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句「爛口頭禪」毀一個孩子,好父母嘴上都有條拉鏈

2021-02-07 天空樹

文 | 王小騫

來源 | 王小騫親子成長學社(ID:WXQCOLLEGE)

有調查指出:


在中國,68%的家長都曾傷害過自己的孩子——語言暴力。


經常受到父母語言攻擊的孩子,更容易出現各種性格問題:


25.7%的孩子「自卑、抑鬱」;

22.1%的孩子「冷酷、無情」;

56.5%的孩子則經常「暴躁」。


漫畫家幾米說:


「小孩寧願被仙人掌刺傷,也不願聽見大人對他的冷嘲熱諷。」


外表的傷痕看得見,內心的傷害卻如深淵,孩子越陷越深,最終無法自拔自救。


圖片來源:電影《亨利之書》


天下沒有不愛孩子的父母,但請不要忽視語言的威力。


也許家長一句不經意的口頭禪,卻有可能摧毀孩子的一生。


而這些話,正暴露了你,屬於哪一類家長……



貼標籤型父母



口頭禪:你怎麼那麼笨……


全球兒童安全組織Safekids曾發布過一張兒童保護的宣傳海報。



畫面上,第一個孩子拿著一張考了30分的卷子,渾身緊張。


他的身上,刻畫的是父母對他的數落:


考成這樣,還有臉回家?



第2個孩子,手捧足球,渾身髒兮兮,他一臉迷茫。


孩子也許剛興奮地踢球回家,迎面卻被父母的一盆冷水劈頭澆下:


沒見過這麼髒的孩子,你是從垃圾堆裡撿出來的?



第3個孩,手捧打碎的花瓶,眼神驚恐,他似乎在等待父母的責罵。


而這個孩子的身上,刻畫的則是這句話:


家裡有你,真倒大黴了! 




這樣的數落聲,是不是特別熟悉?


善於貼標籤的父母,一旦孩子做了什麼令人不滿意的事情,父母就會隨意在他們身上貼上一張又一張「標籤」。


這些標籤貼在孩子身上,卻刻在孩子心裡。


於是,「笨孩子」更考不出好成績,「壞孩子」也越來越容易闖禍。


標籤效應指出:


人們一旦被貼上某種標籤,就會成為標籤所鎖定的人。


圖片來源:電影《紅氣球》


家長可以這樣說:


為了孩子更好成長,在孩子犯錯的時候,父母不妨換一張正面的標籤。


比如:


「這次你雖然考了30分,但比上一次進步1分,媽媽為你高興。」


「我知道你是一個努力肯學的好孩子,下一次考試會再給媽媽驚喜,對嗎?」


正面的標籤,會給孩子鼓勵的力量。


當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愛、關注與賞識,就會填補他們內心最大的心理需求。


而這,才是讓孩子變得上進最大的動力。


▲ 長按圖片保存可分享至朋友圈



詛咒型父母



口頭禪:你除了當廢物還有什麼用?


知名藝術家謝勇導演曾拍攝過一組有關《語言暴力》的作品。


鏡頭記錄了六個在瀋陽看守所少年罪犯的經歷。


研究發現:童年受到精神虐待,是他們走上犯罪的重要因素。


12歲的男孩,父母從小離異,他經常無故遭到母親謾罵與詛咒:


你就是個廢物!你怎麼不去死!



終於有一天,這個男孩拿出兇器,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詛咒型的父母,理所當然把孩子當作私有品,隨意打罵,將自己在生活中遭受的怨氣統統撒在孩子身上。


可父母們不知道,孩子內心脆弱,他們沒有那麼強大的內力來支撐父母毫不留情的羞辱和對人格的無情踐踏。


最後只有兩條路:


要麼把仇恨發洩在外人身上,導致犯罪行為。


要麼把仇恨發洩在自己身上,自殘或自殺。


如果你愛著孩子,那麼請立刻停止語言暴力。



心情難過的時候,不妨告訴孩子:


「媽媽現在心情很差,請讓我一個人安靜一會兒。」


當家長自己排解出負面情緒後再去面對孩子,你會發現:


其實,孩子是世界上最可愛的人!



