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人:朱愛朝,親近母語課題組核心成員,首屆全人教育獎提名獎獲得者
育才學校是一所有著六十八年文化底蘊的歷史名校,前身為革命幹部子弟學校,首任校長是前國家領導人王首道同志的夫人——易紀均女士。育才學校秉承老一輩革命人無私奉獻的崇高精神與擔當,將愛的教育傳承至今。
育才學校校長朱愛朝是全國優秀教師,中國首屆全人教育獎提名獎獲得者,《中國教育報》2012年度推動讀書十大人物提名獎獲得者。長沙市首席名師,市人民政府督學。全國第六屆青年教師閱讀教學競賽一等獎獲得者。朱愛朝校長以自己對閱讀的熱愛,點燃了一所學校的教師、學生、家長對於閱讀的熱愛,並通過育才學校公眾號與面向上千人的公益讀書研討活動,以及長沙市朱愛朝語文工作室帶動長沙市十個區縣的閱讀。朱愛朝校長出版的三本專著,《朱愛朝母語課堂》《自然筆記》《時節之美——朱愛朝給孩子講二十四節氣》,均獲得《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全國十佳好書的稱號。這都是她在教育第一線,身體力行,以傳統文化為抓手,把兒童閱讀、兒童吟誦、二十四節氣、自然筆記、中國故事、民俗童謠等帶進兒童世界的研究成果。
2017年,育才「全人教育」的實踐和探索全面開啟,這是朱愛朝校長28年教育職業生涯的沉澱與思考。育才「全人教育」提出了「閱讀、二十四節氣、自然」三大主線,跨越學科之間的壁壘,親近傳統文化,建立中國根基,讓每一個兒童得到完整的滋養。
以閱讀為主線,促進兒童的言語發展和精神發育。閱讀,是育才「全人教育」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與二十四節氣、自然三線並進、融會貫通,成為書香校園建設的核心內涵。
一、校園處處有書香
歷史與精神的傳承,讓校園底蘊深厚,書香與文化的融合,讓校園豐富而沉靜。
從踏進校園那一刻開始,書香的文化便在每一面牆上散發陣陣幽香。校門口電子顯示屏,跟隨二十四節氣更換節氣習俗、經典詩詞,孩子們一入校園便知曉節氣。大批孩子饒有興致地駐足停下,一邊品味一邊朗讀,日復一日,關注節氣電子屏已成為每個孩子不自覺的習慣;二十四節氣文化樓梯遍布教學樓、科技樓,兒歌、童謠、詩詞,朗朗上口、趣味橫生,讓孩子們隨時隨地受到薰染與內化;綠色通道六塊櫥窗、教學樓走廊數百塊宣傳板、小操場外牆十二塊牆面大型宣傳欄,分年級分版塊進行中外經典圖書導讀介紹,圖書內容簡明扼要,適合不同年齡段的經典圖書盡收眼底,一學期一更換,開闊了孩子們的閱讀視野,成為全校孩子的閱讀風向標;班級外牆設立二十四節氣展示區,由孩子們自己收集製作的二十四節氣小報組成,內容豐富;教室後牆設立「自然物語」專欄,粘貼班級節氣活動圖片與作品;每個班級設立圖書角,進行班級學生之間和年級之間的圖書漂流活動,帶動親子閱讀,每月記錄閱讀量,周周評選閱讀之星。
書香氛圍的營造,重在精神文化的引領,從校園到教室的外在布置,從教師到學生的心靈浸潤,從班級到家長的輻射引領,讓閱讀打開孩子的學習之門。
二、培養閱讀點燈人
要讓孩子愛上閱讀,首先要培養愛閱讀的教師。
1「詩意和遠方」育才讀書會
讀好書,讀經典教育文集,是「育才讀書會」的起點。沒有經典好書撼動心靈的理念支撐,不足以打開精神世界的風帆。2016年寒假,學校為每一位老師購買了吉姆·崔利斯的《朗讀手冊》,新學期開學後,各個教研組在組內一一分享自己的閱讀感悟。老師們說,書中具體、可操作,而又通俗易懂的方法與案例,徹底顛覆了自己以往的閱讀觀,育才讀書會由此啟航。2017年暑假,學校再為每一位老師精心挑選了《陶行知教育文集》並配上一本優秀兒童文學。耳聞目染,書香氣質,教師們的閱讀習慣逐漸形成。
