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時你有沒有留意,幾乎每個父母都有一句或者幾句口頭禪,只是咱們沒有注意過而已。
就例如接上幼兒園的二寶放學時:
有的父母經常會跟孩子這樣說:「寶貝,今天在幼兒園過得開不開心啊?」
有的父母經常會跟孩子這樣說:「寶貝,今天有沒有交新朋友啊?」
而有的父母經常跟孩子說:「今天有沒有跟人打架啊?老師今天有沒有批評你啊?」
而且幾乎每次都會跟孩子說的。
媽媽今天又說我了
而在家裡,到目前為止,(對我脾氣比較倔強的二寶)會經常用一二三這三個數嚇唬她。經常會說:「我可數數啦,我要數到三了啊」,可以說是我「引以為豪」的絕招。而且是屢試不爽,每次都乖乖的屈服了。但是不知道她大一點會不會奏效呢?
而對于大寶已經上初一了,我對她的最多的口頭禪是:「作業寫完了嗎?都會了嗎?」每次住校回家時,尤其看見孩子玩時,總是不經意的問她,自己有時候都不記得問了幾遍了,都成慣性了不問都不成。看見大寶就想問她,自己都控制不了自己。以至於有時反問我:「媽媽,不是剛問過嗎?有完沒完,這就寫還不行嗎?」
其實我們父母說的每一句口頭禪都有它潛在的深意,都會不經意把父母的觀念流露出來,而不自知。但是我們只要靜下心來,好好梳理一下會發現自己的口頭禪,其實就能看見自己在養娃過程中,到底是什麼樣的父母。
嘮嘮叨叨,太煩人啦!
就像我小時候,父親老是把我說教一番,就像上思想政治課似的,當時很是反感呢。感覺父親每一次的說教都像夏天的蚊子似的,嗡嗡作響。一開始我還會跟他反駁,但結果父親給我標上「犟嘴頂嘴」的罪名,得到的是更瘋狂的說教,後來我就逆來順受了,索性來個「裝聾作啞」耐心聽完作罷。現在我教育孩子,會時常提醒自己不能像父親那樣對我的孩子,避免孩子的逆反心理的產生。
我鄰居家是一個活潑有點淘氣的男孩,孩子上一年級了,因為跟二寶年齡相仿所以他倆玩的很好,今天下午又去他家玩,看見孩子正在寫語文作業,孩子寫字還是老樣子,寫字時小動作很多,摸摸這,動動那的,東張西望的,寫的字也是潦草至極。可謂狂草。孩子母親不知道在忙活啥,進來和我寒暄幾句,又開始對孩子的說教,而且還是原來的那幾句口頭禪,只見她非常生氣訓斥的口氣跟孩子說:「你看看你這是寫的什麼呀?你自己還認識嗎?還上學幹啥啊?跟我一起種地得了。」其實這不是第一次遇見這樣的情景了,男孩母親經常這麼跟孩子說,我們都習慣了,但是孩子字一直沒有改觀,還是很潦草。我想說是不是可以從父母自身找原因呢?可不可以陪孩子一起練練字呢?咱不能一出現問題,就指責孩子,要看看問題出在哪裡,對症下藥。切不可盲目的指責孩子,容易讓孩子厭煩。
給孩子以力量,鼓勵他們
就像現在孩子玩手機、玩網路遊戲、刷視頻等等,可比我們玩得溜多了,我們家爺爺奶奶的手機出現問題都是大寶解決的。如果看見孩子玩手機等就對他嘮叨個不停,經常對孩子說:「不能看手機,作業寫完了嗎?玩手機能有什麼出息,考試時手機又幫不了你。」結果會適得其反的,越說情況越嚴重。我覺得不能一味指責他,首先我們父母要言傳身教,從自己做起,少看或者不看,可以跟孩子商量一個約定,什麼時間可以玩,可以玩多久等等,互相監督,期間可以陪孩子閱讀一些書籍,可以陪孩子玩室外遊戲等等。要知道孩子壞習慣非一日養成,父母要自省,跟咱們可脫不了干係的。
所以說我們平時要對孩子說一些積極向上的口頭禪,這樣會激勵孩子的。
例如我們可以這樣跟孩子說:「沒事,你再試試看,說不定會成功的」
:「沒事兒,爸爸媽媽相信你,你在我們心裡一直是最棒的」
:「我覺得你行,要相信自己哦!」
當我們的孩子遇到困難,挫折時,這樣積極的口頭禪會激勵我們的孩子的,讓孩子們勇敢的嘗試,在不斷努力中獲得成功,從而獲得成就感,還可以增強孩子的自信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我們要履行好這份責任,讓我們的孩子幸福快樂的成長,不要再讓那些負面的口頭禪影響我們的孩子,讓孩子們心中充滿滿滿的的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