嚇唬型父母



口頭禪:再不聽話我不要你了。


我曾經看到過這樣一對母子:


孩子在玩具店看中了心儀的玩具,媽媽卻不知為了什麼原因,拒絕購買,母子陷入僵局。


百般勸說無效後,媽媽生氣地丟下孩子,撂下一句狠話走了:


「你不聽話,我不要你了!」


當孩子確定媽媽是真的拋下他走的瞬間,孩子悽厲地哭起來,拔腿追出門去。



哭聲中的驚慌、無助,道出一個弱勢孩子所有的不安。


而此刻,他的媽媽正以勝利的姿勢,站在前方等待前來「投降」的孩子。


「再不聽話就不要你了!」這是嚇唬型父母最常用的口頭語。


試圖通過恐嚇的方式達到讓孩子聽話的目的。


然而,在恐嚇教育下成長的孩子,早期沒有安全感,隨著長大又會陷入認知迷茫中。


而到最後,又會透支了孩子對父母的信任。


家長應該溫如而堅定地表明自己的立場。


好比這個要買玩具的小男孩,媽媽其實在出門前就應該和孩子約法三章。


▲ 長按圖片保存可分享至朋友圈


如果孩子出現履約情況,則可以家長可以這樣說,善意提醒:


 「我們出門前的約定,你還記得嗎?小朋友說話要算話哦!」


孩子是有契約精神的,認識到自己的問題,就會自我調整。


如果孩子依然表現出渴望,家長則可以重申不買的原因:


「前段時間剛剛給寶寶買過新玩具,玩具們在家等你一起玩呢?」


以此喚起孩子對已經擁有玩具的感情。


最後,家長還可以給孩子一絲期待:


「等寶貝過生日的時候,媽媽再準備給你買一個有創意的玩具,好不好?」


有認識,有期待,孩子也就願意牽著媽媽的手乖乖回家了。


圖片來源:電影《新媽媽再愛我一次》



攀比型家長



口頭禪:你看看別人家的孩子…… 


《青少年藍皮書:中國未成年人網際網路運用報告(2019)》調研顯示:


孩子最不喜歡家長說的五句話中,有一句就是——


你看看別人家的孩子……


在無數父母的眼裡,別人家的孩子,總是品學兼優,樣樣都好。


而自己家的孩子,卻哪哪都是問題。


攀比型的父母,總喜歡拿別人家孩子的長處對比自家孩子的短處。


於是越比,孩子越成問題。


也許父母本意只是希望激勵孩子向優秀看齊,可不對等的作比,只會打碎孩子的自信心,令孩子變得越來越自卑。


圖片來源:電影《我們的世界》


「你看看別人家孩子。」


父母不經心的話聽在孩子心裡,不僅代表著父母對他的否定,還會讓孩子感覺被父母瞧不起。


父母的肯定與賞識是孩子頭頂的晴天。


如果連天空都灰暗了,孩子也便失去了努力的動力,離優秀就會越來越遠。


家長可以這樣做:


發現孩子身上的閃光點,肯定孩子,從正面給予建議,孩子更樂於接受。


比如:


「寶貝,媽媽發現你吃飯速度越來越快了,有進步!


如果你還能學著自己穿衣服,那就會變得越來越棒哦!」


▲ 長按圖片保存可分享至朋友圈


當孩子的內心得到了被肯定的滿足感,那麼對於父母提出的建設性意見,他們才更願意聽進心裡去。


不要懷疑孩子的純真動機,他們都渴望成為父母心裡最完美的孩子。



控制型父母



口頭禪:我都是為了你好……


還記得北大高材生王猛嗎?


作為眾人眼中羨慕的高材生,他卻12年不回家,拉黑父母6年,並發萬字長文控訴自己的父母!


