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起來我應該是最老一批70後,跨過新年就46歲了,人生不過百年,我已走過一半。如果非要在自己身上找出一個好習慣來,那也只能是跑步了。
2001年秋開始跑步,至今18個年頭了,去掉頭幾年的小打小鬧時斷時續,真正有規律有計劃長期堅持的時間,應該足有十年了,每天十公裡,十年不間斷,於我也是一個奇蹟。
兩個月前,做了個體能測試,十公裡47分鐘,半馬109分鐘,這個年齡這個成績也算不錯了(現在最好成績:十公裡43分鐘,半馬93分鐘,全馬3小時37分)。
回想起來,我的跑步大體經歷了三個階段:
一是無聊
2001年九月初,單位安排我們到曹坪紅巖寺片區收費,當時的感覺就像被發配到邊關充軍一樣,三個正式工兩個臨時工,一輛破車載著鍋碗瓢盆就上路了,五個人租了兩間民房,白天上路攔車收費,晚上收工自己做飯,一住就是三個月。
那時生活條件極其艱苦,房裡沒電視沒電話,電腦想都別想,唯一的電器只有燈泡,一個同事帶了部可以砸核桃吃的諾基亞,就成了我們和城裡和家裡聯繫的唯一工具,業餘時間孤獨單調寂寞無聊,那裡留下了老書記一句經典名言:
曹坪街紅巖寺,連天上飛的麻雀都是公的!酒裡乾坤大,壺中日月長,寂寞無聊的時候,喝酒聊天成了我們唯一的娛樂活動。
下班回來隨便弄幾個菜,就開始喝各種農家酒,包穀酒麥子酒甘蔗酒柿子酒洋姜酒拐棗酒是酒就喝,酒令也是花樣百出不斷翻新,划拳猜寶打槓子金花鬥牛搖色子早已膩煩,忽然靈光一閃就地取材開發了筷子夾花生,規則是誰拿筷子一次性並排夾起幾顆花生米(當然必須要和筷子垂直),對方就得喝幾杯酒。
真是熟能生巧天道酬勤,記得有個兄弟居然能夾起五顆!想想也是逆天神技啊!可惜這項發明終因技術含量太高而難以推廣。那時的我還算年輕,每天早上五六點就醒了,翻來覆去實在睡不著,那就起來跑步吧。
於是沿著公路開始跑,三公裡五公裡,漫無目的隨心所欲,時快時慢時斷時續,慢慢的也就成了習慣。
二是無奈
真正意義上的長跑始於2005年前後,偶然一次稱體重發現我居然82公斤了,這對於淨身高只有1米72的我來說也是生命不能承受之重。且不說這是個以瘦為美瘦無止境的看臉時代,單說肥胖對於健康的各種危害也是毋庸置疑。
於是開始考慮減肥,恰好那時CCTV5每天都在直播一個專業運動減肥節目《早安中國》,從那裡我得到了減肥秘籍:少吃多動!專家講,每次40分鐘以上的有氧跑步才有減肥作用。既然控制不住自己的嘴,那就只好辛苦自己的腿。
就這樣給自己定了硬性任務,每天必須跑夠60分鐘。於是硬著頭皮堅持,5公裡、6公裡、8公裡、10公裡,循序漸進不斷加量,說實話確實很累,跑個十公裡,腿酸一個周,剛開始跑一天歇一天,然而體重毫無變化,最後只好天天堅持,3個月後一稱體重,70公斤!
辛勤付出終有收穫,不僅體重恢復正常,就連盜汗肩周炎等老毛病也都煙消雲散,因此天天跑步這個習慣才得以延續下來。
三是無悔
減肥任務完成之後,跑步慢慢融入我的生活,此後的跑步與其說是一種體育鍛鍊,不如說是一種休閒享受,愛上跑步是我無悔的選擇。柞水休閒長廊也確實是個跑步的好地方,一派山青水秀,兩岸柳綠花紅,閒看春水秋雲,靜聽夏雨冬雪,四季交替歲月輪迴,唯有跑者依然如故。即使出差下鄉,也阻擋不了運動的腳步。
記得鳳鎮收費時,從鳳凰古鎮到杏坪大橋,仔細品味「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的詩情畫意;記得小嶺治超時,從小嶺鐵礦到黃金中學,親身體驗工業文明與田園牧歌的瞬間穿越;記得西安打工時,從北二環到未央路,不斷超越遇到的每一個跑者,讓西安人民驚嘆一把柞水速度;記得省局培訓時,用腳步丈量鳳城一路到十二路的距離,遙望王朝的背影,聆聽歷史的鐘聲。
經常會有人問:每天跑那麼遠,你不累嗎?我想說,我已經習慣了,跑步已經成了我每天生活的一部分,就像大家上班前吃點早餐,上班後喝杯熱茶一樣自然。
十年跑步讓我相信:一個能夠克服各種困難常年堅持不懈的跑者,一定是一個對自己要求嚴格的人,一定是一個對人生有所追求的人。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水擊三千裡。我跑步,我健康,我運動,我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