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峽兩岸家庭教育學術研討會是中國教育學會家庭教育專業委員會的重要品牌活動,在兩岸同仁多年的共同努力下,該學術研討會已經成為兩岸交流家庭教育經驗、傳播學術研究信息、分享學術研究成果的重要途徑。
9月15日-9月16日,第十九屆海峽兩岸家庭教育學術研討會在青島召開,畫荻教育受邀參加了本次研討會。
本次會議圍繞「家庭教育中的祖輩參與」主題,與會700餘位海峽兩岸的家庭教育專家學者分享了最新的家庭教育研究成果。
第十九屆海峽兩岸家庭教育學術研討會現場
在會議上,課題負責人嶽坤以「父輩為主、祖輩為輔的教養方式有利於兒童的健康成長」為題,根據中國教育學會家庭教育專業委員會課題組2017年在北京、廣州、成都等6個城市進行了「中國城市家庭教養中的祖輩參與」狀況調查,總結了我國城市家庭教育中祖輩參與狀況的十大發現。
發現一:近八成城市家庭祖輩參與孩子的教養;
發現二:城市中祖輩參與家庭教養的總體比例很高,但純粹隔代教養的比例並不高;
發現三:接近三成的祖輩參與兒童教養但並不與兒童同住,36.5%家庭中存在為照顧兒童而「老漂」的祖輩;
發現四:祖父母和外祖父母參與兒童教養的比例大致相當,在對兒童的影響方面,大多數男性祖輩的影響要弱於女性祖輩;
發現五:在各種家庭教養活動中,祖輩在對兒童生活照料方面參與率很高,而在對兒童行為規範、心靈關懷和陪伴方面僅有中等程度的參與率;
發現六:兩代人的育兒知識獲取渠道存在較大差異,祖輩的獲取渠道相對封閉,以家庭內部的經驗積累和傳遞為主,對於獲取新知的主動性也相對較弱;
發現七:在參與教養的祖輩當中,超過半數認為參與兒童教養對祖輩自身而言利大於弊;
發現八:在祖輩參與教養的家庭中,兒童祖輩和父輩代際關係更好;家庭裡是否有祖輩參與教養並不影響親子關係的質量;
發現九:接受「單一祖輩教養,父輩基本不參與教養」的兒童,心理健康狀況最差,問題行為也最多;
發現十:「單一父輩教養」的兒童在學習自理方面的表現最好,這表明在對兒童學習習慣的培養上,父輩可能比祖輩更為重視,也發揮著更為積極的作用。
畫荻教育與會代表曹世老師認真聆聽了嶽坤的發言,並發表了自己的看法:「父母在家庭教育中的位置無可替代,現在,中國有很多家庭,父母在外務工,將孩子扔給家裡的祖輩撫養,父母這一家庭教育主體的缺失,對孩子的健康成長將造成多方面的不良影響。」
曹世老師與嶽坤合影
畫荻教育接觸的超十萬案例中,隔代教育在其中也是普遍存在的一種問題,由祖輩單一撫養的家庭,孩子出現性格、習慣問題的概率遠超過父母參與家庭教育的家庭。
畫荻教育一直堅持把父母放在家庭教育的主體位置,「成長只有一次,父母不可缺席」,高質量的陪伴有利於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長,家庭教育理念的更新也是時代作出的不可逆選擇。在家庭教育的道路上,畫荻教育,與您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