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主義鋼琴音樂的發展
除此之外,這一時期鍵盤樂器和演奏技術的發展為鋼琴作曲家的創作表現提供了最直接最有力的支持。
從19世紀開始,各國的鋼琴製作家對近代槌擊鋼琴作出了許多重要的改進:鍵盤音域也從五組八度擴大到七個半八度,張弦支架由木質換成了金屬鑄造的。
機體變為複式槓桿裝置,琴檀頭包裹的鳧皮由氈取代,琴弦不僅被加長而且被交叉排列等等。鋼琴從此登上了「樂器之王」的寶座。
浪漫主義鋼琴音樂代表音樂家
浪漫主義時期的主要代表作曲家有舒伯特、孟德爾頌、舒曼、蕭邦、李斯、 特、勃拉姆斯等。
他們創作出了許多不朽的作品,這些作品大多詩情畫意、』 盪氣迴腸。他們堅持不懈的努力與探索,最終使鋼琴作品的曲式結構和聲\。
語言、音響效果和音樂表現等方面都發生了巨大變化,極大地豐富了鋼琴作弋品的音樂內涵和藝術表現力。
舒伯特創作特點及作品
一、舒伯特的生平簡介
奧地利作曲家弗朗茲·舒伯特是浪漫主義鋼琴音樂的真正奠基者。
弗朗茲·舒伯特(Franz Schubert,1797—1828)出身寒微,1797年生於維也納近郊,很小就表現出音樂天賦,他的父親是一位虔誠、嚴格,但又和藹可敬的人,在維也納擔任學校校長之職。
他的音樂理論訓練是不系統的,但他家庭和學校內的環境卻充滿了音樂,他的啟蒙教育可以說是受益於自己的父親和兩位哥哥,他跟他們學習鋼琴和小提琴。
舒伯特的父親希望舒伯特子承父業,但這個孩子的心卻在別的事情上。
在教了三年書(1814—1817)後,他全身心地投入至音樂創作。
舒伯特一生生活清貧,但精神無疑是富有的,他結交了很多朋友,有小提琴手、詩人、歌唱家、音樂愛好者等,這些交往經歷使他的精神受到很大鼓舞,也給他帶來很多創作上的靈感。
舒伯特的一生卻創作不息。「我每天早上工作,」他說,「我寫完一首作品又開始另一首。」僅在1815年一年中,他就寫了144首歌曲。
貧窮的生存狀況加上高強度的寫作,這位天才音樂家在1828年31歲時就去世了,他的墓碑上刻著這樣字句:「音樂在這兒埋葬一個豐富的寶藏,但還有更美好的希望。」
在西方音樂史上,舒伯特的藝術歌曲達到了完美的境界,是19世紀德國藝術歌曲的創造者,被譽為「歌曲之王」。
舒伯特生活困窘,死於貧窮,但他短暫的一生中所創作的豐富而優秀的音樂作品,已成為世界音樂文化寶庫中的瑰寶,並作為人類永恆的財富而流傳千古。
他短暫的一生,給後人留下的音樂遺產卻驚人的豐富和廣泛。
他寫了9首交響曲、22首鋼琴奏鳴曲、大量的供雙手或四手聯彈的鋼琴小品、大約35首室內樂、約200首合唱作品(包括6首彌撒曲)、17部歌劇和歌唱劇,以及600多首利德歌曲,總加起來有將近1000首單獨的作品。
舒伯特的一生正處在奧地利反動復闢時期,當時知識分子普遍處於失望和憂鬱之中。
他的作品風格與古典時期的海頓、莫扎特、貝多芬那種充滿叛逆主義和樂觀精神的音樂有著根本的區別,將現實生活中的理想寄予詩境和夢幻世界,從中抒發自己的情懷。
鋼琴的浪漫主義氣息是從舒伯特開始的。
浪漫主義時期——舒伯特鋼琴音樂的創作特徵
在浪漫主義鋼琴音樂具有和聲變化豐富,運用長線條旋律抒發情感;運用大、小調交替調式,頻繁變換調性的特點,而這些特點使鋼琴音樂更加細微、敏感和富有詩意。
舒伯特的鋼琴音樂作品對浪漫主義鋼琴音樂的特點進行了淋漓盡致的呈現,他常將歌曲般的主題陳述。
簡樸的織體,和聲的色彩性與變奏手法交互使用,並且運用了民間歌曲和舞曲的元素等。舒伯特的音樂具體來講有以下幾個特徵。
(一)交響性
作為一名交響樂大師,舒伯特不可避免地會在他的鋼琴音樂中融入交響性的特點。
受他所敬仰的貝多芬的影響,在他的一些大型作品,如《流浪者幻想曲》和晚期的鋼琴奏鳴曲中出現大量的炫技式的顫音、震音、大段八度經過句和分解和弦。
它們有著排山倒海之勢,充分顯示了鋼琴樂隊化的一面。
18世紀的聲樂獨唱曲脫離不了歌劇詠嘆調的影響,基本上是沿著用鋼琴來「替代」管弦樂隊的思想出發,而在舒伯特的藝術歌曲中,鋼琴伴奏的地位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通常來講,鋼琴伴奏的作用是「寫景」,而在舒伯特的手中,鋼琴伴奏不再是單純的和聲性輔助,而是以烘託氣氛、襯託情緒為主,其本質是將「寫景」變為「寫意」。
鋼琴部分超越了伴奏的功能,與人聲及詩歌三者融為不可分割的整體。舒伯特的鋼琴作品正是運用了其藝術歌曲鋼琴伴奏中的大量語彙而豐富了表現手法。
(二)追求古典形式
舒伯特在雖然在情感的表達、創作的自由、和聲語言的運用上已經屬於浪漫主義時期,但在音樂形式的選擇上,依然追求古典的手法。
特別是從他的鋼琴奏鳴曲的創作可以看出海頓、莫扎特、貝多芬對他的影響。但他的創作卻自然地流露出浪漫主義的情趣,作品充滿詩意的表現力。
(三)受藝術歌曲的影響
對舒伯特鋼琴音樂的影響上,藝術歌曲佔據重要地位,主要體現在旋律的聲樂化和詩意性兩個方面。
1.旋律的聲樂化
貝多芬的創作大多基於器樂化的構思,莫扎特的音樂創作也比較聲樂化,但是舒伯特聲樂化的構思與莫扎特有很大的不同:莫扎特的聲樂構想是建立在歌劇舞臺上,音樂形象是豐富的、生動的,充滿戲劇性的對比,很多旋律都有花腔的句式。
而舒伯特的聲樂構思,是藝術歌曲式的,通常是一個人的獨白,旋律更多是從人聲出發,速度中庸,句式比較符合人聲的呼吸,如D.664(Op.120)。
2.詩意性
舒伯特創作了600多首歌曲,這無疑是舒伯特最重要的音樂。
藝術歌曲的本質是在精簡的篇幅內傳達特定的情感,舒伯特的過人之處在於,能就他所選的題材以鬼斧神工的技巧配上與文字契合的音樂,而使詩與歌相得益彰。
這種獨特的創造,不同程度地影響了他的鋼琴音樂。例如,奏鳴曲D.664(Op.120),作品中體現出的詩意性是鮮明的,是有別於古典的,儘管他的奏鳴曲大多遵循了古典的傳統,如即興曲D.899(Op.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