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堂學校前桑園之圖 學校供圖 |
「留待他年尋舊夢,隨微風,到錦堂。離開錦堂學校68年後的今天,我終於又一次站在口字樓的陽臺和我曾經住過的房前,實現了多年渴望的夢想,回憶當年的種種往事,思緒萬千。」中國著名的生物物理學家、教育家、醫學生物物理學的創始人林克椿在他的隨筆中寫道。
耄耋之年,他重返校園,仿佛又見到許多當年的同事和同學。這究竟是怎樣的地方讓他如此念念不忘,今天跟隨記者,穿越歷史紅塵,走進錦堂學校看看吧!
□記者 林涵茜
走進校園
寧波首個國保級別的 教育類遺址
站在錦堂職高校門口,一抬頭,就領略到百年老校的大氣,綠色蔥蘢之中,矗立著一幢口字樓。這幢口字形西洋風格二層樓建築,共計104間及雜平房19間,是那個年代典型建築。
這所建立在清代宣統年間,走過了近現代的風火歲月,在當代煥發新生機的學堂,如今已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也是寧波首個國保級別的教育類遺址。
去年,口字樓進行保護性修復,目前,需進行審驗後才能再次使用。從側門進入,口字樓內古木參天,綠樹成蔭,舊式建築,深深庭院,一把恐怕在現代的任何一所學校都找不到的原始鐵鎖,給人以濃濃的歷史感。踩著咚咚響的木頭樓梯,仿佛穿梭在歷史長廊之中。
口字樓的中央,以一棵參天古木為中心,種滿綠植,取名為錦園。
走進錦園,青石板鋪就的小道,在煙雨縈繞下恍如夢境。學校校務辦主任葉洲波指著兩個青石板做成的長椅說:「夏日午後,在這裡或躺或坐,看著蔚藍的天空,聽著動聽的鳥叫,想著各種詩詞賦文,這樣的小憩別提有多愜意了!」
這裡每棵綠植都標註了名字,葉老師如數家珍,把它們一一介紹一番:「紅楓、三角楓、樸樹、荷花玉蘭、丹桂、春臘梅、含笑、還有那狹長葉子的夾竹桃,一切的花紅柳綠,都會讓人生出許多幻想。」
現在學校常常在錦園舉辦一些演出,開放日期間,師生們會穿著自己精心製作的旗袍在口字樓裡走秀,還會邀請家長、老師和同學一起欣賞。沒有固定的觀眾席,大家只是坐在臺階上,或是站在二樓陽臺,靜靜觀賞。
穿越歷史
曾被譽為清末「浙江省私立學校之冠」
2020年5月26日是學校興辦111年紀念日。1909年(宣統元年)正月,中國近代愛國旅日華僑、實業家吳錦堂先生為開啟民智,在慈谿觀海衛東山頭購地50畝,創建錦堂學校。在當地及寧波《四明日報》、上海《申報》發布招生啟事。5月26日,先生親自主持成立大會,與會者數千人,同時定這一天為學校永久紀念日。
錦堂學校初辦時為七年制兩等小學堂,其經營規模、辦學投資在當時首屈一指,浙江巡撫在給皇帝的請賞奏摺中就稱它為「浙江省私立學校之冠」。
吳錦堂愛國辦學思想,是東渡日本後,在明治維新後的經濟變化的影響下形成的。立校之際是以「錦堂兩等小學」命名,設置高等小學的12門學科和初等國民教育的8門學科。
1910年正月,先生根據發展實業的急需,改高等小學堂為初等實業學堂,收學生129名,並附設短期蠶業講習會,栽桑30餘畝,為附近農村辦起3個月為一期的短期蠶桑訓練班。
11月,先生將初等蠶科改為中等農業及中等蠶科,建立錦堂農業中學(改初等小學為附屬小學堂),辦學方向為農科,其中以蠶科為主,教學方向明確,教育為民,立業興邦,從一定意義講,它最早的原型是屬於職業性質十分鮮明的學校。
