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知乎上看到了這麼一個問題,感覺挺有意思的:媽媽們的口頭禪。
相信每個媽媽在帶娃的時候,都會有自己的口頭禪。但是,大多數媽媽們應該都沒有意識到,口頭禪會對孩子產生多大的影響。
很多孩子會因為媽媽小時候的口頭禪,變得敏感、自卑、易怒、缺乏安缺感等等。
下面這五句話,如果是各位媽媽的口頭禪,那一定要改一改了:
第五名:你看看人家誰誰誰
經常拿自己家孩子和別人家孩子作比較。
長大之後我們會發現,我們大多數的煩惱,都是因為和別人比較:「沒有別人掙錢多」、「沒有別人好看」、「沒有別人有能力」等等。
但其實我們完全沒有必要和別人比較,每個人的能力有所不同,擅長喜好也不同,非要比出高低,那只能自尋煩惱。
如果家長從小就給孩子這樣的想法,一定要和別人比較才能獲得媽媽的愛,那以後孩子的煩惱可能會很多。
如果家長不僅經常比較,而且每次都是說別人家孩子好,那大概率會讓孩子產生自卑心理,覺得自己哪裡都不如別人,甚至在以後形成自卑型人格。
第四名:你這壞毛病從哪學的!
可能很多家長都有這樣一個誤區,就是喜歡找孩子身上的問題。但是孩子的問題是從哪裡來的呢?
0-3歲是一個孩子智力發育最快的時間,這個時間段孩子的大腦發育程度是3歲到老大腦發育程度的總和。3-6歲是孩子養成行為習慣最重要的時間,這個階段養成的習慣可能會持續一生。
所以我們就要好好想想了,0-6歲孩子接觸最多的是家長,也就是說孩子身上有什麼問題,並不是他們故意這樣的,而是學來的,從我們家長的教育中學來的。
孩子的學習能力是非常強的,我們平常的一言一行都有可能被孩子學到,所以孩子身上有什麼問題,我們是不是先要反思一下自己呢?
第三名:你能不能快點,別墨跡
不重視孩子自己的節奏。
首先。每個孩子的性格和行為節奏都是不一樣的。可能內向的孩子會比外向孩子慢一些,但這並不代表他們「差勁」。
只是內向和外向孩子神經遞質傳輸方式不同,內向的人是通過乙醯膽鹼來傳輸的,而乙醯膽鹼本身就是一個讓人慢下來的元素,所以內向孩子慢一些是沒有問題的。
其次,我們大人的節奏肯定是會比孩子要快的,想想如果我們跟一個殘障人士一起走,我們會不會放慢自己的腳步等一等他,跟隨他的節奏呢?
答案肯定是會的。
那麼我們對孩子為什麼不能這樣呢?耐心的跟著他的節奏來做呢。
孩子在穿衣服穿的慢的時候等一等他,其實也不會耽誤多長時間,但對於孩子來說這幾分鐘意義很大。
第二名:咱家沒錢沒法和別人比,你就得靠自己努力
在孩子成年之前,還是不建議給他過多現實上的壓力的。
在小時候就告訴他自己家不如別人家,會讓他產生自己不如別人的感覺,從而變得敏感、自卑,並且對於物質非常重視。
在孩子小時候,我們最重要的是培養他們對於學習的好奇心,激發他們內在的動力,如果過早的跟孩子談物質、現實,很有可能讓他們成為一個外在動力推動者,就是做所有事情都是為了得到物質獎勵,而沒有內心真正想做的動力。
第一名:我這樣都是為了你好!
這可能是家長們最愛說的一句話了。一般都是在強迫孩子做了自己不願意做的事或者批評完、甚至打完孩子之後跟這麼一句。
這句話甚至要比一個經常家暴的父母對孩子傷害更大!
如果單純的被批評、被打之後,孩子可能會產生憤怒,或者憎恨的情感,而家長加上這句話之後,會讓孩子產生人之上的混亂,在孩子小時候是沒有思考對與錯的能力的,家長說什麼就是什麼,所以他們會認為這的確是為了自己好,自己確實是有問題的。
被這樣對待過的孩子,長大後可能會易怒、沒有安全感、自卑,這其實是兒時家長帶來的傷,但他們會認為家長是沒有錯的,都是為了他們好,進而情感上就會產生扭曲,會活的非常痛苦。
所以,這五句話如果各位家長有說過,甚至就是自己的口頭禪的話,一定要注意了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