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為一名媽媽,是很多女性的心願,但懷孕生子是一件「辛酸之事」,懷孕期間的孕媽,就像是拖著一件重物,不僅走路費勁,有時連睡眠都是一種奢望。
有很多孕媽反應,自家胎兒喜歡「夜裡歡」,上午能夠老老實實、安安靜靜地「休養生息」,到了晚上就開始「折騰」,各種「翻滾、拳擊、舞蹈」一起上陣,就這動靜,一般媽媽承受不住啊。
甚至有寶媽無情吐槽道:「孩子一到晚上就活潑得不行,我都懷疑娃是不是遺傳了爸爸的多動症,是一種多動的表現呢?」
相信這位網友說出了很多寶媽的心酸,因此寶寶「夜裡歡」確實影響了孕媽的睡眠質量和休息,但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其實大家說的「夜裡歡」是寶寶胎動的表現,是一種健康的「信號」,所以寶媽們不用太過擔心。不過「夜裡歡」的原因有很多,但並不是孩子「多動」造成的,寶寶的苦,媽媽要懂。
一、白天孕媽和胎兒的「相對運動」,影響了媽媽的感知
俗話說,一日之計在於晨,白天是很多人最為忙碌的時刻,對於孕媽來說也是如此,她們早上可能在不停地移動,加之周圍環境比較嘈雜,所以感知不到寶寶的胎動。
而這種「相對運動」讓寶媽覺得胎兒白天是「安靜的狀態」,但到了晚上,孕媽該躺在床上享受寧靜時,胎寶哪怕有一點動靜,都會變得更加明顯。
因此,對於這種狀況,可能只是寶媽的一種「錯覺」,其實只是正常的胎動,不用太過擔心,就讓寶寶的「舞蹈」伴你睡覺吧。
二、孕媽的睡姿不正確,寶寶表示「不滿意」,於是有了「夜裡歡」
有些孕媽睡覺會比較輕,稍微有點「風吹草動」,她們就很容易醒來,所以,睡不著的時候,就翻來覆去,想找個舒服的方式。
這樣一來,肚子裡的胎寶表示「不滿意」,因為孩子受到媽媽姿勢的影響,也很難找到舒服的位置,於是便加快自己的胎動頻率,用「夜裡歡」來告訴媽媽,要好好休息了。
所以,對於孕媽而言,有一個正確的睡姿還是很重要的,專家表示,孕婦在睡覺時,側臥的睡眠方式可能更適合寶寶休息。
當然這也不是肯定的,孕媽怎麼睡還得看「胎寶的心情」,只有寶寶安靜了,孕媽才能睡個好覺,兩人之間的相互磨合也很重要。
三、孕媽在白天可能發生了一些「碰撞」,打擾到了小寶寶
孕媽白天出門,難免出現「磕磕碰碰」的現象,如果腹部受到了較為明顯的「碰撞」,打擾到了小寶寶,胎兒很可能會在晚上出現「夜裡歡」的現象。
因此,倘若媽媽發現胎兒某一天突然出現「夜裡歡」的現象,就要思考一下,白天是否發生了「碰撞」,影響到了「小寶」的享受。
但是如果這種狀況很明顯,而且持續的時間比較長,那寶媽要注意了,必要時要去醫院進行檢查,確保孩子的健康。
除了以上三點原因之外,更多的胎動表現還需要寶媽按時到醫院去做檢查,當孕媽獲得了更為專業的回答後,才能保證胎兒的健康。不過媽媽們也不用太過焦慮,一個好心情可以給胎兒安全感和歸宿感,用愛「孵化」的寶寶會更加健康快樂。
對於胎兒的胎動問題,寶媽最好還能學會「數胎動」,這樣可以隨時觀察寶寶的動態,將胎兒守護在自己的體內,給他們營造最為安全的港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