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的技巧,你會信嗎?

2020-07-31 心理育兒
教育孩子的技巧,你會信嗎?

第一次做父母,遇到不懂的事總想去網上查一查。現在自媒體這麼多,短視頻,公眾號,到底該信誰的?

中國青年報上周曾採訪了一千九百多位家長,其中91%的父母有不懂的都會在網上搜答案,搜完答案後,60.5%的家長覺得沒用的信息太多了,72.6%的家長覺得育兒還是要自己觀察和體會,得跟實際結合。

信息閉塞使人愁,信息泛濫愁更愁

教育孩子的技巧,你會信嗎?

自媒體時代,沒讓人活明白,先讓人迷茫

現代父母不容易,一不小心就被信息淹沒,這一代父母跟老一輩的觀念經常起衝突,大家都想科學育兒,從開始備孕,到十月懷胎,到生孩子,再到各個教育階段,大家都需要更加權威有效的育兒知識。

網上的育兒知識,大致分為這麼幾類:

1. 「炒作焦慮」的商業機構

這一類的自媒體比較吸引人的眼球,動不動就是這種標題「90%的父母都不知道……」 「這件事上不注意,孩子一生都受影響……」「你還在這樣做嗎?別害孩子了」

大家都不想因為無知而害了孩子,所以這類文章就利用家長的害怕心理,吸引流量,達到自己賺錢的目的。

這類自媒體的內容,出於商業目的,絕大部分不會錯得太離譜,但是一般沒什麼營養,家長看了也收穫不到什麼,相當於浪費時間看廣告。

教育孩子的技巧,你會信嗎?

商業自媒體,以市場為主導,所以無所謂科學

2. 「傳授秘籍」的教程自媒體

這一類自媒體,在理念上很多都是相似的,只不過在具體做法上各有不同,比如:做輔食有的公眾號說牛奶放50克雞蛋50克,另一個說需要牛奶70克雞蛋30克;睡眠時間有的說每天必須10點之前睡,另一個說9:30之前睡。

這類問題,一般不會讓家長們太糾結,因為大部分人都不是強迫症,所以也不會太嚴格地按這種方式去學習。

那這種爭論,你能分清哪個對嗎?

——「孩子遇到陌生人不敢說話,是父母的行為導致的」

——「孩子小時候膽小、害羞,怕見生人,是自然防禦心的正常表現,父母不用太擔心」

——「好孩子是誇出來的」

——「經常誇孩子影響孩子積極性,越誇越沒效果」

看到這類自媒體,很多家長會雲裡霧裡,不知道該聽誰的,一會兒擔心自己的做法影響了孩子,一會兒又怕自己在網上學錯了耽誤孩子。

教育孩子的技巧,你會信嗎?

各種說法,讓你根本不知道誰對誰錯

3. 「摘抄名家」的自媒體

這類自媒體或摘抄,或搬運,總是有一部分專業內容,但是經常會做一些不嚴謹不科學的複製改編,家長又很難分清這種「半專業」的育兒經,經常是「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這類自媒體的目的是快速塑造育兒專家的形象,在快速賺錢的吸引下,自然找的也是吸引人眼球的話題和說法,而不太注重科學與真實。

教育孩子的技巧,你會信嗎?

模仿專家,比專家還吸引人

那麼,究竟應該聽誰的?

1. 權威專家的說法

能代表育兒專業的權威專家,他們的說法都是經過檢驗和實踐的,因此不論可信度還是科學程度,都遠超一般的自媒體。

2. 官方頻道

比如央視的健康頻道,能在國家級電視媒體播出的,一般都是經過慎重篩選過濾的,所以這類媒體要比自媒體靠譜的多。

教育孩子的技巧,你會信嗎?

官方和權威經過篩選的信息,更科學也更可信

什麼樣的理論是對的?