2017年,育才讀書會共舉辦二十三期,每期讀書會由「誦讀會」和「分享會」兩部分組成。全體教師參與,人人都是誦讀和分享的候選人。每一位教師均認真準備,事先寫稿,謙恭之心,溢於言表。「誦讀會」內容選自《日有所誦》,讀書會當天,領誦教師誦讀詩歌一遍,並簡短講述對詩歌的理解,之後帶領全體教師齊誦詩歌兩到三遍。全體老師在經典詩詞、童謠的誦讀中沉浸,用琅琅書聲感受中國文字的韻律;「分享會」內容選自《朗讀手冊》《陶行知教育文集》、兒童文學及經典教育書籍。分享教師提前一周寫好感悟,做好分享課件。教師們有的分享自己對本書最大的收穫,有的分享閱讀後自己在生活和工作中身體力行的實踐。對同一本書不同人帶來的分享,讓全體教師得到不同面向的體悟,也從多角度獲得更多的信息與經驗。分享會中加入原文重點段落的朗讀,讓老師們在原文朗讀裡親近原作者的教育智慧,身臨其境感受兒童的世界。
每周的讀書會,全程錄音、攝像,並將讀書會音頻資料和文字資料整理編輯成公眾號,面向社會發布。好書分享感悟可以通過公眾號不斷重溫與學習、交流與提升。在每一次的讀書會欄目前,學校會加入「閱讀節氣」部分,記錄下二十四節氣裡,校園植物隨時光的流轉變化,這象徵著天地萬物的堅韌不屈、生生不息,也象徵著每個生命的拔節生長與勃勃生機。讀書會推動了老師們教育理念的更新和提升,也讓閱讀成為了老師們進步的階梯。
2線上培訓、外出學習
校內培訓持之以恆,名師引領必不可少。
2017年,學校通過親近母語網站,根據學校「全人教育」發展目標為教師精心挑選線上培訓項目,學校共計四十人次參與培訓,培訓內容包括點燈人大學課程、整本書閱讀課程、兒童誦讀課程、論語課程、圖畫書閱讀課程等。學校統一付款,並為參加培訓的教師統一購置相關閱讀書目,發放培訓學習記錄本。這些網絡課程培訓,名師薈萃,性價比高,可以隨時隨地點擊視頻課程,不僅針對性強,而且省時高效。學校建立課程微信群,在群內組織學習和討論,要求每一位參與的教師認真做好學習記錄。
學校每年選派骨幹教師參加親近母語主辦的中國兒童閱讀論壇、種子教師研習營、母語教育論壇,提升教育理念,拓寬教育視野。參加學習的教師返校後,再將自己的學習心得與全體教師一起分享,將學習後的收穫運用在教育教學上,引領教研組進行切實可行的教學分析和研究,推動教研組的同步發展。骨幹教師的迅速成長,他們的成長帶動了學校的發展。
三、兒童閱讀課程化
學校大力推進中英文雙線閱讀,讓孩子們在中國經典著作和外國經典著作的閱讀中,建立中國根基,擁有世界的胸襟和眼光。
1全學科閱讀課程
學校為推動班級共讀一本書的活動,每班每周開設一節兒童閱讀課、一節英文閱讀課,大力倡導教師帶領學生進行班級整本書閱讀課。學校給孩子們購置了3000冊中英文經典書籍。《寫給兒童的中國歷史》《中國老故事》《毛毛》等經典書籍走入課堂;數學組開設數學繪本教學,有《走進奇妙的數學世界》《數學幫幫忙》《數學星球》等,打開學生數學思維,提升學生數學學習興趣;英語組開設《鵝媽媽》童謠誦讀課程、英文繪本課程、自然拼讀課程,讓孩子在琅琅上口的童謠韻律中培養英語語感,愛上英文閱讀。
2二十四節氣課程
將二十四節氣帶進課堂,越來越多的教師利用語文、美術、科學、思品課堂,帶領學生做自然筆記,給孩子們講述二十四節氣和七十二候,讓孩子深入了解節氣的內涵。育才的老師帶領孩子們觀察每一個節氣中自然的變化,並將古漢字的演變融入其中,和孩子在不同的節氣節點開展民俗生活體驗活動。春分時放風箏、立蛋;三月三自己動手做地菜煮雞蛋;端午節學包粽子;冬至節氣包餃子等,孩子們在節氣習俗和節氣生活的體驗中,了解農耕生活,熟悉民俗的由來,感受古人的智慧。
