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巖松的育兒心得:先有好父母,再有好孩子

2020-08-27 木子曉曉

最近,白巖松關於教育的一段視頻火了。他從自身經驗出發,悟出了自己的育兒哲理。

他說,現在最大的課程是如何當父母,而當父母最大的挑戰是:你在做什麼。

他喜歡音樂,他也從來不強迫自己的兒子要像他一樣喜歡音樂,兒子卻在他的影響下也愛上了音樂;

他兒子一回家,他和愛人就總在看書和運動,最後兒子就住在了像書庫一樣的床上,並且和父母一樣酷愛運動;

白巖松在視頻中,還分享了和兒子相處的一個細節。有一天晚上,他們乘電梯上樓回家,出電梯前,白巖松沒有直接出電梯,而是按了樓層1的電梯按鍵再回家。

兒子問他為什麼要這麼做,他回答說:因為現在是晚上,回家的人很多,這樣可以讓下面的人更快地乘上回家的電梯。

兒子沒有說什麼,可是後來,白巖松發現,每次乘電梯,兒子都會搶先去摁「1」。


看,這就是言傳身教,不需要擁有多麼高深的育兒理論,只需要父母做好自己就可以。

其實,孩子的未來什麼樣,取決於父母的現在。美國家喻戶曉的兒科醫生布雷澤爾頓教授說:「大部分的父母都不想孩子因為自己的大吼大叫而付出代價—十年以後,他們可能會聽到孩子用一模一樣的音調對他們吼叫。」

「更糟糕的是,有時候,父母會從青春期孩子的吼叫中聽見當年自己父母的聲音(那些曾經對著自己吼叫過的人)」

俞敏洪曾說:家庭是複印機,父母是原件,孩子是複印件。的確,在一定程度上,親子關係就是複製關係,原件的品質決定著複印件的質量。在親子關係中,也一定是先有好父母,再有好孩子。

1.父母的差距造成孩子的差距

故事大王鄭淵潔曾在一檔綜藝節目中講過他和兒子之間的一件事。

1986年,鄭淵潔從國外買回一臺電視,在那個物質匱乏的年代,電視並不是人人都能買得起的。兒子當然很高興,滿心歡喜想回家看電視,然而,鄭淵潔並沒有把電視裝在自己家,而是開車前往父母家,把電視送給了他們。

兒子不解,鄭淵潔趁機給兒子上了一課,他說,理論上,爺爺奶奶沒有咱們在這個地球上生存時間長,以後我們看原子彈電視的機會都有。

這一番話,被小小年紀的鄭亞旗記在了心裡。幾天後,鄭淵潔買了對蝦給兒子吃,由於對蝦很貴,自己捨不得吃便把蝦夾給了兒子,鄭亞旗卻堅決不吃,並說:

鄭淵潔,你把這個對蝦給我吃掉,我告訴你,我將來吃原子彈蝦的機會都有。



言傳身教真的很重要,父母的好的言行就在日常生活中,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給予孩子滋養。

好的父母,助力孩子成才;差的父母,在慢慢毀掉孩子。

曾經看過這樣一個耐人尋味的故事。

有一戶人家祖孫三代同堂。奶奶老了,走不動了,年輕的父母覺得她是一個負擔,決定把老人丟棄到大山裡。

一天晚上,他們叫上兒子,一起把老人裝進一個大竹籃裡,抬進大山。

當他們正準備把老人扔下不管時,他們的兒子在旁邊說:「爸爸媽媽,你們把奶奶丟在大山裡,這個大籃子就不要丟了。」

爸媽感到很奇怪,問兒子:「為什麼要把籃子帶回家?」

兒子回答:「等你們老的時候,我也要用這個大籃子抬你們進山啊。」

爸爸媽媽聽了,立馬慌了,趕緊把老人抬回家,好心侍候,再也不敢不孝敬父母了。



有人說,模仿是人類行為的基本來源。父母的一言一行,孩子都會照單全收。

2.想擁有什麼樣的孩子,就去做什麼樣的父母

有一個國外的公益視頻,讓人印象深刻。

在視頻中,每一個行為不當的家長後面,都跟著一個有著同樣表情、說著同樣的話、做著同樣行為的孩子。

母親在自動扶梯上吸菸,並把菸蒂踩在地上,身後的女兒學得有模有樣;

丈夫對著自己的妻子怒吼,把她逼到一個角落,對著她揮舞著自己的拳頭,而他的兒子也同樣用拳頭衝著自己的媽媽;

父親對著一個人,用食指指向他,憤怒地、面目猙獰地說:滾回你的國家去!身後的兒子,也馬上對著那個人做著與他父親一致的言行...


