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鐵絲在雕塑家手裡成了寶貝,這10個雕塑作品,讓人嘆為觀止

2020-12-24 絳紫藝術

雕塑我們並不陌生,在前一段時間,一座高58米,重達1320噸的關公雕塑作品要被移除的消息,就受到無數人的關注。當然,在我們生活中,並不是什麼雕塑都以高大為主,公園、廣場、小區隨處可見用石頭和金屬製作而成的小型雕塑作品。

許多人誤以為只有大理石、木材和金屬塊才能製作雕塑,事實上,製作雕塑作品的材料數之不盡,幾乎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出現新材料製作而成雕塑,而且,並不是所有的雕塑作品都是一個個「石疙瘩、木疙瘩、鐵疙瘩」。

雕塑和繪畫有許多相通之處,繪畫是由點線面組成,用點組成的畫作可以稱為點畫、用線組成的畫作有我們常見的速寫和一些設計圖案等等。雕塑作品也是一樣,它也可以利用線條創作出非常亮眼的作品。

在過去一段時間,許多專注於「線雕」的藝術家,就用他們獨特的創作方式,為我們帶來許多精彩的藝術佳作,小絳在這裡先為大家奉上其中10個精彩的線雕作品。

這些由線條組成的雕塑作品,雕塑家主要使用的材料就是各種各樣的金屬絲。在雕塑家手裡,這些金屬絲仿佛擁有了生命,一根根金屬絲組成了簡約的人物剪影、雄壯的動物、夢幻的超現實作品。讓我們快來欣賞一下吧。

