啥湯?傻湯?sa湯!這碗美味乃康熙賜名,是多少河南人的兒時記憶

2020-12-22 七妹下廚房

撒?啥?灑?啥?Sa湯!這可不是我沒文化,學小學生用拼音代替。而是在輸入法裡這個字撓破了頭也打不出來,就連字典上也查不到。但是它卻經常出現在河南街頭巷尾的許多小店的招牌上,河南人可能不知道它怎麼讀,但是絕對知道它是什麼!

Sa湯,絕對是每個河南人出門在外最懷念的美食之一,粗暴一點,也可以叫"肉粥。簡單點說就是用熬煮的雞湯衝的雞蛋湯,聽上去很so easy?那我們來好好掰扯掰扯。

關於sa湯的起源有很多種版本,在河南流傳比較廣的是夏邑版。相傳清朝康熙年間,皇帝南巡,路過今天的夏邑縣,當時叫做慄城。皇帝也是人啊,在剛過午時的飯點兒,康熙爺覺得餓,但是吃點什麼好呢?這時,他們被一家包子鋪濃濃的飯香吸引住了。要說這康熙皇帝也是個吃貨,他趕緊進去問店家香氣是從哪冒出來的,店家指著一口鍋說源自鍋中的湯並盛了一碗,康熙一飲而盡,精神飽滿,通體舒暢,又接連喝了兩碗。

酒足飯飽後,就問店家這湯叫什麼名字,一下就把店家問住了,只說,"這湯是無意間熬製出來的,沒有名字,那就請皇帝給賜個名兒吧。"康熙皇帝腦洞一開:"既然是啥湯都不知道,那就叫sa湯吧"於是大手一揮寫下了,不,是創造出了這個字,意思是"天天熬、月月熬,非一日之功"。即使到現在為止,這個字在可查詢到的資料裡,也只在《康熙字典》裡出現過,意思是"鮮美的湯"可見康熙皇帝對這碗湯的喜愛。

不過這sa湯倒也對得起皇帝的喜愛,僅在熬製工序上就複雜無比。首先得準備一把大鐵鍋,熬製主要是使用河南本地的山羊、土雞、還有黃牛肉,在熬製過程中加入、白芷、蔥姜蒜、小茴香、丁香、白胡椒、麥仁麵粉等先用大火煮開。然後調製小火煮一整夜,直到鍋裡的肉一夾就像頭髮絲一樣散開的時候,在碗中打一個新鮮的雞蛋,盛起一勺滾燙的肉湯澆入碗中,雞蛋被熱湯迅速衝擊成絮狀。再按照個人喜好再撒上一些香菜、香油、陳醋、辣椒調味,一碗鮮香濃鬱的sa湯就做成了。

從誕生之日起,sa湯就因為其獨特的口感,成為一代又一代人離家之後的舌尖記憶。在1979年sa湯被評為河南省重點風味小吃,2009年sa湯還入選了河南省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與河南人每天早晨必喝的胡辣湯齊名。在sa湯的發源地夏邑,能夠製作正宗的sa湯的店家已經不多了,大多數的店都為了迎合現代人的口味改良了sa湯的配方,使口感更清爽,年輕人更容易接受。

都說味覺是人類最原始最自私的記憶,不管走到哪裡,一碗sa湯下肚,也總是能喚醒河南人兒時的美好回憶。在你的記憶中,還有哪些美食讓你久久不能忘懷,成為你的獨家記憶呢?留言和我們分享吧!

