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看「典」|法定休假日加班,《民法典》守護

2020-12-24 澎湃新聞

十一看「典」|法定休假日加班,《民法典》守護

2020-10-02 09:3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點擊視頻,查看更多精彩內容~)

金秋十月,景色撩人

在大家忙著領略祖國大好河山的同時

總有一些「可愛的人」在默默堅守著崗位

為我們的出行和生活提供各種便利

節假日加班

《民法典》保護你我的權利

《民法典》第一千零四條規定,自然人享有健康權。自然人身心健康受法律保護,任何組織或個人不得侵害他人的健康權。《憲法》也賦予了勞動者休息的權利。因此,用人單位應嚴格執行勞動定額標準,不得強迫或變相強迫勞動者加班。如果確因工作需要,在法定休假日安排勞動者工作的,按照我國《勞動法》的相關規定,用人單位應支付不低於工資百分之三百的工資報酬。需要注意的是,勞動者在主張加班工資報酬時,應就加班事實的存在承擔舉證責任。因此,勞動者在日常工作中,要注意留存加班期間的郵件、微信記錄,公司蓋章的加班表等符合法律規定形式的證據,一旦雙方發生糾紛,將會更好地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法條連結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千零四條

自然人享有健康權。自然人身心健康受法律保護,任何組織或個人不得侵害他人的健康權。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四十四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應當按照下列標準支付高於勞動者正常工作時間工資的工資報酬:

(一)安排勞動者延長工作時間的,支付不低於工資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資報酬;

(二)休息日安排勞動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補休的,支付不低於工資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資報酬;

(三)法定休假日安排勞動者工作的,支付不低於工資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資報酬。

