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寫的是現實版童話,古龍寫的是童話版現實。"曾經有人把古龍比喻成李白,而將金庸比喻成杜甫。前者好酒,天生浪漫不羈;後者則更加理性沉穩。
性格和風格的迥異不同和兩人早年生活有關
相對比起金庸充滿理性又規律的生活,古龍的一生則顯得隨意又任性。古龍可以為了一個女人一晚花掉自己一本小說的版權,也經常像浪子一樣與酒為伴遊蕩於不同的女人之間。
不過,對我們來說,無論是古龍亦或者是金庸,都是中國武俠小說的宗師,都曾經在我國武俠小說興起的時代裡閃耀著他們的光芒,開創了中國近代武俠小說的新紀元,將武俠文學推向歷史高峰。
兩者性格和風格如此的迥異不同,也和兩人不同的早年生活有關。無論是古龍還是金庸,他們的作品中都能看出兩人成長的影子,金庸是恪守規矩的大俠,古龍是放蕩不羈的浪子。古龍的小說浪漫不羈,卻也其實處處透漏著成年人世界的無奈和命運的多舛。
比起金庸顯赫的家世和平坦的一生,古龍的早年生活則更加坎坷辛酸。1938年6月7日,古龍出生在香港。實際上,古龍並不是香港人,古龍一家為江西人,因為國內戰爭才逃難到香港。
古龍原本的家世也不錯,1950年一家人又到了臺灣定居。1954年,古龍的父親為了另外的女人拋妻棄子,留下整日充滿怨念和憤恨的母親以及家中幾個同樣不滿的兄弟姐妹們。
此時正在念高中的古龍,不願意整日面對家中低迷的氣氛,選擇了離家出走。古龍混跡社會時,也曾經加入過黑幫,惹得身上刀痕累累。不過,這樣快意恩仇的日子也為古龍後來的小說提供了許多素材源泉。
在武俠小說上面天賦異稟,最後成了一代武俠巨匠
為了照顧無力養家的母親,古龍開始寫小說養家餬口。上世紀60年代,是武俠電影市場開始打開的時間段,這也意味著武俠小說的市場需要更多的原著。
面對當時已經風靡全國的金庸小說,古龍並沒有望而卻步,開始專心嘗試小說。由於沒有文學功底,一開始古龍只是接到一些代筆寫作的業務,而隨著時間的推進,古龍也創作了自己的第一部處女作《蒼穹神劍》。初見成效以後,古龍更是行雲流水。
古龍早期的作品大多是為了賺取稿費謀生,很多小說都屬於粗製濫造。一直到1965年以《大旗英雄傳》為分水嶺才開始有了質變,同年,古龍因為《絕代雙驕》成名江湖,而後所作的《武林外史》、《楚留香傳奇》、《多情劍客無情劍》......則更是一度成為武俠小說的經典。
古龍在武俠小說上面天賦異稟,最後還成了一代武俠巨匠,與梁羽生、金庸並稱為中國武俠小說三大宗師,將武俠文學推上了一個新的高峰。
古龍早年嘗盡世間炎涼,受遍他人冷眼,這也是古龍小說中常常表現底層社會與複雜人性的原因。他筆下的每個主人公無論沈浪也好亦或者是楚留香、李尋歡等大都身世不好、經歷坎坷,內心孤傲寂寞,但又冷靜理智,是智慧型人物,在小說裡一直不斷破解出謎題。
酒成就了古龍,也直接奪取了古龍的生命
古龍嗜酒,金庸愛茶。達叔也曾經評價過兩人,一個嗜酒如命,一個理智清醒。酒可亂性,而茶能明心!物能言志,這也其實和他們二人的性格直接掛鈎了,金庸文質彬彬、理智清醒,古龍痛快直爽、汪洋肆意。
如果曾經讀過古龍的小說,那麼你一定知道,在他的武俠小說裡,浪子是主角,朋友和酒是主題。主角可以換,但是朋友和酒是不變的主題。
古龍喝了一輩子的酒,自然對許多名酒的來歷、產地、甘醇如數家珍,品酒之道也自然不在話下。但是,古龍自己喝酒的時候從來不講究,只是將酒杯端到嘴邊便可以一下仰頭喝下一大杯。
古龍酒量也很好,雖然喝了很多名酒,但是古龍並不懂得分辨,只要是酒瓶包裝得好,他就認為是好酒,因為他其實更在乎喝酒時候的氣氛。
可以說,酒成就了古龍的一生。酒使古龍筆下的人物角色更加鮮活,酒也使他筆下的武俠江湖不那麼寡淡,這才有了又重情又重義的李尋歡,才有了"機智無雙、堅韌無雙、俠義無雙"的鐵中棠,才有了冷血冷酷、看淡生死的荊無命......