很多人無法理解王猛的過激舉動。


然細讀萬字長文,卻令人看到一個無助的孩子,和一個極強控制欲的母親。



王猛說,從小到大,他從不敢違逆母親對他做的任何安排。


他身上穿的所有衣服都是按照母親的意願和審美來置辦。


哪怕小學時,班裡舉行演出,老師要求大家穿短褲參加活動,母親卻不由分說幫他選擇了長褲。


他交往的朋友,也一定要經過母親各種盤查,只有資質符合要求,才被允許交往。


這導致王猛從小到大都交不到知心朋友。


更別提,報什麼志願,考什麼學校。


所有關於他人生的一切,都是由父母來安排。



他就像一個工具人,只要做到配合就好。


他甚至想要讀心理學博士,來解決父母造成的心理創傷。


現實生活中,其實像王猛父母這樣控制型的家長不佔少數。


自以為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孩子好」,從不問孩子真正要的是什麼,就以過來人的經驗強勢規劃孩子的人生。


這樣的孩子,在父母窒息的愛裡不斷壓抑自己,甚至產生抑鬱情緒,一觸崩潰。


不能否認,這個世界上最無私的莫過於父母對孩子的愛,但愛並不意味著控制。


再小的孩子都有自己的想法。


圖片來源:電影《梅奇知道什麼》


所以,當家長準備給予孩子建議時,請先正視自己的內心:


你的建議,到底是為了達成自己的目的?還是真的是孩子的需要?


所以,請先尊重孩子,在平等的對話基礎上,告訴他們:


「爸爸媽媽這麼做,有這樣的考慮……這些建議,請你權衡決定。」 


平等的對話環境中,當孩子感受到被尊重,父母理性的分析,才能幫助孩子真正明白:


每一個決定背後,他需要做利弊考慮。


當然,如果孩子有合理的建議,家長也要學會接納,要相信孩子,他們也有解決問題的能力。


圖片來源:電影《現在去見你》


好的父母嘴上都有一條拉鏈。


一句話,也許成就孩子一生。


一句話,也有可能毀了孩子一輩子。


從現在起,做一個懂得給自己上拉鏈的父母吧。


不該說的話堅決不說,呵護孩子成長。


那麼,即使再普通的孩子,也會成為不平凡的人。


來源簡介:本文轉自"王小騫親子成長學社(ID:WXQCOLLEGE)",我們只研習如何給孩子輸出優質的愛,育兒先育己,和我一起成為有幸福力的媽媽,轉載請添加微信:13739869095。




大家好,我是小樹媽媽,愛閱讀、愛分享、更愛家裡的兩個娃。創辦成長樹這個平臺4年了,收穫了200多萬媽媽的關注,現在聚集了一群懂孩子、懂教育、懂心理的寶爸寶媽,每天為大家提供原創育兒好文、精選好物、有聲繪本,累計發布了300多篇原創文章。如果你家也有3-12歲的娃,那咱們就算相見恨晚,現在關注,小樹媽媽還有見面禮送給你。

