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是中餐烹飪的方式之一,已經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它的出現反應了當時人們在利用身邊植物竹子創造發明了蒸籠,有更多的方式來烹飪理想的食物,當然竹子在歐洲不並生長。就像有老外說道的那樣,竹子和中國人息息相關,中國人從竹床上醒來,穿上竹子做的鞋子,吃著用竹筒做的早飯,推開用竹子做的大門,拿起竹子做的魚竿收穫午飯。
現在我們再回到蒸這個話題,它雖然能使麵粉食物膨脹,有點像老外吃的麵包,但實際上有很大區別,麵包是乾熱烘焙,而蒸是溼熱烹飪。老外吃的麵包又幹又硬,而我們用蒸籠蒸的饅頭又大又軟。可以保留食物的原汁原味,不易讓食物變形,節省資源烹飪更多的食物。
關於中餐烹飪方式蒸,就有老外提問道「你認為中國蒸汽烘焙怎麼樣?」對我們來說這是一種很好烹飪食物的方式,蒸不僅可以烹飪麵食,像饅頭、包子、餃子這樣的食物,還能烹飪一些菜餚,比如蒸魚、蒸菜等等食物。是一種非常方便節能的烹飪方式。
但有老外在回答這個問題的時候,認為蒸是一種過時的東西。有老外說道:這沒有什麼了不起,在電器時代蒸是一種過時的東西。
現在我們看看這位老外的說法,他認為蒸是過時的東西,顯然是不正確的,他是站在西餐烹飪的角度看待的,實際上中餐烹飪和西餐烹飪差別巨大,很多時候我們也不會將一些老外的食物認為是烹飪,因為這些食物是機器烹飪的,沒有手工的痕跡,只需要將食物放入微波爐裡,「滴」的一聲食物就好了。
在老外的廚房裡,很多食物都是經電器烹飪的,比如他們廚房必備的烤箱、微波爐、烤架等等,完全由機器程序化運行。還比如他們吃的麵包、麵條、罐頭食物等等這可能就是他們所認為「不過時」的電器時代。
事實上當中國發明用水蒸氣烹飪食物,還有老外嘲笑道「中國人用水蒸氣烹飪食物,西方人用水蒸氣發明蒸汽機」。
那麼蒸氣烘焙過時嗎?顯然不過時,這符合我們的烹飪文化,以及傳統。像我們剛才說到的那些食物,很多都是令外國人覺得驚訝的食物,比如我們蒸的饅頭就有老外驚訝道:為什麼中國人吃的麵包是軟的?
雖然電器時代的確方便了人們的生活,但在某些方面過於依賴機器自動化,也會失去很多東西。就像有科學家預測的那樣:在一千年之後,人類由於過於依賴自動化的機器,四肢會退化,最終躺在像輪椅的機器人身上,想想就令人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