瓊州海峽「東窗口」父子四十七載接力守燈塔

2020-12-23 中國新聞網海南站

  (愛國情 奮鬥者)瓊州海峽「東窗口」父子四十七載接力守燈塔

  中新網海口7月10日電 題:瓊州海峽「東窗口」父子四十七載接力守燈塔

  記者 洪堅鵬

  7月2日上午,南海熱帶低壓向瓊島逼近,位於瓊島東北部木蘭灣的南海航海保障中心海口航標處木欄頭燈塔,迎來一陣陣強烈的風雨。皮膚黝黑的燈守員黃國友和同事們早早檢查設備狀態、加固門窗,作好了防臺準備。

  木欄頭是位於木蘭灣的一處岬角,是瓊州海峽的「東窗口」,不遠處海域便是排名世界第二的急水門,周圍海域海況複雜,過去常常發生海難。

  《中國沿海燈塔志》記載,光緒二十年(1894年),海關巡輪「鰲金號」到木蘭頭附近布置浮標之際,暴雨驟至,所有船員全部遇難。由於常有漁船在這片海域擱淺觸礁,不少船板被衝至海岸邊,木欄頭還曾被稱作「木爛頭」。

圖為矗立在木蘭灣急水門礁石上的水中燈樁。 洪堅鵬 攝

  1954年,為了保障過往船隻的航行安全,國家在木欄頭建起了兩座高20多米,相隔約1公裡的前後導標;1995年,兩座導標被拆除,修建起了如今的鋼筋混凝土結構燈塔。

  黃國友的父親黃宏欽原本在附近的林梧村當會計,1972年,黃宏欽被動員來守塔。

圖為木欄頭燈塔。 洪堅鵬 攝

  「那時候,從村子到燈塔並沒有道路,需要步行穿過田地、林地、山地,走2個多小時才能到海邊,還要隨身帶著柴刀,進到林子裡用刀開道。」黃國友回憶父親守塔時的艱苦條件,他自小常與父親在導標邊上生活:隔幾天到鎮上買菜、採購生活用品;用蓄水池、水缸接雨水飲用或洗澡;有時趕海抓蟹撿螺,頗有樂趣。

  木欄頭燈塔所處的環境,常年高溼、高溫、高鹽、大風,淡水匱乏,在颱風季節時尤甚。

  「以前還在用乙炔氣燈的時候,有時風特別大,火柴怎麼都點不著,特別苦惱。」黃宏欽說,收到颱風預警後,要做好燈塔的所有準備工作。颱風一來,就只能待在屋裡不出門,沒有菜下鍋,就放點鹽煮稀飯吃。

  彼時,村裡人嘲笑他,把老婆留在家裡,獨自一人到燈塔邊上生活。由於來回不便,燈塔不能離人,黃宏欽甚至春節也極少回家,只能偶爾回家幫做些農活。

  生活條件如此艱苦,黃宏欽仍心甘情願地堅持。他對記者說:「國家需要人去做這件事,我不去誰去?所以再辛苦也要去!」

  至上世紀80年代,導標的燈具由「火」發展到「電」,再從使用乾電池、空氣電池、鉛酸電池,一步步發展到使用太陽能、市電。

  1992年,當地修了一條土路通往燈塔,黃宏欽和同事們才結束了肩扛手挑柴油、電池、油漆等物資的日子,可以僱傭牛車進行運輸了。1994年,高達72米的鋼筋混凝土結構燈塔開始建設,至次年投入使用。

  燈器隨著時代發展不斷換代,如今使用經改造後的英國PRB-21型LED燈器射程達25海裡,開關均為全自動化,日光閥根據光照強度自動開、關燈,到了夜晚,燈塔便發射出明亮的光柱,為附近船隻提供指引。此外,燈塔還裝備了船舶自動識別系統VIS、船舶交通管理系統VTS、環島甚高頻通信系統等。

