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青春期的孩子開始擁有自己的獨立思想,也不太願意聽從父母的命令,甚至開始變得叛逆,想要跟父母進行"權利之戰",這讓不少父母都感到頭疼。
良好親子關係的形成是在於父母和孩子雙方,若是只有一方那麼關係必然不可能和諧。但在很多家庭中經常可以看到這麼一幕,父母在要求著孩子去做自己認為對的事情,但這些事情並不是孩子想要的。
久而久之,家庭氛圍就會陷入緊張,父母與孩子之間的關係就會變得對立,孩子就會開始本能地進行自我防禦,想要為自己爭取一些權益。
長期處於"權力之爭"家庭氛圍的孩子容易變得內向,性格膽小、沒主見不說,還很容易對父母形成依賴性,不論遇到任何困難第一時間都是想要徵求父母的幫助,而不是自己解決問題。
這樣的孩子太過於依賴父母,缺乏較為獨立的性格,也就導致孩子缺乏自主選擇的意識和決定的勇氣了。
在很多家庭中,父母和孩子最大的權力之爭便是來自於學習。很多父母美其名曰為了孩子學習,於是花了很多錢送孩子進最好的學校、為孩子買學區房,甚至有些父母誇張到為了孩子辭職。
這只會給孩子帶來無限的壓力,讓孩子帶著雜念讀書,孩子的學習成績就得不到提高,父母也會不停抱怨自己辛苦孩子卻不努力。久而久之,整個家庭氣氛變得十分尷尬。
其實,家庭出現"權力之戰"的惡劣影響遠不止這些,而作為父母,更為成熟的一方應學會制止事態,而不是任其發展。
現代父母最大的通病就是為了工作而忙碌,卻無法跟孩子進行哪怕半小時的有效溝通,這對於父母來說非常不好。他們無法準備抓住孩子的心事,知道孩子的想法,明白孩子行為背後的原因;而孩子則會認為父母不愛自己,不關心自己。
久而久之父母與孩子之間的親子關係就變得十分緊張,變得十分陌生。父母與孩子之間是有血脈聯繫在一起的,所以父母應該抽出時間來了解自己的孩子,孩子並不是父母的附屬品,父母應該學會尊重理解孩子。
隨著孩子逐漸長大,他們就會開始進入群居生活,孩子會有自己的世界、自己的朋友、自己要做的事情,他們就會開始擁有自己獨立的思考方式,自己獨立的意識。
而作為父母,只能起到領路人的作用,幫助孩子找到自己的方向,而不應該是掌舵人,控制孩子人生的方向。孩子與父母本身就是不同的兩個個體,思想上必然存在一定的偏差,所以父母要學會求同存異,包容孩子的想法,讓孩子為自己的人生努力。
很多矛盾出現的原因都是在於溝通的不及時性、無效性,所以父母不僅要主動積極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更要學會傾聽孩子的想法,在談笑中一起商討事情的解決措施,找到一種讓彼此都舒服的相處方式。
當然,父母也應該給予孩子一定的鼓勵和信心,但是千萬不要家暴孩子。
隨著孩子逐漸長大,有一天掙脫父母的束縛是必然的,但是父母也無需太過於緊張,反而應該學會尊重孩子的選擇,明白孩子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