不過,酒雖然成就了古龍,卻也直接奪取了古龍的生命。1980年,古龍和朋友在吟松閣喝酒,遇到電影演員柯俊雄。兩夥人發生衝突以後,柯俊雄的小弟劃傷了古龍的手臂,導致古龍失血過多陷入昏迷。
不料,醫院血庫的存血不足,而後據說還是柯俊雄出的主意,讓人去黑市上面買血。眾人沒有想到的是,賣血的人患有肝炎,最終古龍雖然醒了過來卻患上了肝病。酒本不致命,但是肝炎患者不能再喝酒了。但古龍依舊是不顧醫囑病後酗酒。
古龍和金庸小說之間的區別
古龍喝酒,喝的大多是愁思和寂寞,而這也在他的作品中有所體現。古龍筆下的主人公們大多數都喜歡一人獨飲,陸小鳳愛臥床飲酒,李尋歡喜吹簫獨飲,孟星魂常常倚劍酗酒,秦歌常常躺在陰溝邊一直喝到天明......
與古龍的小說人物比起來,金庸筆下的大俠們喝酒則常常是因為酒逢知己、惺惺相惜。金庸的英雄們大多是不孤獨的,就好比楊過隱居多年也有大雕一直相伴左右,郭襄初出江湖就能與各路人士暢飲大談,場面是何等的熱鬧。
古龍和金庸小說之間的區別在二人的寫作內容和情感表達上面也有所體現。金庸的小說大多依附一定的歷史事件,一些主要事件和情節乃至人物常常是由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直接衍生而來。
然而,與之截然不同的是,古龍的小說從來不涉及任何時代背景,意境更加開闊更加深邃。比起金庸以假亂真的故事框架,古龍更在意表達自己對現實人生的感悟和觀念、抒發自己的情感。
另外,在小說主角的塑造方面,金庸和古龍兩人也有不同的傾向。金庸筆下無論是天縱奇才的掃地僧、聰明絕頂的楊過,還是看似傻乎乎的郭靖甚至小配角玄難,都有詳細的背景介紹他們武功的由來。金庸一直強調要想做天下第一,資質非凡也需要好好吃苦。
反觀古龍的小說,古龍從來不介紹主人公功夫的來龍去脈。沒有人知道,陸小鳳為何有那樣絕妙的輕功,為何靈犀一指就能夠夾住世間所有的劍,為何西門吹雪的飛劍能夠那樣快?大俠們的武功沒有來路,仿若生來具有。
再者,二人在關於武功境界上也有一定的差異。古龍在武功方面則更加注重物我合一的境界,無論精神、心情都能影響雙方對戰的結果。
金庸則更加善於將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琴棋書畫都轉化為大俠手裡的拿手絕招,也擅長儒學和道家的有機融合,好比金庸筆下《天龍八部》裡面的掃地僧,便是將道家和儒學整合為一到達武功的最高境界。
不得不說,比起金庸充滿國讎家恨為國為民的滿漢全席,古龍俠肝義膽兒女情長、今朝有酒今朝醉的這碟烈酒小菜的確太過隨性和散漫。枯筆留白行草舞天,古龍留給讀者的是幻想,是無限的想像空間,但那些匪夷所思的武功其實也正是古龍特意迴避的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