除了健康類的權威理論,育兒方式各有不同,幾乎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節奏。

比如,有的孩子從小謹慎,剛剛會走就很注意躲避危險,見到陌生人也會先觀察一會兒。

有的孩子則完全相反,從出生就大大咧咧,從來不怕危險,見到其他孩子也會直接撲上去玩成一片。

孩子說話早和說話晚,發育早和發育遲,這都是父母經常擔心的事情,其實,只要從權威健康網站上查詢一下兒童健康發育的範圍,只要在範圍內,都不用過於擔心,太過跟隨育兒帳號上的說法,容易矯枉過正或揠苗助長。

育兒,分為「育兒之道」和「育兒之術」

育兒之道從我國古代就有流傳,從孔子開始,就有「因人施教」的方法,根據每個學生不同的性格,給予不同的教育。父母也一樣,根據自己的孩子,量身定做教育的方法和內容。別人的鞋,再好看也是不合腳的。別人的教育方式,科學與否,都不能直接搬到自己孩子身上。

教育孩子的技巧,你會信嗎?

因人而異,因材施教,才能讓孩子更健康

至於「育兒之術」,就是詳細的育兒技巧,只要是建立在這幾個原則上,就是可取的:

1. 出自愛,不傷害孩子

2. 來源於科學而不是道聽途說,以訛傳訛

3. 對家庭和孩子的成長都有利

關注我@心理育兒,每天為大家分享育兒技巧及趣事

大家對於育兒自媒體,覺得有用嗎?歡迎大家評論

相關焦點

  • 越貧窮的家庭,孩子越「自卑」?教育本沒有絕對公平可言,你信嗎
    越貧窮的家庭,孩子越「自卑」?教育本沒有絕對公平可言,你信嗎?世界本不是絕對公平的,但是我們有幸生活在一個相對安全又公平的環境中。任何事情都有相對性,有貧窮就會有富有。對於每一個家庭而言,你相信越貧窮的家庭,孩子越「自卑」嗎?教育的本質到底是什麼?教育對於我們而言真的是絕對公平的嗎?我想每一個人心裡都有一個不同的答案。教育與金錢的關係如何?如果沒有金錢,真的能夠受到好的高等教育嗎?一、越貧窮的家庭,孩子越「自卑」?
  • 你會教育孩子「吃虧是福」嗎
    你覺得「吃虧是福」嗎?你會不會經常教育孩子「吃虧是福」?我們的父輩教育我們「吃虧是福」,通常情況下,我們也這樣教育過自己的下一代。希望能培養其寬容、大度的品德。但一味地教其忍讓,過度的寬容,會不會讓孩子養成懦弱的性格?過度強調與人為善,會不會讓孩子失去原則和底線?也許很多孩子可能因此變得軟弱可欺,不擅表達內心的想法。
  • 如何正確地教育孩子?這「2要2不要」,你學會了嗎?
    都說孩子是上天賜給父母的禮物,那麼為何有的孩子活潑可愛,有的孩子聰慧機敏,有的孩子調皮搗蛋,不是上天給你的禮物不好,而是你的打開方式不對,換言之,就是你的教育方式,造就了現在的孩子。每一個小孩最初來到這世界時,都同樣地乾淨純粹。一張白紙好作畫,這畫到底能達到什麼水平,關鍵看家長的教育方式和孩子的領悟力。那麼,如何教育孩子最有效呢?這「2要2不要」,家長朋友們一定不能錯過。
  • 教你運用技巧去引導孩子!
    很多家長都希望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若要孩子養成準時的習慣,那麼從小就要求他,讓他不習慣遲到;若要孩子誠實,那麼從小就教育他講實話;若要孩子果決,那麼從小就鼓勵他相信自己的判斷。 現在教你運用小小的回答技巧,就可以讓他作出正確的選擇!作為父母,一定要掌握引導孩子作選擇的技巧!
  • 假如中考被安排居家考試,你會給自己的孩子「放水」嗎?
