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琳老年公寓位於山東省臨朐縣冶源水庫大橋西側,於2009年11月註冊成立,之前聽公寓負責人趙德靜院長介紹說這裡依山傍水,風景秀麗,是一個供老人們休閒養生的好地方,到了一看,果然如此。
開車沿著水庫一旁的公路前進,穿過一個小村莊就來到了以琳老年公寓。老年公寓主體由兩部分構成,佔地面積3500多平方米。
進門首先看到的一棟六層建築,住的主要是可以自理的老人,另外也供工作人員辦公,這裡之前是作為臨朐基督教愛德醫院使用的,醫院遷往縣城之後,便改建成為老年公寓使用。
來的當天我們便住在這裡的四樓,整個樓層只有我們和一位老人居住,據了解,夏天的時候一些「候鳥」老人會回到家裡,在冬天時過來生活。房間有兩張單床,與平常的酒店類似,房間寬敞明亮透過窗戶一眼便可看到不遠處的水庫微波蕩漾。每一層都設有公共的衛生間和浴室。
另一位負責業務的院長夏廷斌介紹說,整棟樓只有靠陽光的房間才會安排老人入住,而剩下的一小半房間則只能做一些其他事情和作為工作人員的宿舍。他說,為了消防安全,就在兩年前,公寓耗資70萬,進行了整體性裝修改造,成為當地唯一一家通過審批的個人創辦的養老院。
再往裡走,還有進一棟三層建築,這裡住的主要是一些生活上不能自理、需要人照顧的老人。我們來到樓前,門口坐著三位老大爺,護理部主任劉恩惠介紹說他們最大的已經91歲了,年輕的40多歲卻有腦溢血,走不了路,最後就由公寓照看。
這裡一層住的是男士,二層住的女士,走進門,看到一個年輕人在打掃衛生,劉主任介紹說,這個年輕人是附近村裡的居民,小的時候生了病連走路都困難,他的母親是一名基督徒,努力為他禱告,後來逐漸又可以走路了,但智力、反應能力還是有一些問題。老年公寓便留他在這裡,平時幹一些簡單的活,不僅吃住全面,還能有些工資,可以贍養已經年邁的母親。目前他已經在這裡待了5年了。
我們注意到一樓的房間裡已經被打掃的差不多了,地面乾淨床鋪整潔,並沒有因為老人不能自理而留下髒亂差的感覺。因為老人們不在所以我們沒有過多的停留,直接來到了二層。
二樓屋子的大門全都敞開著,我們也就可以看到屋內的情景了,幾位奶奶輩的老人坐在一起聊天,見到有人來了還非常熱情的向我們揮手,跟我們問好。看到有一張床上擺滿了各式物件,我們有些好奇,劉主任解釋說,這位老人已經有些痴呆,對於自己的東西不放心,要攤開擺出來,護理人員只能由著她了。
來到三樓,看到有一些康復器材擺在這裡,不過看起來已經很久沒用過了。劉主任介紹說,一些病症的初期可以通過康復治療恢復,不過今年沒有入住新的老人,而已經入住的老人病症很多已經太晚,再進行幹預已經來不及。
從三樓的窗戶可以看到老年公寓後面的教堂,而這裡的小門也可以直接到教堂去。這個教堂名叫馮家王舍村基督教堂,教堂中經常會有老人和附近的工人參加禱告,晨更在早晨四點便開始舉行。一片漆黑的院落,老人們蹣跚的走來,於黑暗中跪禱,於晨光中結束。不過這個門平常是鎖著的,開放時候也會有護理人員守著,防止老人走失的情況發生。
劉主任介紹說,以琳老年公寓也會接收一些孤寡老人或是付不起生活費的老人,收留照顧他們,這是他們的一個傳統。還未創辦養老院時,從趙德靜院長的爺爺開始,家裡就一直都在照顧教會的孤寡老人,有五六位老人便是在趙院長家去世的。趙院長回憶說,她從7歲開始,爺爺就讓她為家裡照顧的老人洗尿布,從小訓練她有一顆憐憫的心腸。同輩的人包括劉主任,很多也是被這麼訓練出來的。
最開始辦老年公寓時,公寓經常面臨工資不能正常發放的事情,但因為工作人員都是主內的緣故,大家靠著信仰和愛撐過了那段艱難的時期,「如今一切運轉正常,大家也不用緊著自己生活了」,劉主任感恩道。
一直以來,老人們的體檢都是由臨朐愛德醫院負責的,目前他們也在積極探索醫養結合的道路,真正意義上的將老年人生活全部接手,打造一個一體化養老中心。