四、閱讀活動品牌化
1育才電臺
教師、孩子和家長一起發聲,共同擔任主播,為孩子們講述故事,誦讀中外兒童文學經典。經由一個故事的講述,一段文字的誦讀,帶動孩子們對整本書閱讀的興趣,讓更多的孩子親近閱讀,親近經典。截至2018年1月,「育才電臺」已經發布五十四期播音,為無數孩子的成長中帶去了溫暖的書香陪伴。
2幸福教室
無數個清晨、課堂或午間,老師們拿起書本,為孩子們大聲朗讀。有故事,有詩歌,有童謠,有經典美文。教室裡,孩子們追隨故事的專注眼神熠熠發光。琅琅書聲、靜靜閱讀已經成為校園的主打色。晨誦午讀,校園裡每一個流轉的幸福光陰,都被閱讀一一記錄。老師們將課堂上的書香故事用教育敘事的方式記錄下來,配合案例、學生作品、圖片,發布在學校公眾號「幸福教室」欄目。它關注的是真實的閱讀生活,展現的是有意義的閱讀體驗,教師在相互交流中獲得更多智慧的經驗。
3閱城·長沙
讀萬卷書行萬裡路,育才學校「閱城·長沙」計劃,讓研學旅行從腳下的土地開始。閱讀我們的校園,閱讀我們的社區,閱讀我們的家鄉長沙。科學組研發「草木志」公眾號欄目,閱讀校園的花草樹木,每一期介紹一種校園植物,配上有關植物的民俗故事和傳說,引導孩子在自然中感受美、發現美。烈士公園開啟「閱城·長沙」第一站,閱讀革命先烈的崇高精神。全體師生徒步前行、磨練意志,烈士塔下光榮入隊。第二站黑麋峰垃圾填埋廠,閱讀近在咫尺的環境生態,實地探尋走訪,撰寫研學報告。孩子們將親身體驗寫成「保護地球媽媽」倡議書,在升旗儀式上發出號召,倡導全體師生為城市潔淨盡一份力量。第三站長沙規劃展示館,孩子們以各種方式閱讀家鄉長沙,在自然和社會這個大課堂裡,將自我與周圍緊密相連。第四站嶽麓書院,閱讀先人智慧,感悟千年文化。第五站橘洲公園,閱讀偉人胸懷,開展「古詩詞誦讀」「傳統遊戲」「中國故事會」「草木志」「自然筆記」「繪製活動地平面地圖」「自製便當分享會」等活動,收穫實踐的快樂。
4吟誦大課堂
每周一,全體師生齊聚操場,首先是一個班級的所有孩子上臺誦讀《日有所誦》中的童詩童謠,然後,吟誦大課堂跟隨二十四節氣拉開帷幕,朱愛朝校長帶領全體師生吟誦與節氣相關的詩歌,誦讀與節氣相關的詩詞。用藝術的方式,讓孩子們感受每一個節氣,各種的天氣狀況下,大自然帶給人生命的欣喜與撫慰。吟誦,讓孩子們與自然連接,與天地萬物連接。
5育才親讀會
大力推動親子閱讀,在家長群體中徵稿,有意願的家長自願撰寫閱讀感悟,講述與孩子進行親子閱讀的親身體驗,分享親子閱讀的收穫。學校將在2018年開闢專題公眾號欄目,將家長的優秀作品進行推廣,促進家校閱讀教育理念的整體提升。
6二十四節氣裡的歌唱
一年一次「二十四節氣裡的歌唱」大型展示活動,全員參與,打破班級之間的界限。以四季為主線,孩子們用詩詞、童謠,誦讀、吟誦、舞蹈、彈奏、武術等方式詮釋傳統文化的自然韻律,譜寫完整的自然之歌,這樣的活動可以讓孩子們感受到節氣的魅力,親近中國文化。
五、品質打造,輻射帶動
1閱讀主題大型研討開放活動
(1)中國兒童閱讀論壇走進育才
2013年5月25日上午,「中國兒童閱讀論壇走進長沙·芙蓉」在育才學校舉行。參與本次盛會的1000多名代表分別來自長沙市十個區縣,湖南省各地州市,以及來自上海等外省市的教師。育才學校憑藉多年來在兒童閱讀推廣中做出的積極探索,成為2013年全國僅有的四所「親近母語全國實驗基地學校」之一。此次論壇活動歷時一天半,涵蓋兒童吟誦、主題閱讀、兒童文學、圖畫書閱讀、兒童母語教育以及華德福家庭學校等六個主題,講學專家有梅子涵、薛瑞萍、徐冬梅、丁筱青、張阿曼、嶽乃紅。此次活動是湖南省規格最高的兒童閱讀盛會,更是芙蓉教育兒童閱讀起航的盛會。
