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家樂福之後,又一外資巨頭被打敗,曾一天盈利200萬,名字很耳熟

2020-12-19 騰訊網

隨著上個世紀80年代中國的改革開放,有很多的外資企業都看中了中國廣大的市場和低廉的勞動力紛紛在中國駐紮下來並且都獲取了不菲回報。這一些產業主要是勞動指向型或者原料指向型工廠主要是沃爾瑪,家樂福,麥德龍來搶佔商機。

等到90年代我國的民主產業開始發展的時候,一二線城市已經基本被這些外資給佔領,我們國內自己的產業只能在外資沒有布局的其他小城市裡面進行發展。不過隨著1978年中國改革開放的進行到現在21世紀中國的經濟已經日趨發展,國外產業也開始漸漸走向下坡路。

我國自己的產業也更加的符合國人們的消費習慣以及愛好,他們利用中國人愛佔小便宜的心理,常常使用打折促銷等手段進行市場的搶佔,現在中國已經有一批本土企業在國人的心中紮下了根。這樣一來,外資企業就很難在中國獲得利益,隨著大數據化的發展,中國的電商企業也進行了發展,2012年12月,定遠大潤發超市正式試營業。當日營業收入就達到二百餘萬元,可見其在我國受喜愛程度有多高。

隨著時代的發展,更多的中國人喜歡從網絡上購取他們所需要的物品,這樣一來由馬雲主導的阿里巴巴成為了很多人的選擇,外資企業在中國更難以進行下去。為了獲取更大的利益,很多的外資企業開始逐漸退出中國市場,例如2018年法國的家樂福就開始尋找其他能夠接納自己的國家,2019年的時候蘇寧更是將家樂福在中國的股份收購了80%。

從此以後家樂福就成為了蘇寧的一個子公司,曾經馳騁中國市場能夠與沃爾瑪匹敵的歐洲巨頭也敗退了。隨著法國家樂福退出中國市場之後,又有更多的企業接二連三的離開中國市場。就在2020年英國的連鎖超市樂購將完全退出中國的市場,而他在中國的全部市場將由華潤全盤接手。

自2018年到現在,已經有三家巨頭公司紛紛退出了中國的市場,雖然中國市場裡還有不少的外資企業,但是隨著中國勞動力的上漲以及原料的增長,這些外資企業在中國的境遇將越來越舉步維艱。還沒等我們將三家外資零售巨頭退出中國這個新聞給消化完就有了另一個零售集團的退出。

這個零售集團就是有法國歐尚集團主導下的高鑫零售。高鑫零售這個名字可能對很多人來說都比較的陌生,但如果提起大潤發的話,相信每一個人都知道它,並且還曾經在它裡面消費過,而大潤發就是高鑫零售的一個子公司。

高新零售它是由法國歐尚集團與臺灣的一個財團聯手開創的一個公司,在2017年的時候,因為經濟不景氣,臺灣的這個財團就將它的全部股份賣給了阿里巴巴之後中國勞動力的這個財團就將它的全部股份賣給了阿里巴巴,之後隨著中國勞動力價格的上漲,法國歐尚也將他的股份賣給了阿里巴巴。

可以說在2020年,中國的阿里巴巴已經完全掌控了高新零售。隨著這些兄弟一個接一個的倒下,沃爾瑪雖然在中國的門店比較多,但是在2016年到2020年這4年之間,沃爾瑪已經關閉了80家門店的由此可以看沃爾瑪退出中國市場也是指日可待的。

