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程表從7月1日到8月31日,把小朋友每天要上的課列了出來,8門課程把每天時間安排得滿滿當當,時間精確到了分鐘。後來了解到,這位媽媽的女兒今年7歲不到,因為想報民辦小學,所以上孩子把幾乎所有的幼小銜接課都上完了。
這個暑假,為啥反而比上學更忙?一個家長說:「課外輔導班要上,英語要加強,另外體育和才藝也不能放鬆。」今年受疫情影響,暑假裡往外跑的孩子變少了,於是各式各樣、五花八門的培訓班成了暑期家長和學生們的首選。除了選擇線下的培訓班,也有很多家長給孩子報了網絡課程。一個六年級班級的45名孩子,暑假裡幾乎沒有不在外面補課的。一名即將升九年級的男生,每天的假期生活不是在補課,就是在去補課的路上。家長為孩子的輔導班花了多少錢,一個小學三年級的媽媽在論壇裡算了一筆帳:
語數外一門課的一對一輔導,一次是600元,每次兩小時。網上的英語口語課,一次25分鐘,120元。還有編程課、遊泳課、籃球課,「過一個暑假,幾萬塊錢就沒了,鈔票像水一樣譁譁往外流。」
究竟為啥花這麼多錢,給孩子報這麼多輔導班和興趣班呢?
由於疫情影響,孩子的上學期的課程基本上都在上網課,很多家長擔心孩子學得不紮實,希望利用假期查漏補缺。
今年是公民同招後第一年,原本民辦優質生源被稀釋了,身邊孩子的水平沒法整齊劃一,學校的教學水平是不是也會因此降低難度?如果不在外面報一些輔導班,是不是最後即使進了名校也沒法碾壓對手?
這些複雜的心情讓今年的家長比以往更糾結,更不淡定。「該上的輔導班還是不能少,小升初的孩子沒有資格過暑假。」一位小學五年級的家長這麼說。家長們暑假充滿鬥志,一大原因就來源於身邊同齡孩子的壓力。在之前的採訪中,有一部分家長表示:「我們也不喜歡上補習班,但別人的孩子都上,我們的孩子也不能落下啊」 有家長說:面對語、數、英、史、地、生、道法這麼多門課,我真的不覺得我們自己在家裡就能夠解決得了預習的問題。而身邊的太多的人都會在這個暑假裡發力,如果我們不能夠跟上極可能從一開始就落後了,而「一步錯」,最可能導致的就是 「步步錯」……一位家長坦言:「班裡有個學霸,暑假報了十個培訓班,還有一些興趣班,時間表密密麻麻,看了都害怕。」
「優質資源有限,這是現實。中考擇優錄取的政策還擺在那裡,升學競爭壓力大的本質沒變,孩子該學的總是要學。」一位初中學生的媽媽這麼說。希望孩子通過課外補習提高成績,想在中考中獲得好成績,考入重點高中,最終在高考打敗對手考上更好的大學,是很多家長前僕後繼報班的首要目的。
一般針對中小學的培訓機構,寒暑假的輔導班收入佔據全年收入的大部分。
「除了傳統的大班,主要是給學生查漏補缺;也有一些加強班,針對一些水平好一些的學生做提高。成績不好的學生報輔導班,是為了趕上學習差距。成績好的學生報班,是因為競爭壓力大,想到中考要跟全省的孩子競爭四大名校,乃至高考,家長、學生都不敢放鬆。」
一位杭州教育輔導機構的負責人這麼說。
密集的上課時間、五花八門的培訓內容、價格不菲的學費……一個暑假,不少學生的負擔不降反增。這背後,依然是家長「不能輸在起跑線上」的焦慮。
老師們給暑假計劃的補充建議是:每天留出30分鐘的運動時間,晚飯後散散步,留出親子時間;每天堅持練字,控制電子產品使用;在疫情防控允許的基礎上,全家到低風險地區旅遊散心,多看看不同的風土人情。
除了關心孩子的學習,這個暑假還有許多事情讓家長們操碎了心。
在採訪中,一位杭州媽媽有些無奈:「現在小孩成績特別棒,100分的班上20多個。每家都在搞特長,我們不搞就落後,只能硬著頭皮搞。有的小孩鋼琴過了4級;有的小孩從小訓練主持口才;有的小孩唱歌,十分大方。就我家,什麼都沒有,不能上臺。」
按理說,每年7月、8月是房產交易的淡季,但是有一種房子在市場上始終暢銷,那就是學區房。公民同招實施的第一年,公辦名校比以往更搶手了,買到比較好的學區房,也意味著孩子能就讀好一些的學校。過去的7月,杭州二手房成交了10138套,創造了近兩年的新高。
♥
這個暑假,大家過得怎麼樣?
歡迎在評論區跟教育貓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