    今天對於面臨中考的孩子來說是一個特別的日子。由於北京本土疫情處於關鍵期,二模最後兩科被安排居家考試,小小攝影頭充當老師的「眼目」,全程對準學生,監考著考生的一舉一動。攝像頭監考究竟有多大作用呢?我心裡已經打上問號,畢竟電腦攝像頭並非360度無死角,一心在這次考試獲得好名次或者通過這次考試增強「信心」的考生,會老老實實地遵守規矩,考出自己真實水平嗎?
  • 你給孩子買玩具的方法用對了嗎,用對技巧,讓孩子受益終生
    你給孩子買玩具的方法用對了嗎,用對技巧,讓孩子受益終生現在大家的生活條件好了,而且,大多都是獨生子女,全家人都會把孩子當寶貝,對於孩子的要求,都是百依百順,就算是孩子都父母比較睿智,看到了問題,會適當控制孩子的訴求。
  • 還有人信「孩子生下來我幫你帶嗎?」
    當無知,愚昧,不科學充斥在生活的各個角落,你還信那句「孩子生下來我幫你帶嗎?」作為過來人,希望我的感受能幫到你。相信在婚前,很多婆婆對新媳婦說過這句話,不會影響你的,你生吧!對這句話而言,有兩種婆婆。一種就是,婆婆純屬說說而已,媳婦竟傻傻的信了。等孩子生下來,婆婆就和看客一般,觀望看下你怎麼帶孩子,順便還隔三差五的提提自己作為過來人的意見,弄的新手媽媽身累心累。
  • 你會讓孩子接受超前教育嗎?
    一年級新生,如果沒有學前教育,如寫字,認字,心算,加減乘除,到了小學就什麼也跟不上,家長痛苦孩子更痛苦,感覺在拔苗助長!參加了學前教育,孩子真的就沒有快樂的童年!是不是該老師,小學把速度放慢點,從頭開始,這不是強人所難嗎?老師一開始講那麼多快進度幹嘛?給誰交差呢?教書育人?你倒好,忙著趕進度,害的學生跟不上,家長操心,花錢,幼小銜接這種機構就是這樣誕生的。主要還是做好幼小銜接吧,那樣的話將來也不怕孩子跟不上小學進度,要不然還得上培訓班,壓力更大。要適應兒童身心發展也要適應現實生活呀。
  • 親子教育心理輔導有哪些技巧
    現如今,親子教育已經是家庭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要想做好親子教育必須要掌握一些心理輔導技巧。親子教育要從內心開始,由內而外。這裡為家長們介紹幾條親子教育心理輔導技巧。認識孩子看到「認識孩子」這四個字,很多家長就會有疑問:我難道還不認識自己的孩子嗎?
  • 最坑孩子的四大教育謊言,許多家長都信了
    快樂教育?玩能玩出好成績 ?有興趣就能喜歡學習?國外教育輕鬆?這四個教育謊言,你信了嗎?教育孩子,就要首先發掘孩子的興趣。然而事實上呢?孩子說喜歡畫畫,當你給他報了班,學了沒多久,他會說,素描太難了,天天練好枯燥;孩子說喜歡鋼琴,學了沒幾天,他又說,天天練,手都磨出泡了;相信還有很多這樣,試圖半途而廢的孩子。所以,有時候,興趣是最不靠譜的東西。想想我們自己就知道了,當你抱怨工作辛苦的時候,會找個藉口說,這不是我喜歡的工作。
  • 讚美教育,在親子溝通中你真的會使用嗎
    你希望自己的孩子越來越自信嗎?你在親子溝通中懂得怎樣真誠具體的讚美孩子嗎?你經常使用非常好、你太棒了、好能幹之類浮誇的詞彙讚美孩子嗎?你想通過高質量的讚美來強大孩子的內心嗎?《如何說孩子才會聽 怎麼聽孩子才肯說》一書中提到的讚賞孩子的三個技巧可以使以上問題變得簡單易操作起來。
  • 李玫瑾:新型「教育騙局」正在毀掉孩子,但很多父母仍然信以為真
    李玫瑾:新型「教育騙局」正在毀掉孩子,但很多父母仍然信以為真不管你在社會上有多麼成功,也不管你手底下有多少員工,教育子人有時候甚至要比管理一個大型上市企業還難。對於教育孩子,很多父母始終不能找到一個完完全全最適合孩子的方式,於是有些父母就信任某些所謂的「快樂教育、釋放天性」,但是在李玫瑾教授看來,這種教育方式完全就是一個新型「教育騙局」,但無奈很多父母仍然信以為真。
