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醫學會北京分會繼續教育部與TopMD聯合打造的「中華醫學會北京分會醫學科普訓練營」第八期正式開播!健康宣教我們該和患者聊點什麼?請看第八期(2)
健康宣教我們該和患者聊點什麼?
醫生在從醫過程過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比如:患者的X光片是兩個月以前拍的,現在需要他再拍一次。有的患者可能會這樣理解:「之前我已經照過了,你現在還讓我照,而且X線對身體是有害的,你這麼做不就是為了給你們醫院掙錢嗎?」
如果醫生說:「我讓你照你就照,你要不照就走人」,這麼一句話可能醫生與患者就會起衝突。因為患者得病後覺得自己已經沒有希望了,心情很壓抑,再遇上醫生的這種態度,他可能會完全崩潰。
如果醫生說:「因為腫瘤是不一樣的,治療3個月以後需要看看治療的效果,如果效果很好,我們可以繼續選擇用這個藥。如果效果不好的話,我們給您換一種藥,是為了您的療效更好」。這樣解釋大多數的人都會去接受醫生的話。
所以我們曾經做過一次醫患溝通大賽,讓年輕醫生、護士每個人寫出自己在臨床工作中最困惑、問得最多的問題,也收集患者曾經遇到的問題。
然後將這些問題進行梳理,疑惑最多的編成題,在醫患溝通大賽中讓參賽的醫生抽取回答。現場有特邀的社會各界評委評分,醫生、護士也會通過比賽看到,以後面對這樣的問題我該怎麼處理。
這麼做可以鍛鍊醫生做宣教,可以鍛鍊醫生與患者溝通的能力。
健康宣教科普選題技巧
比如:因為疫情原因導致很多患者沒辦法出門,也到不了醫院,他們該怎麼辦?
這個時候會想我的腫瘤患者他們會遇到哪些問題?他們沒有辦法做手術,也沒有辦法接受化療,該怎麼辦?如果選題能夠針對這些問題就會有人聽。如果講跟疫情無關的內容,可能大家的注意力不在這兒就沒人聽。
比如:表演藝術家趙麗蓉老師因為肺癌去世了,全社會都很關心趙麗蓉老師,醫生可以講講為什麼趙麗蓉老師會得肺癌?肺癌是怎麼回事?怎麼樣就可以不得肺癌了?
選題應該選大眾都關心的事兒,如果選擇一個罕見病來做科普,可能因為罕見病得的概率低,周圍人沒有聽說過,大家就不太會關心。比如:我為什麼要講腸癌,因為腸癌發病率較高,大家可能都聽說過,他就比較想了解腸癌是怎麼回事。
除了選題之外,還要做一些內容的準備,比如:老百姓關心腸癌的發病率、哪些人容易得腸癌?腸癌的早期表現是什麼?怎樣可以不得腸癌?得了以後怎麼手術、怎麼化療、怎麼隨訪等等。把這些大家關心的點找到以後,你就知道該如何準備內容,然後再選擇門診上有代表性的案例,結合講故事的方式為大家進行科普宣教。
罕見病是否有科普的必要?
罕見病的受眾可能相對比較少,但也可以選擇合適的時機為大家科普,比如可以結合熱點事件。
下期精彩搶先看
做健康宣教必須是高年資醫生嗎?想要做一場好的健康宣教,需要注意什麼?明天北京大學首鋼醫院院長顧晉教授跟咱們接著聊!
【聲明】本節目版權歸出品方所有,未經授權禁止各種形式的轉載、剪輯及修改,否則出品方將依法追究侵權責任。本節目僅供醫生內部學習交流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