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洛青悠,一個有態度,也有溫度的分享達人。
喜歡哲學思想,詩詞歌賦,情感美文,可以關注我。
每天為你分享優質內容,調節生活。
今天為大家分享比較有爭議的一位哲學家「叔本華」,你是否認可他的哲學觀點,歡迎討論。
叔本華簡介
亞瑟·叔本華,畢業於哥廷根大學,德國著名哲學家、作家、學者,唯意志論的創始人。
他是哲學史上第一個公開反對理性主義哲學的人,並開創了非理性主義哲學的先河。
他是非理性主義哲學的創始人、唯意志論的創始人,悲觀主義哲學的代表人之一。
他的哲學思想對近代的學術界、文化界有深遠影響,創作了《充足理由律的四重根》、《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等作品。
他曾以《論充足理由律的四重根》獲得了博士學位。歌德對此文非常讚賞,同時發現了叔本華的悲觀主義傾向,告誡說:「如果你愛自己的價值,那就給世界更多的價值吧。」
他稱柏拉圖為神明般的,康德為奇蹟般的存在,對這兩人的思想相當崇敬。
但不贊同費希特,黑格爾代表的思辨哲學。
他的悲觀思想也許與原生家庭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他出生在富足的家庭,可以說是名副其實的富二代,但是後期父親的自殺、母親的自私冷酷以及後來他和母親親情的決裂,這些都直接導致他脾氣暴躁、性格多疑、悲觀自大,這些人生經歷和他哲學思想的形成是密不可分的。
叔本華是現代西方最早對黑格爾哲學進行批判的哲學家之一。
他站在非理性主義哲學的立場批評黑格爾對康德哲學的「錯誤」態度,指出黑格爾的理性主義哲學是「完全虛構」,是變相的神學,是為普魯士政府服務的哲學。
叔本華對黑格爾哲學的批判既包含合理成份,也存在一些錯誤。這一批判推動了西方哲學從理性主義向非理性主義的轉變。
叔本華與黑格爾曾一同在柏林大學任教,他在柏林大學的課堂上與黑格爾對壘,譴責黑格爾等哲學家是「詭辯家」,他稱黑格爾哲學是「赤裸裸的胡說、拼湊空話無意義的瘋狂的詞組」,是「只有在瘋人院裡聽到過的最大的狂妄」;斥罵黑格爾是「最厚顏無恥的」、「臭名昭著的騙子」;還將他比作莎士比亞戲劇《暴風雨》中的醜鬼,稱他是「精神上的咖利本」。
叔本華哲學觀點
叔本華因主張意志是世界本體,因而被稱為唯意志論。又因為他推崇非理性的直覺在認識中的作用,他的哲學又有反理性的特點。他從世界是意志的表象出發,最後認識到世界是"無",因而有虛無主義的特點 。
他繼承了康德對於現象和物自體之間的區分。
不同於他同代的費希特、謝林、黑格爾等取消物自體的做法,他堅持物自體,並認為它可以通過直觀而被認識,將其確定為意志。
意志獨立於時間、空間,所有理性、知識都從屬於它。人們只有在審美的沉思時逃離其中。
叔本華將它著名的極端悲觀主義和此學說聯繫在一起,認為意志的支配最終只能導致虛無和痛苦。
他對心靈屈從於器官、欲望和衝動的壓抑、扭曲的理解預言了精神分析學和心理學。
他文筆流暢,思路清晰,後期的散文式論述對後來哲學著作的詩意化產生了較大影響。
叔本華對尼採有著非常大的影響,他的哲學思想後來成為尼採哲學思考的起點。
叔本華經典語錄賞析
1、生命是一團欲望,欲望不能滿足便痛苦,滿足便無聊,人生就在痛苦和無聊之間搖擺。
2、理性的人尋求的不是快樂,而只是沒有痛苦。缺乏痛苦的程度是衡量一個人生活是否幸福的標準。
3、如果你失去一個世界,不要為此悲傷,因為這是微不足道的;如果得到一個世界,不要為此高興,因為這是微不足道的;苦樂得失都會過去都會離開這個世界,因為這都是微不足道的。
4、平庸的人關心怎樣耗費時間,有才能的人竭力利用時間。
5、從根本上說,只有我們獨立自主的思索,才真正具有真理和生命。因為,唯有它們才是我們反覆領悟的東西。他人的思想就像加別人饗桌上的殘羹,就像陌生客人挪下的衣衫。
6、沒有相當程度的孤獨,是不可能有內心的平和。
7、挫折可增長經驗,經驗能豐富智慧。
8、人的面孔要比人的嘴巴說出來的東西更多,更有趣,因為嘴巴說出的只是人的思想,而面孔說出的是思想的本質。
9、人們給同類施加痛苦並無其他原因,僅僅是出於惡意。在所有的動物中,唯有人這麼做。
10、庸人費心將是消磨時光,能人費盡心機利用時光。
11、一條彈簧如久受外物的壓迫,會失去彈性,我們的精神也是一樣,如常受別人的思想的壓力,也會失去其彈性。
12、與善比較起來,惡更具有積極的意義,惡的存在可以使人永不滿足,使人看到幸福的虛幻,這樣,在他那裡,痛苦成了人生的積極因素。
13、具有偉大心靈的人,相對於他的心靈來說,永遠是王。
14、 人的幸福和順遂僅僅是從願望到滿足,從滿足又到願望的迅速過渡
15、人們常犯的錯誤就是拿健康來換取其他身外之物。
16、虛榮與驕傲間有著下列的不同:驕傲是自己對自身在某特殊反面有卓越價值的確信,而虛榮是引起他人對自己有這種信任的欲望,通常也秘密希望自己有此確信。驕傲是一種內在的活動,是人對自己直接的認識。虛榮是人希望自己在間接地獲得這種認識。所以自負的人常是多話的,不然就是沉默而驕傲的。
17、所有的愛戀激情,無論其擺出一副如何高雅飄渺、不食人間煙火的樣子,都只是植根於性慾之中、這種強勁的動力,僅次於對自身生命的愛。
18、這個世界沉浸在罪惡之中:野蠻人互相吞食對方,文明人互相欺騙對方。
19、只要條件許可,機會成熟,人人都是想作惡的。
20、欲望是人的痛苦根源,因為欲望永不能被滿足。我們離理相越遠,自然就會離欲望越近。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常常迷失在理想與欲望之中,將欲望的東西當作理想,這是因為它們有時實在太近,近到只有一線之隔。或者說欲望是感性的,而理想是理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