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的公平責任原則有哪些規定

2020-11-19 廣西桂林曾祥東律師

民法典》是規範人們的生活、規範民事法律行為的一部法律,同人民的生活密切相關。在現代社會,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對於個人的平等的權利、社會的公平責任都應當予以保護。那麼,《民法典》當中,公平責任原則有哪些規定?

下面由曾祥東律師進行詳細解答:

一、民法典的公平責任原則有哪些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六條 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遵循公平原則,合理確定各方的權利和義務。

第一百一十七條 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依照法律規定的權限和程序徵收、徵用不動產或者動產的,應當給予公平、合理的補償。

第二百八十八條 不動產的相鄰權利人應當按照有利生產、方便生活、團結互助、公平合理的原則,正確處理相鄰關係。

第五百三十三條 合同成立後,合同的基礎條件發生了當事人在訂立合同時無法預見的、不屬於商業風險的重大變化,繼續履行合同對於當事人一方明顯不公平的,受不利影響的當事人可以與對方重新協商;在合理期限內協商不成的,當事人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變更或者解除合同。

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應當結合案件的實際情況,根據公平原則變更或者解除合同。

第七百九十條 建設工程的招標投標活動,應當依照有關法律的規定公開、公平、公正進行。

二、民法的基本原則有哪些

一般認為,民法的基本原則分為六個:平等原則、自願原則、公平原則、誠實守信原則、公序良俗原則和禁止權利濫用原則。

曾祥東律師小結:

公平責任是民法的基本原則之一,也是維護社會穩定、保障公民的合法權益的基本原則。社會需要平等和正義,才可以更加和諧,人們需要公平正義,才能夠在各行各業中大顯身手,社會才可以在穩定的軌道中正常運行。因此,大家一定要身體力行,維護社會的公平正義。