  1999年的除夕,黃宏欽正式退休,卸下了燈守員的擔子;2000年大年初一,黃國友從父親手中接過「棒子」,代替父親繼續守塔的使命。

  站在木欄頭燈塔塔頂,木蘭灣的風光一覽無餘,只是南海熱帶低壓帶來的強風吹得記者站不住腳。

  黃國友的母親韓岑花回憶,在1996年的一場颱風中,當時在燈塔的黃國友幫父親開燈,結果被大風吹飛,所幸他情急之下抱住了一根柱子,再匍匐在地面慢慢爬回屋裡,「看到這麼危險,我當時就嚇哭了。」

  2010年國慶期間,海南迎來連續強降雨,導致木欄頭燈塔專用電路線及道路均被衝毀,只能使用柴油發電機發電。由於損害程度嚴重,線路遲遲未能修復,眼看柴油告罄,木欄頭航標管理站的工作人員肩挑背扛,徒步6公裡往返多次將1噸柴油運進站裡,才保證了燈塔的正常發光。

  2014年,海南遭遇超強颱風「威馬遜」襲擊,木欄頭燈塔燈守房的玻璃都被打碎,斷水斷電。黃國友和同事們只能步行出去,挑回柴油發電。

  自1995年木欄頭燈塔建成以來,一直保持著接近100%的發光正常率。

  當記者問及燈守員的工作枯燥、孤單甚至伴隨著危險為何還要去做時,「從小就和父親生活在這座塔旁,熟悉這份工作,對燈塔和故鄉的海都產生了深厚的感情,對它們十分眷戀。」黃國友淡然而堅定地說道。(完)

