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空間、電商、內容平臺、咖啡店如何與IP經濟產生化學反應?
IP產業湧現出哪些新商業模式?
首席評論,邀您關注!
文字實錄
IP經濟已成為我國文娛產業發展新形態
IP是英文智慧財產權的縮寫。在文化產業領域,IP的形式可以多種多樣,既可以是一部原創文學作品、動漫、遊戲,也可以是一首歌,甚至一句短語、一張畫、一個形象。目前,IP經濟已成為我國文化娛樂產業發展的新形態。文化IP以其優質的原創內容聚合第一代粉絲,通過衍生為影視劇、遊戲、周邊產品等方式指數級擴大粉絲群體。同時在這一過程中,IP的價值得以轉換、變現、放大並生態化。日前,在上海舉行的「2018 IP開發者大會」上,匯聚了上百家IP企業及單位,他們共同探討IP產業的協作,以及如何助力中國乃至全球的IP開發者實現更加高效的IP價值釋放和產業化。
不同商業模式如何連結IP產業?
機遇空間:打造不同於Shopping Mall的IP Mall
機遇空間是這一大會的主辦方。選址在上海南京西路繁華商業區的機遇空間佔地1.5萬平方米,一眼看去,這裡書店、咖啡店、別具特色的門店一應俱全。但實際上,它的運營理念卻完全不同於傳統賣場Shopping Mall,作為IP Mall的旗艦店,IP和共享第三生活空間成為這裡的關鍵詞。
胡世輝(機遇空間董事長&CEO、IP MALL創始人):IP Mall和Shopping Mall是不一樣的,IP Mall的顆粒是IP、是人,而Shopping Mall的顆粒是商品,這兩者有不一樣的產品組織理念。ShoppingMall是在商品化時代發展過程中,把所有好產品聚集到一個Mall裡面,提供了一個更高效的購物場景。隨著Shopping Mall的發展也提供更好的生活場景。所以在很多城市,Shopping Mall在某種程度上已成為一個城市居民文化、生活的聚集地。但隨著網際網路和IP經濟的發展,Shopping Mall的很多功能實際上正在被網際網路所替代。在網際網路加速電商發展以後,尤其是社交化電商啟動起來以後,它如何去重新定義作為一個物理空間,如何更好地滿足都市消費群體,尤其是年輕人的需要。在我看來,IP Mall的誕生,正是迎合了網際網路的變革,是商業經濟不斷升級以後所創造出來的新模式。我們在整個場景的設計和營造等方面,實際上都是圍繞著IP來思考。IP需要什麼?IP的痛點是什麼?作為一個IP,它的價值發掘、傳遞和展示,有哪些方法?
如果說Airbnb共享的是居住空間,WeWork共享的是辦公空間,機遇空間則旨在實現不同於居住和辦公的第三空間,即社交空間的共享,而匯聚人氣的核心是IP。空間的功能包括咖啡廳、書店、會客廳、共享教室、pop-up市集、IP商戶、活動廳以及共享辦公。其中對於一些特定場景,就像空間的變形金剛,可以實現同一空間不同功能的切換。而在上海旗艦店之前,IP Mall這一商業模式已經在北京運轉一年多了。
胡世輝(機遇空間董事長&CEO、IP MALL創始人):去年10月份,我們先做了一個小一點的IPMall,在北京的文化人群聚集地798,我們把一個傳統的畫廊改造成了一個小型的IPMall,在那兒我們用一年時間做了上千場各類主題的活動,大量的IP在那兒聚集。無論是《奇葩說》、網易,還是不少網際網路公司,它們把大量活動,包括主題分享、沙龍以及讀書會都放在那兒,形成了一個非常好的人群或者流量的匯集。這一實踐證明了兩件事,第一,有顏值的空間是可以把大量的IP聚集過來的。第二,當大量活動在空間舉辦,人群就會聚集,而且這是主題化的。有了流量,就有了價值變現的可能性。改造完以後,我們的銷售額翻了10倍,流量大概翻了20倍。過去一年只能做50場活動,我們改造這一年做了1000多場活動。活動一部分是免費的,但絕大部分是收費的,所以僅活動這一項的收入已構成它去年銷售收入的5倍以上。
京東:電商的下半場是內容和IP
京東作為電商巨頭,也正在積極參與到IP產業中。今年以來,中國電商行業的一個明顯變化是,將關注、分享、互動等社交化元素應用於電商交易過程的社交電商迎來快速發展,市場規模預計將達到1.14萬億元,較2017年增長66.73%。對於電商來說,流量還是不是未來競爭最重要的關鍵詞呢?它們又是如何通過提升IP商業變現的效率,進而尋找商業競爭新藍海的呢?
