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biopython可視化染色體和基因元件

2021-01-08 騰訊網

歡迎關注」生信修煉手冊」!

基因組結構元件的可視化有多種方式,比如IGV等基因組瀏覽器中以track為單位的展示形式,亦或以circos為代表的圈圖形式,比如在細胞器基因組組裝中,基因元件常用圈圖形式展示,示例如下

在biopython中,通過BiolGraphics子模塊可以對基因組結構進行可視化,支持線性和圈圖兩種可視化方式。其中,基因組結構信息存儲在genebank格式的文件中,首先通過Bio.SeqIO讀取結構信息,然後通過Bio.Graphics模塊進行可視化。

以下列數據為例,先來看下可視化的用法

>https://www.ncbi.nlm.nih.gov/nuccore/NC_005816

首先是讀取gb文件,代碼如下

接下來提取gb文件中的feature信息,構建用於繪圖的數據結構,代碼如下

最後進行繪圖即可,代碼如下

輸出結果如下

對於圈圖,只需要修改簡單修改繪圖的參數即可,代碼如下

輸出結果如下

除了圈圖之外,biopython還可以繪製染色體圖。最簡單的繪圖,只需要提供染色體名稱和對應的長度即可,代碼如下

輸出結果如下

更進一步,可以在染色體上添加注釋,標記基因組結構元件在染色體上的分布,代碼如下

輸出結果如下

相比circos,biopython的track可能沒有那麼多種豐富的表現形式,但是也有其獨特性。更重要的是,在染色體上標記特定元件的這種可視化方式,應用非常廣泛,snp, ssr, cnv, genge等等都可以進行標記。

·end·

—如果喜歡,快分享給你的朋友們吧—

原創不易,歡迎收藏,點讚,轉發!生信知識浩瀚如海,在生信學習的道路上,讓我們一起並肩作戰!

