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老C
工作和生活之間的平衡,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思考和把握。
1、
關於拼多多員工的猝死事件,猶豫了兩天是不是寫一篇。老實說,寫一篇激情四射,聲討邪惡資本家,黑心拼多多的文章不算難,但這個就是嘴炮口High一下,解決不了任何問題。資本主義商業社會有商業社會自身的邏輯。
指望政府下命令禁止網際網路公司加班,壓根兒不可能。指望政府制定規章制度要求網際網路公司付加班費,這個有可能。但相信我,網際網路公司的HR會有一萬種方法,在薪酬不改變的情況下保證合規的。
資本市場更不會懲罰拼多多。相反,如果我是投資者,我會因為拼多多的員工如此拼命(換句話就是拼多多有能力如此「壓榨」員工),而更看好拼多多。
工作和生活的平衡,是每個人自己的選擇。
所以這篇文章,我不想說啥激動人心的口號。想講講我自己個人的經歷和體會吧。
2、
大概十幾年前,我MBA畢業。當時,MBA畢業生有三個職業選擇,管理諮詢(Consulting),投資銀行(Investment Banking),和普通公司(Corporate)。
從薪酬來說,投行最高,諮詢居中,公司最差。但一分錢一分貨,工作時長,也是投行最長,諮詢居中,公司最差。
當時,MBA中,大家公認的標準是:去投行要做好一周90 - 100小時工作時長的準備。諮詢大概70-80個小時。
一周100小時意味著什麼,就是每周工作七天,每天從9點工作到晚12點,工作14個小時(15小時刨掉1小時午餐晚餐)。70多小時,大概是每天早9點到晚10點,工作6天,或者每周工作5天,每天早9點到晚12點。我們現在經常聽到的996,大概也就是每周66個小時而已。
對諮詢和投行,這兩個MBA畢業生最想去的行業,如果能996,已經算是非常輕鬆愜意的生活了。
去一般公司,那就很可能朝九晚五。如果按平均每小時的薪酬算,其實這三個選擇差不太多。
做為一個剛畢業的年輕人,拿高薪的代價就是非常辛苦的工作。
3、
我畢業後進了一家美資的諮詢公司,當時在MBA最想去的公司中連續多年排名第一。為了免得給自己找麻煩,公司就稱為N府吧。反正熟悉諮詢業的人一眼就知道是哪家。
在入職培訓中,除了公司那些高大上的價值觀灌輸,當資深的諮詢顧問和我們聊天時,對我們這些菜鳥談公司時,常用的一個詞是Survive (活下來)。當時,我就很奇怪,為啥在一家公司中工作,要用Survive(活下來)這個詞來形容工作。
我在N府的第一個項目,就讓我深深的體會到了,為什麼用「活下來」這個詞來形容這份工作。
這個項目是服務一家大型國有企業,是N府服務這家客戶的第一個破冰項目。內部叫做「001」項目。項目組的構成是,大老闆兩名,一個澳大利亞人,一個歐洲人。基本不管具體事情,每個月飛來一次和客戶開個會。具體指揮幹活的中老闆兩名,一個香港人,一個馬來西亞人。每周飛來一次。現場帶項目的小老闆(項目經理)是香港人。幹活的項目組,一個臺灣人、一個香港人、一個新加坡的菜鳥和我一個中國大陸的菜鳥。
整個項目就是一團亂麻。兩個指揮幹活的中老闆之間關係緊張,對項目方向也意見不合。經常是一個人上周飛過來,讓項目組往西走,另一個人這周飛過來,咆哮一頓,說你們上周做的都是錯的,推倒重來,讓項目組往東走。
項目組的工作也一遍遍返工。客戶也極其不滿。工作時長也向投行看齊,每周基本上都要100個小時。
新加坡的剛入職菜鳥是個女生,被馬來西亞的中老闆劈頭蓋臉的罵了1個小時後,直接回酒店打包行李回了新加坡,然後就再也沒出現在項目組。不知道是強行離組了,還是索性辭職了。
原定6個星期完成的項目,拖了差不多4個月。更加資深的兩個諮詢顧問也找到辦法離組,最終只剩下脫不了身的項目經理和我兩個人伺候客戶和四個老闆。
當時,有一句形容老闆的話,讓我印象特別深刻。
「有困難要上,沒有困難,製造困難也要上。」
這句話據說是投行圈形容老闆的,我覺得諮詢行業也差不多。
當時,在N府活下來就是我腦中唯一的信念。每天睡覺前,就要念十遍:「想想想想,當年通過N府面試多不容易,堅持堅持,項目就快完了。」
4、
我在N府的第一個項目是一個徹頭徹尾的災難。可能是我們任勞任怨的態度最終感動了客戶,N府居然拿到了這個客戶的第二個項目。
澳大利亞的大老闆認為第一個項目實在太糟糕了,就重組了團隊。在第一個項目中堅持到最後的我,被留下來做第二個項目。
新的項目經理在N府內部,有對下屬很好,對老闆強硬的不錯的名聲。在項目開始兩周左右,他找我聊天。
他說:以我工作的方式,我在N府活不過一年。在N府生存,最重要的秘訣是管理期望(Manage Expectation)。管理客戶的期望,管理老闆的期望。
其實,無論客戶還是老闆,對一件任務的工作量是沒有準確判斷的。分配任務的時候,如果實際上三天能做完,你老實說三天能做完,老闆就認為壓一壓可以兩天做完,然後按照兩天去排整體計劃。而任務的過程中,肯定會出現各種突發問題,最後三天你交不了活。老闆自然會暴怒,而不會管你有啥合理的理由或藉口。