在漫長的歲月中,學校幾經風雨,十遷其址,十易其名,公辦後分別有省立錦堂學校、錦堂鄉村師範學校、慈谿師範、慈谿二中、慈谿東山中學、工農五七學校、五七大學、寧波師範慈谿分校、慈谿錦堂師範學校。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82年後,慈谿錦堂師範學校搬遷至滸山,在原址建立起一所職業學校,它秉承著先生的「愛國、守信、樂業、創新」的精神,弦歌不絕,不忘「初心」。
傳承夢想
一部微電影,記錄創辦者的逐夢歷程
「吳錦堂是我們觀海衛東山頭人的驕傲,也是寧波華僑史上的奇蹟。先生一生有兩個夢,第一個夢是創業安家,第二個夢是富國安民。他的第一個夢從他到寧波豆腐坊、上海油燭店學藝開始就已經樹立,直至1885年,他東渡日本經商之後,這個夢終於實現。第二個夢是先生一直倡導的『國民失教,就難以爭存』理念。抱著這樣的理念,先生在東山頭錦堂村的土地上,創辦了錦堂學校。」
這段出自導演魚樂專門為錦堂拍攝的微電影《錦堂尋夢》,展現的是錦堂學子的尋夢之路。2018年12月,在微電影的創作分享會上,魚導表示,這個電影中絕大部分的靈感與故事源自錦堂,並不是虛構,而且三分之二的演員也是錦堂人。
錦堂是一個精神,也是一個品牌,每個從錦堂出去的學子都有一個夢。一百多年前,吳錦堂立校興學;一百多年後,孩子們坐在這裡,安靜地讀書,識字、學文章。
在場的錦堂學子看了微電影後,評價說:「微電影完美地展現學校裡的每一個角落,還有葉老師的加盟,全程用方言對白。我以後就可以用這個微電影向別人介紹我們的錦堂。」
精神是可以傳承的,一代代錦堂人正在秉承先生的宏願矢志不渝地走下去,書寫屬於錦堂人的美麗故事。而如今的錦堂學校,正以職業教育的名義,向大家詮釋著教育的真正含義:愛和傳承。
新徵程
「兜兜轉轉82年,又再次回歸到職業學校」
「憶往昔,農林桑蠶師恩浩蕩,崢嶸歲月育英才;看今朝,汽修輕紡記憶鏗鏘,昌隆盛世續華章」。走進口字樓,兩邊的牆上寫著這樣一幅對聯。111年前,吳錦堂先生開辦蠶業為本科的職業學校,111年後,學校是一所以汽修、輕紡為特色專業的職業學校。
葉老師笑說:「兜兜轉轉82年,又再次回歸到職業學校,一切好像是冥冥中註定的一樣。」
除了大口字樓,錦堂職高裡還藏著一個小口字樓——汽修實訓樓。作為學校的拳頭專業,2019年獲得「浙江省品牌專業、中央財政支持重點專業」稱號。
學校全面實施選擇性課改,開發專業選修課教材32本,實施與汽修企業零距離對接的校企「項目雙循環」人才培養模式。
錦堂職校從一個鄉村農業職中,逐漸成長為今天的浙江省示範學校,國家級重點職高。2007—2019年,學校連續12年參加全國技能大賽,共獲得23金14銀6銅的好成績。連續8年被寧波市教育局授予全國技能大賽特別貢獻獎,為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的專業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除了汽修,輕紡專業也是錦堂職高一大特色,涵蓋服裝設計、染整技術、輕紡產品設計、產品營銷等內容,推行「校企新合作」和「開發新專業」雙途徑。
走進輕紡樓,看到大廳裡陳列著各式各樣的服裝,最吸引眼球的還是一排排芭比娃娃。你絕對想不到,芭比娃娃項目的主力之一是男生,他們用想法和創意,讓芭比娃娃項目成為網紅。
離開學校時,記者帶著兩本沉甸甸的錦堂學校建校一百周年紀念文集,這本文集不僅是在校師生學習、繼承學校優良傳統的生動寫照,還是校友們寄託情思彌足珍貴的藏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