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錄於話題 #作文 28個內容
細雨綿綿,2021年上海的「新中考」今天開考了!9.4萬餘名初三學生走進考場書寫青春的答卷。
今年的初三學子已經全部是05後,在今天上午首場語文科目考試中,他們要在作文中回答,什麼「比看上去更有意思」。
一起來看看名師們的點評。
今年上海中考的作文題:
比看上去更有意思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對「有意思」有這樣一種解釋:有意義,耐人尋味。生活中的人、事、物,大多如此。
請以「比看上去更有意思」為題,寫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要求:
(1)不得透露個人相關信息。
(2)不得抄襲。
01、既要在「淺處」種出「稻」,更要在「深處」種出「菱」縱觀近幾年的上海中考作文題,2021年的作文題對學生的思維能力要求最高。前兩年的「有一種甜」 「這事,真帶勁」,對學生來說,可以寫深也可寫淺,寫作水平高者可以寫多個層面的「甜」或者「帶勁」,寫作水平一般者敘寫出一個層面的「甜」或「帶勁」亦可。所謂「深處種菱淺種稻,不深不淺種荷花」是也。而2021年的作文題,對於寫作者而言,至少要寫出兩個層面的「有意思」,即「看上去的有意思」與「深層次的有意思」。寫作者必須透過表面的趣味,挖掘出本質的意義。既要在「淺處」種出「稻」,更要在「深處」種出「菱」。從這個角度而言,這道題顯然對學生的思維水平提出了不小的挑戰,然而筆者以為這正是中考作文命題應該探索的方向。另外,這道題對學生的價值觀有積極的引導。它引導學生思考事物乃至人生真正的價值何在。「看上去有意思」的,未必真有意思;看上去沒意思的,未必真沒意思;「看上去有意思」的,「意思」未必在「看上去」的表面,而在「看進去」的深層。我們更應該關注、享受那背後真正的「有意思」。因而,這樣的命題無疑對學生認識事物是有啟示的,也有助於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從以上兩個角度簡要而論,筆者以為2021年的中考作文命題「比看上去更有意思」。——
樊新強 (上海市特級教師、上海中學教學處主任) 今年的作文題目,乍一看「有意思」,再一想「更有意思」。這道題的命制,似乎是「急智」,當然也精緻,是刻意而為的精巧——的確有意思。命題形式有變化,比往年多了一段提示語。來自《現代漢語詞典》的釋義,提醒考生注意「有意義,耐人尋味」。又有「生活中的人、事、物大多如此」的補充,對學生而言,是導引,也是限定,在題目中給予「有意義,耐人尋味」這一約束的同時,也給予思考足夠的可能。需要考生表達出對生活的認識和理解,寫出意味。命題指向明確,考生選材餘地大,可寫內容多,可以放眼社會呼應熱點,從大事件中選擇材料,也可以著眼身邊明察細微,在小事情上表達感悟。學生素材積累應該比較豐富,借題發揮的空間當然也比較大。題目有一定難度。
一是對構思有要求,需要「比」:「看上去」是遇見、是看見,但不能局限於「看上去」的表象或假象,而要去發現、去感悟「更有意思」的內涵,這需要安排作文的層次,是「看上去」有意思,實際「更有意思」,是從表面到深刻,由淺到深的認知層次。
二是鼓勵學生自主生發、建構符合生活意義的表達。所謂「有意義,耐人尋味」,不能簡單以「貼標籤」式的點題方式去應對,更要有對「有意思」的發現過程。
