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牛靜木:探索者。
目錄:
根性寫作的哲思
根性詩思(二)
根性寫作的哲思性『根性詩歌寫作』:哲思上所孕育出的花朵。沒有哲與思就沒有根性詩歌寫作。事實上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具備哲與思的能力,包括我們每一天要做什麼?怎麼做?這一系列都充滿了哲與思的意味,或換句話說哲與思是我們人元知意識裡面的一項能力。但隨著人漸漸在異化,這種悖論在人類的一切活動中變得更加的明顯了,應該說隨著科技的進步人類整體文明會不斷在發展,但並沒有,相反這種單一的進步消釋了人最初哲與思的活躍度,使人變成了空心人,房奴,車奴,性奴(偏離人本欲的欲望),失去了深度思考能力。這在詩歌寫作中表現得更加的顯著。很多詩歌寫作者缺乏一定的知識文化(你也可以說詩歌和知識無關)。把詩歌玩成了順口溜,玩成了心理學,完全是在作踐詩歌,作踐自己,一昧的惡化人性,病歷學是如此解釋的:「秋冬兩季人很容易感傷,尤其詩人,而且還十分享受這種情緒,在人體大腦底部,有一個「松果體」的腺體,它能夠分泌「褪黑素」。這種激素能促進睡眠,但分泌過盛也容易使人抑鬱,氣溫的變化對其分泌也會產生間接影響,尤其是在冷熱交替的換季時節。祖國醫學認為,人體的五臟六腑、七情六慾與五行學說和四季變化存在相應的關係。以五行學說中的「金」為例:五臟中的「肺」屬金,七情中的「悲」屬金,四季中的「秋」也屬金。因此在秋天尤其是秋雨連綿的日子裡,人們除了容易「秋燥」,有時也容易產生傷感的情緒」①。以上這些都是人類哲思在弱化的表現,我們變得懼怕思考,謹小慎微,大腦皆由電子設備所支配著,所以很多寫作者為了迎合市場作出了一批批蒼白軟弱的畸形文體,尤其『綠葉體』,什麼是綠葉體?完全沒有個體介入,詩歌文本由意象組裝而成,少數民族詩人尤為突出,也就是獵奇。所以這都是根性寫作所要警惕的。更多的時候詩意和詞語無關,我們只是在捕捉一些詩意,用詞語。①表現。詩中沒有明確個體的存在,而是用物象表現,但也不能淪為由詞語組裝的半成品,沒有中心,意象與意象太凌亂,擁擠,根性提倡意象的衝擊的力度,穩,物象只是表現,中心還是個體經驗與超經驗感受,比如這句: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詩中沒出現半句詩人咿呀之語,詩人的那種孤寂之感,完全是由物象與物象之間相互破撞,衝擊,變異,超現實而成,乾淨利落,一切渾然天成。②敘述。在敘述中尋求詩意,我現在認為敘述是詩歌的最終指向,根性寫作同樣如此,但最重要的一點兩者都離不開哲思。意象(哲思)~敘述(哲思),也就是說哲思貫穿詩寫的一生,兩者九九歸一,同連一體。
20210201西昌
①參考文獻
根性詩思(二)
1
楊煉,為數不多中國詩人在國際有巨大影響力者之一,他的詩技術幾乎達到完美的程度:反諷,隱喻,超現實等。詩人昌耀,和他是取得大成績的詩人,也是根性寫作取得最成功的詩人。
2
阿索拉毅、魯娟、麥吉作體三位詩人正時出大部頭作品期,但都沒什麼動靜,以上三位詩人是80後最具代表性的彝族詩人,尤其阿和麥的寫作,慢慢會凸現其重要性的。周佑倫的『紅色寫作』。發星的『地域寫作』中……兩者是個很廣泛的詩學命題,其中的小分支或者還沒命名,有待慢慢梳理,消化。
3
如果我們堅持這些再結合西方,拉美的一些非常前鋒的表達技巧,魔幻,超現實等等,真的,這樣寫出來的詩歌藝術絕對值得期待。在西昌的朋友可以去奴隸博物館感官下,如果不在這方面有所探索,多麼的對不起我們的傳統文化,一進門就給人一種超現實之感,詩歌,繪畫,不出成績,那,真的,非常的遺憾!