張兵(京東商城時尚生活事業群零售創新與社交電商部總經理):京東應該不是IP的創造者,而是IP的服務平臺,是服務者。我們可以看到,世界上有很多奢侈品牌,也有很多輕奢品牌,它們後面都有很多IP在賦能,為這些商品背後的故事做一個很好的詮釋。我們認為,在未來的IP經濟時代,在基於社交的時代,IP是連接產業和文化最好的橋梁,能夠為產業附加更多價值,讓製造變成品牌,讓品牌走向世界。比如我身上穿的這件衣服,其實它是紅豆集團為今年冬季推出來的輕鵝絨的衣服,表面上看這個衣服沒有什麼差異,但實際上這個衣服是一體織成的。用這樣的品質和工藝去做一件衣服,但實際上很難傳播給消費者。這個時候京東就找了這個產業,然後找IP,甚至我們時尚生活事業部的總裁親自帶領,把這個故事講出來。應該說叫共創,真正IP故事的初心來自IP的創造者,我們是IP的呈現者和傳播者。紅豆是中國服裝第一次像發布蘋果手機一樣去講一個關於一件衣服的故事,當他們接觸了京東以後,我們會幫他用這種網際網路的思維和方法去把這個故事講出來。
講故事的方式其實是通過IP對商品賦能,激發消費者購買慾望,但要實現最終購買,還需要能夠精準觸達目標消費人群。
張兵(京東商城時尚生活事業群零售創新與社交電商部總經理):其實站在我的角度來說,「流量」並不是我最關心的詞,電商的上半場是流量,電商的下半場應該是內容和IP。IP能夠為產業賦能,刺激消費能力向消費欲望的轉化。京東能夠為IP提供全產業鏈,把創意變成產品,全供應鏈,把商品送給消費者。而對消費群的辨識精準需要靠什麼?靠大數據,靠對消費需求精準的甄別和洞察,以及對消費群的定位。當精準定位到消費者畫像以後,通過網際網路的手段,可以高效低成本觸達。
梵谷咖啡:梵谷IP的二次創作
「認知生命的途徑是熱愛萬物。」「我在尋求,在奮鬥,在全身心投入其中。」荷蘭畫家梵谷留給世人的遠不僅僅是他的畫作。目前,梵谷已成為全球知名的IP,而梵谷藝術體驗品牌和荷蘭梵谷美術館達成合作,購買梵谷IP使用權,以梵谷IP為核心,打造自己的IP品牌。
李鎧麟(梵谷藝術體驗品牌總經理):我們在跟博物館申請或者去探討拿它IP的時候,是一個比較特別的過程。因為雖然說是商業性的,但是博物館也不算是商業機構,其實更多他們是希望看到你如何拿著這樣一個有歷史性有代表性的人物以及畫作、作品去打造另外一個品牌,這是一個很特別的概念。因為本身梵谷是一個IP,但我們是借著這個IP創造另一個IP出來。我們打造的不是一個主題咖啡廳,主題咖啡廳可能就是我開了一個咖啡廳,放了幾幅他的畫,但其他東西還是一樣的。
經過二次創作的餐飲、禮品、花藝,成為對梵谷這一全球知名IP進行二次演繹的展現形式。
李鎧麟(梵谷藝術體驗品牌總經理):我們公司的名字叫Van Gogh SENSES,SENSES就是感官的意思。我們希望大家可以透過5個甚至6個感官,以及每天會接觸到的東西,比如吃的、看的、買的,去認識梵谷。所以比如香港的旗艦店,連座椅、碟子、杯子,每一樣東西上面都帶有梵谷的元素,無論是畫作,或者說過的話,或者把梵谷以前畫的東西現代化,每個細節都考慮到讓客戶在店裡的這段時間,可以從感官等認識到梵谷。我們也會展示梵谷的一些書信出來,同時加一個解釋,這封信什麼時候寫給誰的,內容大概是什麼。我們能看到梵谷現在很多油畫作品,但其實他是花了很多時間用鉛筆先畫個草稿,這些也是很特別的,我們也會在咖啡廳展示出來。所以有人會覺得梵谷有名的作品只是油畫,但其實他其他的所有東西都可以成為作品,包裝紙、產品設計,甚至環境設計,全部都可以應用。
咪咕:通過原創及合作實現內容IP的變現
咪咕是中國移動面向移動網際網路領域設立,負責數字內容產品提供、運營、服務的子公司,平臺上匯聚了超過2000萬首歌曲、460萬條視頻、1200路音視頻直播、50萬冊電子書刊、3萬款遊戲、47萬集動漫畫。咪咕的IP運營離不開內容這個關鍵詞。
王寒英(中國移動咪咕總編輯):我們來定義一個IP,然後進行相應的內容開發,目前是在這樣一個階段。因為咪咕是面向移動網際網路的內容運營商,所以內容目前應該是我們的強項。我們一個是跟國際上的一些大公司進行IP合作,比如說像跟環球影畫前兩天也正式籤約了。還有像索尼,像跟環球影畫我們有小黃人、《侏羅紀世界2》、《速度與激情8》等等熱門IP的合作。像跟索尼馬上要上映的《毒液》,也是我們進行的合作,還有像迪士尼這樣的公司。我們IP當中也有大量的自製,一個是我們面向二次元群體打造了一個二次元的虛擬偶像叫「麟犀」,是跟日本公司合作的,在今年9月1號,「麟犀」裡面的「犀」也上了央視的《開學第一課》,與王鴻翔進行了《墨梅》歌曲的演繹。另外現在咪咕重點在推的,比如說文化類的IP是熊貓,熊貓是我們跟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共同打造的一個超級IP。走IP授權,包括衍生品開發,包括一些跨界合作、一些品牌的聯名定製,可能都是一些渠道。另外就是有一些跨界的傳播,包括有一些重大的活動。
如何共同打造IP生態圈?