  • 綠光教育專家:有效傾聽孩子的四大技巧
    傾聽技巧一:贏得孩子的信賴    信任是孩子需求表達和情緒宣洩的重要前提。因此,鼓勵孩子向父母傾訴的第一步,就是成為孩子最信賴的人。家長們應常常在孩子面前表達自己對孩子的愛,鼓勵孩子隨時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情感表達,及時給予孩子幫助與鼓勵。長此以往,孩子感到自己的任何"秘密"都可以與父母分享並且得到幫助,便會主動與家長分享自己的快樂、悲傷。
  • 明星比較會教育孩子嗎?讓嘉德幼兒園告訴你
    明星比較會教育孩子嗎?  難道真的是這些明星比較會教育孩子嗎?貴族幼兒園的師資力量更為雄厚,多是來自國外一流的親子教育專家,而且會經常性的和國外學校開展學習交流,孩子也更能優先被知名小學錄取;另一方面,同學之間的資源。孩子在這些幼兒園接觸到的同學也都是更加優異的,有句俗話說的好,你周圍是什麼樣的人你就會變成什麼樣的人。同為優秀的人,更可以在彼此的交流中了解到更多的知識和更大的世界。
  • 親子教育:你會用提問的形式激發孩子的好奇心嗎
    孩子自己思考時,與直接給出答案相比,以提問代替解答反而更有效果。想要有技巧地激勵孩子,就要提出很多有意思的問題。即使在和孩子一起觀看一幅書法作品時,也要提出一些設問:"這位書法家當時的心情是怎樣的?"否則,孩子便不能理解問題的核心,也會在尋找答案上吃苦頭。
  • 讓孩子喜歡遊泳、安全遊泳,這些技巧你會嗎?
    讓孩子喜歡下水遊泳的小技巧 說到教你的孩子遊泳,最重要的當然是安全。永遠記得和你的孩子一起複習水中的安全規則。如果你有一個不願意遊泳,或者一個害怕水的孩子,你可以使用一下方法,甚至不需要讓他們接觸到水,但可以幫助他們為進入泳池做準備。 讓孩子適應水的環境。用一個小杯子裝滿溫水(不要太熱),然後從你孩子的肩膀和頭上源源不斷地倒一小杯水。這將幫助它們適應水和水溫。
  • 大人做錯事,孩子一直在等你的「對不起」,你會向孩子道歉嗎?
    如果在以前,我想我肯定會朝著寶爸一通怒吼,「為什麼欺負孩子,為什麼踢他」,balabala,這種的情況不是一次兩次,每次都以我慢慢地哄好孩子為結局。然而,家庭教育中,父母犯錯就不用道歉和彌補了嗎?恰恰相反,我認為,無論是誰,做錯了就是做錯了,道歉是基本的尊重,不分尊卑,也不分年齡。
  • 李玫瑾:掌握表揚孩子,批評孩子的技巧,孩子才能和你更好
    掌握表揚孩子和批評孩子的技巧,既能讓孩子和你更親近,又能夠讓孩子進步。 作為一個全職太太,表姐跟自己的孩子的日常溝通可算是絞盡腦汁,人人都說經常誇獎孩子,對孩子是有很大幫助的,表姐就撿著孩子的優點常常誇獎,結果孩子覺得媽媽非常的虛偽,常常說一些沒有用的話.
  • 教你3種,人人都能學會的實用暗示技巧 | 第26封信
    —by第26封信前 言今天我們來聊一聊:心理暗示。提起心理暗示,你首先想到的是什麼呢?可能是神乎其神的催眠術,也可能是稀奇古怪的咒語;總之,你可能會對這世上是否存在心理暗示表示懷疑,或者認為這就是騙人的東西。
  • 教育孩子那件事,你以為你是教育孩子嗎?其實是孩子在教育你
    十年前大女兒上學,開始接觸孩子教育方面的知識,驚訝地發現,原來我們根本不懂得孩子教育。當急切地閱讀大量孩子教育方面的書籍後,內心不是得到知識的信心十足,而是對自己在教育孩子方面無知的深深恐懼,恐懼還沒有做好準備就生育了兒女,恐懼還不懂得如何教育孩子,他們就成長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