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指數機構成立於2014年11月,初期選定了全球有影響力的六十八種期刊,通過這些期刊來統計各科研機構和院校發表論文的資料庫,以此判斷個院校機構的研究成果和學術影響力。2018年6月,自然指數機構選定的期刊增加至八十二種。
在國際,我國的中國科學院在國際排名中連續八年蟬聯第一,足以可見其科研實力。在中國,中國科學院和中國科學院大學力壓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位居第一名和第二名。我國排名前十名機構或大學分別為中國科學院、中國科學院大學、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南京大學、浙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復旦大學和中山大學。我國近二十年的發展,使我國高校和機構的科研實力不斷攀升。
自然指數機構的論文指數評價計分方式分為兩種:分別為AC和FC。
AC可稱為論文計數,在一篇論文有多位作者時,每個論文參與者所在的國家或者機構都將獲得一個AC分值。
FC可稱為分數式計量,當一篇論文有多位作者參與完成時,會考慮每位參與者對於論文的相對貢獻。當被認定為每位參與者有相同貢獻時,所有論文參與者均共享分值。一篇論文的FC值為1,當一篇論文有5位參與者時,每位參與者得到的FC值為0.1。
中國抄科學院和中國科學院大學是有區別的。
首先,中國科學院創辦於1949年,中國科學院大學創辦於1978年。
其次,中國科學院為我國自然科學的最高研究院所、自然科學與技術的研究發展中心,是國務院直屬的事業單位,中國科學院全院擁有十二家分院、一百多家科研院所和三所學校(中國科學院大學、上海科技大學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中國科學院大學隸屬於中國科學院,是國家教育部批准成立的一所以研究生教學為主、科學研究和教學想融合的高等學府。
在前二十名中,除中國科學院大學外,僅一個高校非985也非211,那就是排名第二十的南京科技大學,創辦於2011年,是深圳市創辦的一所創新型大學,南科大以理工、醫學為主,人文學科較弱。南科大人均科研經費不低於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師生比位居全國高校前列;人均學生資助位列全國首位;碩博貼補為全國前列。
自建國後,我國科研實力不斷上升,取得了很多重大科研成果,在世界擁有了更多的話語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