相關焦點

  • 繼家樂福之後,又一外資企業「退出」中國,名字聽著很耳熟
    等到90年代我國的民主產業開始發展的時候,一二線城市已經基本被這些外資給佔領,我們國內自己的產業只能在外資沒有布局的其他小城市裡面進行發展。不過隨著1978年中國改革開放的進行到現在21世紀中國的經濟已經日趨發展,國外產業也開始漸漸走向下坡路。
  • 繼家樂福之後,又一外資巨頭「扛不住了」
    作為全球第二大消費市場(即將超越美國成為第一),中國一直以來都是各大外資巨頭眼中的香饃饃,以零售行業為例,從九十年開始,沃爾瑪、家樂福、麥德龍、樂購Tesco等等外資零售巨頭紛紛在國內布局,攻城掠地,搶佔國內的零售市場。
  • 繼家樂福、麥德龍後,又一外資巨頭扛不住了!
    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我國經濟開放,對於外商有很好扶持政策,吸引大批外國公司來中國發展,尤其是零售業,海外巨頭沃爾瑪、家樂福、麥德龍、樂天紛紛到中國開店,基於國內13億人口,很快讓他們賺得盆滿缽滿。不過,隨著我國經濟快速的發展,本土化商超崛起,加上電商等新興行業衝擊下,商超巨頭們紛紛落敗。2018年法國最大的零售巨頭家樂福已新生退出中國之意,2019年蘇寧宣布斥資48億現金收購家樂福中國80%的股份,隨後,家樂福正式宣布退出中國,由蘇寧全面接手家樂福中國區域的門店。
  • 強龍難壓「地頭蛇」,家樂福退出之後,又一外資巨頭玩不轉了!
    對於各行各業的外資企業來說,中國市場有著非常誘人的魅力,多數外資巨頭都想要來中國市場分一杯羹,例如當下的零售行業就是如此,外資企業的數量還是比較多的。例如沃爾瑪、家樂福、麥德龍等零售巨頭一直在我國市場中馳騁。這些外資企業對於我國市場也是翹首以盼,期待著能夠賺到更多的財富。
  • 麥德龍、家樂福……超市巨頭紛紛敗走中國,被電商打敗?
    從進入到崛起,再到衰落,外資巨頭差不多經歷了這麼三個過程。在上世紀90年代末,隨著國內政策逐步開放,外資商超搶灘中國市場。家樂福於1995年率先進入,隨後在1996年,萬客隆、麥德龍、沃爾瑪相繼殺入,在1997年,又迎來了易初蓮花、好又多。彼時,中國本土還沒有形成規模的連鎖超市巨頭,它們進入的時機非常好。
  • 繼家樂福之後,法國歐尚零售巨頭退出中國,外資超市面臨重重困難
    也許很多人不知道歐尚這個零售巨頭,但應該對體育品牌迪卡儂、披薩連鎖店Pizza Pai有所耳聞,而這些品牌都來自法國的穆裡耶茲家族。值得一提的是,外資超市在我國曾風光無限。家樂福在上個世紀90年代進入中國的時候,所到之處都能引起全城轟動,畢竟那時的中國還沒有"大賣場"這種業態,也沒有任何一個競爭對手。近年來,受本土賣場數量不斷增多和電商迅速崛起的影響,外資超市的日子普遍不太好過:沃爾瑪中國目前還沒能盈利、家樂福中國直接被蘇寧收購、韓國的樂天瑪特、易買亦是早就退出了中國市場。
  • 外資超市大敗局:三大巨頭市場份額腰斬,家樂福賣身,沃爾瑪關店
    存活下來的外資超市中,沃爾瑪集團全球範圍內的業績表現令人堪憂,從盈利角度來看,其淨利潤和淨利率已經連續下滑了4年,淨利潤從4年前的1004.2億元降至447.1億元,淨利率則從3.37%降至1.3%。沃爾瑪沒有披露中國地區的銷售業績,但從現有數據來看也不會太好。
  • 外資零售大敗退:中國企業為何能打敗麥德龍、家樂福等四大巨頭?
    採訪者:李健華,新零售商業評論編輯「麥德龍賣身物美後,四大國際零售巨頭只剩下沃爾瑪仍在中國市場苦苦支撐。」好文5836字 | 10分鐘閱讀麥德龍賣身物美是繼蘇寧收購家樂福、華潤買下樂購後,又一次上演的中國本土公司收購外資零售企業大戲。如今,四大國際零售巨頭只剩下沃爾瑪仍然在中國市場苦苦支撐。
  • 家樂福、沃爾瑪撤退,如今又一外資企業「敗走」中國?究竟怎麼了
    近十年來,許多外資零售巨頭爭先恐後地進入中國市場,在中國市場中賺得盆缽滿體,但隨著消費者習慣的改變,這些外國零售巨頭在中國的日子越來越艱難。是什麼原因導致這些全球性的零售巨頭在中國失利?隨著電子商務的迅速興起和人們消費觀念的更新,近年來,許多實體超市在這種大環境下陷入困境。
  • 曾以一敵二,打敗家樂福和沃爾瑪,如今卻巨虧20億,黯然離場!
    那些大型外資零售集團,也紛紛敗走中國,就連曾經力戰家樂福和沃爾瑪的人人樂,也沒能撐過去,淪落到賣身求存的地步。對於人人樂,可能深圳地區的人更加熟悉一些,因為人人樂的起源,就在深圳。從人人樂創立至今,也已經有了23錢的發展歷史,在整個零售行業中,人人樂也算是比較有資歷的一個零售巨頭了。