機遇空間、京東、梵谷藝術體驗品牌、咪咕分別通過空間、電商、國際知名IP、內容等各自不同的途徑切入IP產業,連結線上和線下。京東、梵谷藝術體驗品牌、咪咕與機遇空間展開了不同模式的合作,並進駐機遇空間旗艦店,除了物理空間上的交集,在商業模式上,它們相互之間又能形成哪些協同效應呢?
機遇空間:打造IP聚場服務IP創造者和消費者
胡世輝(機遇空間董事長&CEO、IP MALL創始人):我們的主力IP一定是時尚、生活、設計、文化類的IP,所以我們會和咪咕合作,和花椒合作,甚至下一步我們會和各種各樣的都市年輕人喜歡的新媒體去合作。讓更多年輕人了解這兒有最時尚的IP,這兒有最潮的產品。我們不再只是關注線下,我們要去關注的是線下和線上,所以我們才會去找到網際網路的巨頭,像京東、花椒、咪咕這樣具有網際網路資源,有用戶流量資源的平臺,和它們合作創造一個線下和線上相結合的全新的IPMall模式,來幫助兩端進行價值服務。一端是IP的擁有者,IP的創造者,他們擁有好的IP和IP化的產品,需要更好的服務。另外一端,就是toC(消費者)這一端。IPMall的一個基本價值觀,就是「人人皆可IP」,所以在這兒我們並不是以誰是大IP、誰是小IP作為篩選門檻。我們在選擇IP的時候,一個最基本的訴求,就是這些IP的設計師或者創造者們,他們的產品夠時尚、新潮,我們需要通過我們這套系統去孵化那些正在成長中的年輕IP。所以當這些IP都聚到我們空間的時候,它不是一個零和遊戲,而是一個共享遊戲。當大IP有了數萬「粉絲」,超級IP有了數百萬「粉絲」,「粉絲」都在這個空間進行一個沉浸式體驗、交互和社交,實際上這些IP們是一個互助的商業生態。大IP和小IP都可以在這個生態系統,在線上線下共生。
咪咕:與IP產業上下遊企業展開更多合作
王寒英(中國移動咪咕總編輯):大家說內容即廣告,或者內容即流量,現在內容非常重要,其他的我們都可以通過合作的方式完成,像機遇空間的平臺,在這個上面可能有設計師為我們做一些形象的設計。另外有一些生產廠家,或者是說產業鏈上下遊,包括跟京東,我們可以共同來打造,藉助他們整個產業生產鏈條。
京東:線上線下結合 促進商品IP化
張兵(京東商城時尚生活事業群零售創新與社交電商部總經理):當我在線下的高地去傳播品牌故事的時候,同時我用線上的一體化能力去完成商品和IP的交易,你就可以發現線上的交易是打破了時間和空間的制約,但如果只有線上,沒有線下的體驗,就很難把這個產品具像化、IP化。所以說在這種合作中,我們在把產業文化化,把商品IP化,需要有線下的場,也要有線上快捷的交易流程。這兩者結合以後,再配上京東的物流以及對產業鏈的服務和改造。
梵谷咖啡:在IP聚場 讓更多人了解IP的價值
李鎧麟(梵谷藝術體驗品牌總經理):可能很多時候人們不了解IP的真諦是什麼,我們在這樣一個IP的空間,所有人都聚在一起,一是慢慢開始去教育大眾IP是什麼,同時我們給他們更大的機會和機遇創立自己的IP。
如今,眾多的IP產品因其新奇、有趣、時尚、富有藝術感而受到更多年輕一代消費者的喜愛和追捧,後者也成為IP產業的重要目標消費群體。而這些文化IP的創造,最終離不開悠久而豐富的中華文化。
IP經濟主打哪些消費人群?
胡世輝(機遇空間董事長&CEO、IP MALL創始人):都市的時尚的年輕人,文藝範兒的年輕人,對美感有追求的年輕人。
李鎧麟(梵谷藝術體驗品牌總經理):第一,喜歡梵谷的人;第二,喜歡藝術的人;第三,對於生活有一點點要求;第四,喜歡跟隨潮流的人群。
王寒英(中國移動咪咕總編輯):咪咕整體定位是15到25歲的年輕人。他們喜歡與眾不同,喜歡有獨特的能代表他的一些特質的東西,他需要你理解他、了解他,並且能夠反映他所需要的價值。
張兵(京東商城時尚生活事業群零售創新與社交電商部總經理):年輕人,95後00後,代表了中國消費的未來。同時,從IP來看,我們看到更多的IP是來自於中華文化,中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以及中國的匠心大師。
第一財經《首席評論》出品
本期節目
主編:芮曉煜
製片人:尹淑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