視頻的結尾說,孩子,有樣學樣。是的,什麼樣的父母,養育出什麼樣的孩子。想要孩子優秀、成才,父母又怎能為所欲為呢?

國學神童李尚容最近一段時間又火了。

她5歲時就已經認識4000多個漢字,背誦700多首古詩詞;

6歲參加央視《向幸福出發》的錄製,節目中引經據典,聰慧可愛,節目播出後,引起強烈反響;

7歲參加央視《中國詩詞大會》的錄製面對詩詞題目,對答如流獲「詩詞達人」稱號。



當然,孩子的優秀離不開父母的精心培養,李尚容能有這樣的成就,和她的父母有很大關係。

李尚容的媽媽,是一位聲樂老師,對音樂十分熱愛,懷李尚容的時候,經常聽古典音樂。她自己也會讀一些諸如《黃帝內經》類的傳統書籍。

李尚容的爸爸,是一名工程師,平時更是書不離手。



由此可見,孩子,是父母的影子,想要培養出優秀的孩子,就要以同樣的要求對待自己。

3.如何成為好父母?

1.嚴於律己,以身作則

有個段子,說有個孩子因成績不好,被媽媽罵笨鳥。

孩子不服氣地說:「世上笨鳥有三種,一種是先飛的,一種是嫌累不飛的。」

媽媽問:「那第三種呢?」

孩子說:「這種最討厭,自己飛不起來,就在窩裡下個蛋,要下一代使勁飛。」

雖說童言無忌,但要想孩子優秀,父母首先要對自己嚴格要求,勤勉自律,才能為孩子樹立好榜樣。

2.不要忽視生活中的教育細節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認為:「生活即教育」,生活教育就是在生活中受教育,教育在種種生活中進行。

父母對孩子的教育,很多時候並不是要像老師對待學生那樣通過上課、講大道理的形式,而是要善於抓住生活中的小細節,發現日常生活中的教育因素。

演員孫儷這點就做得很好。曾經等等拿著一個橘子問媽媽:「為什麼橘子要剝皮呢?」這樣的問題,換作普通的媽媽也許會覺得不耐煩,敷衍了事。可是孫儷卻通過這個生活細節教育兒子:「孩子,那是橘子在告訴你,你想要得到的東西,不是伸手就能得到,而是要付出相應的勞動。」



3.用引導和薰陶代替強迫

愛玩是孩子的天性,很多時候孩子太過貪玩而不好好學習,這時候有的父母就會採取強制手段,強迫孩子學習。

然而強迫教育容易扼殺孩子的天性,易使孩子產生反叛心理,破壞親子關係。

這時候,父母需要多一點耐心,多一點智慧,不妨自己先學習,慢慢引導,給孩子創造一個學習的環境,時間長了,孩子耳濡目染,壞習慣自然而然就消失了。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每個瞬間,你看到孩子,也就看到了自己;你教育孩子,也就是教育自己,並檢驗自己的人格。」