如果你實際三天能做完,就一定告訴老闆一周才能做完,一周能做完,就說兩周才能做完。這樣,一方面給老闆留出砍價的空間,另一方面,留給自己應對突發事件的緩衝。
最終,你能按時交付,甚至提前交付,自然老闆就是很滿意。他也不知道實際上那件事情三天就能做完。
另外,老闆為了表現出自己的價值(add value),總會有莫名其妙,突發奇想的新要求新任務。你不能不加思索都接下來,都接下來,你就會死的很慘。要挑那些看上去有價值同時工作量不大的接下來,把沒價值工作量又大的堅決頂回去。
老闆的突發奇想,一個都不接你會死得很慘,全都接下來,你會死得更慘。
職場的核心是管理期望,要永遠給老闆驚喜,不能給老闆驚奇,特別是不能在項目匯報會的前一天給老闆驚奇。
最後他說,第一不要用這些招數對付我;第二,如果你想在N府升官發財走上金光大道,別用這些招,老老實實玩命幹活。如果你就是求生存,鍍兩年金,然後換工作,不想五年升P十年升D,就得學些管理老闆的技巧,這樣至少能活下來。
5、
學會了各種偷奸耍滑磨洋工的方法後,我在N府的生活還算不錯。基本上每周能維持在60-70個小時工作時長,也能按時交活。當然,我也沒想過在N府要呆多久,就是鍍個金而已。有的同事立志升P升D,自然就更賣力幹活,也有更好的前途。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選擇。為自己的選擇要付出代價。想拿高薪,爬得快,就得更努力的工作。這大體上還是正確的。當然,學習要講學習方法,工作也有工作方法。
現在的社會,比幾十年前要自由很多,每個人也有更多的選擇。很多人已經可以在北上廣深的高薪,和小城市舒適的生活之間選擇。
正如我在文章開頭中寫的,投行每周100小時,掙得最多。普通公司40-50個小時,掙得最少。
因為中國優秀人才有了更多選擇,在招聘人才的競爭壓力下,我相信N府今天的工作時長,也會比我們那時候好一些。我們那時候,N府是中國非常少的能給出全球一致薪酬(Global Pay)的公司。
在十幾年前我加入N府,MBA畢業生的稅前起薪一年可以在北京東四環買70-80平米的房子。今天,我估計連15平米都不一定買得到了。而比我更早幾年,二十多年前加入N府的人,據說當時一年的工資就可以在黃浦江邊買一套小200平米的江景豪宅。
當然二十多年前,這種級別的工作機會,在整個中國大陸每年可能也只能用「幾百」來計數吧。
今天,對大多數人來說,都比二十年前有更多的選擇。不可否認,華為這樣的技術企業,騰訊阿里這樣的網際網路公司,給了今天的畢業生,很多優質的工作機會和選擇。
6、
網際網路行業中,有PDD這樣的把人「壓榨」到極致的公司,也有舒服的適合養老的「傳統網際網路」公司。並不是每一家網際網路公司都像PDD這麼辛苦的。
然而,這些「傳統網際網路」公司,無論業務和股價都處於穩定(停滯)狀態,一般不會有大規模的團隊擴張,也不會給招聘市場提供每年這麼多的新增崗位。進入這些公司的門檻,往往比進入新興擴張期的網際網路公司更高。
還有一些更舒服的外企。比如傳說中的每天只需要工作2-3個小時的某美國軟體企業。不過據報導這家企業已經把中國研發中心關掉了,裁掉1000多人。
天上沒有白掉的餡餅,每件事情都有代價。
對四十多歲的人,一家適合養老的公司是挺不錯的,但做為年輕人,這不是一個好選擇。
工作和生活之間的平衡,是我們每個人應該自己衡量和把握的。
成年人最終要為自己的選擇負責。
7、
十五年前,N府的工資在中國絕對有競爭力。今天的競爭力已經下降很多了。但在美國歐洲,N府的工資雖然高,也不是那麼高到天際。那麼,在薪資競爭力下降的今天,N府對年輕MBA的吸引力又是什麼的。
我的觀點是,N府給最優秀的MBA畢業生一個非常獨特的上升機會。N府,最優秀的人可以在12年以內的時間,從MBA畢業的菜鳥,升到資深合伙人。在40歲之前,享受到年薪上千萬甚至幾千萬的待遇,和與大公司CEO平起平坐的社會地位。
這個職業的上升速度,可能只有成功創業,或者早期加入一家高速發展的網際網路公司能媲美。
另外,在N府裡面,你會看到最優秀的人,並和他們一起工作。個人的提升是非常快的。
N府另一個很不錯的地方就是。公司層面的宣傳,都是強調生活工作平衡,強調Lifestyle的。雖然我們有時候諷刺N府是缺什麼講什麼,沒有Lifestyle,所以才整天宣傳Lifestyle。但確實公司面上做的非常好。
更厲害的是,公司天天講lifestyle,但大家還是很賣命幹活。
當然幾百人的諮詢公司,沒法和幾萬人的網際網路企業比。但今天,網際網路公司也應該考慮,不能一味強調奮鬥強調狼性,在公司文化宣傳上,也應該注重一些平衡和人性。
我們同情不幸去世的拼多多的員工,我們也可以去聲討壓榨員工的拼多多。
但對每個人,特別的年輕人來說,最終還是自己要做出一個選擇。是要工作還是要生活。
真實的世界很殘酷。所以,認清生活的真相,卻仍然熱愛生活,是一種真正的英雄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