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藍字「和樂數學」關注我們,查看更多歷史文章。設為星標,快速讀到最新文章。
除了教授數學,我還是一名專業的指揮家。經常有人問我:「要兼顧數學補習班和指揮家的事業,應該很不容易吧?」
其實,我從來不覺得這是全然不同的兩件事,因為指揮家閱讀樂隊總譜(將樂團各聲部的音集中記錄的樂譜)的過程,和解讀數學的邏輯非常相似。
我為了學習指揮而去歐洲留學時,經常聽人說:「不錯,他的邏輯思維很強。」
在日本,我總覺得人們傾向於吹捧那些很有天分或才氣的人,卻對那些強調理論的人敬而遠之。而在歐洲,有邏輯思維會使一個人得到尊敬和讚賞。
有時,人們會問我:「指揮家是怎麼練習指揮的呢?」
真正的練習其實有 90% 以上的時間都是在閱讀總譜,最主要的就是和聲的進行。當然,一開始一定會先確認哪些段落會使用到哪些樂器,但最花心思的還是和聲的閱讀,因為和聲的進行將會決定音樂呈現出來的感覺。
假如你聽到一首曲子中的某一段,覺得特別感動,我敢說其中一定有裝飾奏的存在。越是有名的曲子,組織出裝飾奏的和聲就進行得越高明,只要分析樂譜就可知道。這些經過極度精密計算的邏輯,是建立在薪火相傳的傳統和天才作曲家的創新之上的。我們內心的感動絕非偶然,其中確實存在打動人心的力量。
在這一方面,音樂和數學有異曲同工之妙。數學是自然界的語言,每一個數學式當中,肯定都包含著某些信息。無法用一顆感性的心傾聽其中信息的數學家或物理學家,絕對不可能成為一流的研究者。
我認為數學和音樂存在兩個共同點:一是兩者皆為美麗的邏輯,二是接觸這兩種學問的人都必須具備豐沛的情感。著名的數學家當中,有很多熱愛音樂的人。
廣中平佑是日本頗具代表性的數學家之一,他在高中的時候曾經夢想成為一名音樂家。當時朋友們都認為,擅長鋼琴又能夠作曲的他應該會報考音樂專業,沒想到他卻在高中二年級時突然發現數學的魅力,開始全心投入數學的世界,最後走上數學而非音樂之路。
廣中先生曾說:「數學和音樂一樣美。」除此之外,愛因斯坦熱愛音樂一事同樣廣為人知。他曾經在接受採訪時被問到這麼一個問題:「對你來說,死亡是什麼?」當時他的回答是:「死亡就是再也無法聆聽莫扎特。」
在我身邊,也有很多學理科的朋友喜歡音樂。更值得一提的是,很多醫生都很擅長彈奏樂器。現在甚至還有一支由醫生(或未來的醫生)組成的業餘管弦樂團(日本醫家管弦樂團)。
相反,喜歡數學的音樂家似乎並不多見,這是因為職業音樂家通常從小開始學習音樂,訓練佔去多數時間,他們很少有機會接觸數學。事實上,在我周圍的職業音樂家中,也有不少人在言談舉止之間不經意流露出數學家的特質。他們總是能夠在浪漫的感性與嚴謹的理性間達成絕佳的平衡,讓我們聽見最動人的演奏。其中就有兩位音樂家,分別在醫學和數學領域登峰造極。
一位是指揮家朱塞佩・西諾波利。他是歷任英國愛樂管弦樂團首席指揮、德勒斯登國立管弦樂團音樂總監的名指揮家,在日本也有眾多樂迷。學生時期的他不僅在馬切魯諾音樂學院專攻作曲,還獲得了帕多瓦大學精神醫學的博士學位。
另外,同樣作為指揮家的埃內斯特・安塞梅,不但曾帶領瑞士羅曼德管弦樂團等留下許多著名的錄音作品,而且曾在索邦大學數學系求學,後來還成為洛桑大學數學系的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