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指氣溫比白露時要低,露水快要結成霜了。
寒露時,氣溫降得快,一場秋風、秋雨過後,溫度下降8℃—10℃。長江沿岸最低氣溫已經降至10℃以下。西北高原除了少數河谷低地以外,從氣候上劃分,已是冬季了。
華北播種冬小麥,正愁雨水少,而海南和西南地區卻陰連雨天,影響了秋收秋種。棉農趁氣溫合適正緊張地收棉花,江淮及江南的晚稻正在灌漿,急著田間灌溉。
寒露時節人人忙,種麥、摘花、打豆場。
菊花開,麥出來。
寒露柿紅皮,摘下去趕集。
一候鴻雁來賓:鴻雁結陣南飛。
二候雀入大水為蛤:此時不見雀鳥,海邊卻有很多同樣花紋的蛤蜊,古人以為是雀鳥變成的。
三候菊有黃華:秋菊綻放。
重陽節
農曆九月初九,民間有登高習俗,所以又稱「登高節」。「九九」諧音「久久」,有長久之意,所以又有祭祖與敬老活動。每年農曆九月初九為老年節。
飲菊花酒
晉代,農曆九月初九有飲菊花酒的習俗,一般認為是陶淵明賞菊飲酒而來的。
插茱萸
我國大部分地區,有將茱萸插頭上,把茱萸磨碎放在香袋裡的習俗,據說這樣能驅邪治病。
食新果
秋天氣侯乾燥。此時水果新熟,梨、葡萄、香蕉、桃可以解秋燥。
大棗蓮子銀杏粥
秋季開胃食品,有潤肺、健脾胃的功效。
重陽糕
美味重陽糕
大自然養育了人類,二十四節氣化育春風秋雨,給予人類不同的味道;人們敬仰自然,用節日標記了自然的顏色,用習俗表達了對生活的美好願望。
有些家長一提到節氣,就跟孩子說天冷了、天熱了、吃餃子,而對於節氣的常識和故事知之甚少。二十四節氣是祖先留下的寶貴智慧,我們有責任傳承下去。給孩子講講節氣知識,《萬物生長 二十四節氣》推薦給你。
《萬物生長 二十四節氣》講述了二十四節氣的由來、適時的氣候特徵和南北方的不同農事。這是一本描繪節氣的畫,畫著植物的春綠秋黃,畫著動物的夏長冬藏,畫著習俗的美好願望,畫著五千年的山高水長。
目 錄
實物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