1、和蒲公英一起起舞的精靈,創作者為羅賓·懷特。

2、用廢舊鐵絲組成的人物雕像,創作者為大流士·胡利亞。

3、巨大的猛獸雕像,創作者為肯德拉·哈斯特。

4、簡潔線條構成的人物雕塑,創作者為加文·沃思。

5、粗線條組成的人物雕塑,創作者為理察·斯坦索普。

6、用線條組成的動物塗鴉,大衛·奧利維拉。

7、寫實的巨型螞蟻,創作者為大衛·凡諾貝克。

8、用滿是荊棘的鐵絲,編織而成的高跟鞋,創作者為喬納森·夏洛。

9、用密集線條組成的動物,創作者為伊萬·洛瓦特。

10、用鐵網製作的人物雕塑,創作者為埃多多特雷索迪。

相關焦點

  • 攀枝花不鏽鋼葫蘆雕塑雕塑美觀大方
    除了用泥做雕塑外,還有用油泥,糖等材料來做雕塑的,麵粉和糖在民間運用較多,園林雕塑而油泥也常常為雕塑家所用,油泥是一種人工製造的合成材料,它由廢橡膠,植物油或機油,滑石粉等材料熔制而成,具有粘性強,不易乾裂的特點,但受溫度影響大,價格高,量少,所以一般雕塑家常用它做小稿子或尺寸較小的作品。輔材。
  • 美國雕塑家將大型雕塑作品《羅盤》贈送濟南
    「這組雕塑除了原設計的4個字母外,還經過和濟南市雕塑辦協商,另外加了一個字母『C』,有『China(中國)』和『center(中心)』之意。這是我的作品第一次在中國『安家』。」這是史蒂夫·傑森今天在趵突泉公園接受記者採訪時首先表達的意思。
  • 世界10個最著名雕塑,你看過幾個?
    下面,油畫醬為大家盤點一下在世界知名度最大的10大雕塑作品,來看看這些雕塑你都見過嗎?1,秦始皇兵馬俑秦始皇兵馬俑,位於今陝西省西安市臨潼區秦始皇陵,是中國名片之一,也是世界範圍內最知名的雕塑作品。秦始皇兵馬俑面積之大,數量之多曠古爍今。
  • 「木頭人」的思考——美國陶瓷雕塑家用逼真的作品提醒我們注重環保
    看上圖,你會以為這是一個根雕或者木雕作品,其實不然,它竟然是陶藝,震驚吧?這個作品是一位年輕的美國陶瓷藝術家所作,他的名字叫Christopher David White,尤為喜歡用黏土來創作逼真寫實充滿深意的雕塑作品。他很注重作品細節,很多作品讓人以為是木頭做的,嘆為觀止!
  • 京津冀雕塑作品展河北曲陽開展 「技術創新」成主題
    京津冀雕塑作品展河北曲陽開展 「技術創新」成主題 2020-12-20 18:00:53 在展出的44名雕塑藝術家的60餘件精品作品中,「技術創新」成展品主題。漢白玉作品《人面桃花》 徐巧明 攝   記者在現場看到,漢白玉作品《人面桃花》造型飄逸,栩栩如生,女子婀娜之姿躍然而出;藍色調的樹脂作品《我們的徵途是星辰大海》中,一名站在巖石上雙手叉腰微笑的小男孩,昂頭挺胸、雙目緊閉,若有所思,意境深遠。
  • 一切皆為圓的雕塑家Jiménez Deredia作品欣賞
    Jiménez Deredia希門尼斯·德雷迪亞1954年出生於哥斯大黎加赫雷迪亞畢業於卡斯特拉保守派雕塑學院1970年開始以雕塑家的身份工作,創作的作品使環境、重力和生長的力量以及哥倫比亞前藝術的影響改變了有機形式的發展。
  • 著名雕塑家潘鶴去世
    潘鶴《艱苦歲月》廣州日報訊 (全媒體記者李巧蓉 通訊員江粵軍)昨日10時45分,著名雕塑家潘鶴去世,享年96歲。在七八十載的藝術生涯中,潘鶴雕塑了大量經典作品,抗戰題材有《大刀進行曲》《怒吼吧!藝評家譚天曾評價潘鶴的雕塑作品說,「如果把他的雕塑作品按主題排列,可以說是一部中國近現代歷史的縮影。」也誠如著名雕塑家梁明誠所評價的:「我們找不到另一個雕塑家,在他一生的作品中,像潘鶴教授那樣對20世紀的中國歷史作了如此真誠而強烈、全面而深刻的表現。」
  • 潘家三代人的雕塑人生
    近日,記者走近著名雕塑家潘鶴、其子潘放、其孫潘泓彰一家,探尋跨越近一個世紀的潘家三代人的藝術人生。文/方晴、何瑞琪 圖/顧展旭意外的三代傳承潘鶴:「我不主張孩子從事藝術」我是不主張兒子們搞藝術的,但不知道為何都從事藝術,三個兒子都在做雕塑。因為藝術這條路的確很艱苦,一點都不簡單。有可能家族氣氛或者遺傳的原因,不知不覺都吸收了。
  • 潤物無聲——師者自選雕塑作品展開幕
    11月28日,在一年新舊交替的時節,由中國雕塑學會、浙江省美術家協會主辦,浙江省雕塑家協會承辦,中國美術學院雕塑與公共藝術學院、杭州市雕塑院協辦的「潤物無聲——師者自選雕塑作品集」在杭州市雕塑院品空間開幕。浙江雕塑界的前輩、老先生、中國美院雕塑專業的四代人濟濟一堂,聚首論藝。
  • 世界上最著名的5座雕塑:最後一座讓人嘆為觀止!就在中國
    隨著旅遊業的發展,每個城市都想用自己的文化特色來吸引遊客,尤其是一些城市的地標性建築,基本上上每個城市的地標都會很多然來打卡的,今天小編就說說這個世界上最高的5座地標性雕塑,其中我國就有2座!在美國,這座雕塑是自由的象徵,對成千上萬個來美國的移民來說,自由女神是擺脫舊世界的貧困和壓迫的保證,自由女神像成了美國的象徵,這座雕像,有著133年的光陰,是美國乃至世界最著名的雕塑之一。