本公眾號深耕耘生信領域多年,具有豐富的數據分析經驗,致力於提供真正有價值的數據分析服務,擅長個性化分析,歡迎有需要的老師和同學前來諮詢。

相關焦點

  • Biopython-- 免費強大簡潔的生物信息學工具
    關於Biopython的更多背景,大家可以訪問項目的主頁https://biopython .org/。英文過關的同學可以參考biopython的在線文檔http:// biopython. org /DIST/docs/tutorial/Tutorial.html。
  • 使用biopython處理序列數據
    序列是基因組學數據的基本單位,對於序列先關信息的存儲,有以下兩種常用的文件格式1. fasta2. genebank
  • 基於python的基因組組裝課程
    ,同時開啟了自己的生物信息學筆記整理和分享生涯,讓我甚是懷念啊。我看到2018年的報導,釀酒酵母有16條染色體(單倍體), 2018年的《自然》雜誌上發表的一篇論文中,中科院的覃重軍研究員帶領的 團隊把16條染色體合而為一,創造了一個只有一條染色體的酵母。
  • 序列比對在biopython中的處理
    序列比對是生物信息學分析中的常見任務,包含局部比對和全局比對兩大算法,局部比對最經典的代表是blast, 全局比對則用於多序列比對。在biopython中,支持對序列比對的結果進行讀寫,解析,以及運行序列比對的程序。
  • 常染色體基因在前?性染色體基因在後?
    但是問題出來了,這兩年教育部考試中心放出好幾個有關果蠅的遺傳學題目,在官方的答案和解析(非官方的亂寫咱們不管)中對於果蠅的基因型,基本都是把常染色體寫到後面,性染色體寫在前面(這裡2017年1卷第6題是個例外,但是根據選項的風格,可以看出該題應該出自高中老師的概率很大)。這個時候,很多老師開始迷惑了,到底怎麼寫才是對的,還是根本就沒有順序上的要求。
  • Nature新研究:真正的癌基因竟然不在染色體上
    染色體,因可以被染料染色得名,是由生物體遺傳物質所在的DNA和組蛋白包被組成。人的基因組有46條染色體,分別是22對常染色體(1-22)和1對性染色體(X/Y)。早孕期,需要對胎兒進行唐氏症候群產前篩選檢查,檢測的就是染色體是否異常。
  • 我的Python筆記·BioPython(一)
    簡介Biopython(https://biopython.org/)是一個計算分子生物學模塊的集合,用它可以實現許多生物信息學項目中的基本任務
  • 基因在染色體上
    也就是說,基因就在染色體上,因為基因和染色體行為存在著明顯的平行關係。 (1)基因在雜交過程中保持完整性和獨立性。染色體在配子形成和受精過程中,也有相對穩定的形態結構。他將看不見的基因與看得見的染色體的行為進行類比,根據其驚人的一致性,提出基因位於染色體上的假說。應當注意的是,類比推理得出的結論並不具有邏輯的必然性,其正確與否,還需要觀察和實驗的檢驗。 3. 因為果蠅易飼養,繁殖快。
  • Python的可視化工具概述
    >ggplotBokehpygalPlotly在例子用,我將使用pandas操作數據,並啟動其可視化.在大多數情況下使用這些工具不需要pandas,但是我覺得pandas+可視化工具如此普遍,這是最好的起點。
  • 【Python教程】用Python進行數據可視化
    在本文中,我將介紹如何開始使用Python和matplotlib、seaborn兩個庫對數據進行可視化。通過上面的例子,我們應該可以感受到利用可視化能多麼美麗的展示數據。而且和其它語言相比,使用 Python 進行可視化更容易簡便一些。
  • Python 可視化神器--Plotly
    學習Python是做數分析的最基礎的一步,數據分析離不開數據可視化。Python第三方庫中我們最常用的可視化庫是 pandas,matplotlib,pyecharts,當然還有 Tableau,另外最近在學習過程中發現另一款可視化神器-Plotly,它是一款用來做數據分析和可視化的在線平臺,功能非常強大,可以在線繪製很多圖形比如條形圖、散點圖、餅圖、直方圖等等。
  • 高效使用 Python 可視化工具 Matplotlib
    基本前提如果你除了本文之外沒有任何基礎,建議用以下幾個步驟學習如何使用matplotlib:學習基本的matplotlib術語,尤其是什麼是圖和坐標軸始終使用面向對象的接口,從一開始就養成使用它的習慣用基礎的pandas繪圖開始你的可視化學習用seaborn進行更複雜的統計可視化用matplotlib來定製
  • 用Python構建和可視化決策樹
    在某些算法中,使用欄位組合,必須搜索最佳組合權重。剪枝算法也可能是昂貴的,因為許多候選子樹必須形成和比較。Python決策樹Python是一種通用程式語言,它為數據科學家提供了強大的機器學習包和工具。在本文中,我們將使用python最著名的機器學習包scikit-learn來構建決策樹模型。
  • 《基因在染色體上》教學參考
    「基因在染色體上」教學的深度思考陳煙蘭 6.薩頓對「基因在染色體上」的推理方式鄭春和 7.性別決定前概念對「基因在染色體上」教學的影響及對策劉永生;張洪芬 8.怎樣用教材教——對「基因在染色體上」一節課的教學分析蘇明學;張紅豔 9.指向深度學習的教學實踐與思考
  • 每日一題 | 基因和染色體的關係解析
    (1)若要通過一次雜交實驗確定A、a基因是在常染色體上還是在X染色體上,可設計實驗如下:選取序號為的果蠅作親本進行雜交,如果子代雌果蠅全為捲曲翅,雄果蠅,則基因位於X染色體上。 (1)甲和丁 全是正常翅 (2)甲和乙 捲曲翅∶正常翅=2∶1[解析] (1)若A、a基因位於X染色體上,則只要選取隱性純合的雌蠅與具有顯性性狀的雄蠅雜交,後代中雌蠅全部為捲曲翅,雄蠅全部為正常翅,如果基因在常染色體上則不會出現這一結果。
  • 生信分析系列 | 輕鬆利用Python繪製基因表達熱圖
    (閱讀本文需要簡單了解python中的函數、python模組的安裝與模組的調用)文末有驚喜,免費Python信息分析培訓班送給你哦
  • 推薦: 一本「高顏值」的Python語言數據可視化圖書
    EasyShu微信公眾號聯合主創;著有15篇SCI(E)和SSCI學術論文;出版專著《Excel 數據之美:科學圖表與商業圖表的繪製》和《R語言數據可視化之美:專業圖表繪製指南》;第11屆和第12屆中國R會議數據可視化演講嘉賓;學術研究方向為工業設計、顏色科學、機器視覺、數據分析與可視化等。
  • FEMS高分綜述:追蹤微生物群落中可移動遺傳元件的實驗方法
    這項研究採用了一種被稱為光學映射的方法,它使用螢光探針對目的可移動遺傳元件中富含AT和GC的區域進行區別標記,並使用螢光顯微鏡觀察納米流體裝置中的單個DNA分子。作者將這一方法與CRISPR引導下的ESBL基因在每個質粒上的定位結合起來。比較得到的質粒條形碼和ESBL基因的位置可以發現:攜帶ESBL的質粒在共定植菌株之間可能沒有發生水平基因轉移。
  • 第56講 基因在染色體上
    ,則這兩個事物可能結合在一起,或者說一個事物包含了另一個事物②在有性生殖形成配子的過程中,基因和染色體的行為相似③所以基因和染色體可能結合在一起,或者存在包含關係推論:基因是由染色體攜帶著從親代傳遞給下一代的,即基因在染色體上(內容)方法:類比推理薩頓運用和類比和推理的思維方法得出了基因在染色體上這一結論
  • 你的Y染色體丟基因了嗎?
    在日本土生土長的Ryukyu刺鼠是一個Y染色體上的基因消失的極端例子。Ryukyu刺鼠的Y染色體完全消失,許多本來在Y染色體上的基因移至X染色體或常染色體上。原本以為這個例子是被隔絕物種中的特例。但最近結果表明基因從性染色體移動到常染色體上的現象在哺乳動物中非常常見,包括人類在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