三是情感要有著落。這道題目給予學生寫作自由度比較高,但是需要考生依託「生活中的人、事、物」表達出「更有意思」的體察。總體看,命題意圖明顯,整個命題基本保持了上海中考作文的一貫性,提示語的出現並不意味著命題轉向,倒是使考試有了意味。考試的意味不僅僅是測評選拔,而是促動學生在學習生活中有體驗、有發現、有感悟,發現那些「有意思」的,發掘那些「更有意思」的。這實際上是提醒學生在日常寫作訓練中不能只滿足於簡單敘寫,一味鋪陳,而是要有思考、有發現,寫出那些「比看見更有意思」的理解。這當然就要在不斷地學習中,擁有屬於自己的眼界見識、胸懷格局和頭腦智慧。——
張豪(上海市語文特級教師,正高級教師,上海市江寧學校副校長)本次中考作文題目「比看上去更有意思」,比看上去要難!難點在於,考題對於學生的反思能力與分析能力提高了,題目的題眼在於「更」。中考作文應當以記敘文為主體,引向議論,要求學生能夠在掌握基本敘述能力的情況下,進行有目的的記敘,也就是要求學生有能力發現所記事件中的意義。本次作文題目顯然遵循了這一初中作文教學的核心目的——
通過記敘思考意義。但這一題目除了要求學生發現意義之外,還要求學生分析與反思出事件中更深層的意義,這提高了對學生思維能力的要求。應當說,這個題目更傾向於議論文,或者說比傳統的「夾敘夾議」,對議論能力或者說反思能力的要求更高了。這個題目體現著當代語文教學的新動向:初中語文教學不僅僅要提高學生的語言能力,還要求提高學生的理論思維能力,在日常教學中,段落大意概括和中心思想的提煉的相關訓練應當增加,關於理解力的訓練應當加強。這是一個值得鼓勵的新動向!
04、兼具想像空間和拓展機會今年上海中考寫作題目,是以「比看上去更有意思」為題,寫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題目前先給出了《現代漢語詞典》對「有意思」對解釋:「有意義」 「耐人尋味」。那麼,到底是什麼事有意義呢?什麼是「耐人尋味」呢?這應該是命題者提供的「文眼」。這個「有意思、耐人尋味」,要好好思考,才能琢磨透。
我覺得,這次中考作文題目還是不錯的,有一定的想像空間,有一定的拓展機會,可以評價為「中上」水準的命題。在文章體裁上,並沒有特別規定,看來是寫議論文、記敘文都可以。一般而言,受過嚴格訓練的學生,對這個作文題會感覺難度不大,不過,考生要擺脫「泛泛而談」,要避免「空泛議論」,寫出令人耳目一新的好文章,也是很不容易的,希望閱卷教師能在公平公正的前提下,注意保護一些有獨特個性的孩子,把握一個合理的、更為準確的評估。我個人一直對「抒情寫作」,對中小學過分強調「議論文」「記敘文」有自己的保留意見。我一直希望初中寫作、高中寫作的教學,能擺脫「議論文」「記敘文」這種固定套式,而要讓孩子們學會「說理性寫作」,即學會用準確、自然的語言來表達自己的觀點。要學會寫作有觀點、有論據、有邏輯的「論文」。此外,也建議鼓勵初中生、高中生們能拓展寫作的體裁,無論是書評、影評、劇評還是時評,都是有應用價值的寫作,甚至公眾號文章的寫作嘗試,都很有意義。今年的作文題目挺好,引導學生寫出真情實感,不容易「套題」,這恰恰是近年來語文作文命題所追求的。今年的作文題目是此前上海中考作文「這事正帶勁」的升級版。「比」字要抓住!看上去沒什麼,其實很有意義、很有價值、很有趣。寫作時要突出事件的「有趣」,考生應寫出心理的轉變與感受。這道作文題考驗學生的觀察力,引導學生從小事著手進行寫作,比如學攝影、學書法等,要把學習的過程、細節描寫出來。與此同時,又要以小見大,要有深層思考,體現價值觀、審美觀,體現一個君子養成的過程。——