相關焦點

  • 河南人記憶中的「鹹湯」——麵筋燴菜湯
    如果要問我,記憶中最美味的湯是什麼?雖然我更喜愛鳳凰雞蛋羹、酒釀蛋花湯這種甜湯,但我還是會告訴你,最美味的絕對是「麵筋湯」,因為這是記憶中家的味道。如果你問一個河南人,有沒有喝過麵筋湯,應該沒有多少會回答沒有的。
  • 皖北這碗湯,是中國金牌旅遊小吃,傳說非常有趣,名字難寫又難認
    來到安徽宿州,你要是去吃早點,臨街的店鋪差不多都有這種湯,口語叫sa湯,寫出來可複雜了,月字旁,右面是夭字頭,下面加上韭字。走進小吃店,湯的香味撲鼻而來,店裡的人會熱情地問:「吃點啥?」「來碗sa吧,再來兩根油條!」或者,「一籠包子,兩碗sa湯!」
  • 河南人都喝過的這碗「神湯」昨晚登上了央視《舌尖3》
    近日,在無數吃貨翹首以盼中,《舌尖上的中國》又迎來了第三季,在2月20日,被億萬河南人寄予厚望的胡辣湯終於出現了。讓我們一起探秘節目中做胡辣湯的高群生,如何將一碗湯成為傳奇。圖/文:崔光華如果把鄉愁幻化成每位遊子記憶裡的一餐飯,那對於大多河南人來說,最先湧上腦海的莫過於一碗熱騰騰的胡辣湯。於晨光熹微的清晨,坐在人來熙攘的胡辣湯店裡,一碗熱湯入口,又麻又辣的觸感順著喉間直達心底,周身就瞬時溫暖起來。
  • 這碗湯是《舌尖》「神湯」,外表平平,酸辣百搭,河南人最愛
    「舌尖」相信大家都看過,沒看過也一定有所耳聞,這節目火遍了大江南北,也火到了國外,可以說這節目把中國美食薈萃到一起,樣樣精品,個個好吃到爆。舌尖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一碗湯,號稱「神湯」,是河南人的最愛,也是河南特色湯羹。
  • 榆林這6碗湯我幹了你隨意
    如果說這個寒冷的冬天,你只想待在被窩裡不出門,那榆林的這六碗熱湯,就是你出門必備暖胃神器。當天氣逐漸轉涼時,來一碗熱氣騰騰的湯,從舌尖一直暖到胃。古有武松「三碗不過崗」,今兒有榆林六湯邀請你來品嘗。在寒風凜冽的時候,手捧一碗熱湯,暖盡冬天。
  • 這碗湯不僅味道極鮮,更是很有營養,這碗湯的名字叫蒸板慄鴿子湯
    實際上這湯做出來,不僅鴿子的肉質變得十分爛好友,並且這碗湯不僅是我們家中的老人,還是家中的孩子,都特別喜歡喝,加了板慄和生薑之後的鴿子湯,不僅一點腥味都沒有,留下來的全都是暖暖的鮮味兒,所以只要將這碗湯做到極致的話,對於冬天我們就沒有什麼好怕的了,因為它不僅可以溫暖我們的身體,更可以滿足我們的味覺
  • 尋找兒時的美味之涼拌蓮菜
    兒時記憶當中最喜歡過春節,每到春節的時候,家裡的飯桌上總有很多的大魚大肉可以飽餐解饞。但飯桌上總會有一份涼拌蓮菜,用家裡大人的說法就是蓮菜能夠「解油」,避免孩子們由於大量食用各種魚肉而導致積食。印象當中,家裡的涼拌蓮菜既酸辣又香脆可口,可謂是一個獨特的美食記憶。
  • 河南最家常的一款湯,早餐必備,做法講究,營養又美味
    河南最家常的一款湯,早餐必備,做法講究,營養又美味!作為一個河南人,以前我都不敢出門說我是河南人,因為其他地方的人提到河南的話,都沒有什麼好臉色,我承認我們河南的有一些人確實做了一些讓人看不起的事情,但是誰又能保證其他地方的人都是好人呢,無論在哪個地方都是好人多,我們河南的好人好事也是數不勝數的。
  • 巨世亨:糊湯 拌湯 面欠湯
    但是,在過去糧食並不寬裕的很長一段時期,臊子麵、擀麵皮等只是是逢年過節、紅白喜事時席面上招待客人的「高檔」飯食,並不是岐山人的家常便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農家人,平時從田間勞動回來,也沒有充裕的時間精工細作這些耗時費工的美味佳餚。
  • 煮蛋花湯,不要直接倒入雞蛋,大廚憑這碗蛋花湯,在酒店做了30年
    我對蛋花湯的記憶,從很小的時候就開始了。以前媽媽要照顧弟弟,煮飯的時間比較少。廣東人的餐桌都會有一道湯,無論是菜湯還是老火湯。所以我家最喜歡煮的就是蛋花湯。很多人認為蛋花湯是最容易做的,覺得這款湯就算是不會做飯的人,也能做出來。
  • 太湖綠茶洞庭碧螺春,十大名茶之一,康熙皇帝親口賜名
    茶的嫩芽兒就在柔和的輕風細雨下,漸漸的冒出了頭兒,慢慢地長成了茁壯的、細細嫩嫩的葉芽兒。茶被摘下來,鮮亮、碧綠。茶芽鮮葉放在高溫鐵鍋內,殺青、翻炒,揉搓、塑形,然後放在炭火上烘焙,茶香就溢出來了,濃、醇、清、透。我喜歡喜歡綠茶的清香,優美的身姿和耐人的味道。
  • 冬天我家常多喝這碗湯,清香不膩,營養美味,做法簡單接地氣