以琳老年公寓位於山東省臨朐縣冶源水庫大橋西側,於2009年11月註冊成立,之前聽公寓負責人趙德靜院長介紹說這裡依山傍水,風景秀麗,是一個供老人們休閒養生的好地方,到了一看,果然如此。
開車沿著水庫一旁的公路前進,穿過一個小村莊就來到了以琳老年公寓。老年公寓主體由兩部分構成,佔地面積3500多平方米。
進門首先看到的一棟六層建築,住的主要是可以自理的老人,另外也供工作人員辦公,這裡之前是作為臨朐基督教愛德醫院使用的,醫院遷往縣城之後,便改建成為老年公寓使用。
來的當天我們便住在這裡的四樓,整個樓層只有我們和一位老人居住,據了解,夏天的時候一些「候鳥」老人會回到家裡,在冬天時過來生活。房間有兩張單床,與平常的酒店類似,房間寬敞明亮透過窗戶一眼便可看到不遠處的水庫微波蕩漾。每一層都設有公共的衛生間和浴室。
另一位負責業務的院長夏廷斌介紹說,整棟樓只有靠陽光的房間才會安排老人入住,而剩下的一小半房間則只能做一些其他事情和作為工作人員的宿舍。他說,為了消防安全,就在兩年前,公寓耗資70萬,進行了整體性裝修改造,成為當地唯一一家通過審批的個人創辦的養老院。
再往裡走,還有進一棟三層建築,這裡住的主要是一些生活上不能自理、需要人照顧的老人。我們來到樓前,門口坐著三位老大爺,護理部主任劉恩惠介紹說他們最大的已經91歲了,年輕的40多歲卻有腦溢血,走不了路,最後就由公寓照看。
這裡一層住的是男士,二層住的女士,走進門,看到一個年輕人在打掃衛生,劉主任介紹說,這個年輕人是附近村裡的居民,小的時候生了病連走路都困難,他的母親是一名基督徒,努力為他禱告,後來逐漸又可以走路了,但智力、反應能力還是有一些問題。老年公寓便留他在這裡,平時幹一些簡單的活,不僅吃住全面,還能有些工資,可以贍養已經年邁的母親。目前他已經在這裡待了5年了。
我們注意到一樓的房間裡已經被打掃的差不多了,地面乾淨床鋪整潔,並沒有因為老人不能自理而留下髒亂差的感覺。因為老人們不在所以我們沒有過多的停留,直接來到了二層。
二樓屋子的大門全都敞開著,我們也就可以看到屋內的情景了,幾位奶奶輩的老人坐在一起聊天,見到有人來了還非常熱情的向我們揮手,跟我們問好。看到有一張床上擺滿了各式物件,我們有些好奇,劉主任解釋說,這位老人已經有些痴呆,對於自己的東西不放心,要攤開擺出來,護理人員只能由著她了。
來到三樓,看到有一些康復器材擺在這裡,不過看起來已經很久沒用過了。劉主任介紹說,一些病症的初期可以通過康復治療恢復,不過今年沒有入住新的老人,而已經入住的老人病症很多已經太晚,再進行幹預已經來不及。
從三樓的窗戶可以看到老年公寓後面的教堂,而這裡的小門也可以直接到教堂去。這個教堂名叫馮家王舍村基督教堂,教堂中經常會有老人和附近的工人參加禱告,晨更在早晨四點便開始舉行。一片漆黑的院落,老人們蹣跚的走來,於黑暗中跪禱,於晨光中結束。不過這個門平常是鎖著的,開放時候也會有護理人員守著,防止老人走失的情況發生。
劉主任介紹說,以琳老年公寓也會接收一些孤寡老人或是付不起生活費的老人,收留照顧他們,這是他們的一個傳統。還未創辦養老院時,從趙德靜院長的爺爺開始,家裡就一直都在照顧教會的孤寡老人,有五六位老人便是在趙院長家去世的。趙院長回憶說,她從7歲開始,爺爺就讓她為家裡照顧的老人洗尿布,從小訓練她有一顆憐憫的心腸。同輩的人包括劉主任,很多也是被這麼訓練出來的。
最開始辦老年公寓時,公寓經常面臨工資不能正常發放的事情,但因為工作人員都是主內的緣故,大家靠著信仰和愛撐過了那段艱難的時期,「如今一切運轉正常,大家也不用緊著自己生活了」,劉主任感恩道。
一直以來,老人們的體檢都是由臨朐愛德醫院負責的,目前他們也在積極探索醫養結合的道路,真正意義上的將老年人生活全部接手,打造一個一體化養老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