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上個世紀80年代中國的改革開放,有很多的外資企業都看中了中國廣大的市場和低廉的勞動力紛紛在中國駐紮下來並且都獲取了不菲回報。這一些產業主要是勞動指向型或者原料指向型工廠主要是沃爾瑪,家樂福,麥德龍來搶佔商機。
等到90年代我國的民主產業開始發展的時候,一二線城市已經基本被這些外資給佔領,我們國內自己的產業只能在外資沒有布局的其他小城市裡面進行發展。不過隨著1978年中國改革開放的進行到現在21世紀中國的經濟已經日趨發展,國外產業也開始漸漸走向下坡路。
我國自己的產業也更加的符合國人們的消費習慣以及愛好,他們利用中國人愛佔小便宜的心理,常常使用打折促銷等手段進行市場的搶佔,現在中國已經有一批本土企業在國人的心中紮下了根。這樣一來,外資企業就很難在中國獲得利益,隨著大數據化的發展,中國的電商企業也進行了發展,2012年12月,定遠大潤發超市正式試營業。當日營業收入就達到二百餘萬元,可見其在我國受喜愛程度有多高。
隨著時代的發展,更多的中國人喜歡從網絡上購取他們所需要的物品,這樣一來由馬雲主導的阿里巴巴成為了很多人的選擇,外資企業在中國更難以進行下去。為了獲取更大的利益,很多的外資企業開始逐漸退出中國市場,例如2018年法國的家樂福就開始尋找其他能夠接納自己的國家,2019年的時候蘇寧更是將家樂福在中國的股份收購了80%。
從此以後家樂福就成為了蘇寧的一個子公司,曾經馳騁中國市場能夠與沃爾瑪匹敵的歐洲巨頭也敗退了。隨著法國家樂福退出中國市場之後,又有更多的企業接二連三的離開中國市場。就在2020年英國的連鎖超市樂購將完全退出中國的市場,而他在中國的全部市場將由華潤全盤接手。
自2018年到現在,已經有三家巨頭公司紛紛退出了中國的市場,雖然中國市場裡還有不少的外資企業,但是隨著中國勞動力的上漲以及原料的增長,這些外資企業在中國的境遇將越來越舉步維艱。還沒等我們將三家外資零售巨頭退出中國這個新聞給消化完就有了另一個零售集團的退出。
這個零售集團就是有法國歐尚集團主導下的高鑫零售。高鑫零售這個名字可能對很多人來說都比較的陌生,但如果提起大潤發的話,相信每一個人都知道它,並且還曾經在它裡面消費過,而大潤發就是高鑫零售的一個子公司。
高新零售它是由法國歐尚集團與臺灣的一個財團聯手開創的一個公司,在2017年的時候,因為經濟不景氣,臺灣的這個財團就將它的全部股份賣給了阿里巴巴之後中國勞動力的這個財團就將它的全部股份賣給了阿里巴巴,之後隨著中國勞動力價格的上漲,法國歐尚也將他的股份賣給了阿里巴巴。
可以說在2020年,中國的阿里巴巴已經完全掌控了高新零售。隨著這些兄弟一個接一個的倒下,沃爾瑪雖然在中國的門店比較多,但是在2016年到2020年這4年之間,沃爾瑪已經關閉了80家門店的由此可以看沃爾瑪退出中國市場也是指日可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