的確,孩子就是父母的一面鏡子,你的優點和缺點都會體現在孩子身上

曾經聽說過一句話:一流的父母做榜樣,二流的父母做教練,三流的父母做保姆。我相信人人都想成為一流的父母,然後培養出一流的孩子。

正如楊瀾所說:「別把勁兒都使在孩子身上,如果自己充實、快樂,有責任感,有情緒管理能力,孩子會模仿你的。」



願全天下的父母都能先做好自己,成為好的父母、孩子的榜樣。我相信,這樣的父母教育出來的孩子想不優秀都難。

相關焦點

  • 白巖松育兒理念走紅:想要孩子有出息,要捨得讓孩子吃3種苦
    白巖松是央視著名的主持人,不僅口才了得,作為媒體人和作家的他,也在很多的領域獲得了很好的口碑。除了這些明面上的身份外,白巖松還承擔著父親的角色。在孩子的教育上,白巖松非常有自己的方法,並且育兒理念走紅。
  • 白巖松育兒理念走紅:有格局的父母,都捨得讓孩子吃這3種苦
    白巖松在一些演講當中也提到過自己的育兒理念總結了一些,家長們想要孩子有出息,那麼就一定要捨得讓孩子吃這三種苦。1、捨得讓孩子吃守規則的苦孩子一哭一鬧,家長就心軟了,就允許孩子不遵守規則了。那麼孩子不會在下一次的時候乖乖聽話,而是知道哭鬧好用,繼續用這個招數不遵守規則。
  • 白巖松:要想把孩子教育好,3種苦要放手讓他吃,不可心軟
    文|小魚奶爸日記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每個父母都希望孩子成龍成鳳,不是想將來獲得多少回報,只想孩子過得風光。事實上,大部分孩子出生時,無論智商還是情商各方面都不會有太大差距,基本是在同一水平線上的,為什麼20年後的模樣有所不同呢?
  • 白巖松育兒秘籍:不讓孩子考第一
    也像許多傳奇小說中的主角一樣,都有個不得了的父親,白清揚不得了的父親名叫——白巖松。父母的教育認知,對孩子的未來有著不可估量的支持。白清揚能夠成為"學霸",與白巖松的教育理念密不可分。你考第一,我就跟你斷絕父子關係白巖松育兒秘籍中,最有名的一句話,出自白清揚中考前後:你要是考第一,我就跟你斷絕父子關係。這句話讓大部分家長感到迷惑,學習就是"百舸爭流",怎麼到他這兒反而不讓孩子考第一?最最氣人的是,明明不讓兒子考第一,結果白清揚還是光榮地當上了學霸。這個是個什麼心理?
  • 白巖松:有格局的父母,捨得讓孩子吃「這3種苦」,你會捨得嗎?
    :有格局的父母,捨得讓孩子吃「這3種苦」,你會捨得嗎?不少父母都喜歡參考一些名人的育兒觀點,白巖松就是備受各位父母尊敬和推崇的一位名人。大家都知道白巖松是央視的著名支持人,直到現在還主持著許多重要的節目,除此之外,白巖松還出版過不少著作、發表過不少演說。白巖松在他的書中分享過這樣一個故事,他有次按照慣例從幾份我國著名高校提供的簡歷中挑選研究生指導時,選中了一個自認為自己並不優秀的學生。
  • 白巖松直言:有格局的父母,捨得讓孩子吃「這3種苦」,你捨得嗎
    :有格局的父母,捨得讓孩子吃「這3種苦」,你會捨得嗎?不少父母都喜歡參考一些名人的育兒觀點,白巖松就是備受各位父母尊敬和推崇的一位名人。大家都知道白巖松是央視的著名支持人,直到現在還主持著許多重要的節目,除此之外,白巖松還出版過不少著作、發表過不少演說。白巖松在他的書中分享過這樣一個故事,他有次按照慣例從幾份我國著名高校提供的簡歷中挑選研究生指導時,選中了一個自認為自己並不優秀的學生。
  • 白巖松「育兒經沒有捷徑」,「成功的路上必有荊棘」
    家長想讓孩子受到良好的教育,使孩子成才,一般給孩子選擇國際學校是很多的,而且在國內很多地區都有,家長應該根據孩子和家庭的實際情況選擇更適合的學校。每個家長的教育方式都不同,適合自己孩子並能讓他們變得更好的方式是最好的。
  • 白巖松:真正有眼界的父母,都捨得讓孩子吃這3種「苦」
    白巖松他除了在主持工作上做得很好,在教育孩子方面也有他的一番心得。除了學習成績好,他的孩子擅長的東西也很廣泛,可謂是全面發展的優秀孩子;在白巖松的教育觀裡,認為父母既要和孩子成為好朋友,又要狠心一點,真正有眼界的父母,都捨得讓孩子吃這3種「苦」!
  • 育兒先育己,父母想把孩子教育好,明白這個道理是關鍵
    圖片源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不少年輕夫妻升級做父母后,也想著自己要努力把孩子教育好,並且也看了很多育兒類的書籍。可問題是真到教育孩子的實踐中時,卻發現很多理論在孩子身上完全就沒用。就像父母們幾乎都知道吼孩子不好,可是捫心自問又有幾位父母在日常生活中能夠做到呢?
  • 白巖松:想培養出有出息的孩子?父母不妨善用"破窗理論"