相關焦點

  • 瓊州海峽停航致海南省快遞滯留 因受偏東急流和冷空氣共同影響
    首頁 > 動態 > 關鍵詞 > 快遞最新資訊 > 正文 瓊州海峽停航致海南省快遞滯留 因受偏東急流和冷空氣共同影響
  • 12歲男孩與父親成功橫渡瓊州海峽背後,是父親愛的教育
    7月28日,廣東佛山一名12歲男孩,劉柏言與他的父親劉志敏一起成功橫渡瓊州海峽,引發了大量網友關注。據悉,劉柏言他們橫渡瓊州海峽的路線是,從海南海口白沙門海岸開始,到廣東徐聞縣青安灣海岸結束,橫渡路線全程約22公裡。本次橫渡瓊州海峽活動,共有9名遊泳愛好者參與,其中2名就是橫渡成功的劉柏言和劉志敏父子。
  • 瓊州海峽上的老船長
    它位於雷州半島最南端,東含紅坎、排尾角,西嵌三塘角,北吞大水橋溪,南銜瓊州海峽,水面開闊,與海南島隔海相望。無論是汽車、行人,還是火車,跨過瓊州海峽都要依靠輪渡。而54歲的陳安和、42歲的黃永華就是忙碌在瓊州海峽上的「擺渡人」,他們都是湛航集團的渡輪船長。
  • 海口鐵警守護瓊州海峽回家路
    海口鐵警守護瓊州海峽回家路張新新 攝  □ 本報記者 邢東偉 翟小功  1月21日凌晨1點,天氣轉涼。  在粵海鐵路北港客運站門口,還有許多旅客陸續進站上船。  粵海鐵路北港碼頭位於廣東省徐聞縣南山鎮南山村,是進入海南省重要港口之一,大量人員、車輛經此穿越瓊州海峽進入海南島。《法制日報》記者連夜趕赴這裡,迎接春運首日的「尖峰時刻」。
  • 今起坐船過瓊州海峽進出海南一定要帶身份證,否則...
    1月9日,海南省委宣傳部、省交通運輸廳聯合召開瓊州海峽水路旅客運輸實名制新聞通氣會,記者從會上獲悉,瓊州海峽水路旅客運輸從2017年1月10日起將全面實施實名制管理。  按照《規定》,海南省瓊州海峽水路旅客運輸(含省際長途道路旅客運輸),包括海口至徐聞客滾航線(含粵海鐵路)、海口至北海客滾航線將於2017年1月10日全面實施實名制管理。  根據《規定》,瓊州海峽航運企業及其委託的船票銷售單位、港口企業是實名制的責任主體,具體開展實名制工作。航運企業須憑乘船人的有效身份證件銷售船票,乘船人不提供有效身份證件,不予銷售船票。
  • 高明區兩位遊泳健兒成功橫渡瓊州海峽
    高明兩位遊泳健兒成功橫渡瓊州海峽,其中,66歲的白國強是首位成功橫渡瓊州海峽的高明人,也是廣東有史以來年紀最大的一名橫渡者。這令人想起了《老人與海》裡面的名言:「人不是為失敗而生的。一個人可以被毀滅,但不能給打敗。」三十餘公裡,漫長的十幾個小時,從晨光熹微,到夜幕降臨。
  • 瓊州海峽會消失嗎?海南島又是如何跟大陸分開的,一起來看看吧
    在我國的南邊有一個叫海南省的島嶼,一說到海南省,相信大夥並不陌生對吧,海南省作為一個島嶼距離我國大陸之間肯定相隔著海洋,那便是瓊州海峽,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瓊州海峽吧!首先還是來看看瓊州海峽的地理位置吧,瓊州海峽是海南省與廣東省雷州半島之間的一條海峽,西接北部灣,東連南海北部,呈東西向延伸,是海南島瓊州島與雷州半島之間所夾的水道,瓊州海峽東西長約80千米,南北平均寬為29.5公裡,最寬處直線距離為33.5公裡,最窄處直線距離僅18公裡左右,面積0.24萬平方公裡,平均水深44米,最大深度114米,從這些數據可以看出,瓊州海峽其實並不是很寬
  • 新海港徐聞港正式通航:瓊州海峽過海航程由24海裡縮短至12海裡
    26日上午9時28分,以「對接自貿港 共享新未來」為主題的湛江徐聞港開港活動在該港停車場上隆重舉行,新海港徐聞港這條讓人們期盼多年的瓊州海峽滾裝客船新航線正式開通。徐聞港瓊州海峽是連接大陸和海南島的交通咽喉,作為人員進出、海南生產生活物資供應的主要滾裝運輸通道,是最繁忙的海峽之一。
  • 鄭州-海口K457/458次列車完成瓊州海峽海上運輸
    大河網訊(記者範昭文/圖)7月2日下午4時20分,由鄭州開往海口的k457/458次列車首次運行抵達瓊州海峽,在海峽兩岸進行列車解編作業,下午7時10分通過渡輪完成瓊州海峽的海上運輸。   7月2日下午4時20分,由鄭州開往海口的k457/458次列車首次運行抵達瓊州海峽,在海峽兩岸進行列車解編作業,下午7時10分通過渡輪完成瓊州海峽的海上運輸。
  • 瓊州海峽航線客滾輪於14日6時起全線停運
    瓊州海峽航線客滾輪14日6時起全線停運。  據海南省氣象部門監測,今年第22號颱風「環高」,13日16時中心位於距離海南省三沙市(西沙永興島)東南方向約240公裡的南海中部海面上,中心附近最大風力13級(38米/秒),七級風圈半徑250~280公裡,十級風圈半徑60~80公裡,十二級風圈半徑30公裡。