相關焦點

  • 一流父母嘴上都有「拉鏈」,三流父母卻把4句「爛口頭禪」掛嘴邊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口頭禪,這是人長期養成的本能習慣,有的是髒話,有的只是表示心情。家長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一流的父母都知道審時度勢教育孩子,嘴上有很嚴的「拉鏈」,害怕傷害孩子心靈。而三流父母卻出奇一致的喜歡說這4句「爛口頭禪」,天天掛在嘴邊,傷害了孩子幼小的內心還不自知。
  • 5句「爛口頭禪」毀一個孩子,好父母嘴上都有條拉鏈
    有調查指出:在中國,68%的家長都曾傷害過自己的孩子——語言暴力。經常受到父母語言攻擊的孩子,更容易出現各種性格問題:25.7%的孩子「自卑、抑鬱」;22.1%的孩子「冷酷、無情」;56.5%的孩子則經常「暴躁」。
  • 5句「爛口頭禪」毀掉一個孩子:父母的嘴,就是孩子一生的風水
    有調查顯示:40%的以上的青少年罪犯,都遭受過父母語言上的傷害。父母的話,可以燃起孩子對未來的希望,也能將孩子徹底推向痛苦的深淵。尤其是,父母常常掛在嘴邊的口頭禪,往往傷孩子最深,卻不自知。生活中這樣毒舌的父母並不少,他們打著「為你好」的旗號,做著深深傷害孩子自尊的事情!一個在父母面前都抬不起頭的孩子,又怎麼會充滿自信活力地去好好學習,好好生活呢?
  • 5句「爛口頭禪」毀掉一個孩子:父母的嘴,就是孩子一生的風水
    為什麼中國很多家長都不會去考慮孩子的感受?這兩天,知乎上這個問題引來了3000多萬網友的圍觀。有調查顯示:40%的以上的青少年罪犯,都遭受過父母語言上的傷害。一個在父母面前都抬不起頭的孩子,又怎麼會充滿自信活力地去好好學習,好好生活呢?
  • 「百樹雲課堂」5句「爛口頭禪」毀掉一個孩子,要注意
    一個在父母面前都抬不起頭的孩子,又怎麼會充滿自信活力地去好好學習,好好生活呢?口頭禪三:「你看看別人家孩子!」,有一句就是:「你看看別人家的孩子……」之前,在地鐵上,聽到一位媽媽數落自己的孩子:「你同桌平時沒你學習好,這次比你還高10分!」
  • 最傷孩子的五句口頭禪,家長管住嘴巴,別再「毀兒不倦」了
    導讀:最傷孩子的五句口頭禪,家長管住嘴巴,別再「毀兒不倦」了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最傷孩子的五句口頭禪,家長管住嘴巴,別再「毀兒不倦」了!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看似一句簡單的口頭禪,竟會毀了一個孩子的心理健康!父母必讀
    「不知道」、「無所謂」、「隨便」……很多人都有自己的口頭禪,在聊天的時候想都不想就會隨口而出,可謂是習慣成自然。家長們也有很多共同的口頭禪,孩子哭鬧、纏人、不聽話的時候,這些口頭禪也就脫口而出,但看似微不足道的一句口頭禪,卻可能會毀了一個孩子的心理健康。
  • 真正的好父母嘴上都有一條拉鏈,絕不做孩子的差評師
    這5句話寧願爛肚子裡也別跟孩子說,越說孩子越自私!此前,綜藝節目《老師,請回答》中,有一個因媽媽「差評」而痛苦的小男孩。他的媽媽經常罵他二百五。每次寫作業的時間長、寫錯字或寫錯題,媽媽都會扔掉他的鉛筆,大聲吼他「二百五」。
  • 家長必看:父母的這5個口頭禪,是孩子童年最深的陰影!別再說了
    孩子的成長離不開父母的教導,家長的一言一行都影響著孩子的成長。我們給孩子買最好的學習用具,報最貴的輔導班,買好看的衣服,做最有營養的三餐,把最好的都留給孩子。我們費盡心思,只想要孩子變得更好,但有一點,是很多家長都會忽略的生活細節,那就是語言的力量。
  • 父母這3句口頭禪裡,句句都帶負面暗示,別再對孩子說了
    在某些方面,語言的力量要比其他都要大得多。一句暖心的叮囑,可能就拯救了一個窮途末路的苦命人。一句傷人的咒罵,可能會將一個前途大好的人逼上絕路。對於孩子來說,父母的語言更為重要。有人曾說,父母的口頭禪裡藏著孩子的未來。這幾句口頭禪,實則都是在給孩子下一種不好的暗示,倘若其中有你經常在說的,請儘快停止,別毀了孩子。
  • 9句口頭禪,智慧父母要戒掉,重建孩子正面思維更自信和獨立