相關焦點

  • 民法典的平等原則、自願原則及公平原則
    專欄《民法典(總則編)》第4章 民法典的平等原則、自願原則及公平原則《民法典》第4條 【平等原則】一、民事活動在民法典中沒有具體規定的如何處理?制定一部法律少則花幾年,多則幾十年。雖然沒有法律依據,但在民法典中可以找到處理這些民事活動糾紛的法則或標準。這些法則或標準,就是原則。《民法典》從第4條-9條,分別規定了6個基本原則。分別是合法權益受保護原則、平等原則、自願原則、公平原則、誠信原則、守法與公序良俗原則、綠色原則等。
  • 尹志強:《民法典》公平責任的理解與適用 | 前沿
    公平責任作為彈性制度的典型,有助於避免不合理的「要麼全輸、要麼全贏」的解決糾紛的方案,所以,公平責任有其獨立存在的價值。當然必須要明確的是,公平責任的適用並非常態,否則就如同前面分析的那樣會對人們的行為自由造成極大的限制,也會對過錯責任制度造成極大的衝擊。《民法典》制定過程中,從「二審稿」開始,在公平責任中即增加了「依照法律的規定」限制,將公平責任的適用僅限於有法律規定的情形。
  • 侵權責任編中,規定的是公平分擔損失規則,不是公平責任原則!
    楊立新教授的評註:《侵權責任法》第24條與《民法通則》第132條相比,基本沒有什麼變化,規定的是公平分擔損失規則,而不是公平責任原則,不屬於歸責原則。在適用中,原則上應當有明確規定,必要時也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適用。
  • 《民法典》解讀6:民法典基本原則之四,公平原則
    此處的「公平」是指實質平等、結果平等,而非形式平等、機會平等,這一點與民法典的平等原則有明確的區別,否則公平原則就沒有獨立存在的餘地。公平原則本質上屬於道德規範,被民法吸收為法律原則,是用道德上的利益均衡的價值標準調整民事主體之間的民事法律關係,並作為確定其民事權利和民事義務的根據。
  • 每日一《典》:公平原則是是民法基本原則當中的核心原則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再有1個月就要施行了。這部法典和我們每一個人的生活都密不可分,可謂民生百科全書。張哥用較短篇幅,推出「每日一《典》」欄目,帶你共同學習《民法典》的亮點法條。一、公平原則在民法中的法律地位。民法當中有很多基本原則,都有特定的價值,同時也具有強有力的法律效應。公平原則是民法當中一個最基本的原則,也是民法基本原則當中的核心原則。
  • 《民法典》新增對「公平原則」的限制
    《民法典》侵權編將《侵權責任法》的內容進行了修訂、整合,其中對於「公平原則」的新表述引人注目。《侵權責任法》第二十四條受害人和行為人對損害的發生都沒有過錯的,可以根據實際情況,由雙方分擔損失。法律界一直對於公平原則適用有很大爭議,爭議焦點主要在於該條款常被法院在侵權案件中濫用,對一些事實清楚的案件「和稀泥」。
  • 《民法典》解讀二十八:公平分擔責任
    《民法典》侵權責任編對《侵權責任法》等法律和司法解釋的繼受與傳承,讀者自可加以比對。《民法典》第1186條:如果受害人和行為人對損害均無過錯,損失應由雙方依法分擔。這是一項關於公平分擔損失責任原則的規定
  • 「電梯勸煙猝死」案塵埃落定,可以看出《民法典》哪些公平原則?
    對照《民法典》和《侵權責任法》,《民法典》關於公平責任的規定有所變化,《民法典》第1186條將《侵權責任法》第24條「受害人和行為人對損害的發生都沒有過錯的,可以根據實際情況,由雙方分擔損失」,修改為「受害人和行為人對損害的發生都沒有過錯的,依照法律的規定由雙方分擔損失」。
  • 群眾身邊的民法典 公平責任不再是「和稀泥」
    原標題:群眾身邊的民法典 公平責任不再是「和稀泥」   民法典亮點造成他人民事權益損害,不論
  • 《民法典》涉及「公平原則」的條款梳理、要點解讀與經典案例
    公平原則是指民事主體在從事民事活動時應秉持公平理念,公正、平允、合理地確定各方的權利與義務,並依法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公平原則體現了民法促進並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價值理念,對指導並規範民事主體的行為有著重要作用。
  • 《民法典》涉及「公平原則」的條款梳理、要點解讀與經典案例
    所分享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僅供讀者學習參考,不代表本號觀點公平原則是指民事主體在從事民事活動時應秉持公平理念,公正、平允、合理地確定各方的權利與義務,並依法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公平原則體現了民法促進並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價值理念,對指導並規範民事主體的行為有著重要作用。
  • 《民法典》中的侵權責任法律制度的8大變化
    總體來說,筆者認為,《民法典》中的侵權責任法律制度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理論創新與發展,而這些創新與發展同時也提出了不少未來需要深入研究的課題。1、通過區分侵害與損害、絕對權保護請求權與侵權損害賠償請求權,明確了歸責原則是損害賠償責任的歸責原則。
  • 民法典侵權責任編:公平分擔責任原則
    民法典侵權責任編第14章:公平責任原則民法典第1186條 受害人和行為人對損害的發生都沒有過錯的,依照法律的規定由雙方分擔損失。侵權一、解讀這是關於公平分擔損失責任原則的規定。當損害的發生,受害人自己沒有過錯,行為人也無過錯,此種情況下,受害人和行為人公平分擔損失。
  • 【法律講堂】《民法典》「侵權責任編」新增了「自甘風險」原則,填補了法律空白
    民法典第1176條第一款規定:自願參加具有一定風險的文體活動,因其他參加者的行為受到損害的,受害人不得請求其他參加者承擔侵權責任;但是,其他參加者對損害的發生有故意或者重大過失的除外。一、哪些活動中可以適用「自甘風險」原則?
  • 民法典的平等原則有哪些規定
    二、如何理解當事人的法律地位平等原則首先,在行政管理過程中,行政機關是行政主體,其地位明顯優越於行政管理相對人。在行政訴訟中,這種情況發生了轉變,行政機關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一樣都是行政訴訟的當事人。行政機關不再是管理者,不能再像在行政程序中那樣指揮命令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
  • 普法| 民法典學習(28)《民法典》基本原則
    普法 | 民法典學習(28)《民法典》基本原則 2021-01-09 22:1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民法典的相繼運輸有哪些規定
    我國的幅員是非常遼闊的,所以進行貨物運輸時,如果是跨區域的,一般人採取多式聯運的方式運輸貨物,不區域由不同承運人負責本區域運輸,那麼民法典的相繼運輸有怎樣的規定下面由曾祥東律師進行詳細解答:一、民法典的相繼運輸有哪些規定兩個以上承運人以同一運輸方式聯運的,與託運人訂立合同的承運人應當對全程運輸承擔責任
  • 【民法典】《民法典》對監護人做了哪些規定?
    《民法典》對監護人做了哪些規定?《民法典》第二十七條規定:父母是未成年子女的監護人。未成年人的父母已經死亡或者沒有監護能力的,由下列有監護能力的人按順序擔任監護人:(一)祖父母、外祖父母;(二)兄、姐;(三)其他願意擔任監護人的個人或者組織,但是須經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或者民政部門同意。
  • 《民法典》實施中的憲法問題:民法如何實施公法性規定
    從民法發展史來看,《法國民法典》確立了私權神聖、契約自由和過錯責任三大原則,延續的是啟蒙運動後對個人地位的肯定和保障,而至近百年後的《德國民法典》已經更為注重民法的社會作用,關注對弱勢群體的保護,以避免壟斷經濟組織對弱勢群體的過分剝削,不至於使對私有權利的保護成為強勢群體合法掠奪的工具。民法典規定社會主義在我國的語境之下除具有上述功能外,還有通過這一原則規範市場經濟運行的意涵。
  • 民法典是落實男女平等憲法原則的典範
    落實普法責任 送法到你身邊 下面,大遼姐姐帶您看下 「民法典是落實男女平等憲法原則的典範。」 5月28日,我國民法典正式誕生。男女平等憲法原則在民法典中有哪些體現?民法典的相關規定將對貫徹落實男女平等憲法原則產生哪些影響?中國婦女報·中國婦女網記者採訪了多位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