黃玉峰(上海市語文特級教師,上海復旦五浦匯實驗學校校長)「導語」的漂亮在於引導學生抓住「有意思」這個關鍵,給予了限制,又引向廣闊的生活。人、事、物皆可,但仁者見仁,智者見智,關鍵是你覺得「怎樣的」是有「意思的」?不同人對相同人、事、物可以「尋」到不同的「味」,即使是同一個人,不同階段回首或重「尋」,「味」亦可不同。所以,「味」之所在,是關鍵,也「耐」人「尋」,值得考生「肆意縱橫」。
最漂亮之處,恰不是「看」,是「思」。「比」的意思和「比」的結果都需經過「思」。請思考看到的表面之下的「意義」和「味」;請思考與常規的大家「看上去」認同的那些不同的意味;或者你進一步尋到,你以前認識的人、事、物的更深入或別樣的意味。「味」之高低、深淺,亦作文之高低與深淺;辯證看待「表層」與「內在」,「更」的比較,是能力所在,也是成長之引導。 還漂亮在引導學生的寫與老師的教要跳出一些「陋習」。「有意義」,一字之差,差之可以千裡。生活的真諦在「意思」,在「味」,不在空洞的「意義」。2021上海中考作文題目「比看上去更有意思」,真的很有意思。看三年中考題:有一種甜(2020年);這事,真帶勁(2019年);真的不容易(2018年),可以明顯發現它們之間的關聯度——在穩定中有發展,在繼承中創新意,在不變中求變化。四年作文題的寫作難度,都在「材料的選擇」。前三年題目的材料是一個「平面體」,只要做出「單一」選擇:有一種甜(是什麼);這事(什麼事),真帶勁;(什麼事)真的不容易。簡而言之,選擇某一件事敘述即可。但是,今年,在「材料的選擇」上,增加了對材料的「表象與內涵」「局部與整體」「近視與遠視」等等的哲理要素。所以,可以這樣認為,2021年的題目對材料選擇的要求,由「平面」轉向「立體」。面對今年的題目,你得選擇一件「看上去很有意思」的事,然而,還得思考「比看上去更有意思」的認識,這就得在敘述的基礎上,加以適當的議論。例如,考場外穿著紅T恤、紅旗袍的爸爸媽媽們——比看上去更有意思;中國「天和號空間站」「房型圖」——比看上去更有意思,等等。材料的選擇很廣,但要選擇可敘可議的好材料,不容易。在興業中學考點,盧灣中學的考生在進考場前合影留念(文匯報王星 攝)從前兩年的「帶勁」 「甜」到今年的「有意思」,上海中考作文題目少了更多「刻意為之」的意味。如果說「帶勁」和「甜」是需要對感受進行「提煉」的話,「有意思」則是引導學生在廣闊的生活中自由地感受、真實地感受,畢竟對每一個個體而言,萬物皆可「有意思」「有趣味」。從這個層面而言,今年的作文題在引導學生寫真話、抒真情上走得更加堅定。人生意趣,千姿百態。只要是健康的趣味皆無高下之分,但對趣味的理解和感受卻有深淺之別。題目中的「比」 「更」兩個關鍵詞已然在為學生的思考指明路徑。「看上去」或許也挺「有意思」,但終究是「紙上得來終覺淺」,要想體驗「更有意思」的滋味,須知「絕知此事要躬行」的道理。在親身經歷和實踐探索中寫出自己或者別人「看」不到的更豐富、更深層次的「意思」,這是能體現文章高下很重要的一點。今年上海的高考作文題聚焦「時間的沉澱」和「事物的價值」之間的關係,引領學生的認識從淺表走向深入,如果從這個角度審視今年的中考作文題的話,命題者則給出了「認識」的具體路徑,即在實踐中深化認知,感受事物的意義,發現「事物的價值」。如此看來,上海今年的中高考作文題目也是「一脈相承」的,這確實是一道「比看上去更有意思」的作文題。「比看上去更有意思」這個作文題關注考察的是學生思維能力。