  • 2018曲陽國際雕塑作品邀請展開幕|曲陽|雕塑|文化藝術節
    省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宋長瑞,市委常委、政法委書記楊春光,市委常委、副市長孫其軍,北京房山區政協副主席趙永祥,中國工藝美術協會駐會副會長王志傑,縣領導王芃、石志新、郭義明、芮蘭軍等,韓國雕塑家協會會長韓鎮燮,義大利米蘭國立布雷拉美術學院教授羅基羅伯託,中國美術家協會雕塑藝術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城市雕塑家協會副主席、東北師範大學美術學院博士生導師殷小烽等出席開幕式並發言。
  • 著名雕塑家潘鶴去世,5件作品概括了他的一生
    南方日報記者獲悉11月22日10時45分著名雕塑家潘鶴去世享年95歲《艱苦歲月》「嶺南雕塑」的中流砥柱作為新中國第一代雕塑家,潘鶴的作品始終緊扣國家發展的時代脈搏。
  • 雕塑家奧古斯特·羅丹:為藝術而生
    對於當時年僅20歲的羅丹來說,這件作品的表現力相當深刻。1864年,羅丹獲得參加動物雕塑家安東尼·路易斯·巴裡在國家自然歷史博物館開設的動物解剖課的學習機會。這段短暫的學習經歷不僅使他在表現精確的解剖細節和動態張力等方面的雕刻技藝有所長進,更開闊了他的視野,將羅丹帶入巴黎雕塑藝術圈。
  • 雕塑家蔡志松作品欣賞
    蔡志松1997年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雕塑系,之後於該系任教。現為職業藝術家,工作、生活於北京。主要作品有《故國》、《玫瑰》、《浮雲》等系列。收藏情況:美國紐瓦克美術館、希臘美術館、德國雷根斯堡美術館、印尼國家博物館、新加坡國家美術館、德意志銀行(中國)有限公司、比利時駐華大使館、中國國家博物館、中國美術館、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中國雕塑博物館、何香凝美術館、浙江美術館、今日美術館、重慶美術館、青島美術館、北京大學美學研究中心、長春雕塑藝術館、長春市政府、石家莊市政府、煙臺市政府
  • 藝術家逆天神作變廢為寶,拼出15個驚世駭俗雕塑
    不用石膏,也不用粘土,這些藝術家只是憑藉純粹的想像和雙手,從垃圾中選用材料,變廢為寶硬是創造了偉大藝術,拼出了10個驚世駭俗的雕塑,簡直不可思議!1.綠葉雕塑----Jenine Shereos這尊雕塑位于波士頓,由藝術家Jenine Shereos創造。
  • 吳為山:用雕塑講述中國故事|藝術|雕塑作品|齊白石_網易訂閱
    「20世紀中國美術的重要特徵是中西合璧,在這一進程中極為重要的是中法之間的美術交流。法蘭西藝術院院士向中國美術館捐贈作品的這份深情,這份友誼,這份真情,將載入中法藝術交流史。」2020年11月25日,中國美術館館長吳為山在法蘭西藝術院院士讓·卡爾多雕塑作品《陽光下的牛》捐贈揭幕儀式上說。
  • 雕塑家賈科梅蒂中國首次大展亮相 作品曾屢創天價
    他是「全球最貴雕塑」的創作者。  100瑞士法郎上有他的頭像和作品。  他與戲劇家塞繆爾·貝克特、哲學家讓-保羅·薩特、西蒙·波伏娃都有交集。  他還是布列松、曼·雷、歐文·佩恩等攝影大師鏡頭下的人物。  他就是瑞士雕塑家阿爾貝託·賈科梅蒂(Alberto Giacometti)。
  • 鄭州雕塑公園等場所將添15件新雕塑作品
    第三屆雕塑展將延續「人與自然」主題,本著「藝術創造生活,點睛城市文化空間」的原則,計劃將15件雕塑作品落成於鄭州雕塑公園等市內重要公園戶外空間,用藝術的感染力助力鄭州生態宜居城市建設,提升城市文化品位。
  • 炫技的最高境界:「紗」在大理石雕塑中的完美運用
    在堅硬的大理石雕塑上運用蒙紗技法,可以讓人嘆為觀止,給大理石雕塑以柔軟、有呼吸的觀感。 其難點不在於織物皺褶的刻畫,而是「薄」的感覺——紗布貼近身體的地方要雕出肌膚的感覺但不能完全通透,而不那麼貼身的地方又要漸近地隱去人體突出紗的皺褶。
  • 澳「貓屎」雕塑惹爭議 曾被考慮當廢金屬賣掉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澳大利亞「新快網」8月18日報導,澳大利亞阿德萊德港恩菲爾德議會(Port Adelaide Enfield Council)已決定保留一處備受爭議、價值5萬澳元(約合人民幣28.6萬元)的雕塑,儘管有人呼籲將其拆除。這個有爭議性的藝術品名為「The Big E」,刻畫的是英文字母「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