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在的菏澤市,其中幾個縣城的農村孩子,今年有9名學生通過清華大學,北京大學2020年高校農村專項計劃報名審核,還有兩人竟然同時通過清華和北大的審核!這個消息在我們這個教育本就落後的小城市還是挺震撼的。
這是一件特別值得高興的事情,不單單為這9名學生高興,能夠去中國最優秀的大學學習,我們還能從此次事件中看出,教育資源的分配努力的在爭取平衡。
眾所周知,我國目前的教育資源分配以及受教育機會都存在著很多程度上的不平衡。城鄉之間、地域之間、學校之間表現得尤為突出。
作為一個農村孩子,尤其對於地域和城鄉之間的教育差距感受頗深。農村孩子在小學和初中階段很難享受到高水平的教育,我認為大致有以下幾點原因:
1、農村的教育條件差,硬體設施落後。農村一般都沒有很好的硬體設施,也很少能開展特色課,甚至很多小學最基本的體育、美術、社會等學科都不設置,只有語文、數學。英語課也是形同虛設,考試全靠學生蒙。
2、老師不願意農村教學,都往城裡調。由於條件艱苦和距離城市較遠,很多的老師不願意在農村教學,即使被分配到農村,也會想方設法調到城市,很多老師的心都沒能在農村學校紮根,教育質量就不言而喻。這也是農村年年招老師,還年年缺老師的原因。最終的受害者,還是那些農村的孩子們!
3、教學水平不高,教師競爭力不強。欠發達地區和農村地區很多的人考教師僅僅是為了這份特別穩定的工作,自身的教學水平很是有限。部分地區(像我們這裡)招聘考試根本不限制專業,汽車專業的、園林專業的、挖掘機專業的、獸醫專業的等等畢業生都可以報考老師,最後分配到農村以後,他們不可能給孩子們上自己的專業課,全部都得去教語文和數學課。細思極恐啊,這樣的教師團隊,如何能把孩子教好,這是在開玩笑嗎?孩子的教育不能這樣胡來啊!
現在農村孩子上大學越來越難,不一定是說學費貴了,國家有很多獎助學金的項目,而是本身成長的環境不同,甚至父母的知識水平、教育方法都會影響學生將來的成長。
我個人認為教育不平衡的現象不是說一朝一夕就能解決的,需要有規章、有計劃地,有條不紊的慢慢改變。值得慶幸的是,通過我們市這9個北大和清華審核通過的學生這件事,我們看到了它是在轉變的。
最後,改用馬丁路德金的一句話:我有一個夢想,我希望所有的孩子都能受到大學的高等教育,無論你出身富貴或者貧窮,無論你身在祖國的哪個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