首先,「有意思」要側重「有意義,耐人尋味」,而不僅僅是一般理解的「好玩,好笑」。在此基礎上,還要突出「更」,有層級要求。此外,「比看上去」則要求文章要體現表層與深層的「有意思」。三個層面,層層遞進。這樣的考題,對於那些思維品質好又善於分析的學生而言無疑有著較大的發揮空間。今年上海中考作文題目有意思的地方在於它不僅引導學生去關注生活,更引導孩子深入思考,什麼東西才是自己生命成長中彌足珍貴的東西。那究竟,「什麼」比「看上去」更有意思,這是需要考生進行思維填空的地方。也就是說,在「看上去」的階段,「我」還處在情感認知的初級層次,當「我」順著自己思維的脈絡往下走的時候,就可以進一步考察生活、了解生活、發現生活、思考生活、評價生活,並深度參與生活。因此,我們可以填補完整的作文題:「做起來」(「嘗起來」 「玩起來」 「動起來」 「想起來」 「想明白」 「用心做」……)比看上去更有意思。這篇作文的寫作關鍵,是學生為什麼會從一件只是看上去有點小意思的事件中,慢慢發現或突然頓悟,沿著這個事件的表象深入下去,去發現蘊含其中的大意思、大境界、大思考、大人生。故而,學生要懂得設計相應的刺激事件,讓自己進入一個思維的高光時刻,或心靈空間的儀式時刻,在這個心靈的靜默時刻,深入自己對生活的觀察、感受、發現和思考,更找回自己久已缺失的生命熱情和生活激情。這篇文章的理想境界,是「我」在經歷了一些事件,或者深度參與、了解某些事物之後,跨越了以往的認知,建構了全新的人生態度、人生思考,完成了意義重大的「成長」。「我」在情節起點覺得寫生看上去有點意思,所以想從學素描轉為寫生,又有點猶豫不決,人物陷入人生選擇上的迷茫。
刺激事件一:在素描與寫生之間,「我」最終決定從零開始學習寫生。因為,「我」當初學習素描只是為了考級方便,不是出於真正的興趣與熱愛。而且,素描主要練習線條、光影等基礎知識,每天描摹的是靜物,很呆板和無聊。「我」羨慕那些寫生的同學,可以經常背著畫板去野外畫畫,又自由又酷。這時候,我覺得「寫生」看上去有點意思。
刺激事件二:選擇了寫生之後,「我」通過自學以及向同學請教,慢慢地進入了寫生的藝術世界。在此過程中,「我」發現寫生比看上去更有意思,因為它可以讓「我」近距離接觸自然,與更真實、更有生命力的世界進行更深入的交流。
刺激事件三:在大荷塘寫生時,「我」遇到了酷熱,甚至開始懷疑自己的選擇。但是,「我」通過對荷花的細緻觀察,意識到每一份美麗都源自對環境的超然,對內心的執著。這時,寫生比看起來更有意思,因為它讓「我」了解了「美」的真諦,成功的真諦,人生的真諦。在這種設計中,我們準確地把握了題目的要求,先呈現了「我「對「寫生」的膚淺認識,認為它比較有意思(又自由又酷)。經過兩個刺激事件之後,「我」覺得寫生比看上去更有意思,因為它讓「我」領略了「美」,理解了生活,完成了成長。這樣,在文章中,「我」逐漸深入地懂得寫生的「有意思」之處,並將這種「有意思」超越寫生本身,開始真切地意識到,「成功」不在於掌握一門技藝,而是在追隨內心的渴望的過程中,見證更為激動人心的「美」,看到更充實的人生,更好的自己,更美麗的人生畫卷。——
肖朵朵(復旦大學文學碩士,上海市市西初級中學語文高級教師,上海市「語文教學之星」)婁山中學考點,天山二中的考生信心滿滿走進考場(文匯報張鵬 攝)
2021年中考語文作文題「比看上去更有意思」,乍一眼看上去似乎在審題上有一定的思維難度,但命題者有意識地給出「引導語」作為審題的「支架」。該作文試題體現了近年來上海市中考作文命題的改革趨勢——從單一的命題作文,到有「引導語」 「半命題」等多種形式的作文過渡。