  • 橫渡瓊州海峽達州第一人!勒個小夥子的真實身份是……
    達州小夥王成林成功橫渡瓊州海峽!昨日中午,從遙遠的廣東省徐聞縣傳來好消息,第75批橫渡瓊州海峽的勇士安全上岸,通川區八小體育教師王成林成為達州市橫渡瓊州海峽第一人。記者第一時間採訪了王成林!「為了參加橫渡瓊州海峽的活動,我提前一年就在做準備。一開始是短距離遊,然後遊 5 公裡、10公裡、15公裡……」為了挑戰橫渡海峽,王成林的訓練循序漸進地進行著。達州橫渡瓊州海峽第一人據悉,橫渡瓊州海峽活動報名費13000 元,加上前期的準備和這次參賽的往返交通及食宿,王成林差不多花了3萬多元。
  • 荊州「泳」士橫渡瓊州海峽 記者前往海口全程記錄
    荊州「泳」士肖丹,將於7月7號橫渡瓊州海峽。幾天前,他已經來到海南省海口市提前適應訓練。今天(7月4日),《江漢風》記者範振宇也前往海口,對肖丹進行全程跟拍和直播。上午九點,《江漢風》記者範振宇正在仔細檢查,此次跟拍肖丹橫渡瓊州海峽行程所需的攝像、直播設備。範振宇將會記錄肖丹前期準備及橫渡瓊州海峽的過程,每天實時發送回來。
  • 遊泳橫渡瓊州海峽 從「菜鳥」到「達人」感受運動的魅力
    今天我們要給您介紹一位西安退休阿姨是如何堅持健身,並在今年6月成功橫渡瓊州海峽的。在全民健身日即將到來的時候,您也一起加入健身的行列吧。今天我們要給您介紹一位西安退休阿姨是如何堅持健身,並在今年6月成功橫渡瓊州海峽的。在全民健身日即將到來的時候,您也一起加入健身的行列吧。
  • 瓊州海峽輪渡如何提前購票?這些事項要知道
    10月1日起,瓊州海峽輪渡過海需在網上進行提前購票,未購票車輛將無法進港。但網上購票具體如何操作?需要注意什麼事項?海南日報記者9月29日對海南海南海峽航運股份有限公司新聞發言人謝煥傑進行專訪,就市民關心問題作出解答。
  • 港珠澳大橋都建成了,瓊州海峽為何還沒有橋
    隨著港珠澳大橋的通車,證明了我國的建橋能力已居世界前列,人們再一次的將目光轉向了另一條海峽:瓊州海峽。據了解,從1994年開始,廣東、海南兩省就聯合開展了瓊州海峽跨海工程前期研究工作。但24年過去,依舊沒有確切動工的消息。究竟是什麼使瓊州海峽跨海通道工程遲遲沒有進展?
  • 海南省交通廳廳長:瓊州海峽有望通行快船,過海只需半小時
    海南省交通廳廳長:瓊州海峽有望通行快船,過海只需半小時 胡誠勇/南國都市報 2017-02-21 17:10
  • 廣東省瓊州海峽輪渡運輸管理辦公室守護「祖國南大門」
    阻斷病毒和保障暢通「兩手抓兩手硬」瓊州海峽是海南島聯通大陸的民生大通道,海南90%以上的生活物資運輸、1/3的旅客運輸均通過瓊州海峽進出島。「既要嚴防死守防疫關口,阻斷病毒傳播的渠道,又要確保試行中的『班輪化』模式正常運行,安全暢通。」海峽辦主任溫萬君說。
  • 海南動力傘愛好者李峰成功飛越瓊州海峽 我乘飛傘吻藍天
    >在距離瓊州海峽海平面這是12月18日,51歲的李峰駕乘動力傘飛越瓊州海峽時的生動體驗。當天,海南首屆動力傘飛越瓊州海峽挑戰賽在海口白沙門舉行,他是16名挑戰者中唯一的海南人,也是少有的以業餘飛行者身份報名的參賽者,最終,他安全抵達廣東省海安縣白沙灣,挑戰成功。
  • 颱風「百裡嘉」今日登陸 瓊州海峽全線停航
    針對颱風影響,瓊州海峽已在12日下午全線停航。受「百裡嘉」影響,瓊州海峽客滾船於12日14時起全線停航。圖為在海口新海港碼頭,一艘漁船正在回港避風。 駱雲飛 攝「雙颱風」先頭部隊已到!受颱風影響,12日20時至13日20時,南海北部、瓊州海峽、北部灣、以及廣西沿海、廣東中西部沿海和海南東北沿海將有6-8級大風;其中,颱風中心經過的附近海域或地區的風力有9-10級,陣風11級。廣東南部、海南北部等地有大雨或暴雨,其中廣東雷州半島局地有大暴雨。國家海洋預報臺12日發布海浪黃色預警,風暴潮警報升級為黃色。
  • 「木恩」影響減弱 瓊州海峽恢復通航
    「木恩」影響減弱 瓊州海峽恢復通航受颱風影響,廣州一天之內下了好幾場雨。隨著颱風「木恩」影響的逐漸減弱,7月3日17時起瓊州海峽恢復通航,按抗8級風配載,進出島旅客列車逐步恢復運行。更多資訊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名稱:中國經濟網,id:ourcecn)來源:廣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