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糰子媽育兒原創,歡迎個人評論、分享
小寶寶的世界裡總是有大人搞不懂的事情,當孩子開始懂事行動能力變強,便會做出一些奇怪卻又可愛的舉動。
吃手吃腳、順序強迫症等都是小事,最讓家長不能理解的一件事是孩子喜歡拍頭、撞頭。
頭部可是很身體中重要的一部分,家長在那平日裡最怕孩子磕了碰了,可有時候寶寶就像是在「自虐」一樣,總是傷害自己的小腦瓜。
為什麼孩子會「拍頭」、「撞頭」
帥帥今年2歲平時很好帶,只是有些習慣讓她的媽媽很糟心。大概是從1個月以前開始,帥帥總喜歡把頭往門上撞。
發出咚咚的聲音後自己笑得很開心,家人甚至懷疑過孩子的智商有問題。後來寶媽就每天帶他玩,不知不覺間寶寶就改掉了這個習慣。
其實小孩最怕痛了,有時候摔倒了都會大哭一場,他們才不會「自虐」呢,也不是所有喜歡「撞頭」的孩子會智商低,這背後的原因很有趣。
1)寶寶太無聊了
當寶寶發現自己能夠很好地控制頭部活動時,他們就會嘗試做各種動作,並且發現頭部不同的感受。
可能是偶然一次,寶寶的頭不小心可碰到某處卻沒有痛感,他就會覺得這種感受很好玩,便重複做這個動作。
所以當他感到很無聊的時候就會嘗試用頭「撞門」、「撞牆」,家長仔細觀察會發現孩子都是輕輕碰上去的。
2)引起家長注意,或者是「威脅」家長
孩子由於太小對周圍物體觀察不仔細,某一次他是真的撞到頭疼哭了,家長就會很緊張過來看,而且表現出對寶寶的心疼。
後來寶寶發現撞頭或者拍頭的方式,能讓家長立刻做出反應、關注到自己,他就會多次以撞頭的方式吸引家長注意力。
還有些寶寶很聰明,當他們有些要求家長不答應,他就會用撞頭的方式「威脅」家長達到目的。
3)寶寶的心情不好
小寶寶也會有煩躁、緊張、心情不好的時候,但他太小又不知道自己為什麼會這樣。
成年人排解情緒的方式有很多種,可是在寶寶的世界中,貌似拍頭、撞頭就很緩解壓力,所以寶寶這也是釋放壞情緒。
4)寶寶身體不舒服
當寶寶耳朵癢、頭皮癢、長牙期間、或者是頭部和其他身體部位不舒服時,他不知道該怎樣緩解。
這個時候他也會用在撞頭來緩解疼痛和不適感,但表現與之前三種情況有很明顯的不同。
當寶寶身體不舒服時,他撞頭的力量會明顯變得很大,次數要比上面三種情況多,而且表情會比較痛苦同時特別愛哭鬧,家長要仔細分清,並帶寶寶及時診治。
家長該怎樣做?
寶寶的頭部很脆弱,長期這樣撞頭有時候沒掌握好力度,容易讓寶寶受傷,家長可以通過以下方式幫助寶寶。
√ 帶著孩子尋找樂趣
雖然寶寶不會提很多要求,但我們不能什麼都不做,如果寶寶因為無聊而「撞頭」,我們可以帶他玩遊戲或者講故事,尋找更多的樂趣。
√ 多關心孩子的情緒
家平時要注意對孩子的關注、多陪伴他,別等到寶寶用這種方式提醒自己。當寶寶用撞頭威脅我們的時候不能輕易妥協,否則會讓他這種行為演變的越來越激烈。
√ 轉移寶寶的注意力
我們可以和幫助寶寶解決他面對的問題,並用玩遊戲、散步等其它方式讓寶寶「散心」轉移注意力。讓寶寶知道釋放壓力的方式不只有「撞頭」這一種,慢慢的他就會忘記撞頭這件事了。
糰子媽心裡話:
當寶寶出現「撞頭」的情況時,即使知道他是假裝的,也不要去嚴厲地批評孩子,很多事情都需要家長耐心教他。
當孩子與父母建立起良好的方溝通方式,慢慢學會表達自己的想法時,撞頭的情況就會逐漸消失。
【今日話題】大家的寶寶有沒有過撞頭或者拍頭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