策劃:北京一中院立案庭、辦公室

出鏡人員:立案庭王靖康

製作:隋京航

原標題:《十一看「典」|法定休假日加班,《民法典》守護》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每日一「典」:法定結婚年齡的規定 | 學習《民法典》
    每日一「典」:法定結婚年齡的規定 | 學習《民法典》 2020-11-30 16:1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擁抱民法典 守護青少年
    11月16日,團區委攜手湖南民族職業學院1469名師工作室,帶領20名大學生志願者走進白楊坡小學三年級,以主題班會的形式開展「擁抱民法典,守護青少年」主題宣講活動,給小朋友們帶來了一堂生動的法治教育課。
  • 京法巡迴講堂 | 《民法典》:守護童年,相伴成長
    民法典守護未成年人成長的各個階段胎兒時期民法典第16條規定,涉及遺產繼承、接受贈與等胎兒利益保護的,胎兒視為具有民事權利能力。民法典第1155條規定,遺產分割時,應當保留胎兒的繼承份額。胎兒娩出時是死體的,保留的份額按照法定繼承辦理。
  • 讓《民法典》守護少年的你——西安市中鐵中學開展「民法典進學校」主題活動
    2020年5月28日,十一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中國民法典就此誕生。中國人民終於擁有了一部真正屬於自己的民法典,終於實現了新中國幾代人的夙願。「法典」二字,足以說明這部法律的千鈞之重。《民法典》是新中國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這部法律自2021年1月1日起實施,全篇1260個條文,守護著每位公民的生老病死。
  • 民法典 | 《民法典》的88處重要變化
    (四)八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民法典》規定:"八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民事法律行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經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認;但是,可以獨立實施純獲利益的民事法律行為或者與其年齡、智力相適應的民事法律行為。"
  • 《民法典》——法定繼承
    2020年5月28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 【輕鬆學法】50個問答,看《民法典》如何守護你的一生
    無論你處在人生的哪個階段,《民法典》都會為你提供保障。50個問答,看《民法典》如何守護你的一生《民法典》第十九條規定,八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民事法律行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經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認;但是,可以獨立實施純獲利益的民事法律行為或者與其年齡、智力相適應的民事法律行為
  • 談「典」說法 | 從十大亮點看民法典的人文情懷
    明年1月1日就要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以下簡稱《民法典》),是人們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是保障人民權利的法律寶典,是每個人從生到死都離不開的規範和指引。《民法典》也是新中國第一部以「法典」來命名的法律,開創了我國法典編纂立法的先河,具有裡程碑的意義。
  • 民法典在線|50個問答,看《民法典》如何守護你一生(二十三)
    民法典在線|50個問答,看《民法典》如何守護你一生(二十三) 2020-07-28 20:2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民法典》對刑法的影響與刑法對《民法典》的回應
    民事犯是指違反前置法為民法而構成的犯罪。由此可知,自然犯是以民法而非行政法為前置法認定其違法性。刑法與行政法的關係非常明確,而刑法與民法的關係則比較隱蔽。刑法中,法定犯的犯罪性來自於法律的禁止性規定,屬於禁止惡;而自然犯不需要法律規定,其犯罪性是一種自體惡,是與生俱來的。例如,盜竊是侵犯財產所有權的犯罪,而侮辱是侵犯人身權利的犯罪。從這個意義上看,盜竊罪、侮辱罪違反了民法作為前置法的相關規定。
  • 劃重「典」:《民法典》的88處重要變化
    ,自受害人年滿十八周歲之日起計算《民法典》第一百九十一條規定:&34;(八)要求侵害人賠禮道歉不適用訴訟時效規定(九)遺失物自發布招領公告之日起一年內無人認領,歸國家所有《民法典》第三百一十八條規定:&34;(十)擔保物權的修改變動
  •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執行後的離婚流程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將於2021年1月1日起施行。根據《民法典》規定,對婚姻登記有關程序等作出如下調整: 一、調整離婚登記程序 (一)申請。
  • 《民法典》實施後,離婚登記有哪些變化?
    《民法典》施行後,離婚冷靜期怎麼計算?根據《民法典》規定,民政部下發《民政部關於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中有關婚姻登記規定的通知》(民發〔2020〕116號),江蘇省民政廳近期印發了《關於貫徹落實規範做好婚姻登記有關工作的通知》,就有關事項進行了細化部署。
  • 《民法典》守護一生一世!人生難題迎刃而解
    壹 關於《民法典》中繼承編的幾個變動今年,全國兩會的召開,我國第一部《民法典》誕生,其中繼承編共有4章45條,相較原有《繼承法》,它以民法當事人意思自治原則為核心,吸收了現代發展給人們生活帶來的改變及相關司法解釋中的條文,對法定繼承人範圍、公正遺囑效力優先原則、繼承人寬宥制度等方面有了突破
  • 《民法典》講堂第二十二期:看《民法典》如何保障你安居樂業
    《民法典》第一千零五十三條規定,一方患有重大疾病的,應當在結婚登記前如實告知另一方;不如實告知的,另一方可以向人民法院請求撤銷婚姻。請求撤銷婚姻的,應當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撤銷事由之日起一年內提出。02問:孩子名字選取姓氏有哪些規則?
  • 從合同詐騙罪看民法典的社會效益
    民法典在總則部分從「民事法律行為的效力」的角度對合同效力進行了闡述。合同行為是一種典型的民事法律行為,合同要具備效力,首先要滿足它本身是民事法律行為的正常效力,民法典第143條強調,民事法律行為有效必須要滿足「意思表示真實」這一前提條件,第144條、146條、153條、154條明確了合同無效的5種法定事由,第148條、149條、150條對通過欺詐、脅迫方式訂立的合同規定為可撤銷合同,不再是無效合同。
  • 《民法典》「近」群眾 為民「典」亮生活
    三秦都市報—秦聞訊(記者 趙明)高空拋物傷人頻發,守護好「頭頂上的安全」;孩子給遊戲大額充值,可要求退款;設立離婚冷靜期,離婚衝動30日內可撤回……2021年1月1日起,《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將正式實施。
  • 【法治嘉祥】走進民法典 | 看看民法典是如何從「吃穿住行」「生老...
    《民法典》第二十條規定,不滿八周歲的未成年人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實施民事法律行為。4. 13歲的小剛在媽媽網購時偶爾看到付款密碼,他用媽媽的手機看直播,一時衝動私自給主播打賞8萬元,媽媽事後發現,能追回打賞嗎?答: 要求退回打賞有法律依據。
  • 民法典中的繼承篇
    中國青年網宜昌8月16日電(通訊員 汪俊傑)被譽為「社會生活百科全書」的民法典,其繼承篇中的亮點有:《民法典》刪除此前對遺產的列舉,以「合法的財產」一言概之,擴大了遺產的範圍。《民法典》新增喪失繼承權情形的同時補充規定了寬宥制度。被繼承人已知繼承人對其實施了相應的違法行為,卻願意對繼承人的過錯行為予以寬恕,恢復其已喪失的繼承權,應對其意願予以尊重。為了財產更多流轉在血親家族中,而非收歸國家,《民法典》將代位繼承擴大至被繼承人的兄弟姐妹先於被繼承人死亡的情形,使得被繼承人的侄、甥獲得第二順位法定繼承人資格,突破了原先晚輩直系血親的限制。
  • 《民法典》與你息息相關,不信來看……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並宣布2021年1月1日起施行。啊?《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百八十三條 因保護他人民事權益使自己受到損害的,由侵權人承擔民事責任,受益人可以給予適當補償。沒有侵權人、侵權人逃逸或者無力承擔民事責任,受害人請求補償的,受益人應當給予適當補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