(2)親近母語基地校研討活動暨長沙市朱愛朝語文名師工作室活動
2015年6月3日,育才學校「親近母語基地校研討活動暨長沙市朱愛朝語文名師工作室活動」隆重舉行。我校劉力老師執教童謠教學《什麼尖尖尖上天》,朱愛朝校長執教《犟龜》,著名兒童閱讀推廣人徐冬梅老師進行專題閱讀講座。整場活動包括主題交流、講座、兒童誦讀課、文學閱讀課和座談交流等環節,活動既展示了育才學校兒童閱讀推廣與母語教育改革的成果,同時是兒童閱讀更深層地紮根進語文課堂裡的一次全新嘗試。
(3)芙蓉區中小學「全員閱讀」活動啟動暨試點校授牌儀式
2017年4月21日上午,芙蓉區中小學「全員閱讀」活動啟動暨試點校授牌儀式在育才舉行。啟動儀式上,三年級的孩子帶來《晨光裡的誦讀》表演,這是育才在每個晨曦微露的清晨開展學生誦讀活動的縮影。接下來,數學教師陳凡為孩子們講述圖畫書,英語教師王科文和孩子們一起進行英文童謠誦讀,這是學校開展全學科閱讀並將閱讀課程化的真實體現。「詩意和遠方」育才讀書會現場,再現了每周一教師例會上,全體教師手捧《日有所誦》,齊誦中外詩歌經典,分享讀書感悟的生動情景。最後朱愛朝校長邀請全場嘉賓一起吟誦《蒹葭》,用最中國的方式體悟中國傳統文化給身心帶來的震撼和洗禮。育才學校豐富而深刻的閱讀活動在全區起到了引領和示範作用。
2名師工作室
(1)朱愛朝名師工作室
2009年至2016年,朱愛朝是兩屆長沙市小學語文工作室的首席名師,在她的帶領下,工作室堅持以閱讀為核心,以建設書香班級、書香校園為基點,以主題研究為依託,探索從兒童出發的母語教育。朱愛朝老師致力於兒童閱讀的課程化,推動兒童文學閱讀進入課程表。從2009到2016,工作室開展「開啟兒童閱讀之門」系列公益活動近60多次,足跡遍及長沙市十個區縣。工作室五次面向長沙市千餘名教師開展大型公益讀書研討活動。首席名師和團隊成員每年都參與長沙市名師送課下鄉活動,積極發揮名師工作室示範、引領和輻射作用,朱愛朝個人為鄉村學生累計捐贈圖書500冊。從一本教材教語文到帶領兒童進行高品位閱讀,長沙地區的很多教師在工作室的活動啟迪之下,成為兒童閱讀的點燈人。
(2)長沙市中小學名師工作站瀏陽完小工作站
長沙市中小學名師工作站瀏陽完小工作站於2015年10月啟動,工作站站長朱愛朝老師和優秀名師團隊每月一次與瀏陽市永和完小開展一次手拉手活動。工作站以誦讀作為切入口,開啟鄉村孩子的閱讀之聲、心靈之門;為學員購買書籍,開展讀書活動,豐厚教師底蘊;還積極創造機會,提供經費支持,讓學員外出學習。每月一次的工作站活動以現場研討課、網絡誦讀視頻、線上交流等形式牽手成長,周邊學校的老師積極參與,學習熱情高漲。兩年來,瀏陽永和完小《日有所誦》的誦讀已經常態化,整本書閱讀的研究已經邁開步伐,班級圖書角建設給農村孩子打開了連接世界的新窗口。工作站對周邊的瀏陽市永和鎮李貞完小、永和鎮新實完小、永和鎮澄潭初小、古港鎮古港完小、古港鎮古坳完小、官渡鎮官渡完小、官渡鎮田郊完小、七寶山鄉鐵山完小、金剛鎮金鋼完小等九所鄉鎮學校起到輻射引領作用,實現了優質資源的共享。
踏踏實實地去做,一步一個腳印地堅持,育才學校書香校園建設立足學校本位,尊重學校發展,讓每一個教師站在學校中央,讓每一個兒童站在課程中央。閱讀為孩子的生命打上醇厚的書香底色,閱讀為教師的成長輔以豐厚的書香底蘊。我們將始終如一,弘揚書香文化,打造書香課程,豐富書香活動。讓書香瀰漫的沉靜校園和熱愛閱讀的書香教師,帶動起一間間書香滿溢的教室,成就出一批批熱愛閱讀的學生,在閱讀裡相互照亮,相互溫暖,回歸自我,發現夢想。
責任編輯:湖南省長沙市芙蓉區育才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