4
西方,更多意義上說只是技巧,通俗的說就是文字等處理上,文化永遠不存在前例與不前例,這裡的『文化』和我們通常所說的文化要區分對待。
5
中國少數民族90後詩人:站在荒原中起舞的拉瑪伊祖是一位:唯數不多的一位:他是我的兄弟。永遠在創造的路上。
6
有一天你把讀過的所有書在寫作中消除掉,不留痕跡,清空為零,學會了自覺的建構精神體系,那麼你的寫作開始了,但這些都是建立在你讀了非常,非常多的書,有一定的認知能力基礎上的,這一點很多詩人都提出來了,但過於片面,比如有些詩人說的讀書對寫詩無用論,他們的出發點只是『口語詩』(『閒聊詩體。』)做到上邊這點或許我們可以真正意義稱得上一個寫詩人了。從很多寫作者案例來看,大部分寫作者是連這步都沒有到達的,更不需說詩人、成熟詩人,(實力詩人)、大家、偉大……。
6
周倫佑是大師級的詩歌藝術家。『非非』為什麼在國內外產生如此大的影響力,很重要的一點,這個群體成員的詩歌天賦外,沒流動性,非常的重要,不管前非非還是後非非,它的寫作理念是不變的,後非非只不果是在前非非上基礎上查漏補缺,加以鞏固的,使其詩學上發到無懈可擊。
7
真正的詩是可以穿越時空的,永遠是小眾的,這才體現出其偉大性,永恆性,但一般的詩歌愛好者他是領悟不起的,這就製造了非常多的無效讀者群,刷流量的人。
8
:似乎被帶到一個全然陌生的地方,很美妙,或許這就是語言無法表達出來的那部分吧!
9
寫完一首詩之後花大把時間去閱讀,吸收養份,保持平衡,做個開心快樂的人,不為外界所動,外界不因你而動,時間仿佛玄黃,詩歌寫作的另一重大界,這個世界沒有十惡不赦之人,也沒有值得同情之人,有因必有果。正解。
10
不牽掛任何人,這個傍晚,有的只是遺世的悽美,一個人。
11
如果只繼承,不創造,詩歌寫作就會出現斷層現象,某種意義詩評對詩寫有指揮棒的作用。
12
90後詩寫愈來愈來狹窄、圓滑了,似乎很合官刊口味,但不幸的是這樣的寫作,路走不了很長,需知大多數寫作者要經10多年才能詩歌練習中畢業。(知識儲備等)雲南90後詩群,很少有自己的風格,也就是所謂的辨識度,深受雲南王雷平陽,于堅等老一輩影響,包括彝族90後
13
在讀劉誠的長詩《命運.九歌》,後部分有惠特曼影子,但還是很享受,感謝作者帶來精彩詩篇。
14
海上早期詩和穆旦詩有相似性。古老的敵意嗎?生活有些痛。曲終人散後,以詩取暖。
15
詞不是詩,詩也不是詞。但是詩是由詞(外殼)鑄成,最起碼語言流暢是該具備。平時不要只看詩(詩集),我們應該多去讀一些嚴肅作品,包括小說、人物傳記……提高文字表達能力,用第二語表達對於少數民族是快硬傷。當然,詞不果是表達所需工具而已,於詩有些時候都沒意義。
16
詩人是法律的制定者,是一切正義的化身,但絕對不是一個民族主義者,在簡介前加族別都是多餘的,對於真正的詩人說,尤其大師。
17
貝克特名句:上帝六天做好了世界,而您呢,您六個月居然沒有為我做好一條褲子。嘗試、探索、實驗這個詞足已讓很多詩歌寫作者冒冷汗了 。
20210131西昌
插畫:海上先生
編輯:小君
投稿郵箱:176739646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