  • 沃爾瑪、家樂福、麥德龍三大零售巨頭齊聚蘇州
    沃爾瑪、家樂福、麥德龍三大零售巨頭齊聚蘇州  繼家樂福體育中心店之後,最近,規劃於高新區長江路、馬運路交匯處的麥德龍成功舉行了店址土地掛牌交易,並計劃今年底正式營業。緊接著,沃爾瑪崑山店破土動工―――市貿易局近日透露,在地級市中,蘇州已經成為了率先聚齊全球零售三巨頭的「全國第一家」!
  • 強大的中國,正在告別外資的家樂福
    ——反做空研究中心老牌零售巨頭——家樂福,最近正式戴上了「蘇寧」的姓氏。9月27日,蘇寧易購(002024.SZ)發布公告稱,在三個多月前以48億元現金收購家樂福中國80%股權的交易,已經完成交割手續。至此,家樂福中國正式步入蘇寧時代。
  • 又一外資零售巨頭退潮!這家超市狠砸148.6億,要做「中國版Costco」?
    文章來源:網絡繼家樂福中國賣身蘇寧之後,又一外資零售巨頭退潮。10月11日晚間,麥德龍集團、物美集團和多點Dmall聯合宣布,物美就收購麥德龍中國控股權已與麥德龍集團籤訂最終協議。交易完成後,物美集團將在雙方設立的合資公司中持有80%股份,麥德龍繼續持有20%股份。
  • 家門口超市越開越多,外資巨頭卻「敗走」,這一品牌又要賣身了?
    當然有人表示實體店生意雖然不好做,這一門店卻不斷增多,是因為錢太好賺了嗎?說到這裡相信有人已經猜到了,這一門店就是小區樓下隨處可見的超市。不管是大型超市還是中小型超市,總之超市的數量確實在不斷增多,而且同一個小區可能就開了好幾家。正是因為如此,在不少人心目中開超市也變成了一個賺錢生意。然而從實際情況來看,卻並非如此。
  • 「遲暮」的家樂福轉身網際網路 外資大賣場重獲新生啟示錄
    正值蘇寧易購收購家樂福中國一周年之際,家樂福中國CEO田睿接受了《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的專訪。據田睿介紹,在被蘇寧易購收購後的第一個季度,家樂福中國扭虧為盈,並且在今年上半年疫情的影響下,依然保持盈利。而盈利背後,則是這一年來蘇寧易購對於家樂福的改造。
  • 家樂福:加入蘇寧後實現7年來首次盈利
    一年前的9月,蘇寧48億元收購家樂福中國一錘定音。如今一年過去了,家樂福發生了哪些變化?記者9月19日從家樂福獲悉,自加入蘇寧以來,家樂福去年四季度實現了7年來首次盈利,今年上半年繼續保持盈利態勢。「入蘇」一年來,這家零售巨頭開始「剔骨再造」,實現了觸網轉型。
  • 外資零售巨頭轉型陣痛 家樂福遭中方股東清倉式拋售
    外資企業一股關店潮正洶湧而來。曾經在中國市場叱吒風雲的外資零售巨頭們,正輪番上演集體敗退的戲碼。  日前有消息稱,家樂福在中國六個城市的合資公司股權遭受中方股東清倉式的拋售。近日,遼寧成大發布公告稱,將出售所持有的多個城市家樂福合資公司股權。在其出售股權的6個城市合資公司中,有5家已經陷入虧損。
  • 國產巨頭跌落「神壇」,曾媲美家樂福,淨賺上億,今半年關店48家
    以前國內市場是不少外資眼中的「香餑餑」,由於國內人口眾多,加上國人都比較喜歡消費,一時之間眾多外資品牌湧入市場,為的就是能在國內市場「分一杯羹」。不過隨著時代的進步發展,不少外資品牌逐漸衰落。在業績不斷虧損的背景下,只能選擇退出中國市場。
  • 家樂福樂購被傳欲售中國業務
    有分析稱,考慮到家樂福近年重點撤出亞太地區,其出售中國業務的可能性也變得極大。CFP 資料  早報記者 陳華  一直主導中國大型超市發展的外資零售巨頭競相上演「變奏曲」。  據業內人士分析,家樂福1997年進入中國,2004年之前開出的大型超市全部是賺錢的,2005年到2008年之間開出的門店目前可以打平,而2008年之後開出的門店基本虧損。
  • 繼家樂福之後,法國歐尚決定退出中國市場
    【歐洲時報10月20日賈言編譯】22年前,法國超市巨頭歐尚(Auchan)進軍中國市場,並成為中國食品超市領域的領頭羊。但面對電子商務逐漸發展壯大,歐尚未能實現迅速轉型適應市場變革。歐尚以30億歐元的價格出售所持高鑫零售股份法國《回聲報》(Les Echos)報導,繼2019年家樂福將中國業務出售給了蘇寧之後,法國另一超市巨頭歐尚新近決定撤出中國市場。10月19日,歐尚宣布,將其所持有的中國子公司高鑫零售的股份出售給阿里巴巴,涉及金額約30億歐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