    人總不經意就衝口而出一句「口頭禪」,有時講者無心,但聽者有意,父母看似一句簡單、平凡的句子,足以傷害孩子。生活中,一些被廣泛使用的口頭禪,「快樂啦!」、「你好叻!」都已經讓父母掉進口頭禪的陷阱,這樣說,不但無效力,還會帶來負面情緒。近年社會相當關注兒童照顧及教育情況,家長更有需要學懂與小朋友溝通的方法,更要清楚那些口頭禪千萬不要說。
  • 你的口頭禪裡,藏著孩子的未來,父母請慎言
    尤其是「言」,那些不經意間總是掛在父母嘴邊的口頭禪,很有可能會毀了孩子一輩子。時至今日,孫嬌都沒能和媽媽達成和解。她們母女倆的相處就像是最熟悉的陌生人。她的媽媽是一個非常強勢的人,說話也很硬。從來不會拐彎抹角。經常掛在嘴邊的口頭禪就是「怎麼不……死算了」。這好像成了一個口頭禪公式,可以套用在任何場景上。
  • 孩子小時候有這3句口頭禪,長大後可能是「白眼狼」,父母要重視
    「打死你……」很難想像,這些話都是從一個小孩子的口中說出,而在實際生活中,類似的話語還有很多。作為孩子的父母,他們也在想:這還是從前乖巧可愛的萌寶嗎?如果父母過於責備或亂給孩子貼上「壞孩子」、「沒教養」、「不懂事」的標籤,更會讓孩子有挫敗感。美國最受歡迎教授保羅•布盧姆認為,孩子說「髒話」是語言敏感期早期,對於小孩子他們還不懂得社會禁忌,隨著孩子心智逐漸成熟慢慢就會意識到了。
  • 長大後不孝順父母的孩子,從小就說這3句「口頭禪」,家長要重視
    (本文原創,版權歸作者所有)有句老話叫「養兒防老」,父母賜予孩子生命,將孩子養大成人,等到父母老去的時候,孩子就要反哺父母,給父母養老。可是隨著時代的改變,別說孝順父母了,不贍養父母,打罵父母,遺棄父母已經都成為見怪不怪的事情了。
  • 孩子掛在嘴邊的4句「口頭禪」,父母要注意
    孩子常說的4句「口頭禪」,是自卑的表現。,父母經常會鼓勵孩子做一些事情,讓他們去豐富自己的生活,但是如果一個孩子,總是將「我不想去」掛在嘴邊的時候,父母就要注意了。每個孩子都有好奇心,面對新鮮事物都會想去嘗試,但是孩子總是拒絕,即使父母鼓勵也不願意,孩子很可能就已經有些自卑了,這代表孩子的內心沒有足夠的自信和勇氣去嘗試。
  • 家有老人帶娃的必看!這3句口頭禪,分分鐘害了孩子
    且不說大家都知道的一些帶娃分歧,單單是老人常常掛在嘴上的那些口頭禪,就總是令我們這些做父母的,頭疼不已。有一個老民警,曾講過一個親身經歷的案件:一個3歲的孩子,被一個戴鴨舌帽的男人拐走。「教育,就像5元的停車費,再便宜都覺得貴,突然有一張罰單貼在玻璃上讓交200元違章停車罰款的時候,真後悔,早知道就給5元停車費了。
  • 父母經常說的4句口頭禪,給孩子造成心靈創傷,很多父母卻不自知
    結果,小張家的孩子,不僅沒有在小張每天的嘮叨中認真寫作業,學習成績也沒有提高。並且越來越討厭寫作業,還出現了厭學的心理,學習成績不升反降。其實,很多時候家長在無意間的一些話,都會對孩子造成心理上的傷害。更何況是家長整天把一些難聽的,傷害孩子自尊心的話當成口頭禪來訓斥和嘮叨孩子。
  • 孩子最煩的5句「媽媽的口頭禪」
    最近在知乎上看到了這麼一個問題,感覺挺有意思的:媽媽們的口頭禪。如果家長從小就給孩子這樣的想法,一定要和別人比較才能獲得媽媽的愛,那以後孩子的煩惱可能會很多。如果家長不僅經常比較,而且每次都是說別人家孩子好,那大概率會讓孩子產生自卑心理,覺得自己哪裡都不如別人,甚至在以後形成自卑型人格。
  • 長大後不孝順的孩子,從小就有徵兆,3句「口頭禪」經常掛嘴邊
    孩子年紀小,心裡是怎麼想的會在表面上展露無疑,因此孩子的一舉一動就是他們內心的真實想法,對父母都自私的孩子,長大後又怎能孝順呢,肯定都凡事以自己為先。2)你們的東西將來都是我的現在的孩子都非常聰明,通過網絡或者是家長聊天慢慢就會了解到很多事情,從而慢慢影響自己的三觀。如果孩子經常將「你們的東西將來都是我的」這句口頭禪掛在嘴邊,父母別再沾沾自喜以為孩子很聰明了,這其實都是不孝順的徵兆。
  • 家有老人帶娃的必看,這3句口頭禪,分分鐘害了孩子
    「孩子要吃,偶爾一次沒事的。」老人家小聲辯解。這樣的場景,想必每個老人帶娃的家庭中,都會時有發生。這幾天和閨蜜們聊天,這樣的煩惱,也困擾著她們。且不說大家都知道的一些帶娃分歧,單單是老人常常掛在嘴上的那些口頭禪,就總是令我們這些做父母的,頭疼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