本次中考作文「引導語」中給出了「有意思」的內涵包括「有意義,耐人尋味。」這樣就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關注更高精神層次的「有意思」,而非庸俗的低級趣味。「引導語」中又貼心提示了「生活中的人、事、物,大多如此。」如此就使作文具有很大的開放性,也幫助學生掃除了審題的障礙。此外,作文題「比看上去更有意思」,在語義上有較大的「留白」,也可以讓學生深入思考「什麼有意思?」 「為什麼有意思?」 「表面與本質有何不同?」等問題,給人一種言有盡而意無窮的感受。總的來說,本次中考作文與往年一樣充分發揮了學科育人導向功能,有效引導考生形成積極向上的心態,發現蘊藏於日常生活中的美好,培養良好的思維習慣與心理習慣。——
方澔(上海市位育初級中學語文教研組長,語文高級教師)這個題目很顯然要求考生具有透過表面現象看到深一層的思維水平。我打個比方,有點像反坦克飛彈,先要摧毀反應裝甲,再破壞坦克本身。這個難度對初中生而言不算高,語文的閱讀,還有理科練習題都有不少這種類似於從現象到本質的思維水平的題目。但要能從自己的生活中尋找到恰當的事例來主動呈現,就考驗學生平時的積累了。我相信初中生在四年的學習過程中都會寫到過主旨類似的作文,因此要完成並無難度,但立意的高低也許從考前的準備上就已經註定了。特別提醒一句,題目是「比看上去更有意思」,意味著看上去就是有意思的,這裡可以安排生動描寫,但不要為了後面發現有意思而選擇看上去就沒意思的事,另外文章後半一定有一個發現意義的升華,這部分不要生硬,契機要自然,有點像好萊塢編劇講的性格弧。最後,這個題目往往是從小事入手而達到更高境界的,更高境界不一而足,但我期待著能最終升華到意識到生活,甚至生存本身就比看上去更有意思的。
——
王健瑤(上海民辦平和雙語學校國家課程組語文教師)這道題目本身就很有意思,至少比看上去更有意思。生活中的確有很多枯燥乏味之事,例如茶米油鹽醬醋茶這些日常生活中的瑣事,的確乏善可陳,令人痛苦,不過只要你有一雙善於發現的眼睛,擁有一顆敏感的心靈,就可以從中發現比看上去更有意思的意義來。這種意義主要靠自己去發現,主要靠自己去選擇。這道題目既可以寫成記敘文,通過講述一個典型的故事來點明主旨,也可以撰寫成一篇短小精悍的議論文,文體上沒有明顯的限制性規定,考生自由發揮的空間比較大,文體上的開放度和包容度更大了,考生不大容易套題了。這種命題的方式比起往年更有新意了,這更像是一道話題型的議論文寫作題。 2021年中考作文題和往年一樣採用了全命題形式。「比看上去更有意思」與2018年中考題「真的不容易」一樣,沒有限定主語,主語需要考生自己補充,但今年的試題中非常貼心地給了提示,可以寫有意義,耐人尋味的人、事、物,題材範圍非常寬。題目的中心詞「有意思」可以是有意義,也可以是有趣,有味道,相比「有意義」少了些許嚴肅,多了幾分活潑。限定詞「比看上去更」則考驗考生構思的功力,可以是看似不起眼卻意義重大的事,也可以是看起來普通卻有特別之處的人,還可以是看上去挺有趣欣賞之後更有意思的物,重點應該將對人、事、物的心理感受變化的過程寫清楚。——
陳蕾(上海市格致初級中學語文教研組長,多次參加中考閱卷)更多寫作指導、熱門時文、寫作素材、讀書方法、學生佳作……盡在《新讀寫》雜誌!投稿郵箱:xinduxie2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