都在看什麼小說呢,小編的推薦大家有木有看呢?沒看的趕緊收藏起來,書荒的時候看絕對不虧。下面小編今天繼續給大家推薦熱血武俠小說咯!
  • 36年一部非金庸古龍的武俠劇,拍出了暗黑版桃花源記氣質
    這其中有一部戲,就是既不是金庸也不是古龍,反而靈感追溯了千多年前的東晉末至南朝宋初期偉大的詩人、辭賦家陶淵明的桃花源記,拍出了一條不同於同期武俠,探討人性的暗黑版《桃花源記》,名字叫做《魔域桃源》。 今天網絡上有一些人,為了博取流量,黑化桃花源,把它形容成人間煉獄,其實還是小道了。
  • 金庸、古龍、梁羽生、溫瑞安,經典武俠世界裡的江湖與愛情
    2020歲末,向四位大師致敬,順便懷念一下多年以前昏天黑地看武俠的快樂時光。總體來說,梁羽生的武俠不比金庸之波瀾壯闊、精彩紛呈,但練霓裳這個人物,倒是十分快意。卓一航是世家子弟又怎樣?是武當未來的掌門又怎樣?練霓裳是母狼養大的女子,身上的野氣終身不散。她從來沒想過收斂自己的脾性,做一個低眉順眼的小媳婦兒。她愛上卓一航,就一心要把他從他的世界裡拉出來,結廬名山——類似於她的成長之地,雙宿雙飛。
  • 金庸給古龍寫信約稿,古龍看完信,半天不說一句話
    1954年,梁羽生以一部《龍虎鬥京華》,揭開了新派武俠小說的序幕。1956年,金庸以一部《碧血劍》加入新派武俠小說的陣營。在那以後,金庸和梁羽生佳作不斷,掀起了一股新派武俠小說的熱潮,一時之間,洛陽紙貴。 那時候,古龍在哪裡呢?
  • 古龍和金庸曾犯過同樣的錯誤,預定男主寫到一半卻換成了另外一人
    郭靖雖是武俠小說中塑造的虛擬人物,但武俠小說也是小說,提到武俠小說就不得不提金庸和古龍,金庸和古龍是中國武俠小說的代表人物,堪稱中國武俠小說的「雙峰」。這兩位武俠小說的集大成者,一個在香港,一個在臺灣,卻交相輝映,一時瑜亮。
  • 孔慶東悼念金庸,曾稱金庸一部作品超過梁羽生古龍所有作品八倍!
    一代武俠小說宗師級泰鬥金庸去世!享年94歲高齡。金庸在1924年3月10日出生,曾經創作《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倚天屠龍記》、《天龍八部》、《笑傲江湖》、《鹿鼎記》等家傳戶曉的小說。金庸、梁羽生與古龍並稱為中國武俠小說三大宗師。
  • 古龍和金庸小說之間的區別:前者童話版現實,後者現實版童話
    實際上,古龍並不是香港人,古龍一家為江西人,因為國內戰爭才逃難到香港。 古龍原本的家世也不錯,1950年一家人又到了臺灣定居。1954年,古龍的父親為了另外的女人拋妻棄子,留下整日充滿怨念和憤恨的母親以及家中幾個同樣不滿的兄弟姐妹們。
  • 臺灣也有武俠劇,金庸、古龍作品落寞無聞,臥龍生小說卻挑起大旗
    80年代的影視圈,武俠電視劇可以說是一道亮麗的風景線。香港的TVB(無線電視臺)與ATV(亞洲電視臺)以高超的製作水準,打造了無數精品武俠電視劇。引起影視界一片譁然。臺灣幾家電視臺也不甘寂寞,使盡解數,紛紛把眾多武俠大師筆下作品搬上螢屏。
  • 古龍對金庸小說的評價:「我能看出他模仿了誰,但並不算抄襲!」
    我自己在開始武俠小說時,就幾乎是在拼命模仿金庸先生,寫了十年後,再寫《名劍風流》、《絕代雙驕》時,還是在模仿金庸先生。……不過,如果古龍僅僅把金庸當作偶像,當作學習和模仿的對象,那他也就不是古龍了。毫不誇張地說,金庸的武俠影視劇幾乎承包了80、90後童年中關於江湖的全部記憶。對於金庸老先生,他的作品不僅僅有俠義精神,同時也充滿了家國情懷。因此,在金庸先生的小說中,除了動蕩的江湖之外,還有不穩固的朝政糾紛。而主人公們的命運也往往與朝代的更迭交織在一起。
  • 古龍評價金庸小說:「我能看出他模仿了誰,但並不算抄襲!」
    在古龍的散文裡,古龍對金庸的小說和地位評價極高,簡直像極了一個死忠粉,首先是古龍對於金庸在武俠小說史上的地位之評價——武俠小說的"復興者":五十年代後,有人"復興"了武俠小說,為武俠小說開創了一個新局面使得武俠小說又蓬勃發展了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