    冬天裡的第一碗豌豆尖圓子湯,你喝了嗎?做法簡單家常接地氣。冬天我家常多喝這碗湯,清香不膩,營養美味,做法還簡單。冬天一到,又到吃豌豆顛兒的時候了,而且這菜價格還不低呢!豌豆顛兒,四川方言是這麼叫的,其實就是豌豆尖,只是咱們把「尖」念成「顛」,僅此而己,而對這道蔬菜無限喜愛,冬天裡涮羊肉,燙火鍋,牛肉湯鍋必備蔬菜。鄉下隨便一家,房前屋後都種有一些,不用細心照料就能收得無限綠芽,無論煮麵還是做湯,扔進去一把就能吃得很清爽。豌豆顛兒即豌豆尖,我們都是摘其嫩尖食用。
  • 老人常說「半碗麵粉倆雞蛋,金湯銀湯都不換」,說的就是這河南湯
    老人常說「半碗麵粉倆雞蛋,金湯銀湯都不換」,說的就是這河南湯小時候因為沒怎麼出過門,不知道除了鎮子以外的美食都長什麼樣子,每天的家常飯都已經讓人吃得應接不暇,因為媽媽是一個非常愛倒騰的人,除了平日的一日三餐之外,還會自己製作涼皮,自己扯燴麵,
  • 「啥湯」傳奇(民間故事)
    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皖北蕭州的風味小吃,首推「啥湯」,與臨近的河南胡辣湯和淮南牛肉湯並稱「三絕」。「啥湯」是啥湯?每天第一個來到劉家啥湯店的食客會看到這麼一幕:熬燜了一夜的啥湯就要揭蓋了,劉老秀才方將竹管取出,口中念念有詞,在揭蓋的剎那間對準湯鍋指點幾下,然後一聲悠長的吆喝:「開鍋了——」說來劉老秀才並非慳吝之人,他毫無保留地將啥湯的配方公布於眾,只是仙人指這件寶物,只在劉家子孫中傳承,且傳男不傳女,傳長不傳幼。2.知縣謀寶到了乾隆年間,劉家啥湯店的掌勺人名叫劉文仁。
  • 啥湯究竟是什麼湯?一碗沒有名字的湯,和胡辣湯一樣受歡迎
    又到了吃早飯的時間了,在鄭州滿打滿算呆了兩天,喝過了胡辣湯,今天就喝一碗不知道什麼名字的「啥湯」。這家英協路上的廚鄉大煎包,和平時吃的一些中餐的快餐店很類似,自己拿餐盤取餐之後到收銀臺結帳。早餐時間除了主打的點心之外還有很多小涼菜,早餐以外,發現他家還做夜市燒烤。
  • 老楊家胡辣湯,記憶中的味道,方便衝泡,鮮香美味,湯色濃鬱
    老楊家胡辣湯,記憶中的味道,方便衝泡,鮮香美味,湯色濃鬱胡辣湯在河南的地位,就等於火鍋之於重慶缽缽雞之於樂山,腸粉之於廣東。在河南人眼裡任何美食都比不上那一碗跟自己一樣實在的胡辣湯。在河南的大街小巷,每天早上都能聞到空氣中飄來的熟悉的味道,不遠處總能找到售賣胡辣湯的小攤檔。胡辣湯,是一道以麻香濃鬱著稱的河南特色粥湯類美食,在舌尖三裡漂泊在外的河南人便是憑藉著胡辣湯的味道一解鄉愁之渴。其實呢,胡辣湯的來歷還是很有一段傳奇故事的。
  • 河南人的早餐,中原特色的胡辣湯,濃濃的鄉情味道
    胡辣湯作為河南地區標誌性的美食,一日三餐當中早餐最常見,幾乎每家早餐店都會有胡辣湯油條這兩種早餐,當地人也習慣了胡辣湯的麻味,來上兩根油條泡在碗裡,簡直絕配。胡辣湯最出名的也就屬【逍遙鎮胡辣湯】,不但在河南當地出名,並且名譽全國。
  • 煮餛飩湯時,多加這3種「油」,湯鮮味濃,美味提升10倍!
    餛飩是我國民間傳統的麵食之一,它與餃子十分相似,但不同的是,餛飩的麵皮更加薄,而且包的手法也不用,雖然各有各的特點,但相比之下,我會更喜歡吃餛飩,餛飩一般都是帶湯食用的,口感十分嫩滑,不過煮餛飩也是有技巧的,下面就教大家一招,煮餛飩湯時,多加這3種「油」,湯鮮味濃,美味提升10倍!
  • 做疙瘩湯之前,和面時加點「它」,疙瘩湯更筋道美味,讓人吃不膩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喝過疙瘩湯?疙瘩湯有著童年的味道,對北方人來說,幾乎沒有人沒嘗過疙瘩湯。早上起來最省時省力的早飯就是疙瘩湯了,雖然做起來很簡單,但是味道是真的不錯。疙瘩湯可以是湯也可以當粥,一般只要做一鍋疙瘩湯,早飯晚飯就不愁了,光喝疙瘩湯都能喝好幾碗,如果配上一些小菜,更是美味無比。在北方很多地區,疙瘩湯甚至都已經登上了飯店菜單,有些飯店專門就是做疙瘩湯的。
  • 河南人最喜歡的一碗湯,每天早上必吃,外地人去排長隊也要等著喝
    有著胡椒的胡辣湯在唐朝時存至今天,胡辣湯在河南人心中的地位只用這一句就中,想請河南人喝飯,給他一碗胡辣湯!在河南流行著「早上一碗胡辣湯,保證一天都健康」。一碗胡辣湯在河南境界無處不在,遍布在河南每一座城市中的大街小巷子,上可至星級酒店,下可至街角犄角旮旯的早餐小攤都能尋到它的身影,它賣相併不佳,味道辣在先,投入了多種香料做成的胡辣湯,香、辣、麻、滑、綿、潤,暢快淋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