    &34;說的是,在一棟樓裡有一面窗被破壞了,不去維修,慢慢地,會有越來越多的窗戶被破壞,這棟樓也會變得破爛不堪,成為廢樓。那麼,&34;又是怎麼運用到兒童教育上的呢?白巖松:想培養出有出息的孩子?建議父母嘗試&34;白巖松在一次講座中提出,從一個人的生活經歷和他的成長環境,往往能分析出他的性格,而性格如何也決定著他將來是否會有出息。&34;正是基於這樣的條件下體現在育兒領域的。&34;中到處都是破窗的大樓,類比於孩子的人生。如果孩子有什麼陋習,父母視若無睹,孩子會有更多的陋習,最終難以改變。
  • 白巖松:父母先改變自己,否則「熊孩子」越來越多!
    在央視《新聞周刊》節目中,白巖松提醒各位父母:要先改變自己,否則「熊孩子」會越來越多!在遊樂園,一個5歲左右的孩子走在幾個人中間,同行的還有孩子的爸爸媽媽和奶奶。到了玩過山車的地方,孩子非要奶奶陪他一起玩,奶奶再三解釋有心臟病不能玩。孩子的爸媽更是在一旁哄孩子:「等會給你買冰淇淋吃好不好,爸爸媽媽都陪著你,讓奶奶在這邊看著東西好不好?」
  • 堅決不讓孩子上寄宿,白巖松另類育兒觀,值得父母反思
    白巖松的觀點主要是認為,上寄宿可能確實是方便了父母,但是卻對孩子沒多少好處,因為比起孩子成績,更重要的是,父母要教會孩子經營自己的家庭,這才是對孩子終身有益的一件事。,但是卻值得父母反思,即使孩子成績再好,如果不懂得心疼妻子,關愛家人,經營家庭,這樣的孩子又怎麼會幸福呢?
  • 「再苦也不會讓孩子住校」,白巖松的話,揭開寄宿學校的現實危害
    孩子是選擇住校還是走讀,同樣牽動著許多父母的心。這其實也怪不得父母,看著自己從小照顧到大的孩子,一下子需要獨立生活,父母們除了欣慰,更多的是充滿擔心:孩子能不能照顧好自己?孩子會不會和其他同學鬧矛盾?孩子受委屈怎麼辦?
  • 要有好孩子,先從好父母開始|面對情緒化的孩子,這是最好的答案
    父母總是口口聲聲地說懂我們,其實只是過把嘴癮,甚至想控制我們的行為。為什麼?又該如何破解呢?《兒童心理學:你其實不懂孩子》這本書給出了非常詳實的解釋。這本書還有一個書名,叫《要有好孩子,先從好父母開始》,副標題是《兒童心理學,先懂孩子再懂教》。
  • 白巖松育兒理念:想要孩子變優秀,情商教育必不可少
    但有很多父母都認為,孩子小的時候提高智商搞好學習就行了,相比之下情商教育不是那麼重要?白巖松育兒理念:想要孩子變優秀,情商教育必不可少!情商教育對孩子真的不重要嗎?"名嘴"白巖松可不這麼認為。在此前的在GES 2018未來教育大會上,白巖松很硬核地表示:"想要孩子變優秀,情商教育必不可少!沒有情商的教育,等於白教!
  • 白巖松:教育的最高境界是「不言之教」,智慧的父母相信孩子
    而我們在和孩子一起過馬路的時候,看到紅燈,停下等待時,看到綠燈起身走之前先看看左右是否有車行駛。這樣的效果往往更好,孩子就會深刻的記住。而著名的主持人,白巖松老師,他提出,教育的最高境界其實就是"不言之教"。
  • 白巖松的教育理念,期待孩子將來有出息,父母要讓孩子捨得吃苦
    人們都說現在的孩子越來越金貴,其實就是只現在的父母都不捨得讓孩子吃一點點苦頭。白巖松的育兒觀,值得眾多家長學習白巖松是著名的新聞節目主持人,不少人應該都是看他節目長大的,論資質和能力都是前輩級別。,父母要想把孩子教育好,就要捨得讓孩子吃苦,不可心軟。
  • 「再苦也不會讓孩子住校」,白巖松一番話,揭開寄宿學校的危害
    如今我們身邊很多家長都會把孩子送去私立學校,雖然每年的學費非常高,但是家長普遍認為這種封閉式的教育方式能夠更有利於孩子學習成績的提高,24小時有老師看著,孩子想偷懶也偷不了。 雖然家長的出發點是好的,但是卻很容易忽略一個客觀存在的事實,那就是孩子是否能夠真的願意接受住校的生活和學習。
  • 白巖松育兒觀火了:想要孩子優秀有出息,就要捨得讓孩子吃3種苦
    白清揚很果斷地說:「不會,我有自己的選擇。」白清揚最後選擇了一個特別冷門的專業。白巖松也表示只要兒子做了決定,他就不會幹涉,他很支持兒子的選擇。最後他還說了一句讓人印象深刻的話:「我只是孩子生命中的一名觀眾,而不是他的編劇。」也是白巖松的這句話,讓人們對他又有了一個新的認知。
  • 白巖松:有格局的父母,都捨得讓孩子吃這3種苦
    曾經,《錢江晚報》報導了一名四年級小學生因為競選班長失敗而絕食的新聞。原來,這名孩子從一年級到三年級都是班長,到了四年級競選班長時卻落選了。因為接受不了這樣的現實,孩子不僅厭學,甚至用絕食相逼。讀到新聞時,不禁為孩子的未來捏了一把冷汗。人生的道路何其坎坷崎嶇,一次班長落選算得了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