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宋哥窯米黃釉方罍是墊餅墊燒,底部圈足。從圈足露胎處可以看到黑色的胎骨和黃褐色的弱氧化層,胎質有幹老油潤的感覺,並不十分細膩,但也沒有明顯的顆粒感。符合宋官、哥窯的時代特徵。
曾經參與老虎洞窯發掘和資料整理的張玉蘭在自己的博客裡曾對官窯的胎色有相關的描述。博文裡有提到屬於早期階段,編號為H20、H21、和H24的三個瓷片堆積坑中出土的瓷片,器物造型以仿青銅器為主,多見薄胎厚釉,灰黑色胎。
現在學術界也一致認為,仿青銅器造型的官、哥窯精品的胎骨由瓷石和紫金土而制。因為摻有紫金土,含有較高的Fe2O3,在高溫的還原氣氛中燒成,故胎呈黑色。俗稱:「鐵胎」。有因墊燒而露出黑色胎骨者,稱為「鐵足」。
哥窯的胎骨一般都處於略生燒狀態,瓷化程度不高,輕扣聲音發木,不同於一般瓷器清越的敲擊聲。